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橋》教學反思(精選5篇)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橋》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橋》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教學反思1

  作者滿懷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這座橋樑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絡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但是想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沉浸在文章情景當中可不太容易。因此,根據文中的老漢是在面臨不斷上漲的滔滔洪水中做出的決定,理解他的言行決不能把當時的情景與行為割裂開,於是我讓學生先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並談一談自己讀文後的感受,然後圍繞“課文中的老漢是個怎樣的人”細讀課文,畫出描寫老漢的有關語句,在旁邊做簡單的批註,之後與同學交流自己對老漢的認識 .

  在學生對老漢有了一定的認識後,我又讓學生畫出課文中令自己感動的句段,談一談原因,然後透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自己的感動,從而昇華對老漢的理解和認識。朗讀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讀出洪水的肆虐,情況的危急,人們的慌亂和老漢的沉著、鎮定。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人物的情感,加深對老漢的理解,並透過朗讀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從而使學生與作者、文字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在學生理解、感悟了課文內容之後,我還注意從表達方法這一角度引導學生進行欣賞和評價。我藉助課後思考第3題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和評價,讓學生再次深入到文字,看一看課文在表達上有什麼特點,想一想作者這樣寫的好處,指導學生從課文結構的安排、句式特點、語言描寫等多個角度引發思考,提高學生對課文的欣賞和評價能力。不過教學這篇課文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對於“老漢像一座山”這句話,學生體會的還不夠深入,要是再體會體會,加上老師點撥,讀起來效果會更好。另外就是課文的結尾的處理,課中在體會老漢形象時學生已經理解了一些,但結尾如果給學生樹立一些優秀黨員形象,讓學生更清楚的明白像老支書這樣的黨員在人民生活中不僅僅只是這一個而有很多很多,這樣黨員的形象就鮮明的樹立起來了。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教學反思2

  《橋》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文章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講述了老漢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沉著指揮、大公無私,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

  語文,講求的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我個人很贊同這樣的說法:語文課,要琅琅書聲,更要靜思默想;語文課,要整體感知,更要咀嚼涵詠。將“文”化為“語”,把文章語言內化為自己的感悟,透過交流,透過朗讀表達出來,這樣的課才是有“語文味”的語文課。

  本著這樣的宗旨,試教後,採取許多老師的建議,我刪剪了許多人文性說教的環節,最後緊緊圍繞教學重點——“感悟老漢形象,感受共產黨員氣概”展開教學,著力在環境的渲染、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下力氣。並始終透過對關鍵詞句的咀嚼體味、反覆誦讀來實現文字解讀,引導學生“角色體驗”走進人物內心,與“老漢”進行心靈的對話。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的同時受到情感的薰陶、精神的洗禮和人生的啟迪,爭取讓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諧統一。

  一、以“讀”為主線,關注學生的“體驗”。

  首先是多種形式的讀,強調學生的自主感悟。讓生自由練讀描寫洪水兇猛咆哮的句子,展示讀最好的一句;串讀咆哮的洪水和人們的慌亂表現;默讀課文7—23段,劃劃描寫老漢表現的語句,你感受到老漢是個怎麼樣的人;齊讀送給老漢的讚歌等等,為學生搭建與文字直接對話的平臺。其次反覆讀,強調學生多角度的閱讀。對含義深刻的字詞或句子,需要反覆引導讀,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我在學生交流了對“揪”字的感受後,帶著自己的理解讀這句話,在讀中加深體驗,感受老漢的精神魅力。

  二、拉近文字與學生的距離,營造與文字內容相似的氛圍。

  考慮到文章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有一定差距,我在課前談話中剪輯穿插了洪水的錄象片段,串讀洪水語句時配上洪水洶湧澎湃的聲音,讓學生進入了文字氛圍。這對後面成功地感受老漢形象起到了重要的鋪墊作用。

  三、尋找語言訓練點,落實寫話訓練。

  讀是一種語言表達方式,那說和寫更為關鍵。所以我努力結合文字創設語言訓練點,並落實書面學習感受表達。串讀洪水語句,“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時,出示“這座窄窄的木橋就是”用來提升認知;當人們跌跌撞撞向木橋擁去時,老漢“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引導學生理解為什麼說老漢像一座山,想象他曾經為村民們做過什麼?此時他心裡怎麼想?從而引出“他得像一座山。”最後對“揪”字的寫批註,讓學生在靜思默想的寫話中提升語文能力,更是豐滿了老漢的人物形象。

  教案設計是死板的,課堂是靈動生成的。由於經驗的缺乏,課堂上出現了許多不足之處,最大的不足體現在教學“揪”和“推”的`對比感悟人物形象過程中。當問出“你覺得這是怎樣的一揪”時,很多學生就能夠較好的深入課文去回答。這時未能及時地調整教學流程,直接讓學生寫批註。以至於這裡的教學稍顯混亂,環節不清爽流暢。其次,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沒能及時加以肯定,點評語言的恰當和豐富性也值得進一步完善。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教學反思3

  《橋》一文中有很多特色的句子。如修辭手法描寫營造危急氣氛。還有利用短句營造緊張氣氛的。學生對於前者的理解已經有了方法的積累,對於後者則是頭一次見。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這個用法,我是這樣做的:

  在課上,我覺得利用舉例的方式讓學生明白很重要。於是在讓學生感受“黎明的時候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這一個短句的作用,我先讓學生找出這一段話有幾個句子,然後讓他們發現這是短句,先有個整體感知。然後讓學生去朗讀,學生果真朗讀不出那種緊急的語氣來。於是我引入了一組課外同樣作用的短句進行對比:A眼看失控的汽車馬上就要撞到玩耍的小孩了,司機大吼著:“跑。快跑。” B眼看失控的汽車馬上就要撞到玩耍的小孩了,司機大吼著:“那是誰家的孩子,車來了啊,你跑啊。”句子一出,學生馬上能夠發現短句的用處,然後我馬上遷移到文章中的短句中來,他們也就能夠很自然地感受到短句對於營造緊張氣氛的作用了。

  我覺得在教學上,如果遇到了一些難以一下子理解的新知識,不妨可以進行簡單的“類比例子教學”,從簡單的生活場景學語文,再遷移到語文能力培養上來。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教學反思4

  《橋》這一課,講述了面對洪水來臨村裡的老党支書臨危不亂,鎮定的指揮村民有序上橋,並讓自己的兒子排在最後,為村民搭起了一座生命橋,而自己和兒子卻被洪水吞沒了。回想自己剛拿到課文時和語文教研組老師一起研究,覺得文章中的這個老支書真是一位高風亮節,捨己為人的好支書。但是想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沉浸在文章情景當中,可不太容易。後來同組的魏延芳老師先在五⑴班講了這課,他在講課中讓學生先找描寫洪水大的句子,然後再理解老漢的言行,朗讀課文。聽課後,我想文中的老漢是在面臨不斷上漲的滔滔洪水中做出的決定,理解他的言行決不能把當時的情景與行為割裂開。於是我設計了認真默讀課文,找出描寫情況緊急的句子用──標出;然後找出描寫老支書的語句用~~標出,並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旁邊。這樣一個大問題。然後讓學生認真把課文讀進去,從全篇著手,走進當時那個令人驚心動魄的黎明。

  在備課中,我自己既是老師,又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就假裝學生的樣子畫一畫,答一答。有時還故意答錯問題難為自己一下。比如,如果學生沒有找當時描寫雨大的句子怎麼辦,我要用怎樣的語言把學生引入到文章中描寫雨大的段落;學生沒談老漢和小夥子的關係我怎樣引入等。總之,我把自己能想到的答案問題以及引導銜接的語言都寫了下來,記了下來。

  可是自己在備課中也存在著很多疑問。對於文章的結構,課文最後四個自然段起到的令人震驚感嘆的效果怎麼能自然的引到課文中,以及關於洪水的小錄影片什麼時候用最好都還沒有想的很明白。課上,對於老漢像一座山這句學生體會的還不夠深入,要是再體會體會,加上老師點撥,讀起來效果會更好。

  五年級語文下冊《橋》教學反思5

  《橋》一課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而來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高風亮節、果決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樑。本文故事性強,情節感人。在教學本課時,我注重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1、反覆讀,強調學生多角度的閱讀。

  “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是課標中的要求。對含義深刻的句子,需要學生反覆讀,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如在解讀“老漢像一座山”我指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為什麼要把老漢比作一座山。學生解讀老漢沉著冷靜是一座山。引導學生感受“對老漢有話要說嗎?”“很敬佩他。”“真了不起。”“請帶著敬佩之情讀,(學生讀句子)“老漢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我接著引導學生聯絡下文體會,學生解讀老漢受人擁戴他公正無私,他是領頭羊是群眾的靠山。教師學生再讀句子,“老漢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反覆讀,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時,提升學生的感悟。

  2、以“讀”為主線,關注學生的“學”。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課程的理念。語文素養靠語文實踐,讀,無疑是最好的方法。但在強化讀書感悟的同時不能忽略了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即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新課程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是其中的一維小學語文主要目的不是學“道”(指文章內容),而是學“文”(指語文規律和讀寫規則)。在轟烈烈的感悟中,教師要不忘學習方法知識,基本的語法知識和修辭知識。

  在閱讀感悟的同時,要學習方法。本課突出體現在引領學生學習人物時,注意讓學生歸納學法,“剛才我們在體會老漢的形象時,大家是透過對老漢的哪些描寫感悟到的。”“聯絡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義。”“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體會的。”

  3、讀寫結合,生髮語文能力。

  在學習到最後一部分的時候,讓同學們展開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裡的人們,這時他們想對老漢說什麼呢?這樣既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又是對交際能力的一種培養。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以讀促說,讀說寫結合,學生才會感到易於動筆,只有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生才樂於表達。

  但本課當中回想其中,不足之處為過於追求學生自主的回報感悟,作為教師沒有很好的處理課堂上即尊重學生的體驗,又能面向全體的教學藝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