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獵人海力布》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四年級下冊《獵人海力布》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下冊《獵人海力布》的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下冊《獵人海力布》的教學反思 篇1

  新課程新課堂的目標似乎是很明確的,那麼這些目標都能真正實現嗎?我時常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就拿《獵人海力布》一課的教學來說吧。備課時進行了充分的課堂教學環節設計,其中有一條是要求學生初讀課文後想一想:自己打算從課文中學習什麼,用什麼方法去學。當時我想,這個設計是否太活,太難以控制呢?假如學生提出的要求太多,怎麼完成後邊的教學步驟呢?提的要求太少,又拿什麼去補充這個時間空檔呢?既而又想,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的重難點是透過自主學習探究,感悟這個民間故事的敘述順序,感悟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品質。這個設計也許能達到目的。於是就把這個想法提出來與幾個同年級的同行的商量。他們都同意這個設計,同時指出,只要能突破這個重難點,學生提的越多,說明他們參與得越深入。我也想,教學在此時不應該太注重時間框架的約束,萬一在一節課內完不成,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另外安排時間補上,或者壓縮一些其他次要環節。

  課堂上果不其然,學生們的發言猶如開啟了的閘門裡的水,各人有各人的方法,各人有各人的目標,一會兒談了一大堆。我略一分析,有簡單的,有複雜的。簡單的如:要理解字詞。因為同學們有預習的習慣,字詞問題已經解決,這個環節可以免。於是就要求大家只把遇到的好詞佳句記下來即可。複雜的呢,張春瑜同學提出了“我要與同學討論,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歸納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我只好對她說:“你這個主意很好,但是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今天在課堂上沒時間做這麼多事情,我們只找出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吧。你的問題課後在解決,好嗎?”她同意了。特別是最後一個同學說“我要向海力布學習”。我補充了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海力布但是個怎樣的人?”這一下把大家的學習熱情推向了**,快嘴嚴佰醇說:“海力布是個捨己為人的人。愛好文學的王楚旋說:“海力布是個有同情心的人。”“海力布是個熱心助人的人,”“海力布是個一心為他人的人”“海力布是個不貪財的人。”你一言我一語,都能說得有根有據。具有創新思維的張伊慧說:“我覺得海力布是個愛護動物的人,他打獵只打兇惡的動物,保護弱小者。”

  最後語文課代表張昭含做了總結,她說:“同學們的意見我都同意。海力布一心為鄉親,為了救鄉親們是生命,毫不猶豫獻出了自己的生命。這是多麼偉大的人格,他真是一個偉人。”為了鼓勵她這種大膽的舉動,我也臨時改變了原來的板書計劃,把“偉人”加在課題前面,用括號把“獵人”括起來。並認為這樣做是對學生的充分尊重,但也一直在想:這樣的引導是否正確呢?

  有一點十分肯定,過去我們的教案設計已不能滿足新課程課堂教學的要求,教師要想有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有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就必須走進學生中間,瞭解他們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關心的話題。所以從備課上看,應更多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並思考相應的對策,琢磨活生生的課堂。課堂教學時更要注意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情感體驗和思考過程等等。總之,關注學生是怎麼學的是評價一堂課是否是一堂好課的唯一標準。

  四年級下冊《獵人海力布》的教學反思 篇2

  《獵人海力布》是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而第三單元主要是民間故事單元,一共安排了兩個世代相傳的民間故事,主人公都是普通的勞動者,故事情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充滿浪漫色彩,表達了勞動人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與追求。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瞭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德複述故事。”這是在中年級“詳細複述”“簡要複述”的基礎上提出的進一步要求,旨在讓學生把故事講得更生動,更有吸引力,發展創造性思維,培養豐富的想象力。

  本課需要緊扣讀故事、創造性複述故事、縮寫故事的要點展開教學。教學時需要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然後抓住故事關鍵情節和線索,練習轉變角色創造性地複述故事。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既感受到民間故事的傳奇,也加深對人物品質的體會。最後透過“小練筆”,簡要介紹那塊叫“海力布”的石頭的來歷,為單元習作作準備。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深深地認識到:1.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進行朗讀,在朗讀過程中,透過理解重點句子來把握人物形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這篇文章的故事性很強,在教學過程中,抓住這個特點,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入手,通過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達到了預期的效果;3.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自學,透過設計問題,讓學生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四年級下冊《獵人海力布》的教學反思 篇3

  本單元的訓練目標是繼續學習複述課文。複述能力是小學生聽說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年段又是複述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透過單元其它課文的學習,學生對以歸納段落大意連起來複述課文,以抓總起句、過渡句、小結句複述課文的方法有了一定了解。但學生在複述課文時往往抓不住重點,複述等同於背誦課文內容;有的在複述過程中條理不清晰,語言不簡潔。本課的教學難點也是簡要、有條理地複述課文。所以在設計這一課時我根據單元目標,在教學過程中,重點突出歸納出故事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把故事分成三個板塊:救白蛇,得寶石;聽鳥語,救鄉親;變石頭,感動人,學習按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三個要素複述課文。透過這樣的設計,藉助板書,學生在複述課文,抓住了故事的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突出了關鍵詞句,教學設計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當然《獵人海力布》這則故事,雖然語言通俗易懂,但是故事比較長,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整地複述,對於學習能力不是最強的班級來講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按“得寶石”、 “變石頭”兩部分步落實,降低難度。學生先以小板塊複述內容,最後把板塊的內容連起來複述,讓更多的學生償到跳一跳,摘到果實的喜悅。

  四年級下冊《獵人海力布》的教學反思 篇4

  《獵人海力布》是一則在內蒙古自治區流傳的民間故事。故事描寫了善良、誠實的海力布,為了拯救鄉親們的生命,不惜自己變成一塊石頭。人們因此世世代代紀念他。這則故事雖然篇幅較長,但語言通俗易懂,圍繞海力布“捨己救鄉親”的中心事件,層層鋪墊,寓理寓情於故事中,給人強烈的感染和教育。

  本單元的單元訓練主線是:瞭解課文內容,創造性地複述故事。要想創造性地複述故事,首先要了解課文內容。因此我把了解課文內容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把創造性的複述故事作為本課的難點。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

  一、以讀帶講,瞭解故事內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因為本課篇幅比較長,所以我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先把課文讀正確。然後繼續讀課文在文中找出以下問題的答案:海力布是怎樣得到的寶石?寶石有什麼用處?海力布得到寶石後,有什麼事情不能做?他後來遇到了什麼事?他是怎麼做的?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閱讀課文並在文中找出了答案。那麼本課的主要內容瞭解了,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也搞清楚了。

  二、緊扣故事的發展脈絡,讓學生嘗試著說一說課文主要內容。本文是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來寫的。我們在理清這類文章的脈絡的時候只需要回到故事的起因是什麼?經過是怎樣的?結果又怎樣?即可。我先讓學生回顧課文內容,自己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分別是什麼,然後把語言組織好,在小組內交流一下。透過這一環節,學生真正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給學生展示的平臺,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小組合作環節之後,我又組織全班學生一起說一說:你會在剛才討論出來的故事起因、經過和結果的大框架下會加上哪些內容?你讀了這個故事之後會怎樣評價獵人海力布呢?這樣透過問題的引領,讓學生拓展思維,展開想象,把這個故事創造出不同版本的答案(創造複述後的答案)。對海力布的評價實際上是訓練學生評價一個人或一件事的能力,這是善惡是非的分辨能力,是學生在社會上生活必備的能力之一。

  四、本節課中最大的收穫是我自己角色的轉換——由原來的課堂的表演者變為課堂的主導者,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課堂的主體。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於:課堂上老師的引導語設計得不夠嚴密,指向性不夠明確。

  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打磨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讓自己在課堂上說的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字都是經過精心推敲後的。這樣有助於學生的模仿和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也有利於提高老師的課堂效果。

  四年級下冊《獵人海力布》的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自己認為成功的地方:教學中沒有急於求成,而是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實情,逐步推進自己的教學,敢大膽給學生學習的時間與空間,不急不躁,有條不紊,步步落實。在指導學生的多音字正音上很細緻。特別引導學生概括小標題時怎麼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這部分,能根據學生反饋生成的問題不斷給予啟發點撥。同時注意對學生的表揚激勵,力求增強親和力,消除陌生感。

  做得不好的地方:學法的指導上不夠明確。在指導學生概括小標題時做得好些,但在指導學生質疑時沒有及時複習孩子們已經懂得的方法,只在有孩子質疑後,點評時指出這是屬於哪一種方法,所以還有一部分孩子沒找到質疑的方法,提出的問題有些偏離,沒有實在的研究價值。應該先了解孩子們的學習實情後,提供一些質疑的方法:如抓重點詞語質疑、抓事件質疑、抓文章的矛盾處質疑……教學設計過於平淡,沒有亮點,而且第一課時設計的內容太多,海力布的第二件事沒來得及完成。所以,是否結合單元訓練要素,調整教學目標,在第一課時裡就將複述的目標拿進來,化難為易,就先講述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就先別忙著去教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