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知道地球在運動》教學反思

《你怎麼知道地球在運動》教學反思

  有關天文學知識的教學,在實際教學中,學生非常地感興趣,但問題也非常多而雜亂,而且小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較差,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小學生卻很難真正弄清楚。地球的自轉知識又是學生認識其他天文現象的基礎,所以,讓學生主動探究弄明白地球在自轉是非常重要的。同時,透過這節課,我試圖向學生滲透這樣的觀念:有時候並不是眼見為實,有些現象後面另有真正的原因。這節課,透過在三個班的試教,我體會最深刻的有以下三點:

  1.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提的問題不可以太大太籠統,如上一課我提的問題是:“關於地球,你知道些什麼?”結果學生回答的五花八門,答什麼的都有,造成引導到中心研究的問題“地球的自轉”非常困難。幸虧有個同學說到這個,要不然就盡在這兒浪費時間了。這就提醒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提問題儘可能緊扣主要研究問題發散,不然太發散反而效果很差。這個地方應直接問:“你知道地球會運動嗎”然後相機引入“你怎麼知道地球在運動”這一中心問題會更好。

  2.學生對相對運動的問題理解起來有困難。在一個班試教時,為了讓學生弄明白人坐在車、船上時是和車、船同時在運動,具有和車、船相同的速度,我舉了好多例子,但大部分學生仍固執地認為:“是車、船在動,人沒動。”我只好說:“如果你認為車在動,你沒動,那你在原地跳一下,能不能落在原地?”結果又是大部分學生居然認為落不到原地,一定落在後面的位置。這樣問又牽扯到了慣性的問題,所以是越討論越糊塗。所以在這節課中,我有意識地避開討論“人和車、船具有相同的'運動速度”這個小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只是重點強調人在車、船上坐著,感覺不到車、船的運動,必須看車、船以外的物體才能判斷出車船是否在運動,從而引入對太陽東昇西落現象是由於什麼原因引起的中心問題的討論,效果較好。

  3.模擬實驗是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天文知識的好方法。尤其在本課中,透過讓學生模擬地球自西向東轉,“看”到太陽東昇西落,老師模擬地球自轉讓學生明白北極星為什麼總是在同一位置,學生用電筒,小地球儀模擬晝夜成因,既生動又直觀,學生非常感興趣又易於理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