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良好的習慣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培養良好的習慣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培養良好的習慣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培養良好的習慣教學反思1

  三年級開始寫鋼筆字了,這節課上就是讓孩子們初步認識鋼筆,學習用鋼筆寫字。

  暑假中,我就佈置了家長為孩子購買鋼筆,並讓孩子跟著爸爸媽媽學習握筆,蘸墨水等事情。今天的課上,我先檢查了孩子們的握筆,大都比較正確,只有個別孩子把筆握反了,這個會導致鋼筆的筆尖會壞的。

  接著就書寫鋼筆字我作了如下規定:

  1、每天晚上在家沾滿墨水,第二天到校後,如果墨水寫完了,只有課間才能到講臺前蘸墨水(公用的,自己不允許帶,避免打碎)。

  2、帶好一塊小抹布,碰到露出墨水,或蘸墨水後擦乾淨。

  3、書寫時如果寫錯了,不允許用任何修正液之類的東西修改,可以用修改符號去掉(給大家1個月的時間適應,之後減少錯誤,儘量不用修改符號)。

  最後帶著孩子書寫了幾個筆畫。一方面是為了適應鋼筆字,另一面方面鋼筆與鉛筆的運筆有所不同,只有寫好筆畫後才能寫好每一個漢字。小朋友還是挺努力的,按著我說的要求認真地寫,雖然筆畫不是那麼老練,筆鋒有些做作,但是隻要有這一份認真執著,我相信我們班的鋼筆字一定能寫好。

  培養良好的習慣教學反思2

  緊張的中考結束了,在這一年中,似乎比前幾次帶初三更為忐忑,在緊張而又忙碌的備考中,感觸頗多,現總結如下,與大家一起分享。

  良好的學習成績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則會起到厚積薄發,水到渠成的作用。這屆學生可謂命運多舛,前後經歷了合班,換教師,分層,有的學生三年經歷了四個數學老師。給我的感覺,從初一養成的數學學習習慣到初三以後會更加的得心應手。從容面對緊張的複習。

  一、課堂筆記的習慣

  在我所帶的兩個班裡,從入學的第一天就規定數學課要記筆記。從用什麼樣的本,到如何記筆記,記什麼內容?什麼時候記?如何合理劃分記筆記與聽講的時間?使用什麼顏色的筆。等等各方面培養訓練學生。學生的筆記上有每一節課的重點內容,知識脈絡,補充例習題,歸納總結規律等,成為學生在課本之外的有益補充和第一手複習資料。而這一點,在我新接手的初三一班的時候,就很難再養成了。

  二、自主學習與互助學習的習慣

  基於我校學生的特點,傳統的教學模式,單純的教與學很難完成教學內容,達到教學效果。為此我摸索出與以往不同的教學模式,我的數學課堂完全是自由的、自主的、開放性的。學生不必拘泥於在座位上聽講,不拘泥於聽老師講,學生在老師的幫助或自願結對互助學習,遇到問題可三五成組合作討論,我對學生說:你只要不出教室,你只要是在學習,你在教室裡的任何位置都可以,老師對課堂有絕對的控制權,能收能放。

  適當的時候,學生會停止討論,或站或坐在黑板周圍聽老師的適時點撥。課堂上,學生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互相討論,慢慢地時間也變得短暫,一節課下來學生有意猶未盡的感覺,他們再也不怕數學,喜歡數學,從初一開始,學生在課堂上自學、互學與合作學習已成為習慣和一道風景。我鼓勵學生自己講題,學生也把這當成一種一種展示的機會和榮耀,久而久之,思維和表達能力便提升了很多。

  三、思維的習慣

  教學生學會思考比告訴他們答案更為重要,而學生往往更關心這道題得多少。很多學生似乎更加懼怕幾何的學習,對於證明無從下手。要讓他們想得明白,說得清楚、寫得乾淨。首先要教會學生分析問題,養成思維的發散性,讀題、審題,幾何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從已知出發,從結論出發,還是兩頭湊。從已有的已知條件如何發散的想下一步的結論等等,展示給學生教師的切入點與思路方法。其次是說的清楚,從初一剛接觸幾何的兩三步證明開始,我就要求學生口述證明,這樣學生在說的同時,就很注重語言的邏輯性,即步步有據,句句有理。

  三年下來,很多學生可以從頭到尾口述十幾步的幾何證明。簡潔明瞭。我覺得中考的理念應從初一教學貫穿始終,很多學生在書寫上扣分,而如若說得清楚便能寫得乾淨,我經常展示書寫合理而又簡潔的證明,告訴同學,幾何證明不在乎寫得多少,而在於精準富有邏輯性和嚴謹性。事實證明,在初三繁重的複習中,口述證明大大節省了課堂用時,增加了課堂容量。初三一班由於是才接手,所幸在一學期以後部分學生可以適應這種教學模式。

  四、良好的作圖習慣

  也是從初一起,便規定了學生的作圖工具與作圖習慣,規定鉛筆作圖,橡皮改正,儘管很多時候總有學生因懶惰用簽字筆或者不用尺子作圖,但是作為教師決不讓步,督促其改正。而且要求作圖一定要精準,特別是中考中的23-25題,精確的作圖可以幫助學生猜想、測量、進一步證明結論。

  在一模考試中,有一道問三角形形狀的問題,因一名好學生沒有透過測量胡寫答案,我在全班特意舉反例重點說明,在二模測試中有一名女生在地23題中,雖未證明卻透過測量得到角的度數,我又一次大加表揚。終於在中考中,學生們想到了用手邊的工具,測量了角度,在聽說學生們巧妙的拿到分數的同時,我心裡的石頭也才落了地。

  回顧這三年,仍有些許的遺憾,課堂教學模式並未成型,仍需進一步嘗試修正,再比如學生在黑板的作圖、分析問題能力、講演能力還是很欠缺,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培養良好的習慣教學反思3

  利用兩節課學習了《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我感覺小朋友們上課坐得端正多了,讀書時也知道雙手拿書,和書本保持一定的距離了……但我發現有幾個小朋友的握筆姿勢不夠準確,也許對他們來說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也有學生老師講得時候坐得比較端正,但不能堅持,五分鐘、十分鐘後就比較散漫了。所以我想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靠一天兩天、一節課兩節課能養成的,要貫穿在以後的整個教學過程中,持之以恆、常抓不懈,這樣才更會有成效。

  其實每個老師都知道,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習慣養成很重要,因為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因此這兩天我一直在進行常規教育,從坐、讀、寫、排隊等這些基本的常規開始。

  先講紀律:鈴聲就是命令,鈴聲響後一分鐘之內必須進教室靜息,等待老師來上課,剛開始,絕大部分的小朋友連基本的上課鈴聲和下課鈴聲都分部清楚,因此作為班主任的我這兩天基本上都在教室裡。然後教育學生下課的時候要把下儀節課要上的書、本、文具盒準備好,並擺放整齊。小眼睛要學會看,小耳朵要傾聽。

  一節課上不知道要說多少個坐正,可課堂還是鬧哄哄的.,像沸騰的水,說讓他們寫作業吧,從開始拿本子就開始嘰嘰喳喳,說個沒完沒了,我讓他拿這個,他卻拿那個……一個規矩不知道要說多少次,但還是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要是換以前我早就不耐煩了,但現在我時刻告誡自己,一定要有耐心,他們還是孩子。

  總的來說,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定要嚴格,在明確的要求以後,要不折不扣地執行,不能讓任何一個學生鑽空子。還要反覆練習,當學生犯錯的時候,不能急躁,不打不罵,認真幫他改正錯誤。

  培養良好的習慣教學反思4

  習慣是一種持久的耕耘,花是收穫的果。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學生學好各門功課,還有助於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本學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一課主要有兩個內容:

  一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二是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

  透過兩年半的習慣篇的學習和平時習慣的培養,學生已經初步養成了一些較好的學習習慣。早在一年級時,我就注重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大部分學生也已經初步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

  所以,課堂上我利用掛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弄清圖意,啟發學生將自己已經養成的習慣和學習方法向同伴們介紹,並透過進一步討論交流來引導學生自我反思總結自己的習慣養成情況,提出自己的不足與改進方向,並一起回憶我們以前制定的預習要求:

  1.讀準字音。注意平翹舌音、前後鼻音以及三拼音節,做上符號,並分類讀3遍。

  2.讀好課文。聽課文錄音,標上小節號;至少朗讀3遍,做到正確、流利。

  3.認清字形。想想這些生字怎麼記住它,並在《習字冊》上描紅2遍,臨寫1遍。

  4.圈出課文中的生字詞,想想是什麼意思,並給這個生字再組2個詞語。

  5.想想課文的主要內容,並讀讀相關資料。

  課堂上,我就讓學生按照上述的五個要求,預習《長城和運河》,適當地進行指導。透過這樣持之以恆地訓練,大部分學生一定能從“自主”開始,逐步達到“自覺”的境界,養成比較全面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良好的習慣教學反思5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種課型的教學,很多教師稱之為“雞肋”,教者教得枯燥,學生聽得無味,可是放棄了不上又覺著可惜。這種課究竟應該怎樣上,怎樣才能真正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呢?聽了很多這樣的課,惟獨這節課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受這節課的啟發,我覺得,要上好這種課,起碼要做到以下幾點:

  1、教學方法的趣味性。

  課上得生動有趣,學生就愛聽愛上,這是我們每個教師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在上這種型別的課時,我們的教師往往忽視趣味性,使得本來就枯燥的內容更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這除了需要我們教師提高對這種課的重視程度之外,還需要我們教師多動動點子。我們教師可以採取“講講故事”“學習名人名言”甚至是組織學生“玩玩遊戲”“演演小品”等等方式,這樣做,也許很費時間和精力,有時,甚至完不成任務,但“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為了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真正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做,是值得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2、教學目標的針對性。

  上面的這節課之所以給別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主要還是由於教師在針對本班學生寫日記時覺得沒有內容可寫的情況下,確定了“拓展學生寫日記的內容”這個十分恰當的教學重點。這個教學重點的確定是有的放矢的,是有著很強的針對性的。

  教師透過引導學生圍繞重點展開討論,拓展了學生寫日記時的視野,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克服了對於寫日記的畏難心理。學生上到這裡時,十分興奮,各個躍躍欲試,紛紛要求說出自己假想日記的題目和內容,這是我在聽這種課型時,從來沒有見到過的。這也說明教學目標的針對性是如何的重要。

  3、教學內容的拓展性。

  我們的教師在進行這種型別課的教學時,往往,只是就教材講教材,只是引導學生看看圖,說說圖意,這樣的課必然是枯燥的。相反,我們的教師如果能在充分地利用教材的基礎上,努力拓展教材,不斷地豐富教材的內容和內涵,增強教學內容的時代性、針對性、實用性,學生就會感到了十分新鮮有趣。

  因為,這是在他預習和獨立閱讀時,無法知道的,就會使他覺得學有所獲,而不是像就教材講教材那樣,使學生覺得聽老師講課和不聽老師講課一個樣,課堂氣氛也就當然不同了。

  4、教學過程的互動性。

  教師用問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只知道來迎合教師,這也是教師在上這種課型時,經常出現的一種現象。這必然促使學生產生一種消極心理,對上這種課喪失興趣。我們的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只有多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多觀察圖畫,多表達自己的見解,才有可能發揮出這種課型在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方面的應有的作用。

  上面的這節課,無論是“拓展學生寫日記的內容”還是“複習寫日記的格式”等環節,都是讓學生自由討論,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意見的,像這樣,才能使學生迸射出智慧的火花,才能真正地放飛學生的心靈,才能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一個平等、自由、對話的課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