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層教學反思

大氣層教學反思

  大氣層教學反思

  本節課氣氛較好,學生都能很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當中,從內容來看,是非常貼近生活的,單單講大氣層的話,學生就會感覺像是很遙遠的事情,講到身邊的空氣,很親切地感受到原來大氣就在我們身邊,原來我們講的東西就是我們身邊的東西,一下子把學生的興趣提高了。然後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認識來談談自己心目中的大氣層,引導學生去糾正自己認識的大氣層中的錯誤,對學生的印象非常深刻。

  在本節課中我發現,有些學生知識面比較狹窄,平時課外科學知識積累很少,同時對自己身邊的一些現象也留意觀察的不夠多,所以他們講出的一些事列沒有很大的新意,引導過程中很難讓學生步入你所設計的意圖中。我想如果在課前能學生去找些資料,上網收集一些平時自己不瞭解的知識,那課堂效果會更好。

  大氣層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是結合教材內容和課標兩個方面進行設計的:就教材內容而言,《大氣汙染及其防治》是地理選修模組的內容,涉及地理學的理論、應用、技術各個層面,關注人們生產生活與地理密切相關的領域,既有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科學與人文素養;又有利於學生正確認識人地關係,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從課標要求看,要求學生說出大氣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並形成正確的環境倫理觀。因此,本節課的設計要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1、理解大氣環境問題產生的本質原因;2、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才能讓學生深刻感受大氣環境問題的危害,才能在此基礎上樹立正確的環境觀。基於此,本課的教學設計大致如下:首先用央視公益廣告視屏匯入,引導學生感知大氣汙染給我們帶來的危害,從而激發學生探求大氣汙染產生的原因及解決大氣汙染問題的慾望,同時也很好地進行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滲透,增強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然後從大氣汙染的概念入手,從大氣汙染的本質原因中,匯出兩個關鍵詞,即“大氣的自淨能力”和“大氣汙染物”,接下來重點圍繞這兩個關鍵詞展開教學。最後,設計一組典型例題,以訓練學生獲取和處理地理資訊的能力,並檢測學生能否將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遷移到具體情境之中。

  從課堂流程看,教師透過簡要的語言將各個環節連貫起來,使各環節過渡自然流暢併成為一體;從課堂達成效果看,展示學生能根據展示內容做適當的延伸拓展,比如逆溫的生消過程,大氣環境問題的概括總結;從課堂生成問題看,學生能有效獲取材料中的資訊,但對資訊的處理能力有待提高:只能看到表象,不能對錶象進行合理的解釋;知道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但只是生搬硬套,缺乏靈活變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就學生目前的認知水平,這樣的問題是允許存在的,但在今後的教學中對這類問題的學習教師應該多給予指導、點撥。

  本節課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學生的展示形式單一,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對個別同學的展示教師沒能及時干預,導致展示時間過長,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針對這些問題,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培訓,尤其是在展示形式上不能太過死板,要適當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東西,同時要要求同學們在班級展示之前進行組內小展示,以提升課堂展示的'質量。

  大氣層教學反思

  理論聯絡實際是物理教學的一條基本教學原則。在課堂教學中貫徹這條原則,就必須有機地把物理知識與生活、科學技術、社會聯絡起來。雖然初中只學習有限的初步物理知識,但這些知識涉及的範圍較廣,又都是生活和生產實踐中最需要的,因此完全可以用這些知識初步解釋、解決較多的身邊物理問題。我們可以透過以下一些基本途徑,來實現課堂教學與生活、科學技術、社會的聯絡。

  1.利用生活中的物理因素學習物理知識認識物理現象,是學習物理知識的基礎和出發點。課堂上的觀察和實驗能夠向學生展示典型的物理現象,創設探索問題的物理環境。但是,課堂上的觀察和實驗在數量上畢竟是有限的,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可能把涉及的物理現象都演示出來。列舉生活中的物理事例,利用生活中的物理因素,則可以彌補課堂上觀察、實驗的不足,或者可以豐富觀察、實驗所要說明的問題。

  學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物理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目之所見、耳之所聞的大量物理現象都可以成為學習中感性知識的來源。教師要善於尋找生活中的物理因素,讓學生把生活體驗同物理知識結合起來,並且上升為理性認識。

  例如,在“大氣的壓強”一節的教學中,除了做一些演示實驗之外,我們還應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找原型,說出證明大氣壓存在的有關生活事例。學生們經過回憶可以列舉出大量事例,其中僅與“吸盤”有關的常見事例就有:

  (1)把帶有掛鉤的塑膠吸盤按在玻璃上,能掛很重的衣服而不掉下來;

  (2)帶有塑膠吸盤的玻璃茶几,能把桌架和桌面緊緊吸附在一起,甚至只抬桌面就能把桌架帶起來;

  (3)有一種尾端帶吸盤的羽毛球,球被投過來時,只要用一個光滑的塑膠板迎著它,球就能牢牢地吸在板上;

  (4)疏通下水道用的橡皮吸盤,擠壓出空氣後,需要用很大力氣才能向上提起;

  (5)有時可以看到,搬運大塊玻璃板的工人不是直接用手去抬玻璃,而是用兩個橡皮吸盤壓在玻璃上,能很方便、很安全地把玻璃板抬起來。

  這些事例能夠配合課堂上的演示實驗,讓學生透過切身實際感受到大氣壓的存在,學生學習起來感到親切,對知識掌握得更牢固。

  2.利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問題,初中生能夠初步分析、解決的實際問題是十分廣泛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發掘並引入這些實際問題。由於實際問題只給出了具體情境,而未給出相應的物理模型,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逐步學會把實際問題轉化為物理問題。首先要對問題進行合理簡化,建立起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然後找出這個物理問題與哪些物理概念、規律有聯絡,用相應的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實際問題可分為“解釋現象”和“作出判斷或提出方案”兩種型別。

  解釋現象的實際問題是用物理知識去說明實際現象背後的為什麼。例如:

  (1)燒水的鋁壺壺底有凸凹不平的同心圓圈,這些同心圓圈起什麼作用?

  (2)油炸食品時,油鍋中滴入水滴會發生爆裂聲,並把熱油濺起;沸水中滴入油滴卻沒有類似的現象。這是為什麼?

  (3)夏天,自來水管上常有水珠,這是為什麼?

  (4)為什麼許多電冰箱的後背都塗成黑色?

  在回答這些解釋現象的實際問題時,要注意把問題中原有的日常生活語言轉變為物理語言,做解釋時不要依據直覺的生活經驗而要緊緊依據物理知識。

  作出判斷或提出方案的實際問題是利用物理知識進行思維,確定解決問題所應當採取的行動或提出行動的詳細方案。例如:

  劉豐打算在他家外屋庫房安裝一個防盜報警裝置,想實現如下效果:只要有人開啟他家庫房的房門,裝在住室裡的燈和電鈴同時發出警報(燈亮鈴響)。請你設計這個電路,並說明工作原理。

  這類問題如能結合實物或現場任務提出,由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和操作,看到實際成果,其教學效果會更好。

  當學生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分析、解決了過去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之後,會進一步認識到物理知識的應用價值,同時會感到一種由衷的喜悅,會感到對自然、對生活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將激勵他們以更高昂的熱情去學好新的物理知識。

  3.結合物理知識介紹科學技術的發展

  初中物理知識與現代科學技術有不可分割的聯絡,許多現代科學技術都可以在初中物理內容中找到它的知識淵源。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完全有可能並且有必要結合所學知識簡單介紹一些現代科學技術的成就,把物理教學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緊密地聯絡起來。

  聯絡現代科學技術反映了物理教學的時代特徵。把具體的物理知識同現代科學技術聯絡在一起,對學生掌握這些知識很有好處,也使他們能夠用現代觀念看待物理知識的應用。同時還能使學生真正認識到,物理學是一切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基礎,形成學好物理的強烈動機。學生在課堂上所瞭解的現代科技成果也將開闊他們的眼界,對他們繼續深造或從事工作都十分有益。

  現代科學技術的領域十分廣闊,聯絡物理教學的內容也是非常廣泛的。下面我們舉出一些結合初中物理知識教學介紹現代科技成就的例子:

  (1)結合重力的教學介紹宇航員登月時,在月球上走路的情況;

  (2)結合摩擦力的教學介紹氣墊船和氣墊軸承利用空氣膜大大減少摩擦阻力的原理;

  (3)結合運動和靜止的教學介紹人造地球同步衛星;

  (4)結合液體壓強的教學介紹深水潛水技術;

  (5)結合能量的教學介紹葛洲壩水電站、三峽工程,介紹潮汐發電,介紹風力發電機和波浪發電機;

  (6)結合光的反射的教學介紹光導纖維通訊;

  (7)結合物體的顏色的教學介紹三基色原理在彩色電視中的應用;

  (8)結合比熱的教學介紹雙水內冷發電機;

  (9)結合液化的教學介紹火箭的液體燃料、超低溫的獲得;

  (10)結合昇華的教學介紹乾冰致冷、人工降雨;

  (11)結合物體導電性的教學介紹半導體材料的廣泛應用;

  (12)結合電路的教學介紹鈕釦式氧化銀電池、光電池和鋁—空氣電池;

  (13)結合電阻的教學介紹超導體。

  應該注意,課堂上聯絡現代科學技術,不能不顧學生知識水平搞專題演講,不能過份糾纏技術細節。教師應該用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語言,輔以模型、掛圖、照片、錄影等教學手段,概略地介紹科技成果的內容、應用情況和發展前景,要著重講清它與所學物理知識的聯絡。

  4.把物理知識與社會生活中的重大問題聯絡起來

  現代社會生活愈來愈同科學知識發生了緊密聯絡,未來世紀的普通公民也應具備相當多的科學知識,才能應付日常社會生活的需要,如理解新聞媒介傳播的一般資訊,從事社會經濟和生產活動,對重要社會問題表達自己的看法等。物理知識正在成為社會生活常識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教學應當與社會生活中的重大問題聯絡起來。如能源問題、資源問題、環境問題、交通問題、通訊問題、自動化問題、空間開發問題等,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同物理教學加以聯絡。透過這種聯絡,可以使學生注意並加深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增強社會責任感,並瞭解物理學的社會意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