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詠柳教學反思(精選5篇)

幼兒園詠柳教學反思(精選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詠柳教學反思(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詠柳教學反思1

  語文教學,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這是新課標中明確規定的,所以在《詠柳》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低年級學生喜歡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這一特點,在課前,透過讓學生收集有關柳樹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詩歌的特點,出示直觀的插圖,再現詩歌意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本課的識字教學中,我充分發揮“主人”意識,讓學生自己觀察字的結構,然後小組討論怎樣記住這些字,從中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貫徹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課標精神。

  另外,我讓學生在學詩歌中練習寫話,讓學生藉助自己所收集的圖片,先說後寫,鼓勵學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消解寫作的神秘感,讓學生想說什麼就寫什麼。從中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幼兒園詠柳教學反思2

  《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在回鄉途中,看到柳樹後突發感想所創作的一首詩。當時正是初春時節,柳樹吐出的嫩芽,呈現出了春的勃勃生機。

  授課前,我先讓學生畫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樹,並寫上一兩句讚美柳樹的話,好讓學生提前從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妝成般的柳樹,也從形態方面感知何為萬條綠絲絛。這樣一來,學生對古詩內容較容易理解一些。

  導課時,學生展示的作品超出了我的想象,當他們雙手舉起自己的作品時,站在講臺上的我禁不住叫了起來:“哇!太美了,我彷彿置身於柳樹林。”然後,依次點了三個孩子單獨展示自己的作品,他們的描述令我驚歎,也令在場的老師們驚歎。看來,準備工作做得很好。授課時,我採用敘事的方式來貫穿整首詩,從一千年前的某一天開始,引出地點、人物,緣何出現了《詠柳》這首詩。

  整節課來看,流程進行得很好,從對“詠”的`理解,到對柳樹從遠到近的認識,以及作者從觀察到想象體現出的對春的無限熱愛之情,課堂中呈現得都很好。不足之處是,老師表現得多,學生髮揮得少,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一次經歷,一次收穫,磨礪中總結經驗,在教育這條大道上,和學生攜手共進。

  幼兒園詠柳教學反思3

  《詠柳》是唐朝詩人賀知章所作,寫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樹。詩的前兩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繪了靜態中的柳樹,卻使人感到柳樹內在的生命力。後兩句用自問自答的形式,賦予巧妙的想象,把對柳樹的讚美,引向對春天的讚美。

  我從複習有關春天的古詩匯入課題,板書課題“詠柳”,問孩子們“詠”是什麼意思,他們搖頭。我鼓勵學生查字典,明白“詠”有歌頌、讚美的意思。《詠柳》這首詩孩子們課前讀了,比較熟悉,背誦很快。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感情朗讀、背誦很順利。但是,到了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的時候,就不知如何回答了。這一環節,為了讓孩子們自主去探究,我安排了同桌合作學習,並提示孩子們看書中的註釋,或者查《詞語手冊》。當彙報交流時,他們大多隻是按照詩句的順序,生硬地連起來,整句詩的意思聽上去很彆扭。古詩的語言倒置現象較多,有時要先解釋最後的詞句。孩子們較少接觸,我舉詩句例子說,強調詩句的意思可以用自己的話來表達,但要說通順。最後,部分的孩子能用自己的話說得出來了。當然還有一部分不會說的。我認為學習古詩最關鍵的是從理解重點詞語入手,一步步理解詩句意思。這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這需要一個過程。課堂中我講得比較多,沒有讓學生在誦讀中充分感悟古詩內容。以後我在古詩教學中會更放手些,多給學生一些自由思維的空間,去體會詩意。

  幼兒園詠柳教學反思4

  上週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這冊書的第一首古詩——《詠柳》,透過自己講課和年級組聽課,對於古詩的講解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把它記錄下來,在以後教學中重點改進。

  《詠柳》這首詩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所寫,被世人廣為傳頌。詩中比喻生動,虛實結合,透過寫柳樹來讚美春天,表達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對於孩子們來說背誦是不成問題的,很多在幼兒園時就已經會背了。到了中年級學習古詩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能背誦,還要自己說說詩意,體會作者在詩中抒發的真情實感,感受詩中所運用的一些寫作手法。所以在設計教案時,我把說出詩意和感悟大自然的美好作為了教學重難點。

  全詩四句中第一句在解釋意思時是難度較大的,“碧玉妝成一樹高”這句裡註釋中有“妝”的意思,“碧玉”、“一樹”的意思也在課件中給出解釋,七字有五個字都已解釋好,剩下的就需要孩子們自己組織語言來說出整句話的意思了。在我的預設裡,孩子們應該可以連詞成句,大概說出詩意來,但當天孩子們並沒有很好地表達出來,大家被這幾個註釋限制住了。

  孩子們有這樣解釋的:“綠色的玉裝扮成了滿樹高”、“高高的柳樹像碧玉一樣打扮起來”,我能感受到大家是知道這句話的含義的,但說出來時就有些彆扭了。同樣的問題在聽教研課時也存在,但在問題處理時就不太一樣了。我當時自己直接說出了正確詩意,告訴孩子解釋的時候可以前後順序顛倒,符合現在我們說話的習慣,而李燕老師是不同的。

  她問學生:“這句是什麼打扮了什麼?”

  學生答:“柳葉打扮了柳樹。”

  “什麼樣的柳葉,什麼樣的柳樹?”

  “碧玉一樣的柳葉,高高的柳樹。”

  “看圖上,高高的柳樹上長滿了柳葉,像不像碧玉裝扮的一樣?”學生們點頭。

  簡單的幾個問句,讓孩子們的思路清晰了,又結合畫面,孩子們真切感受到了詩中的意境,自然理解出詩句所表達的的意思了。對比起來,自己的方式還側重於講,而不是引導,沒有給學生更多的參與和體驗的過程,相信在學生的掌握情況上會是不一樣的。後來集體備課時,我們也討論了課上出現的情況,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直接說出詩意是有難度的,最好用看圖、想象等方式讓抽象變得形象生動起來,能結合畫面說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不必死扣註釋,把美美的詩韻限制在理性的解讀上,這樣的要求是需要在更高年級時才能達到的。對於三年級的孩子慢慢滲透和引導就可以了。

  透過聽課,還有一點很深的體會,自己在平時講課時過於急躁,情境匯入環節沒有真正落實到位,特別是古詩授課時,更應該充分地把情境烘托好,讓學生沉浸到古詩的韻律和美感中,真正感受到語言美,詩的美,自然的美。

  幼兒園詠柳教學反思5

  《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描寫春天的詩,詩中描寫了春天柳樹吐芽、柳條碧綠的生機勃勃的景象。教這一課時,我根據低年級學生喜歡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這一特點,在課前,透過讓學生收集有關柳樹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熱情。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詩歌的特點,出示直觀的插圖,再現詩歌意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教學古詩《詠柳》其中的兩行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時,我沒有講詩意,而是啟發學生髮揮想象:“在這美好的春光裡,柳樹應該是什麼樣子呢?”學生精彩紛呈的各異思維就展現出來:“這棵樹應該很高,從‘一樹高’就知道樹很高。”“從‘萬條’知道樹的枝條有很多條。”“春天把柳樹打扮得像個大美女!”全班譁然。語出驚人,使我一愣,心中盤算該如何評價這樣的答案,但已有的教學實踐又提醒我:“要小心對待學生萌芽中的創新思維”。有了這一想法,我馬上把“球”踢給了孩子:“孩子,您為什麼這麼認為?”“因為春天太美好了,讓好多東西都穿上了新衣服,像美女一樣真好看。”學生臉帶笑容,似乎也在為自己的這一新發現而興奮。我心中暗暗驚喜,馬上就對孩子的回答給予了充分肯定。在本課的識字教學中,我充分發揮“主人”意識,讓學生自己觀察字的結構,然後小組討論怎樣記住這些字,從中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貫徹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課標精神。另外,我讓學生在學詩歌中練習寫話,讓學生藉助自己所收集的圖片,先說後寫,鼓勵學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消解寫作的神秘感,讓學生想說什麼就寫什麼,學生興趣很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