《物質的構成複習課》教學反思

《物質的構成複習課》教學反思

  物質的構成屬於化學的基本理論,這部分主要是要學生認識世界上所有的物質都是由不同的微粒構成的,並且要讓學生能夠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象。雖然在學習新課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對物質的微粒性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讓學生體會或感受物質的微粒性是不容易實現的,所以在複習課的過程中,透過仔細回顧電解水的示意圖,再一次讓學生感受物質的微粒性。

  由於是複習課,所以在上課過程中把所有構成物質的微粒放在了一起復習,讓學生能夠把知識聯絡起來,組成知識體系。分子、原子、離子都可以構成物質,但是分子、離子又都是由原子構成的,這就使它們三者之間有了聯絡。

  接下來,透過回顧有關的實驗,從宏觀的現象引入微觀的本質,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並進一步熟悉分子的性質:分子的質量、體積都很小,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在不斷的'運動。再對比分子的定義及性質,掌握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並體會原子的三條性質。

  在熟悉了原子的性質後,要透過回顧原子結構示意圖,瞭解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和核電荷數的關係,並讓學生能夠根據原子結構示意圖,找出與所給元素化學性質相近的元素。根據質子數的相同,進一步引出元素複習的內容。

  在元素的複習過程中,學生應該能夠將元素分類(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並且能夠會觀察元素週期表,知道元素週期表中每一項所代表的意義。

  最後,複習有關化合價的知識,要求學生能夠熟練背誦化合價口訣,經過練習能夠根據化合價正確寫出化學式,根據化學式推求未知元素的化合價。

  本節課將複習講解知識點與練習結合,串聯了物質構成的基本知識,複習了分子、原子、離子和元素的相關知識,這些知識使學生從宏觀世界,進入了微觀世界,所以在理解上存在一些困難,但透過回顧電解水的示意圖及相關實驗,還是減少了一些學生理解方面的困難。但課程中有關於這些知識與實際的結合不夠多,應該在今後的練習過程中多讓學生看生活中的各種商品標籤,瞭解物質的成分及其含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