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打字機》教學反思

來自《打字機》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來自《打字機》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打字機》是人音版第八冊中的欣賞曲。當我第一次聆聽時就被這首短小的樂曲吸引了,那富有動感的節奏,規律又不乏變化的音色和音效,淋漓盡致地描繪了一幅打字機工作的畫面。回頭細數才發現整首樂曲只有一分五十秒。為什麼這樣一首短小的樂曲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怎樣將這首短小的樂曲貫穿整節課,並讓學生深受感染呢?我想,這即是本節欣賞課的教學起點,也是這節欣賞課的教學目標。

  為達到目標,我將教學過程與方法緊緊圍繞目標來設計,使環節目標與課時目標一一對應、落實,並確定從整體到區域性再回到整體的欣賞思路。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本課首先設計了“以趣引情”的匯入。讓學生在“音樂節奏大猜想”的遊戲中感受生活中的節奏和音樂的緊密聯絡,之後引入《打字機》教學:“現在我們來欣賞一段也是取材於生活中的動感節奏而創編的音樂,它又能給你帶來什麼樣的感受呢?它像是在表現什麼呢?”學生在開門見山的問題下會直接進入對樂曲的關注,並帶著興趣展開想象,創設自己的音樂情境。讓音樂的不確定性帶給學生第一份快樂。接下來,帶領學生了解打字機發展史和創作背景,熟悉打字機的功能和特點,為欣賞音樂做好相關知識的鋪墊。

  與此同時,發揮多媒體的功效,讓學生對照著實物錄影視聽結合,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對主題音樂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生動的視聽內容可以讓學生真實地感悟到“音樂來源於生活”的道理,使學生的興趣不斷升溫。

  隨後,教師圍繞主題旋律展開一系列的'問題,進入“以情激趣”的初聽全曲階段:“打字機在操作中發出了幾種聲音?打字的速度是怎樣的?工作的效率如何?你能否從音樂中感受到打字人的心情?你能扮演成一位打字員,用動作和表情來傳達你的情感嗎?”一連串的問題力求貼近情境主題但不脫離音樂要素(節奏、速度、情感),讓學生初步感受音樂形象,達到有“情”體驗音樂的目的。

  總之,本課整體的教學構想是將課時目標與整體教學目標形成序列並展開,將內容與形式有機結合,由淺到深、由易到難、螺旋上升、不斷推進,實現階梯式發展,力求實現音樂欣賞教學的總目標。在教學方式的運用上也努力把握形式與內容的關係,使各種教學手段為教學內容服務。如:課堂教學提問是教學的基本元素,也是達到目標的一種有力的教學手段。

  為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始終把問題作為師生交流、對話的載體,並把解決問題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所預設的每個或每組問題都力求音樂知識與審美體驗完美結合,即在體現趣味性、情境化的同時緊密圍繞教學目標和音樂要素,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學習之中,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問題思考中、在音樂任務執行中自然獲取音樂相關的知識和能力,並自主歸納、發現音樂的特點和魅力。

  當然,教學研究沒有盡頭,在這裡,更多的是將一節課作為一種載體和媒介,架起研究者之間共同關注問題的橋樑,共同探究音樂教學之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