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晏子使楚》教學反思(精選7篇)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晏子使楚》教學反思(精選7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晏子使楚》教學反思(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語文下冊《晏子使楚》教學反思1

  《晏子使楚》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歷史故事。它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卻受到仗勢欺人的楚王的三次侮辱,每一次晏子都予以有力的反駁,維護了自己與齊國的尊嚴,最終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在與楚王的三次交鋒中,晏子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體現出超人的智慧、善辯的口才和愛國的熱情,真是“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這位極具傳奇色彩的又極具個性魅力的人物及他的故事,深深地震撼著我的內心。因為有了這種切夫之愛,所以有了上好這篇課文的激情與動力。

  整個教學環節還是不錯的,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了學生比較多的學習討論時間。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髮揮創造能力

  本課教學能讓學生較充分地自悟,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在角色體驗中感受言語的藝術。“不浸潤心靈的說教是蒼白的。”作為語文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融進課文,走進文字角色,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就會產生震撼心靈的閱讀感受。在教學中多層次地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本劇,就是為學生營造一個角色體驗的言語場景,讓學生在鮮活生動的話語情境中學習表達技巧,領悟表達智慧。透過課本劇的表演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蘊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不足之處是:在實施教學中因學生有些回答沒達到預期效果,所以自己的引導便顯得有些過急,並因此擠掉了對一些字詞的體會還應當再深入一些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的體會、理解。

  教學之路漫漫長,我還得不斷努力學習,才能力爭在未來的教學中取得較圓滿的成功。

  五年級語文下冊《晏子使楚》教學反思2

  本文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讚揚了晏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言藝術。課文人物對話比較多,以人物對話來塑造形象,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突出特點。

  一、談成功之處:

  1、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本課語言邏輯性很強,具有一定的推理性,教學時注意讓學生使用關聯詞語,訓練學生的推理能力。教學時能抓住重點句子,讀讀悟悟,讀悟結合,讓學生深切感悟楚王侮辱晏子的真正目的是侮辱齊國,晏子反駁楚王是為了維護齊國的尊嚴。透過學生讀、找、劃、再讀,思考晏子反駁楚王的話含著的意思。課堂上學生很好地體會出來了,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正義感。

  2、充分體現了自主學習的非同步性。

  在設計教學時,根據學生學習的不同,制定出了具體的學習目標,以基礎目標和發展目標作為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實現教學內容目標化。學生可以依據自身的水平、個性、進行目標性學習。本節課,我在學生學習接受程度上進行分層,面向全體學生,尊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成果,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優生脫穎而出,使學困生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儘快趕上來。

  3、分體現了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我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前提,再透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例如在學習詞語時,為學生充分提供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人人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和條件。學生在小組內形成共同學習、共同探究、共同進步的學習氛圍。在活動中體驗了學習的樂趣,在輕鬆活躍的學習空間裡完全地展現自我,避免了優等生唱主角,中等生當配角,差等生看熱鬧,再透過老師對學困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小組學習的效率,有效地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

  二、談不足之處:

  1、課堂上學生讀文較少,朗讀指導不到位。

  2、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調動不高,老師的“導”多了點,學生主動提問,進行質疑,發表見解的機會少了點。教師的提問不夠簡煉。

  三、整改措施:

  1、課堂教學應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朗讀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透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

  2、在此基礎上,應讓學生表演讀,這樣能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蘊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使學生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總之,我們應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開放活動的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拓展學生的思維,把活動的舞臺交給學生,把活動的時間交給學生,把活動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充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意識、競爭意識,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年級語文下冊《晏子使楚》教學反思3

  本節公開課比預想得要好,整節課流程清楚,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學習方法,做到了師生互動,同學們能積極投入,踴躍發言,其中學生在課堂中綻放的生命活力肯定感染了不少聽課的老師。回顧這節課,感慨頗深,現談幾點,以釋情懷,若有不妥之處,敬請賜教!

  首先,我感覺學生的狀態特別的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朗讀,不管是個人朗讀還是集體朗讀,讀得非常好,讀出了楚王的趾高氣揚、驕傲自大及對齊國的蔑視和嘲諷;讀出了晏子的機智聰明、不卑不亢,聽同學們的朗讀彷彿晏子就活靈活現得站在我們面前。第二,在“過把導演癮”環節中,同學們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在合作過程中,同學們能開動腦筋,“導”的形式是花樣翻新,這是老師始料未及的,如:有一小組採用故露破綻的方式,導演先不導,演員先表演而表演的同學又用方言說,最後導演再說戲,並特別強調如果不是劇情的需要,表演時必須說普通話,這種方式用心良苦,可見同學們確實動了腦筋。我認為,不管這節課結果如何,同學們的這種創造性發揮是應當肯定的。第三,在小組交流探究時,同學們確實得到了能力的鍛鍊。比如,同學們學到了如何整合資料,學到了如何根據要求找出與文字的聯絡和區別,我想,如果學生們每一節課都能學到一點,那麼,學生們的能力將得到很大的提高。

  其次,這節課有幾處疏漏之處:第一,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時,有兩個同學發言,我只是簡單的肯定了第二同學的發言而沒有指出第二位同學的概括好在哪裡。第二,在同學們導演過程當中,對學生的點評略顯粗糙,應重點點出同學們要重點點評導演而不是點評演員。第三,在設定問題的時候,沒有仔細的考慮問題的深度。第四,由於時間緊,學生們小組活動的時間太少,沒有讓學生們放開手腳,這是最遺憾的地方,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注意這點。

  總之,我覺得開一節課很難但又能學到很多東西,也許正是這點才吸引我鼓足勇氣去嘗試。確實也是如此,在整個備課過程中,由於對教案反覆修改,反覆推敲,因而對新課程標準領會得也更加深刻,這是我感觸頗深的。另外,在整個備課過程中,我真正的感覺到了集體的力量和智慧!

  五年級語文下冊《晏子使楚》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老課文,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結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上出富有新意,又能讓學生收穫頗多的課來,成了擺在我面前的最大的難題。這篇課文可挖掘的東西很多。細細分析課文,文章思路清晰,開頭兩自然段介紹了齊楚兩國的現狀及晏子使楚,楚王要藉機侮辱晏子。之後,生動地記敘了晏子出示楚國後接連遇到的楚王的三次侮辱,人物的神情、動作細膩生動,特別是晏子與楚王之間的對話,充滿了智慧與力量,讓人不敢小覷。最後一個自然段,寫了晏子與楚王交鋒的結果。我將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作為文章的教學的`點,以點帶面,展開層層剝筍似的學習,將有助於學生的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品質。第二自然段寫道:“有一回,齊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國去。楚王仗著自己國勢強盛,想乘機侮辱晏子。”期中的“侮辱”一詞,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如什麼是侮辱?為什麼要侮辱?楚王是怎麼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反駁的?結果如何?真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一系列的問題的提出將有助於學生對課文整體內容的學習和把握。三次交鋒文章的重點所在,三個自然段的寫作方法和結構都相似,先寫楚王如何侮辱晏子,再寫晏子如何反駁,最後寫結果如何。學生理解這些也許並不困難,要理解晏子反駁的話也並不困難,但是,很多老師的教學都將晏子反駁的方式第一次:藐視對方,抬高自己;第二次先壓低自己在貶低對方;第三次運用類比推理,取得了勝利。但是這些方法讓今天的四年級小學生理解起來還是有些難度的。其實,文中晏子與楚王的五次笑也是很耐人尋味的。

  晏子的笑。在第二回合的較量中,面對楚王的“冷笑”和挑釁性語言,晏子從容不迫,以牙還牙,駁得楚王張口結舌。這時作者寫道:晏子說著“故意笑了笑”。這“故意”,有兩層含義:一是對楚王“冷笑”的回敬,顯示出晏子不卑不亢的氣度;二是對自己的勝利充滿了自信。這笑表面上輕描淡寫,實則綿裡藏針,有力地扎向楚王的心臟。在這種情況下,楚王只能“陪著笑”。這裡,楚王的“笑”和晏子的“笑”相比,顯得蒼白而無力,這是面對尷尬處境的楚王的,用笑來掩飾自己的窘迫處境。他的笑反襯出晏子的“笑”的巨大威力。

  楚國大臣們的笑。當楚王“笑嘻嘻”地用不懷好意的語言向晏子發起最後一輪進攻時,楚王手下的大臣們也跟著“得意洋洋地笑起來”。“得意洋洋的笑”,既是諂媚的笑,又是惡毒的笑,更是狂妄的笑,和楚王的笑一起,如黑雲壓城,殺氣騰騰地襲向晏子。可惜這種笑沒能保持到最後,在晏子的還擊下,他們和其主子一樣一敗塗地,自食惡果。

  五年級語文下冊《晏子使楚》教學反思5

  週三開始學習《晏子使楚》這一課,這是一篇經典課文,篇幅不算很長,但故事性卻很強,孩子們讀起來也是津津有味。教學時,我主要抓住以下幾方面展開:

  第一,學生熟讀課文,自主解決文中字詞。課堂上,我進行檢查鞏固,強調重難點。

  第二,理解課文時,抓住“晏子反擊楚王的三句話”讓學生朗讀體會,感受晏子的才思敏捷和能言善辯。

  第三,完成課後習題時,以學生獨立完成為主,同時結合易錯點和難題進行共同討論交流的形式來解決,最後歸納總結,完成答題。

  反思這堂課,在理解詞語方面有所欠缺,並沒有讓學生隨文理解文中的成語:得意洋洋、面不改色。在內容講解上過於簡單了,只讓學生抓住晏子與楚王的三次對話展開理解,至於“尊嚴”的單元主題沒有深入挖掘。在完成練習冊時,還是對學生不夠放心,指導提示的過多了,沒有落實獨立完成作業的任務。

  但話又說回來,面對有限的課堂時間,既要解決字詞句等基本知識,又要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品質,還要完成有難度的一些作業,如果再逐字逐段的分析講解,那兩個課時肯定無法完成學習任務,所以,面對有限的課堂時間,也許只能少講精講,注重練習鞏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依然秉承提高課堂效率,完成教學任務,注重學生練習鞏固的思路開展課堂教學。

  五年級語文下冊《晏子使楚》教學反思6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事。本文承擔的重點訓練專案是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對於這樣一篇故事性強的課文來說,我認為透過反覆的研讀,讀懂楚王對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駁,在此基礎上理解句子的含義及人物的個性品質是教學的重點。因此,本節課,我以教材為依託,帶領學生品讀語言文字,從中感悟人物的品質。

  1、開放了學生的學習空間,以學定教:

  本課教學能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的時間。帶著學生還想繼續瞭解的問題,讓學生認真讀書,品讀文字。朗讀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透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的。

  2、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

  教師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需要教師創設富有情趣的教學活動。本節課我讓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讀書交流,理解文章內容。特別是讓學生在感觸深刻的地方學習批註,逐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學生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動作、語氣。

  五年級語文下冊《晏子使楚》教學反思7

  結合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教學中我在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和晏子與楚王的三次鬥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晏子的語言巧妙之處。真正從學生角度出發,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在讀讀、畫畫、議議中完成學習目標,達到學習目的,提高他們的思辨能力,同時也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感受了語言的魅力。

  (一)緊扣記敘文的文體特點,強化文體知識。

  本課教學中我緊扣記敘文的文體特點,強化文體知識。首先利用知識樹帶領學生理清整篇課文的脈絡,緊接著讓學生明確楚王和晏子的三次鬥智內容。分別是“進城門”“初見時”“酒席上”。因全文是由三個小故事組成的,所以每一個小故事都有起因、經過、結果;都有時間、地點、人物。因此學生在學習中能根據知識樹自然而然地總結出小故事的前因後果。

  (二)先扶後放,引導學生由會學到學會。

  課堂伊始,我引導學生自主提出本節課學習目標,讓“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使學生從一上課便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習第一個小故事,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總結學習方法。首先,理清事件發展的脈絡。然後,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等體會人物品格。教學中我做到先扶後放,在全班學習第一個鬥智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學習後兩次鬥智,使學生循序漸進的進行學習,並在自主、合作學習中主動學會了後面的內容。

  在本節課教學之中我能夠以學生的學為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總結學法,由不會到學會。並透過動手動腦地學習,既學到了語文知識,又達到了邏輯思維訓練的目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可謂一舉三得。

  (三)理清文章層次,注重語言的積累。

  知識樹的運用讓學生由瞭解本單元入手到理清本課脈絡再到理清事件脈絡,從而感悟到作者的寫法。教學設計採用的是先攏後收,先果後因,先找後議的方式,突出本課的教學研讀重點,即體會晏子語言的高妙之處,把焦點對準了晏子的言行。在進一步深入的閱讀理解中,學生就很容易把握住晏子的機智,從而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在閱讀中“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因為,語言材料積累的多寡,是語文素養高下的重要指標。

  在課堂上我巧妙地讓學生進行了積累。當學生根據書中的描寫主動積累成語時,我不失時機地為學生補充成語“張袂成陰”並及時地說:“把這三個成語趕緊寫下來,看誰一邊寫一邊記在心裡。”這樣一來,使學生積累的語言進一步內化,並在運用中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總之,在整個備課過程中,由於對教案反覆修改,反覆推敲,因而對新課程標準領會得也更加深刻。對我校的教改實踐中,透過知識樹的運用把握更加清楚,並在課堂上做到人人清、堂堂清,這是我感觸頗深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