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恩情》教學設計與反思

《母親的恩情》教學設計與反思

《母親的恩情》教學設計與反思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情感地誦讀課文,背誦《遊子吟》。

  2、理解《遊子吟》的意思,領會母親對子女的眷注之情,教育門生從小體諒、孝敬父母,曉得答謝怙恃的養育之恩。

  教學過程

  一、運用詞語,整體把握

  1.複習匯入。出示下列詞語,請學生讀一讀。

  縫補 溼潤 撫摸 注視 恩情

  慈愛 沐浴 報答 銘記 著名

  2.指名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

  3.請學生用用上述詞語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閱讀教學要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學生讀詞、讀文、用詞,使詞語複習經歷了“認讀——理解——運用”的過程,將語言文字訓練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巧妙結合。】

  二、抓住重點,反覆訓練

  (一)深夜縫衣圖

  1.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畫出最能反映母親對孟郊愛的句子。

  2.組織交流,出示: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

  (1)從“夜深了”、“還”你體會到什麼?(體會母親縫補衣服的時間很長。)

  (2)從“油燈”你體會到什麼?(體會到光線不好。)

  (3)從“一針針一線線”你體會到什麼?(體會到母親縫補衣服的認真。)

  設計情境,指導感情朗讀。出示:

  夜晚,母親在 。一個小時候過去了,母親還在 ,又一個小時過去了。母親仍然在 。(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

  油燈光線昏暗,時間長了,母親的眼睛疼起來了,她還在 ;她手痠了,腰痛了,她還在 。(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

  3.師:母親縫補衣服時間長,光線暗,眼睛花,手痠腰痛,母親是怎麼想的?(課文中的原句:“她想,孩兒這次外出,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師:省略號表示什麼意思?(想得很多,很多。)

  師:母親還會想些什麼呢?(讓學生髮揮想象進行補充。)

  4.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手段,對於低年級兒童,朗讀指導方法最忌單調。上述設計,緊緊抓住最能反映“母親的恩情”的句子,強化對重點詞語的推敲打磨,讓學生深深地體會到母親為兒子縫補衣服的勞苦,並在反覆朗讀中增強了體驗。】

  (二)清晨送別圖

  1.師:讀一讀第二自然段,說說母親對兒子說了什麼?(“郊兒,你可要早點兒回來呀!”)

  師:從這句話,你體會到什麼?(兒行千里母擔憂。)師:母親說這句話時,心裡會怎麼想?出示:

  兒啊,你在外 。(如:①兒啊,你在外可不要太掛念母親啊!②兒啊,你在外天冷了,要及時加衣服。③兒啊,你在外可不要餓著……)

  2.師:為什麼課文只寫了這一句“郊兒,你可要早點兒回來呀!”?(因為只有看到兒子平安回來了,媽媽才最放心。)師:從“早點兒”你體會到什麼?(兒子早一點兒回來,母親早一點兒放心!)指導朗讀這一句。

  3.師:你從“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髮”體會到什麼?(體會到母親深夜裡為兒子縫補衣服的“勞苦”,母親為兒子外出遠行的“擔心”。)

  師:此情此景怎能不感動孟郊呢?所以,他眼睛溼潤了。

  4.指導朗讀第二自然段。

  【兒子離家,母親總是千叮嚀萬囑咐。這一點學生是有切身體驗的。教學中,設計了“兒啊,你在外 。”的補充題,學生是有話可說的,說的過程就是體會孟郊母親對兒子一片真情的過程。因為這樣的理解是建立在學生體驗的基礎上,所以,學生的朗讀也就能表達真情。】

  (三)路上感恩圖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

  2.(學生讀好後)師:孟郊撫摸著身上的衣服,心裡會想到些什麼情景?

  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出示:

  想到——出發前的那個夜晚,母親在光線昏暗的油燈下 ,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母親的眼睛疼起來了,手痠了,腰痛了,她仍在 。

  想到——出發時的那天早上,母親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

  !” 想到——母親頭上又 。

  想到——離開家後,母親天天 。想到——現在母親可能正在 ,母親頭上 。

  孟郊看到路邊的小草長得生機勃勃,心裡想 。(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裡太陽的光輝嗎?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

  3.說說“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裡太陽的光輝嗎?”的意思。(母親的慈愛,就像這春天裡太陽的光輝。)師:為什麼“母親的慈愛”就像“春天裡太陽的光輝”?(小草的生長離不開春天的太陽,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母親的慈愛。)

  師:聽了同學們的發言,我想起了《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指名唱唱這首歌。

  4.師:是啊,只有在母親的關愛下才能幸福地成長。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

  【由“在外的'孟郊撫摸著身上衣服會怎麼想?”鞏固前文的學習,既是語言文字的訓練,又是進一步體驗“母親的恩情”。特別是在理解“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裡太陽的光輝嗎?”一句,透過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情感,使學生與文字、與作者產生共鳴,為學生讀好這一自然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學習古詩,深化情感

  1.指名學生讀《遊子吟》。

  2.聯絡前文,說說詩的意思。

  3.帶著感情朗讀這首詩。

  4.師:母親的恩情孟郊永遠銘記在心,就在他50歲那年,寫成了這首著名的小詩《遊子吟》。“鉻記”是“刻在心裡”的意思。在孟郊心裡會刻在什麼呢?

  學生自由說。(結合前文的學習,加以點撥。如:深夜縫補衣服的情景,送兒遠行的話語,母親頭上的白髮,母親每天盼兒歸來的情景……)

  【講解詩句意思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複述前文內容的訓練過程。“在孟郊心裡會刻在什麼呢?”這一問題的回答,既是學生口頭的表達訓練,又是情感的進一步深化,同時又有助於學生對詩句的理解。】

  三、聯絡生活,適度拓展

  1.師:是啊,母親的恩情讓孟郊永遠也忘不了。在我們身上,你也一定會體會到“母親的恩情”!誰舉例說說。(學生自由表達)

  2.師:是啊,母親的恩情是偉大的,我們無論走到哪裡,我們無論怎樣,都要將母親的恩情銘記在心。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讀《遊子吟》這首小詩。

  3.有感情地背誦這首小詩。

  4.課後作業:用筆寫寫自己母親的恩情。

  【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的教育貴在感染、薰陶,結合本文的學習,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母親的恩情,學生就會從內心深處產生感動之情,從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

  【反思】

  《母親的恩情》這篇課文以講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古詩《遊子吟》,生動展現了創作本詩的具體情境,文章樸實的語言中蘊含了純美的意境,真摯的感情。

  為了不讓自己輕易成為教學參考的忠實演繹著,陷入“技術解讀”的誤區,我拋棄了教參,拋棄了電腦,細讀文字,潛心會文,以一種最直接最純粹的方式閱讀教材。我在家裡大聲地朗誦,輕輕地低吟,當自己在文本里來來回回走了好多遍之後,我關注到了文中的三個畫面:“夜縫圖”、“惜別圖”和“感恩圖”。這三幅圖與文字一一對應,又與文中古詩緊緊相連。因此,我有了初步的教學設想:品圖入文,品文入詩。

  品“夜縫圖”時,我讓學生觀察插圖,說說圖意。在學生對圖有初步印象之時,佈置學生自讀課文第一部分,找找自己感動的句子。然後我和學生共同討論交流,抓住“夜深了”和“一針針一線線”兩處關鍵文字,反覆品讀,進而引發對母親縫衣時所思的聯想。讓學生體會到,濃濃的母愛就藏在這細密的針腳裡。

  品“惜別圖”時,我先讓學生給圖取名,從學生的回答中,我提煉出“惜別情”三字。如何理解這名字呢?我引導學生再次細細讀圖:你們看,母親的雙眼凝視著兒子,她的雙手緊緊地握著兒子的手臂,她似乎在說……在學生充分想象練說的基礎上,引出母親的叮囑。讓學生體會到,濃濃的母愛就藏在這親切的話語中。愛不是單向的,透過對這幅圖的第三次細讀,我們把視線聚焦在孟郊的眼睛上,透過“溼潤”悟出孟郊對母親的不捨,此時引出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品圖,讀文,賞詩,三維一體。

  有了前兩幅圖的鋪墊,品“感恩圖”時,我由孟郊所見引發所思,抓住關鍵詞語“撫摸”,透過動手演示,首先感知“撫摸”的輕柔,透過對生活實際的聯想,再次感知“撫摸”的深情,最後引出孟郊為何撫摸衣服的思考,學生深深地體會到“撫摸”一詞所傳遞的愛的溫度!再吟“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學生的情感被深深地打動了。

  “書聲朗朗”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生命。但朗讀並不是僅僅靠傳統的“讀書百遍”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堂課的教學,我始終把圖、文、詩三者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把學生帶入故事的情境。在寶貴的40分鐘課堂教學中,我重視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與點撥,透過啟發學生想象孟郊母親的所思所說,及孟郊自己的所思所悟,讓學生體會到母親對孟郊的恩情和孟郊對母親恩情的感念,進而透過自己的聲音表達出來,真正地做到讀中感悟,真正地讓學生在朗讀教學中具有了獨特的內心體驗。有了學生情感的投入,我們的課堂才真正充滿活力。

《母親的恩情》教學設計與反思2

  一、教學設想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母親的恩情》,是以講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詩《遊子吟》,並提供了相關的背景知識,展現了本詩的具體情境。有助於學生理解古詩,體會詩人熱愛母親,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全文共有5個自然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具體描述了詩歌的背景和內容。第四自然段,即古詩《遊子吟》。第五自然段交代了《遊子吟》的寫成。本文語言樸實,意境純美,感情真摯,適合學生閱讀。課文所配三副彩圖,可以幫助學生形象地領悟課文和古詩,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應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從而增強對詩句的感受。

  《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學校大門口寫上“愛你的媽媽”來教育學生,激發學生固有的愛心。而對於本課的教學,我想要透過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讓他們走進文字,感悟母親偉大無私的愛。

  感悟品味,美讀移情,是實現學生與文字對話的關鍵。低年級學生的思維處於感性思維階段,學習語言習慣直覺體驗、整體接收、綜合感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這一思維特點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在直接地、全方位地、整體觸控語言現象中,有所感悟,並在“悟”中自得。同時充分挖掘文字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覆品味,體會表達的精妙及語言的內在情感,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從而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視線”去讀書去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薰陶。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遊子吟》。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忙著”造句。

  3、理解《遊子吟》的意思,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愛之情,教育學生從小體貼、孝敬父母,懂得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三、教學重點

  如何讓孩子將《遊子吟》這首古詩中的詩句在問中找到對應的句子,以及引導孩子感受體會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母親對兒子的慈愛、關心,兒子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對學生有感情朗讀指導整和在一個情境中,運用何種手段激發孩子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率,

  四、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1、歌曲引入

  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

  唱完這首歌,小朋友們想到了誰呢?

  (我們的媽媽)

  2、看圖揭題

  是啊,自古以來,人們都說母愛是偉大的。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母親,與她給予她孩子的愛的事情。

  [板書:母親的恩情]

  恩,讀ēn領讀。教“恩”,前鼻音,上下結構,上“因”下“心”。恩情,深厚的情意、恩惠。

  3、人物出場

  (1)出示孟郊母親圖。

  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幅圖,說說圖上畫了什麼?

  (一位老媽媽左手拿著衣服,右手拿著針線在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補衣裳)

  這位老媽媽是誰的母親呢?

  (2)相機出示孟郊圖。

  [板書:孟mèng郊jiào]領讀。簡介孟郊,唐代著名詩人。40歲時才考中進士。中進士後,他到江蘇溧陽當縣尉,立即回家迎侍老母親。想起母親對自己的慈愛和關心,50歲的詩人禁不住心潮澎湃,激動地吟出《遊子吟》,這首小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吟誦。

  <二>學習生字

  1、過渡:這首小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吟誦,想知道詩人母親怎樣的慈愛和關心,使得詩人寫出這首小詩的嗎?(想)那就請開啟課本讀一讀吧!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詞,怎麼辦呢?(用筆圈畫出來)

  2、檢查自學情況

  3、學習生字

  <三>理解課文

  1、配樂欣賞《遊子吟》

  [板書:《遊子吟》]

  引導生看文第四段

  範讀,領讀,生齊讀,分組讀,個別讀

  2、設疑引讀

  (1)第一自然段

  請小朋友們從文中找出與“臨行密密縫”相關聯的段落句子。

  (第一自然段,夜深了,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

  藉助插圖讓學生想象當時的場景,引導學生反覆誦讀,讓他們體會母親不辭勞苦,對兒子的一片關愛之情。

  (2)第二自然段

  再請小朋友們從文中找出“意恐遲遲歸”相關的段落句子。

  (第二自然段;她望著兒子說:“郊兒,你可要早點回來呀!”)

  這句話中為什麼不用孟郊而是用兒子呢?

  (因為文中這句話前一句“母親把孟郊送到村外。”已經有了一個孟郊,後面這句若在用,就重複了吧。)

  說的很好,作者是為了避免重複用詞呢。

  讓學生藉助插圖所描繪的情境,聯絡上下文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惦念牽掛之情,指導學生讀好母親說的話及兒子感恩母親的句子。

  (3)第三自然段

  請小朋友們從文中找出與“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相關的段落句子。

  (第三自然段,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裡太陽的光輝嗎?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

  出示詞語“撫摸”、“注視”、“心理想”,引導學生抓住它們間的聯絡。從而讓他們懂得:小草不忘太陽的恩情,兒女又怎能忘記母親的恩情呢!

  順便講烏鴉反哺的故事,教育學生要知恩圖報。

  指導朗讀,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段末的反問句和感嘆句,體會兒子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4)第五自然段

  母親的慈愛和關心,讓詩人感激,永遠記得。

  出示“銘記”:深深地記在心裡。

  指導朗讀,體會詩人的感激之情。

  出示:孟郊永遠不能忘懷母親的恩情。

  母親的恩情孟郊永遠銘記在心。

  為什麼一個說“不能忘懷”,一個說“永遠銘記”?

  這個問題對於低年級的孩子是比較難的,可引導學生看文章的題目《母親的恩情》。

  母親的恩情在句子前,是被強調了,在用上永遠銘記這個詞語,更能表達詩人的感恩之情。

  <四>課堂練習

  1、 讀句子,寫話。

  各人自讀句子,注意“忙著、看到”用在句中的位置。

  造句,先仿說,再寫下來。

  忙著——

  看到——

  2、 比一比組詞。

  補( ) 摸( ) 恩( )

  撲( ) 漠( ) 思( )

  3、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孟郊( )身上的衣服,( )那又( )又的針腳,心裡想,母親對我的( )不就像這( )嗎?沐浴著( )的小草,無論怎樣都不了太陽的( )啊!

  <五>課後拓展

  1、口述母親關心自己的事情,談談自己的感受。

  2、小草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我們報答不了父母的恩情,給你的父母做一張賀卡,把你對他們的愛寫在上面。

  五、板書

  母親 —— 銘記 —— 孟郊

  (的) (50歲)

  夜深 恩情 遊子吟

  清早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日出 景——小草 太陽

  情——自己 母親

  六、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語言樸實,意境純美,感情真摯,適合學生閱讀,課文所配三幅彩圖,可以幫助學生形象地領悟課文和古詩,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我沒有按部就班,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的教學,而是從《遊子吟》這首古詩入手,引導孩子吟古詩在文中找對應句子,循序漸進段段突破。如何讓孩子將《遊子吟》這首古詩中的詩句在問中找到對應的句子,以及引導孩子感受體會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母親對兒子的慈愛、關心,兒子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對學生有感情朗讀指導整和在一個情境中,運用何種手段激發孩子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率,是我上好這節課首要解決的問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