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活動《民族村》教學反思(精選6篇)

大班社會活動《民族村》教學反思(精選6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社會活動《民族村》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社會活動《民族村》教學反思 篇1

  本週有一節認識少數民族的社會活動《民族村》。這節活動中需要孩子對常見的少數民族有初步的認識,為了給孩子鋪墊足夠的經驗,我特意做了一份調查表《我知道的少數民族》分發給孩子,並叮囑他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資料,討論瞭解這些少數民族的特點和習慣等。孩子們拿到調查表都十分興奮,紛紛說:“我要和媽媽一起調查藏族!”“我要調查維吾爾族!”看到他們的反應,我覺得這節社會活動一定是在孩子暢所欲言的分享中進行的。

  週一孩子們將自己的調查表交到我手裡,填的滿滿當當的調查表讓我感受到了家長和孩子們認真的態度,還有的家庭收集了圖片資料、用畫筆畫出來......我對今天的活動更有信心了,然而到了今天的活動中我才發現現實與想象仍存在一些差距。當我請孩子們來分享自己的調查結果時,一些孩子說出了令我哭笑不得的話:“老師,我不認識字,我不知道寫的是什麼。”有近乎一半的孩子調查表都是父母當做作業填寫的,孩子根本不清楚內容。

  當然,有一些孩子也能夠生動形象的將自己的調查大方的分享給大家,甚至還有孩子用了少數民族的行禮方式給大家問好,特殊的問好方式將大家的興趣帶動了起來,我索性臨時改變了教學計劃,將活動重點從討論分享轉為師幼共同瞭解交流,透過觀看圖片、影片、討論交流等對幾個常見的少數民族進行初步的瞭解和認識,調整之後整個活動幼兒的興趣較高,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初步萌發幼兒熱愛祖國大家庭的情感,活動整體效果較好。

  當然這節活動不足之處也顯而易見:幼兒與家長在前期收集資料階段較為倉促,部分幼兒分享自己調查結果時略顯不足。教師前期應與家長加強溝通,明確在親子作業中家長更多的是陪伴、合作而不是代替,讓家長對於親子作業重視起來。

  大班社會活動《民族村》教學反思 篇2

  一、創設民間藝術氛圍,幼兒在充滿民間藝術氛圍的環境中,透過與環境和材料的合作,從中他們受到了民間藝術美的薰陶,萌發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將民間藝術教育與教學活動有機相連。如:在“民族花傘”這一主題中心活動中,讓幼兒畫《美麗花傘》,有意識地在教師環境中放置美麗的民族花傘,使幼兒在活動畫中觀察其特徵、花紋的裝飾,激發幼兒繪畫地興趣,由於有了環境的感染,幼兒在繪畫時,用不同的民間色彩將民族花傘打扮的特別漂亮。

  二、萌發了幼兒初步感受美的表現美的機會。充分利用各種活動,讓幼兒在活動區中輕鬆愉快地表現自我,萌發了幼兒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在“民族大聯歡” 中,小朋友在音樂錄影帶下表演,幼兒穿上各種民族服飾,伴隨各族音樂旋律翩翩起舞。藝術活動“壯族繡球” 、“小小設計師”中幼兒畫的畫,剪的剪,貼的貼。他們一雙雙靈巧的小手繪製出一幅幅、一件件精美的民間小肚兜、民族娃娃畫像,從他們繪製的一件件藝術作品,宣揚了中華民族藝術長盛不衰的民族文化。

  課堂教學,幾乎沒有幼兒的選擇自由:從教學活動內容、材料、方法、時間、空間、合作伙伴等方面,供幼兒選擇的餘地十分有限,指定遠遠多於選擇,選擇的範圍也是很小的,因為活動目標和內容單一,材料欠豐富,很少考慮個性差異。

  大班社會活動《民族村》教學反思 篇3

  我上的是綜合課《民族服飾真好看》,這是我第一次帶大班的課,像不少第一次同樣有告急帶來的慌亂以及不相識帶來的無措。實踐後等於馬糊閱歷的總結,我馬糊這課舉行了反思:

  一、最重要的問題在於我作為教師,上課的時光本身沒有設定好一個清晰的說課條理。特別是到上課的後階段,我素日內容幾次,沒有邏輯性,以至自己都不曉得自己說什麼接下來該如何說,語言也囉嗦疲塌起來。幼兒的思惟也被我攪散?上課的結局就不是很好了。

  在上課入程中,前面時段教師可做一個“模板”,在黑板上列舉描寫平易近人服飾特性的重要方面,條理很清晰了,教師講了幾個後,違面階段便可以請幼兒摹擬教員來報告,如准予以促使幼兒開動思維思慮,也能夠很好的會合幼兒的重視力以及癖好。

  二、作為延鋪步履的平易近人服飾拼圖難度貪圖過大大年夜,不患上當大班孩子行使。我在貪圖拼圖的時光,將拼切成12塊閣下,這對付大班孩子實在難度過大大年夜。有些組行使的時光,我還把兩組的圖片搞掉落了幾張,這也使患上拼圖遊戲難以開鋪。雖然後來小朋友都把作品完成為了,但這些都是在其他教員的幫忙下完成的。設定設定裝置擺設展排拼圖樞紐關頭的講解目的沒有很好的達到。

  三、我是第一次上課,幼兒不易把重視力會合在我身上,在鋪開步履或者是評論爭論問題的時光,我很難把握住場所排場境地,時常是他們在那兒那裡說話或者是做些小行徑。而我在上課的時光也體現了問題:很少以及幼兒互動。幼兒必要教員的歸應才華有動力接連關注教員所講的課,進展獲患上教員的關注以及表揚,而我等於怕小朋友的.一些問題或者是話語會脫離課程主題以至誘發其他小朋友的鬨鬧,為了“省往麻煩”,我就只給與了一些以及我課相關的小朋友的中興,入而輕忽了不少其他小朋友。後來我重視到,小朋友幾近沒人中興我的問題了。瞅來,教師及時馬糊幼兒的歸應,馬糊全部課的結局有著很首要的感召。

  四、課程樞紐關頭設定設定裝置擺設展排上要以幼兒為主,教師為輔。教師的講課難度要有選拔,不能一向處於平展的狀態,既然幼兒感想薰染“有挑釁性”馬糊內容更有癖好,也使認知目標能更好地完成。

  五、教師指令確定要輕便大大年夜白,在鋪開步履前就要將要求報告明白較著,有些以至要幾回誇張讓幼兒有個意識。在拼圖前,教師可以先樹模一次,將要求報告明白較著,再讓幼兒分組行使。而我其時先分組後報告,幼兒投進到劃分的遊戲中,重視力就更少會合在我的話上,這也是教室場所排場境地凌亂難以把握的一個緣故原由起因,也給幼兒完成拼圖促進了難度。

  第一次上課結局不是很好,無非我也收成了不少的閱歷教導,在這些閱歷以及教員馬糊我的幫忙之下,我會有入步的。

  大班社會活動《民族村》教學反思 篇4

  活動開始時給孩子們看的圖片不夠清晰、明確。雖然孩子之前已經欣賞到了許多民族,但還是不太瞭解的,把太多的民族放在一起,能讓孩子觀察到的只能是:少數民族的衣服很有趣、帽子很特別。要一下子瞭解這些民族是很難的。這麼多圖片一一放在一起沒有重點,如能讓孩子直觀顯示一民族特點的真實民族服裝,我想孩子們就能有重點的去了解,效果會更好。然後在活動的最後再出示多一點的其它民族的照片讓幼兒瞭解感受他們的服裝特點,這樣效果可能會比較好。

  其次讓幼兒畫民族服裝太難,繪畫時有好幾名幼兒對我說:“王老師,我不會畫。”所以我可以換個方式讓幼兒來畫,比如可幫幼兒事先畫好衣服,然後讓幼兒根據各民族的服裝特點進行添畫,這樣子可能相對簡單一點,比較適合我班幼兒。

  再次在活動的目標和設計上還要再好好推敲推敲,如何設計出一個符合我班幼兒特點的活動是非常重要的。

  說到底還是由於課前的經驗準備不夠。這包括物質準備與經驗準備。經驗準備主要是課前與孩子們共同圍繞少數民族這一主題來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或是讓孩子回家與父母共同尋找相關的書集。在物質上應為孩子準備帶有民族特點的真實服裝,掛在活動室的周圍,這樣更能誘發孩子的興趣,直觀地欣賞到民族服裝,瞭解各民族的習性。

  大班社會活動《民族村》教學反思 篇5

  本主題的活動目標是透過觀察和比較,瞭解幾個少數民族服飾的名稱和特點,感受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飾。

  在活動過程中,我利用幼兒用書的畫面,讓幼兒瞭解我們祖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全國共有56個民族,除了漢族以外,其他都是少數民族,各民族有各民族的服飾特點,我們壯族是個大少數民族家庭,服飾也很有特色,很漂亮,隨後讓幼兒動手製作新疆帽,自己欣賞或交換欣賞各自的作品,從而使達到了活動的目標,使幼兒瞭解少數民族服飾名稱和特點,以及分辨少數民族服飾特點,及製作少數民族的服飾作品,從而培養了幼兒熱愛祖國的文化的思想感情。

  活動達到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活動效果好。

  大班社會活動《民族村》教學反思 篇6

  活動描述:

  “民族服飾真漂亮”共分為兩個教學活動,第一個活動主要讓幼兒感受民族服飾的特點,簡單瞭解藏族、新疆維吾爾族、苗族等比較多見民族的服飾特徵,讓幼兒在說說自己最喜歡那一套服飾、為什麼的基礎上,加深對服飾特徵的瞭解,並能在老師出示相關圖片的時候,進行正確區分。第二個活動是鼓勵幼兒來繪畫和表達,是在前面認識的基礎上,讓幼兒把自己最喜歡的民族服裝大致特徵表現出來。應該說兩個活動對幼兒來說都非常重要,本次分析主要圍繞第二個活動展開:也即繪畫過程。在教研組老師研討和商量的基礎上,我們又準備了很多關於民族服裝的範畫豐富,以幫助幼兒理解不同於漢族的服飾。一開始佈置孩子們進行繪畫,幾個孩子比較猶豫,我進行了巡視觀察,或者給孩子們添畫一筆,或者給孩子們一個大致的輪廓,孩子們開始進入角色了,但是有個別孩子還是沒有表現民族服飾這一特徵。我於是請個別表現出民族服飾特徵的孩子來展示作品,然後我進行了示範和講解,告訴幼兒民族服飾突出一個線條的表現以及服裝形狀(包括開口、紐扣、衣服長短設計、頭巾、掛件)等的表達。接著再請幼兒進行繪畫的時候,我能明顯感受到孩子繪畫找到了感覺。

  評價分析:

  都說繪畫和語言是融為一體的,說能為幼兒繪畫做好鋪墊,繪畫能讓幼兒說的內容更加豐富。第二次活動需要讓幼兒在瞭解民族服飾的基礎上,進行手腦並用表達,也即繪畫。前面的活動已經讓幼兒充分了解了服飾的特徵,教師在繪畫前讓幼兒又一次觀看各種圖片,承上啟發式的談話,能讓幼兒馬上回憶起已有的經驗,進行口語表達,為繪畫開啟一個廣闊的思路。然後教師進行地民族服飾的範畫展覽,讓幼兒在欣賞、回顧的基礎上,進行簡單地交流,併為幼兒創造一個空間,讓幼兒與夥伴商量,並可以模仿,可以自己設計,雖然是“留白”的空間,但是可以豐富幼兒頭腦中對服飾的印象。接著,我讓幼兒進行第一次繪畫表達,並進行展示,一是幫助繪畫展示的本人以自信,在第二次繪畫的時候進行創作。二是經過大家的展示交流,豐富其他小朋友的視野。 於是,有了交流的基礎和進一步的豐富,讓幼兒進行第二次繪畫,可以新增,可以再創造,也可以設計。孩子們就能從容自如地進行自我認識的表達了,也不張望著希望老師幫助,而是很認真地低頭畫著,不時有孩子把自己的新創作給我欣賞,問我畫得怎樣?從第二次畫的結果來看,能判斷孩子已經理解了這樣一個主題。最後,我請孩子們將繪畫的服飾剪下來,和老師一起佈置了一面漂亮的牆飾。看著孩子們在自由活動的時間裡,就圍繞著漂亮的牆飾津津有味地欣賞著,我能感受到孩子創造的快樂,我在想如果能再給孩子一次繪畫的機會,他們將創作得更好!

  所思所悟:

  在繪畫之前,老師千萬不要表現出對服裝的畏難和恐懼,老師的自信能帶給孩子們更多繪畫的自信。另外一個,在觀察了相關作品之後,如果發現孩子確實在表達上有困難的,就需要及時地讓孩子們停下來,進行相關的技巧輔導,以及時幫助幼兒克服困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