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精選6篇)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精選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精選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1

  這節課共有五方面的教學內容:三角形特徵、概念、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以及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內容比較多。學生透過前面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三角形的穩定性在實踐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對於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以及三角形為什麼具有穩定性就有一定的難度。基於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我在備課的時候做了精心的準備,整堂課下來學生思維比較活躍,積極性強,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聯絡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孩子透過觀察生活中的圖片中找出三角形,從而讓孩子體會生活和數學的聯絡十分密切,激發探索生活和數學的聯絡得興趣。

  二、從生活中出發,感受數學之美。

  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然後再用課件展示老師在生活中找到的三角形,這一環節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進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徵,瞭解三角形的特性做好準備。而且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

  三、在活動中探索,感知探究特性。

  “數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數學活動的過程。”在學習中,孩子更願意自己去經歷、去實踐、去探索知識。孩子們或許會相信你告訴他的,但他更願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所經歷的事,這就是一種“體驗”。三角形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穩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礎之上探究出來的,有必要讓學生經歷特性得出的全過程。因此,本節課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實踐活動:

  (1)上課伊始,教師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大量的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的圖片,並留下疑問:“三角形有哪些特性,使設計師如此青睞呢?”激起學生探索的火花

  (2)在探索三角形的特性這一環節,設計了動手拉一拉三角形框架和四邊形框架的活動,讓每名學生都親身感受到三角形的不易變形和四邊形的一拉就變形的特點。此時,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相信不用老師講,學生們就會記憶深刻。但是,我的教學沒有到此為止,而是帶領學生進一步探索三角形為什麼具有穩定性。使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課堂上,學生對教師設計的活動十分感興趣,思維僅僅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就在學生的操作活動中迎刃而解了。

  四、聯絡生活實際,培養應用意識。

  引導學生應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是體驗成功的最好選擇。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到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讓學生再去回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也應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然後利用這一特性想辦法去修理生活中鬆動的椅子、歪斜的小樹等,就是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整堂課下來,學生的熱情很是高漲,教學重難點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中也迎刃而解。但是,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靜靜的反思,我感覺這節課和我自身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需要改進。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2

  為了更好地探究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突破重難點的研究,本節課屬於原始課堂,沒有采用任何現代化教學手段,僅僅使用傳統黑板和教具來實施教學,看看重難點的突破情況怎麼樣。

  本節課主要學習三角形的定義、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三角形的底和高,根據教學目標我設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三角形的基本特性,難點是畫三角形指定邊上的`高。

  本節課我還是精心設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有限的條件下,儘量創造合理的情境讓他們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在活動處產生體驗,從而來掌握知識。本節課主要體現以下幾點:

  (1)讓學生動手操作,主動參與學習,如透過讓學生畫三角形,讓學生感受三角形的意義和特徵。

  (2)學生自主探究和課本定義學習相結合,因為不管是三角形的定義還是三角形的高,我都讓學生先自己嘗試、探究進行歸納,同時條件有限,只能教師給出定義後,再讓學生在進行理解。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教學三角形的高應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後再抽象到三角形中來,因為這是本節課的難點,單純直接從定義出發來學習三角形的的定義和三角形的高,學生未必能不能深刻體會它們的含義尤其是高的定義,並還能理解高和底是一一對應的關係,這一點在本節課上未能達到應有效果的,而且在整節課中與學生的互動非常少,學生的自我探索和歸納還不夠,需要在後面的教學中注意和加強。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3

  “三角形的特性”這一內容的學習,是在學生觀察圖片,聯絡生活中例項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這節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人人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思維相當活躍,在數學探究活動中學生不斷地有所發現。課後自己靜心的分析,感覺做的比較好的地方是: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數學的學習來源於生活。情境圖選取的素材是生活中對三角形利用的例項,對兒童有很強的吸引力,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我在引入這節課時,簡短的幾句話,引入情境後,讓學生找數學資訊,在學生理解了題意後,則迫切想知道三角形的特性,並能很快融入到新知識的解決問題中,學習探究慾望被激發,併為新知的學習做好鋪墊。

  2、留一片天地,保證探究活動的落實

  實踐表明,學生都有表現和展現自己的慾望。因此,教師要順應學生的心理,留給學生一片展現自我的天地。我們必須把探究時間讓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有較多的時間主動學習、主動探究。

  當然,本節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我將做如下幾點改變:

  1、課前預設有針對性的練習題。

  2、在學生自主驗證結論後,應該出示一些資料,讓學生再次觀察認識,強化學生剛剛形成的概念。

  3、課後練習在設計中要有改變,多元化一些。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4

  三角形在平面圖形中是最簡單的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並藉助三角形來推導有關的性質,所以掌握三角形的特徵是很重要的。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學習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為了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特性的認識和理解。上了這節課後讓我有了以下的一些反思:

  一、在活動中感知,培養實踐意識

  三角形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穩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礎上探究出來的,有必要讓學生經歷三角形特性得出的全過程。本節課讓學生了經歷了找三角形,畫三角形,說三角形,做三角形、拉三角形等活動。尤其是在探究三角形的特性中,讓學生分別做一個三角形框架和四邊形框架,然後親自動手拉一拉,親身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過觀察埃及金字塔,找斜拉橋的高,自學探究理解高的含義,學會了畫三角形的高。整個學習過程都是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發展,在數學活動中探究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注重合作交流,培養合作意識

  由於學生已經進行了自學,課堂上根據自學情況讓學生進行交流,企圖讓他們透過合作討論發現三角形的特徵、各部分的名稱和它獨特的穩定性,在教學三角形的含義時,我透過讓學生觀察動態演示圍成三角形的過程,並在練習中讓學生理解圍成的含義,最後在此基礎上自己來總結到底什麼樣的圖形才叫做三角形。這節課中,討論三角形的意義,拉四邊形和三角形學具體驗三角形的穩定性,都是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完成。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聯絡生活實際,培養應用意識

  課始,讓學生從主題圖中找三角形,從生活中找三角形,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美是由許多幾何圖形構成的,三角形就是其中的一種。接下來又找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讓學生體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應用環節,引導學生應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動手中體驗到三角形具有穩定性時,讓學生修理鬆動的椅子、判斷小兔和小猴誰圍得籬笆更牢固等,就是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四、先學後教,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

  本節課,按照我校“問題導學”訓練強體”教學模式,讓學生先根據設問導讀自學,先學後教,這樣各層次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都會有自己的發現和收穫,在本節課探究三角形的高時,由於學生有了自學基礎和畫平行四邊形的經驗基礎,已經試著畫了高,又在小組裡交流了畫高的方法、步驟,在展示環節,又讓展示小組到黑板上畫高並說出自己是怎麼畫的。透過交流、展示,學生很順利地掌握了高的畫法,這樣,大部分學生都能透過自學課本,從中獲得知識,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五、欣賞生活中的圖片,感受數學之美

  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新課快要結束時,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課件播放生活中三角形應用例子的圖片,透過欣賞圖片,使學生感受到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人類的智慧。同時使學生感受數學的美、生活的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體會數學的博大精深。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5

  課標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有效方式”,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課標的把握,在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兩次小組合作學習:第一次,概括三角形的概念;第二次,畫三角形的高。事實上,這兩次小組合作學習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課後,許多同仁給我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使我毛瑟頓開,我也進行了積極的思考:

  思考一:什麼情況需要小組合作?

  在教學三角形的概念時,安排小組合作學習總結概念顯得有些多餘。因為學生在一年級就開始認識簡單的圖形,在頭腦中已經初步形成了三角形的圖形印象,能辨別出三角形,對於三角形這一概念有的僅僅是一些模糊的認識。由於學生認知水平達不到,很難將概念表述清楚,即使讓小組同學互相交流也難以達到教師想要的目標,這一環節的設計顯得十分牽強。作為教師,在概念教學時,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直觀到模糊,再到清晰的認識過程。對於學生的要求適中,不能操之過急。

  小組合作學習不能流於形式,主要是在突破教學重、難點上發揮作用,實現1+1>2的效果,使集體智慧得到充分發揮。

  思考二:小組合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在教學三角形高的畫法時,雖然學生在四年級上冊學習了垂直與平行、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的畫法,積累了畫高的感性經驗,但是三角形特別是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高仍然是教學的難點。這時,小組合作學習就十分必要。從實際情況看,小組合作學習不是簡單的說一說各自的想法,而是學生在辨析中把握畫高的正確方法,使思維不斷得到修正。

  透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對小組合作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它的作用不容忽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藏,能量無限,就看我們如何去開發、去利用。

  四年級數學《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6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的內容。學生透過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針對學生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特點,我備課的主要思路是用生活中的三角形引領學生的活動,透過找三角形,做三角形,說三角形,用三角形,介紹三角形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發展,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輕鬆愉快地完成學習目標。

  本節課體現最明顯的特點是:在生活素材中學習數學知識,在數學活動中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1、從生活素材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我在引入新課時,出示北京奧運會的比賽場館“鳥巢”,提出把‘鳥巢’與數學聯絡在一起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找認識的圖形;出示美麗的斜拉大橋,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測量橋頂到橋面的高;舉出生活中運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並改變練習十四第3題修椅子的呈現方式,變靜為動,變文字資料為現實場景。這些環節都體現著生活與數學的聯絡,學生體驗到生活中到處都有三角形,數學知識應用在生活中。

  2、在數學活動中探究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本節課學生經歷活動:

  (1)找三角形;

  (2)說三角形

  (3)做三角形,使學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徵;

  (4)透過拉一拉,猜想驗證,瞭解三角形的特性;

  (5)透過觀察美麗的白沙大橋,找斜拉橋的高,自學探究理解高的含義,學會了畫三角形的高。整節課學生的學習寓於活動之中,學生在一系列活動中去發現、去體驗、去思考、去發現,達到了化難為易、化隱為顯、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的目的,使問題有效簡捷地得以解決。

  數學思想方法上,在三角形的特徵時“根據提示,去掉不符合要求的圖形”,三角形穩定性的應用,做不同三角形的高等環節的學習活動中,滲透了分類、對比等思想方法,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了從活動中汲取知識的全過程,獲得了快樂心情和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

  3、從教學過程看,引起我深思的問題是:

  1、對三角形概念中“圍成”的體驗不夠到位。在描述時,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很容易定義三角形的概念為有三個頂點、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或封閉圖形),學生很難確切地表述出“端點要首尾相連”,這時我藉助找一找活動和多媒體展示,讓學生體會概念中“圍成”、“相鄰端點相連”這兩個條件的必要性,但是這個“相鄰兩條線段端點相連”學生體驗的還不太到位,說明對圍成的理解不夠好。

  2、教學中給學生自主思考的空間和時間不夠,體現在下面兩個環節:

  (1)本節課的引入我還是延續用2009年備課時設計的《北京歡迎你》和鳥巢來進行,但是發現08年的奧運會離現在的四年級孩子的生活經驗似乎又遙遠了一些,學生居然問我“為什麼北京歡迎你?為什麼提到北京?”看來我們的教學設計必須與時俱進,必須找和孩子生活經驗最緊密的事物才能引發學生的興趣。

  (2)學生板演畫三角形的高時,一個孩子的三角尺放錯了,另一個學生在直角三角形作高時出現了找不清頂點的錯誤,這些錯誤的出現,歸結起來還是對底和高的概念的認識模糊造成的。這個問題的處理,我有點代辦,沒有給孩子放寬畫高的空間,應該讓孩子再正確地放一放三角尺。如果這兩個環節處理得到位,會使這兩個孩子以及全班同學對高的認識和畫法更清晰。我感覺本節課的重難點突破得不夠到位。

  我最大的感受是:只有多學習,多經歷,多思考,才能真正提高。只有透過不斷的實踐和反思,才能使我們的數學課堂一步一步走向有效、高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