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美術下冊《我的喜怒哀樂》教學反思

三年級美術下冊《我的喜怒哀樂》教學反思

  核心提示:小學生表現各種人物時,大多表現開心、活潑、頑皮、歡樂的一面,較少表現憤怒、悲哀等神態,因而在表現人物的表情時有較大的侷限性。...

  小學生表現各種人物時,大多表現開心、活潑、頑皮、歡樂的一面,較少表現憤怒、悲哀等神態,因而在表現人物的表情時有較大的`侷限性。為了使學生擺脫這種單純的人物表現方式,較全面地認識、理解和正確表達人物的心情世界,在教材中安排了《我的喜怒哀樂》一課。本課特別強調對人物表情神態的解析與表現。強調把人物眉毛、眼睛和嘴巴等主要表情特徵加以誇張,運用多種形式加以造型表現,增添人物的藝術光彩。

  《我的喜怒哀樂》一課是學習運用誇張、變形等方法來表現人物的不同神態,教學時間為兩課時:一課以線描寫生為主,一課以色彩表現為主。第一課時學生都能對著鏡子或照片用線描的的方式畫自己。在第二課時的作業要求學生用一種合適的色調畫自己的一種心情。在作畫時,學生就說:“為什麼要塗上那麼多的顏色?”學生馬上在座位上唧唧呱呱地議論開了……於是,各種答案出來了:“塗上那麼多的顏色。就看起來漂亮啊!”“我看那是亂塗。”……面對三年級的學生,他們能注意到作品表現的細節,這是可喜的。那麼需要對學生解釋這是環境色、固有色、光源色等概念嗎?我猶豫了一下,對學生說:“那麼我們就來互相觀察同桌的臉,看看你能找到幾種顏色?分別是什麼顏色?”學生們又開始激動起來:“我找到了肉色。”“我找到了粉紅色。”“我還找到了青色。”“我找到了有點像咖啡的顏色。”“我找到了黃色。”“她的臉上有很多顏色呢。”……

  經過觀察,學生敢大膽地運用色彩進行表現了。

  課後,我想:今天我是引導學生透過觀察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不錯,可是在備課時我有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思考過“為什麼要塗上那麼多的顏色?”這個問題呢?顯然我是沒有想過的。所以雖然我用很好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

  在給另一個班上課時,我就讓學生欣賞自畫像系列作品,如凡高的作品等。透過欣賞討論評述研究,學生很快就理解了用各種豐富的色彩來表現人物面部表情的原理。創作時非常自然地運用多種顏色來表現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