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通用5篇)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篇1

  角的度量,一直是許多教師感到頭痛的一個知識點。數學概念多,(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式複雜,尤其是對於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一次關於手與腦的挑戰。跟以前相比,課中儘管使用了多媒體演示量角過程,並示範量角,量角過程也用歌謠的形式教給學生。可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量角的過程仍是那麼艱難:頂點和中心重合簡單,而要把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另一邊在刻度內卻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角時更是如此),內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難,(尤其是反向旋轉的和不同方位的角)。這些都是教學完新授後學生所反應出的問題。

  課後反思,發現是教學設計不夠合理、完善,沒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知識經驗的差別。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為什麼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於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麼情況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儘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那些歌謠也沒能指導學生形成技能,只不過是比傳統教法多一些花樣,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於對形象的記憶。儘管也有教師的示範,但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太抽象。

  課後反思的結果是:讓學生全面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如何指導學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對量角器的產生過程(知識的源頭)中去,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識性的靜止狀態,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性去指導量角行為的連貫性,量角器為何能量角這一問題解決了也就突破了量角這個難點。為此,我重新設定了教學環節,決心讓學生不光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後一個環節指導量角有了以上的鋪墊,在量角時,學生自然會自覺將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對齊,讀數時也會順著旋轉方向不難找到對應刻度,也避免刻意區分內外刻度而引起的困惑。不知不覺中掌握量角的方法,形成了技能。只有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等主體性品質,無形中也教會了他們學習的方法。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篇2

  “角的度量”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因為這部分內容數學概念多,知識點多,比較繁瑣,在以前的學習中也幾乎沒有接觸,操作的時候也比較複雜,其中還有頂點和中心點重合,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包括讀數時注意到內圈外圈刻度的選擇都是重難點。

  本節課主要包括以下知識點:

  1、讓學生認識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結構,能按不同的方向認識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順序;

  2、知道量角器的擺放;

  3、知道角的計量單位是度;

  4、讓學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讀數方法。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在兩個地方掌握理解的有些困難: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在本課的一開始透過讓學生對線段的測量來引出對角的大小能不能測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簡單明瞭,切近主題。接著在介紹量角器的時候發現教學用的大號量角器和學生的量角器之間還是有一定區別,因此,群毆注意利用投影在介紹,並結合投影測量,邊測邊介紹測量步驟。同時,在本節課中,我還給了大量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自己動手觀察、實踐,讓他們多看多量多練,將學習到的操作方法充分運用到實踐中,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和記憶。

  但是在整個課堂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知識介紹不充分導致學生在操作的時候頻頻犯錯,拖延了課堂時間;又如,學生的量角器有些有花紋,有些中心點不清導致很多學生無法測量精準也是我課前準備工作做得還不到位等等。

  不管是缺點還是優點,在面對課堂的時候,我都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新。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篇3

  《角的度量》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一個重點,是為後面利用量角器畫角作鋪墊的。這節課讓學生讀量角器上的度數是一個難點。我們班級的學生上課比較活躍,好提問,對新鮮事物有一種探究精神。所以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擬訂了這樣四條:

  (1)認識量角器;

  (2)會讀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數;

  (3)會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

  (4)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孩子們平常根本沒接觸過量角器,更別說認識了,於是我便開門見山揭示課題,讓學生根據課題提問,老師作整理,讓學生自己明瞭本節課的學習任務,也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

  認識量角器是學習讀角度、量角的基礎。而量角器對於學生來說是陌生的,他們對它充滿了好奇心、新鮮感。教學中讓學生先自己觀察量角器上有些什麼,給學生一個初步感知。對於上面很多的刻度和刻度線,至於中心及零度刻線估計學生是不易發現的,所以讓他們透過看書自學所得。由於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稱待會兒讀度數及量角時都要用到,而學生又是首次接觸,必須讓學生強化記憶,讓學生先自己看,再小組交流,然後透過討論及看書得到,最後讓他們再一次指著量角器把各部分名稱說給同桌聽,這樣學生就記住量角器的各部分名稱。

  讀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數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要讓學生讀出量角器上的角的度數並能說出讀角的過程確實很難,量角器上的刻度線比較複雜,特別是內圈刻度和外圈刻度容易搞錯,所以在這裡讓學生在小組裡討論,自己探究出何時看內圈刻度,何時看外圈刻度。在教學中我安排了三組對稱的角來讓學生搞清什麼時候該看外圈刻度,什麼時候該看內圈刻度。語言是思維的外現,在說看角的過程中,讓學生先小組裡討論,互作補充,逐漸完善;再同桌說、個體說,這樣從小組到個體,一再說看角的過程,讓學生掌握看量角器上角的度數。用量角器來量角的度數是本節課的重點,讓學生探究,老師便全面放手,讓他們先嚐試著量量看,再請量對的學生作正確示範,起到正面引導,最後得出量角的三個步驟。

  透過學生的練習反饋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能正確地擺放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數,也多次出現了內、外圈刻度看錯的情況。教師還應該進一步指導學生在量角之前先判斷是鈍角還是銳角,再讀度數,這樣就可以避免錯誤。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篇4

  “角的度量”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因為這部分內容數學概念多,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式複雜:頂點和中心點重合,零刻度線和角的一邊重合,看另一邊在量角器上的刻度,還要分清內外刻度。所以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於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本課教學中,我給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觀察、動手實踐,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中交流的機會。首先,讓學生回憶測量線段的長短、物體質量分別需要什麼工具?角的大小用什麼測量?這樣引起學生產生探究的慾望,啟用學生思維的有效問題。

  教學時,先透過課前小研究讓學生自己認識量角器,讓學生觀察量角器,透過觀察你會發現什麼?課上開始,同桌之間相互說說,然後小組交流討論,每小組彙報討論結果後,我根據彙報結果進行歸納總結,教學測量角的大小時,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先讓學生試著量,然後說出測量度數及方法。測量結果不盡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準確,語言不如教材那般準確。但學生的思維在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然後讓學生實際操作,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麼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透過動手操作訓練,學生基本上學會了量角的大小方法,教學效果不錯。

  但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由於學生的綜合素質不高,運用自主學習造成後面知識教學時間上比較緊迫。這就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新。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學反思 篇5

  直線、射線和線段內容相對來說概念較多,所以在教學中能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概念,同時也能注重對學生的觀察和概括能力的培養,從作業情況來看,學生對數學語言的規範表達能力比較欠缺,要多注意這方面的培養。

  角的度量是本單元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能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引導學生觀察量角器的組成部分,比較直觀,並能透過課件較好的演示如何量角,學生的積極性較高,由於量角器的不統一,學生在測量角的大小時,還是有些誤差的,也有些學生在量角時內外刻度容易弄錯,還應多練習。

  對於角的分類來說,學生並不陌生,只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我在教學中透過形象的課件演示讓學生來明晰平角和周角的形成,學生易於理解,而且在透過平角和周角這兩個已有條件來解決角的讀數問題時,絕大部分學生都較好,但有個別基礎差的學生不能靈活運用。

  畫角對於學生來說並不難,透過教學學生能較好地掌握畫角的步驟,但是學生畫的時候還是會發生角度看錯的現象,內外刻度看錯。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我還充分利用一副三角板來讓學生拼不同的角,學生積極性很高,但是接受能力差的學生似乎有些跟不上,要注意後進生的輔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