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比例的整理和複習》教學反思3篇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比例的整理和複習》教學反思3篇

  引導語: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比例的整理和複習》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比例的整理和複習》教學反思篇1

  第一節的內容是正比例的意義,出示例的表格後,學生從中發現了多個規律,學生說出若干規律後,我追問學生:這些規律中,我們最常用的最容易想到的是什麼?(生:是用路程去除以時間得到的速度是相同的)路程除以時間還可以怎樣說?(引生說:還可以說成是路與時間的比的比值,也就是速度是相同的——師:也就說比值是一定的。)由此,引到正比例的意義中去……

  成正比例的關係的兩個量必須具備兩個特徵——一是相關聯,二是它們的比值是一定的。教材中例子除了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相關聯,但是不成正比例外,告知的兩個量都是成正比例的量,反例很少,結果,讓人感受不到“關聯”的聯絡程度,感覺就是比值一定,兩個量就成正比例,許多學生拿到資料就直接看比值了,忽略了之間的“關聯”。因此,在教學時,可以補充一些例子,讓學生進行判斷,特別夾雜一些不成正比例的例子,比如:

  紅花的朵數和雞蛋的個數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3)和一定,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像上面的兩個例子,有時很難判斷。

  給(1)不成正比例的理由就是,一個人的體重和歲數不能一直保持正比例的關係,比如他老了可能都不增體重了。

  給(2)不成正比例的理由就是,紅花的朵數和雞蛋的個數不太相關聯。

  但是上面的兩例在特殊情況下又都像是成正比例的。

  給(1)成正比例的理由——假如小磊在8歲前都是這樣的一年增重4千克地成長著,但是8歲時夭折了。這8年(一生)的歲數與體重,你能說不成正比例嗎?

  給(2)成正比例的理由——假如這個表格記錄的是兩個商販正在進行商品的交換的過程(用紅玫瑰去交換雞蛋),你又能說這兒的花的朵數與蛋的個數不成正比例嗎?

  此外,對於那些兩量之間存在顯而易見的關聯,學生敘述成正比例的理由時,我都只要求說出是哪兩個量的比值一定就行了。

  第二節課的正比例的影象,例2的教學,我先給學生一個空的數軸圖,讓學生試著,在圖中表示出表數的各組資料來,再讓學生說說各點表示的`意思,再讓學生說說這些點看上去有什麼規律(在同一條和直線上),在此基礎上連點成線。最後讓學生透過找對應量(在學生找到後,我還讓學生透過計算進行了驗證,計算還用了兩種方法,一是歸一法,一是解比例法),感受正比例影象直線特點。這一節課的設計是很有價值的,對日後中學數學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下午第二節課的“實際測量”我大體是按照教材的思路組織學生在操場進行活動的,在第一個環節上,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兩點之間絕對直線式測量,在長距離的中間中正確新增標杆的方法,我特意讓學生測量操場的斜對角,以免學生測量直跑道時,直接貼著跑道的路沿進行測量,感受不到教材提及的方法,又由於沒有找到正宗的標杆,只得利用班裡的四個拖把代替了標杆,進行測量時,大家都感到拖把比標杆更好用,因為操場都是水泥地的,用標杆是插不下去的,而拖把自己就可以站立在操場上,調好位置後,扶的人都可以走開去,更利於別的同學觀察。下面的步測和目測效果都很好,只是目測學生不能有很好的感受,感覺作用不大,實際應用起來比較困難,只得提示學生今後有機會多練就會有感覺了!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比例的整理和複習》教學反思篇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這部分內容著重使學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正、反比例關係是比較重要的一種數量關係,學生理解並掌握了這種數量關係,可以應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正、反比例方面的實際問題。

  在教學了正比例知識後,大部分學生都明白瞭如何判斷兩個量是不是正比例,在做題時,學生出錯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在於語言表達的完整性和科學性上。可是一旦教授了反比例的知識之後,學生開始混淆兩者了!不知道是把兩個量相“乘”還是相“除”!這是由於學生對於“正”和“反”的理解不夠到位。

  所謂的“正”,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量變大,另一個量也隨著變大;一個量變小,另一個量也隨著變小。總而言之,兩個量發生了相同的變化。那麼反比例的“反”怎麼理解呢?有的同學已經可以自己概括了:兩個量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即一個變大另一個就隨著變小;一個變小另一個就隨著變大。這樣的講解可以使學生掌握可靠的、初步判斷兩個量可能成什麼比例的方法,有助於有序思維的展開!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比例的整理和複習》教學反思篇3

  我執教的《正比例反比例》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P63的內容,課前給學生下發“學案”讓學生在充放預習的基礎上以學案為載體,歸納、回顧和整理所學的知識,課堂以合作交流、展示為重點,本節複習課,目的是透過整理複習,使學生對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識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使所學知識結構化,系統化。由於學生已是高年級,應該能夠自主對知識進行整理,形成系統,因此在整理與回顧時我儘量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將本單元所學內容進行回顧整理,再深入各學習小組巡迴指導,適當進行點撥。在這個過程中,我為學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識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方法之間的密切聯絡。並注重發展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回顧、整理、鞏固、應用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再次經歷重要概念和方法的形成過程,使學生不斷積累活動經驗,體會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

  在學生對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識進行整理後,在小組內展開合作學習,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小組長要做好組織協調工作,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哪個同學有什麼疑問可以提出來,自己小組的同學進行解答。如果解決不了,就將疑問記錄下來,等全班交流時,再進行提問,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同學將自己整理的內容進行新增、補充、完善,小組整理的知識達成共識。經過這個過程,複習的重要知識基本上就形成了。

  在小組活動時,教師及時走下講臺巡視,參與到解決問題有困難的小組中去,積極地看,認真地聽,及時瞭解資訊,以便在全班展示時及時抓重點、難點給予點撥、引導。

  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小組代表進行發言。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在彙報的基礎上再進行補充。在學生彙報交流中,學生及時補充正、反比例的相同與不同。老師根據學生交流的情況,點撥判斷正、反比例量的判斷方法。

  為了全面瞭解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在課堂結束階段,設計適當的檢測性練習題讓學生獨立練習,及時反饋矯正,引導學生自覺參與課堂評價,進而對本節課的表現、練習情況等進行自我總結與反思,體驗快樂與成功,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培養良好的反思習慣。

  在教學中也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1、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在“合作交流”部分的小組交流中時間留的較多,再加上學生在預展部分板書較慢,學生的板演技能還不是很高,以致課堂預設流程沒有能夠進行完。

  2、學生的課堂語言有重複打結的現象,在學生的展示、補充、點評環節都有存在。對學生課堂發言、傾聽習慣培養不到位,對學生課堂語言要進一步的引導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以適應課改的需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