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觀天的語文教學反思範文

坐井觀天的語文教學反思範文

  《坐井觀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課文字身的故事情節容易理解,但要領悟成語的意思,以及故事中蘊涵的道理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對低年級孩子來說,什麼樣的方法最能讓孩子們領悟故事的寓意呢?惟有朗讀。

  朗讀是理解故事內容的重要手段。我們常說要在讀中感悟,如何朗讀,便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了。

  1、朗讀層層遞進。如在《坐井觀天》這一課中,在指導讀牛蛙的話時,我先利用明顯的錯誤語氣來讀,孩子們立刻會糾錯:這樣讀是不對的。這種糾錯的方式激發了他們當小老師的慾望,他們爭著搶著讀,積極性非常高。孩子們能將老師的錯誤指出來,其實就是對他們自己的朗讀、對故事的理解有了一次提升。在一次比一次生動的`朗讀中,讓孩子們體會用正確的感情的朗讀是多麼重要,是多麼的與眾不同,是多麼能感染人,從而讓他們發自內心的有感而讀。

  2、邊讀邊想象畫面。畫面感的引入會讓學生入情入境,如在知道讀小鳥飛了一百多里,飛得口渴了時,可引導學生想象,小鳥飛過哪些地方?繼續引導飛過了這麼多地方,飛了這麼遠的路,應該是很辛苦了很累了,納悶累惡毒時候說話的語氣又會是怎麼樣呢?學生邊想邊飛過的這些地方,感受小鳥的疲勞與辛苦。

  3、抓住重點詞語重讀。如在知道讀小鳥飛了一百多里時,怎樣才能讀出路程的長呢?抓住“一百多里“這個次重讀它,路程遠的意思也就在朗讀中體現出來了。

  4、師範讀。最低年級的孩子還說,老師的範讀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低年級的孩子理解能力畢竟有限,但他們卻是最好的模仿者,因此教師正確的範讀對孩子起到的是拋磚引玉的作用。

  都說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才是主體。主導者重在導,這個“導“更多的是引導,是啟發,而不是包辦,在朗讀中更是這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