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教學反思(精選7篇)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教學反思(精選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教學反思 篇1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是小數的又一性質,它主要研究小數點移動如何改變小數的大小。這一內容不僅是小數乘、除法計算的依據,也是小數和複名數相互改寫的重要基礎。我校四年級數學教師組織了教研活動,三位老師對《小數點移動》這一內容,各具特色的進行了說課展示,深受啟發,我在教學這一內容時,也借鑑了他們一些好的方法,下面結合班級實際授課體會小結如下:

  一、體會情境圖的意圖

  孫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圖中,金箍棒三次變化,圖中顯示小數點依次向右移動(小數點移動),金箍棒變得越來越長(棒變長---形在變),數變得越來越大(數也在變)。把抽象的數學規律,直觀形象的讓學生初步體會。另外,金箍棒可以變長,也可以變短,這也為小數點向左移,打下了伏筆。

  二、探究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把握好四點

  1、藉助整數的變化規律研究小數的變化規律

  根據情境中變化的4個數據,列出四個等式,為什麼左右兩邊相等,學生還沒有學習單位名稱的轉化,應當說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對此,在教學小數的意義,結合長度單位,將小數點對齊,個位上對應的是“米”,十分位上對應的是“分米”,百分位上對應的是“釐米”,千分位上對應的是“毫米”,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得出四個等式。

  2、移動方向與變化的關係,就是向右移擴大,左移縮小

  3、移動的位數與變化的倍數關係

  移動一位,變化的倍數是10倍,移動兩位,變化的倍數是100倍,移動三位,變化的倍數是1000倍……

  4、藉助線段圖,理解“向左移動一位,就縮小到原數的1/10”

  四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學習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也沒有學習分數乘法,很難理解“縮小到原數的1/10”藉助課本類似的線段圖,初步感知1÷10就是它的1/10

  5、強調小數點移動後書寫格式,去掉沒用的“0”如:0.003小數點向右移兩位後000.3,去掉沒用的“0”就是0.3.

  三、是先教小數點向左移,還是先教小數點向右移

  探討小數點左移變化規律,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不僅涉及到移動方向與變化的關係、移動的位數與變化的倍數關係,而且理解“向左移動一位,就縮小到原數的1/10”難度較大,如果先教學小數點右移變化規律,這樣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容易一些,把重點放在理解“向左移動一位,就縮小到原數的1/10”這一問題上。

  四、存在的問題

  由於課中探討規律花的時間較多,後面的練習時間相對就少了。另外,學生作業中對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還是有一些說成縮小10倍,需要進一步規範數學用語。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教學反思 篇2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大小的變化》是本單元比較重要的一課,對於這節課我很重視,精心設計,用心揣摩,這節課重點是引導學生探索並歸納出小數點位置移動變化的規律,難點是啟發學生透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發現並歸納出這一變化規律,尤其是小數位數不夠怎麼處理在教學中重點突破。

  一、努力之處

  1.故事激趣,引人入勝

  新課的引入是非常有意思的有關孫悟空金箍棒的故事,故事內容是這樣的:《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有一個神奇的寶貝,叫做金箍棒。話說孫悟空和一起來到一座山頭,孫悟空前去探路,不了遇到一個妖精,孫悟空從耳朵裡一掏,出現一條0.009米的金箍棒說:“變”接著一吹,變成了0.09米.還不夠長呢?孫悟空又用力一吹金箍棒變成了0.9米.妖精更是覺得挺奇怪,只聽悟空一聲大喊:“看棒”妖精應聲到下。原來金箍棒傾刻間變成了9米長,重重的砸在妖精的身上。透過學生熟悉的金箍棒會變大變小的情節,學生在有趣的故事中進行了一個整體的感受新知的過程。

  2.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當出現下面資料變化後,我將這些資料書寫在黑板上:0.009米---0.09米---0.9米---9米,然後引導學生觀察資料,研究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然後提出問題:小數點移動了,小數的大小有變化嗎?是怎樣變化的?以小組合作的方法研究規律,學生運用自己不同的方法驗證:有的把三個小數都轉化成以毫米作單位的數,進行比較;有的學生利用小數的意義驗證得出了小數點移動的規律等,小組成員彙報交流,相互補充,共同提高。學生在思考中猜測規律,在合作中探索規律,在交流中發現規律,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學習討論。然後我再進行了有條理的板書:

  小數點向右移,右移是擴大。

  (1)移動一位,小數就擴大原數的10倍;

  (2)移動兩位,小數就擴大原數的100倍;

  (3)移動三位,小數就擴大原數的1000倍。

  小數點向左移,左移是擴小。

  (1)移動一位,小數就縮小原數的10分之一;

  (2)移動兩位,小數就縮小原數的100分之一;

  (3)移動三位,小數就縮小原數的1000分之一;

  雖然這個板書用時較長,但是我仍然進行了完整的板書,我想只有這樣,才會加深對規律的理解和記憶。在發現小數點向左和向右移動的規律後,我讓學生猜想向左和向右移動四位、五位……原來的數會怎樣變化,進而深化規律的認識。

  3.動畫演示,直觀形象

  我精心製作了動畫演示小數點的移動過程,讓學生很直觀的感受到小數點的移動方向和特殊情況的處理辦法,有效地突破了尤其是小數位數不夠怎麼處理的難度,這樣就使一個真正動的的小數點活生生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

  二、努力之處

  1.書寫訓練有些弱化。

  我關注讓學生聽和說的訓練,學生聽得質量比較高,但是回頭考慮,學生寫的能力卻被忽略,被弱化,今後注意掌握好聽與寫的度,把握好時間分配,讓他們在課堂上真正聽進去,說透徹,寫正確。

  2.重視對學生激勵性的評價。

  本節課我自己覺得學生的表現比我設想的要好,如果重視對學生激勵性的評價,多些鼓勵的話語,那整節課就生動豐富多了。

  每一次的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反思和進步的過程,希望自己的教學藝術在反思中不斷提高。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教學反思 篇3

  “小數點向左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這一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性質和小數大小比較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習這一規律既是小數乘法算理的理論依據,又是名數改寫的重要基礎,在教材中地位顯著。本著“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課程教學新理念,我們必須對教材內容作適當的開發與處理,以讓學生有選擇如何學習的權利,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讓學生喜歡數學、親近數學。因此,我在教學時就對教材中的內容作了“生活化、活動化”處理,增強了學生的主體參與性,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了成功。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索並歸納出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規律,正確應用規律。教學難點是如何發現這個規律和當移動小數點時,小數位數不夠怎麼處理的情況。

  一節課下來我感覺最滿意之處是加深理解規律這一環節。首先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向右”、“向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等這些文字的意思,我讓每位學生起立扮演“我是一位會動的小數點”角色,讓學生聽從老師指令做出正確動作指示。接著依照一個數為基準隨意變換這個數的小數點,例如:0.372與下面各數比較,3.72、372、37.2、0.0372它們各擴大或縮小多少,是向左還是向右移動多少位數,讓學生認真觀察做出準確地判斷並與“我是一位會動的小數點”用肢體動作和語言表示出來。最後還讓學生當一回老師角色,自主出題變換小數點,讓同伴們做出正確的動作指示。

  在這過程中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學生真正體驗到了樂中學和學中樂。今天的教室裡不時傳出朗朗的笑聲,我發現差生逐漸從慢步伐到完全跟上步伐,發現從未在課堂上舉手的郝婷婷今天屢屢舉手,發現從未在課堂上完成練習題的張耀升今天竟然第一次完全正確並與第一名速度交給我。看到這景象,我詫異了,同時我也在反思:認為只有發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真正體驗,學生才能感受領悟到知識的形成過程。在這樣的過程中他們才是興奮的、快樂的並收穫著。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教學反思 篇4

  《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這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學習時較為吃力,往往對小數點的移動,特別是位數不夠時處理難以掌握。我在課中透過“為什麼不相等、移動的變化規律、移動小數點時位數不夠時怎麼辦”三個層次讓學生透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自主探索,發現規律。為了突出本課時的重點,讓學生自主探究,發現、掌握小數點移動的規律;小數點移動的方法及當位數不夠時用“0”補足的處理來突破難點。在教學時我力求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有所感悟,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並體驗到學習過程中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互相合作和應用的意識。把較為抽象的內容具體化。

  關鍵讓小數點“動”了起來。這節課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全部學生加入到探究小數點移動規律的過程中,讓學生把小數點“動”起來。在操作的過程中,我注重“說”,使學生能清晰表達小數點移動的過程,把抽象知識變為具體。當然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如: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應變能力有待提高,有時忽略學生的想法,沒能及時捉到學生髮言中有價值的數學資源,使教學在動態中的到延續說明老師在課堂上要注意傾聽和思考。還有在過河這道題上,好多孩子都無從下手,不理解題意,最後我就從算式的實際意義引導,最後孩子們基本上掌握了這個知識點。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教學反思 篇5

  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時第四單元的內容,這部分知識比較抽象,學生學習起來比較有難度,對小數點的移動,特別是位數不夠時的處理掌握不好。為了突出本課時的`重點,讓學生自主探究,發現、掌握小數點移動的規律;突破難點:小數點移動的方法及當位數不夠時用“0”補足的處理,在教學時我力求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有所感悟,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並體驗到學習過程中帶來的喜悅,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互相合作和應用的意識。

  本節課我認為成功的地方是我能按自己預定的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把較為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在課一開始透過孫悟空金箍棒的長短變化匯入,使這淘氣的小數點活動起來。藉助多媒體的演示,使學生很清楚看到小數點的移動的過程,從而知道小數點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其次在探究小數點移動規律的時候,我採用分層教學,讓學生觀察小數點的變化和金箍棒的長短存在怎樣的內在聯絡,學生馬上可以說出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金箍棒就擴大到原來的10倍。學生掌握一個小數乘或除以10,小數點移動的規律,並會邊移邊說出整個移動的規律以及方法。因為學生有了剛才學習的經驗,我就放手讓學生運用遷移規律自己學習。透過猜一猜:一個小數乘100、1000以及除以100、1000結果是多少?小數點該怎樣移動?然後把猜的結果寫下來,再用驗證。透過指導看書掌握規律中的一一對應以及省略號的作用。同時課堂首尾呼應,使學生真正明白小數點的移動原來是這個小數乘或除以10、100、1000……,當然可以用擴大或縮小10倍、100倍、1000倍……的結果。

  總之,這節課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全部學生加入到探究小數點移動規律的過程中,學生能清晰表達小數點移動的過程,把抽象知識變為具體。當然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如本內容較難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引導學生探索規律,發現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教學內容安排的多,練習較少,希望在以後教學中能注意存在的問題,改正缺點。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教學反思 篇6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這節知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的有關知識,特別是十進位制計數法以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等知識之後學習的。因為小數與整數一樣,都是按照十進位制來計數,也就是數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數值大小也不同。小數的數位是由小數點確定的,所以,小數點的移動必然引起小數每一位上的數值發生變化。

  新課程強調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僅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從課本走進生活,使他們真正體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體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因此在鞏固練習這個環節的安排上,我本著主要是運用本節課所學習的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規律這一主線,透過算動物火車上的算式,小鬼當家,比眼力,改價格標牌,幫助小貓過河,和拖一拖等遊戲環節,讓學生在快樂中體驗成功,在快樂中收穫知識,在快樂中解決問題。當然這快樂不僅僅侷限於學生本身解決問題的快樂,也是我尊重每一位學生允許他們用不同方法去解決問題的思維自由的快樂。課堂上我允許學生廣開言路,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我從不輕易否定學生的選擇和判斷,也不強迫學生去認同。我善意的捕捉學生的思維亮點給予積極的評價。以海納百川的氣度,放飛孩子們的心靈。在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中,學生們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力量,同時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教學反思 篇7

  《小數點的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這部分知識抽象,學生學習時較為吃力,往往對小數點的位置移動,特別是位數不夠時難以掌握。我在課中透過“為什麼不相等、移動的變化規律、移動小數點時位數不夠時怎麼辦”三個層次讓學生透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自主探索,發現規律。課中,我利用自制學具,讓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測、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動,透過問題——操作——發現的過程,學生親身經歷、體驗了小數點的位置移動過程,探索小數點的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找到了位數不夠用0補足的解決辦法,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

  整節課學生始終處於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本節課我始終關注學生的問題提出及問題解決,培養學生具有一種數學的眼光。首先出示兩組資料(1)1.028 1.0280 1.02800(2)1.028 10.28 102.8從學生己有知識出發,將四個相同數字分別排成兩種不同情況的小數,透過“考一考你的觀察能力”讓學生觀察比較、小組交流得知:小數點位置移動,小數的大小就會發生變化。“到底變化有什麼規律呢?”巧設問題來激發學生求知慾。小數點移動後引起小數怎樣的變化?小數點移動時位數不夠時該怎麼辦?這些問題不是老師直接提出來的,而是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並提出的問題。學生面臨的問題,又是讓學生在活動、交流中來發現規律,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對問題理解的基礎上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在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中,教師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喜歡的向左移或向右移的情況進行研究,透過大家的交流來印證每一種情況;用自己熟悉的方式來證明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原數就擴大10倍,學生的方法非常多,在此過程中,不怕花時間,目的在於把學生的差異當作有用的教學資源,倡導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理解問題的多角度,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最後用兒歌形式總結:小數點作用大,左移小右移大,右移一位擴十倍,右移兩位擴百倍……左移一位縮小到原數得十分之一,左移兩位縮小到原數的百分之一……。

  本課的不足之處是:覺得本節課學生學習過程與現實生活的聯絡不夠緊密。《課程標準》提出,學生學習的內容應是學生熟悉的、有現實意義的,但本部分內容較難用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引導學生探索規律,發現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如何把生活性、探索性、時效性結合起來有待於我們繼續思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