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巨人貝多芬》的教學反思範文

《音樂巨人貝多芬》的教學反思範文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強調: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交*、滲透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裡。近幾年,語文教學中比較流行使用音樂。的確,語文教學中使用音樂,既有助於語文教學,也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我在上《音樂巨人貝多芬》這一課時曾三次用到了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課前導課未成曲調先有情

  “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心靈上,激起學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住。”-----這是著名特級教師於漪的經驗之談,其目的是激趣啟思。若能設計一個具有創意的引言,做到先聲誘人,引人入勝,就可以奠定這節課的成功基礎,而音樂的恰當運用,有著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在走進貝多芬這一環節中,課前,我先設疑匯入:“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稱為巨人?”同學們七嘴八舌(身材高大異乎尋常的人;童話中指比一般人高大的人,而往往有神力的人;比喻有巨大影響和貢獻的人)。“而貝多芬身材矮小粗壯,病魔奪走了他短暫的生命,他為說你成為巨人呢?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貝多芬這位音樂大師的心靈空間,去感受他的人格魅力。請聽《命運交響曲》。”聽畢後讓學生談感受,而後就自然走進貝多芬,我順勢介紹貝多芬的生平及像《命運交響樂》等這樣偉大作品的誕生。這樣一來,學生慷慨地走進文字,迫不及待的想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點。

  二、課內高潮輕攏慢念抹復挑

  “文似看山不喜平”,一堂好課應該是波瀾起伏、高潮迭出的。而音樂能使教材更為生動,使得凝固的教材中靜態昇華為動態美,將教材中蘊含的意境充分的表現出來,從而產生強烈的效應,啟用學生各種心裡因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在解讀名人這一環節,也播放了《命運交響曲》。放在了對語句的理解以上。在師生共同分析了貝多芬的動作、語言所體現的性格特點後,特別是在分析了“聽我心裡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裡的感覺!……”一句後我又聽安排音樂這個環節。“請學生聆聽貝多芬的靈魂之音-------《命運交響曲》,進一步理解‘我心裡的'音樂’”。這樣一來,幫助學生更深入理解貝多芬的性格,從而更準確地理解了貝多芬苦悶、無奈、不屈、抗爭的心裡路程,有效地完成了預定的目標。

  三、課後拓展以音樂促其思

  “文字語言的訓練,我以為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就是對於語文的銳敏的感覺。”---(葉聖陶)我們的語文教學應當重視學生的語感培養。科學研究表明,音樂對智力的表現效果是顯著的,持久的,而且都來自於充滿樂趣的學生感興趣的活動。運用音樂可以幫助學生更好挖掘潛能,啟發引導他們主動去探究、去思考。

  在拓展、感悟名人這個環節,我再次用了《命運交響樂》。“貝多芬不屈的信念,深深的震撼著我們,然而,以頑強意志搏擊風浪的人何止貝多一個人?請你說說直麵人生苦難的傑出人物。“(張海迪、霍金、海倫凱勒……)“他們都是信念的巨人。請再次欣賞《命運交響樂》,看著貝多芬的畫像,凝視著貝多芬的雙眸,寫出你的感言”。……我覺得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心裡,就是說在瞭解貝多芬的坎坷經歷後再聽《命運交響樂》,既能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又能更好的理解音樂中所表現出來的頑強抗爭的精神,同學們在《命運交響樂》中寫出了自己的感受,這對學生的心裡不也是一次震撼、洗滌嗎?

  我覺得,在這節課上,音樂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點綴,體現對媒體的使用,而是成為這節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幫助學生走進文字;感悟了文字;深化了文字。語文和音樂本是水乳jiao融,密不可分的。有了音樂的輔助,語文變得更精彩;有了音樂的輔助,語文變得更生動。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適時引入恰當的音樂,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富有情趣與韻味,它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融聽覺、視覺、思維為一體,使平面的無聲的文字變成了立體的有聲的語言,讓學生受到情的感染、美的薰陶、理的啟迪,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雖然,音樂的作用可能不會在短時間內顯現出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只要堅持,相信語文與音樂的整合一定會為學生的學習開拓出一個嶄新的、愉悅的空間。但我們在使用音樂時要注意音樂與課文內容是否關聯,風格是否一致。若使用不當,畫蛇添足;使用得當,錦上添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