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的意義優秀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7篇)

分數的意義優秀教學反思範文(通用17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分數的意義優秀教學反思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數的意義優秀教學反思 篇1

  本課注意了新舊知識的銜接點,由易到難,先複習三年級學過的分數,使學生回顧舊知,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認知基礎,先讓學生說說已經瞭解的“分數”知識,既可找準教學的起點,又調動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然後巧設“玄機”:出示一個被布遮蓋住只露出一個正方形的圖形(這個正方形是這個整體的四分之一使學生從對自己的答案比較有信心到引發學生新的思考,加深了學生對整體“1”的認識。

  1、透過部分與整體的關係,理解單位“1”的數量與每份數置之間的關係。

  教學中以小遊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這樣的練習,使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去體會許多物體也可以看成一個整體,從而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2、給學生較大的思維空間。

  學生在動手操作、相互交流學習活動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學習積極性、自學能力、主體意識、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培養。

  分數的意義優秀教學反思 篇2

  分數的意義這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們在三年級的學習中,已經藉助操作、直觀,初步的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會寫簡單的分數,會比較分數的大小,還會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本節課主要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理解單位“1”和分數單位兩個概念,學生理解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1、教學方式的創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課堂中,我儘量給學生創設一個寬鬆、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創新了教學方式,從而成功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實現對知識的自我構建,這樣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例如:在匯入新課時,我給學生提出了學習新知識的步驟:①關於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麼?②關於分數,你還想知道什麼?然後透過老師和學生的合作,從分數是怎樣產生的入手,使學生感悟分數是適應客觀需要而產生的,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因為我們的教學不能總是“零起點”,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首先就要努力讓學生把自己的已有知識狀況展現出來,讓他們在面對新知識時,自己主動去會憶、調動已有的認知結構。當學生紛紛舉手彙報了自己已知的關於分數的知識後,再讓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自己去動手操作,去體驗、交流與思考,“你是怎樣得到這個分數的?”,從體驗中建立“平均分”,這樣學生在操作中親身體驗並逐步建立概念。

  2、讓學生在體驗中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讓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必須強調個體的親歷性,即讓學生親身實踐和真實體驗。課堂上一定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地感悟學習材料,也就是說,要充分展開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經歷教學過程中逐漸建立概念,而不是隻見結果而忽視過程。為此,課堂教學中我儘可能充分提供學生學習材料,設計開放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鼓勵學生髮表與眾不同的見解,強化富有個性的學習行為。例如,在課堂中我把準備的材料:長方形紙片、一米長的繩子、六塊小立方體和四根繪畫筆交給學生,分成四個小組,讓他們去動手操作,去體驗,進行交流與思考,這樣學生在操作中親身體驗並逐步建立概念。我從生活中精心挑選了一些實物,作為尋找分數的材料。首先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材料並猜想能不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得到分數,然後動手操作尋找分數。展示時重點展示平均分多個物體得到分數的操作過程,讓學生感受可以把許多物體看做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其中這一份或幾份也可以用分數表示的過程。為抽象分數的意義做好鋪墊,感悟分數就在生活之中。

  還利用分繪畫筆,在整體的具體數量不同的情況下,同一個分數表示的具體數量也會不一樣。在歸納分數的意義時,首先讓學生在感知多個材料的基礎上明確:不論把什麼東西平均分,都可以把要分的東西看做一個整體,那就是單位“1”。表示分的份數不確定,從而創造了用“若干份”這個詞來表示不確定的份數,也就是分母,表示取的份數不確定,於是又創造出用“一份或幾份”來表示取的份數,就是分數中的分子。學生便能完整地概括出分數的意義。這樣水到渠成地創造出了概念,使學生的理解更深刻,同時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

  分數的意義優秀教學反思 篇3

  《分數的意義》是一節概念教學課,它是在學生已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是今後學習分數四則運算和分數應用題的重要前題,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重要作用。

  本節課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單位“1”和分數單位,理解分數的意義,並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做出解釋,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

  而分數的意義對於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是把分數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怎樣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例項中逐步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及認識分數單位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兩個重點問題。怎樣引導學生理解單位“1”是我們這節課的難點。因此,課中我牢牢抓住重點與難點,引導學生領悟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單位。為此本節課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加強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聯絡。

  重視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課一開始我由生活中的測量桌面長度得不到以米為單位的整數結果問題匯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明白分數產生的原因及歷史。

  二、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透過四分之一,喚起學生對分數知識的回憶,再從一盒巧克力既四塊巧克力平均分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再進行平均分時,先要把四塊巧克力看成一個整體。然後透過在8顆棋子和12根棉籤中找四分之一的活動,透過同桌間的討論與合作,不僅加深學生對一個整體的意識,還引起學生對所分物體個數的關注。透過思考、觀察、比較,使學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在這個操作活動中讓學生髮現不同整體數量不同,認識到這些整體都可以看成單位“1”,透過舉例,讓學生真正理解到此時單位“1”不僅可以表示一個物體還可以表示一些物體,從單位“1”的數學意識到與自然數1的不同。多媒體演示及動手操作,加強直觀教學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

  三、自主學習,培養創新能力

  在做一做中,我由整數單位小數單位遷移到分數的單位,引發學生思考,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更好的掌握分數單位。教學中透過闖關遊戲,讓學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讓學生在說一說資訊中分數的意義時,深刻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分數。然後在精彩的分糖遊戲中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加入到分數的意義的拓展練習中來。

  分數的意義優秀教學反思 篇4

  分數的意義對於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它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單位“1”理解是認識分數的關鍵,為以後學習分數的除法、真分數和假分數以及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及解決問題等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中我做到了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分數的意義,並能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

  一、努力之處

  1、重視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

  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並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所以課堂一開始,我就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入手,先出示月餅圖,觀察: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幾分之幾?再出示正方形圖,觀察:把這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幾分之幾?這樣的3份呢?接著出示線段圖提問: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4份,這樣的1份是這條線段的幾分之幾?這樣的2份、3份呢?引導學生回憶: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透過觀察思考,我發現學生對於過去學習的分數知識掌握還是比較紮實的,這一環節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2、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分數是在生活中產生的,所以我精心製作直觀形象的課件,運用直觀圖式,引導學生嘗試解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用分數表示部分和整體的關係這一新的數學問題,引起學生對所分物體個數的關注,展現了分數的意義,引導學生歸納: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這樣就發揮形象思維和生活體驗對於抽象思維的支援作用。

  3、將觀察、比較、思考的教學活動貫穿始終。

  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一步一步地從具體例項中逐步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領悟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透過不斷地思考、觀察、比較活動,使學生理解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從而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與擴充套件。透過觀察比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二、改進之處

  課堂上我覺得還有許多不足需要改進:

  1、個別環節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不多,課堂上如果增加一個環節:讓學生自主創造出分數,自己先談談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適時點撥,歸納總結,這樣的環節更好,學生的學習分數的興趣會被充分激發出來,同時知識也能活學活用。

  2、在描述分數意義時,有些學生能領會,但是語言表達欠規範完整,在彙報時我有些操之過急,缺乏耐心地引導。

  在追尋分數意義的過程中,我給學生提供了較豐富的學習材料,充分調動自己的經驗,使學生處於一種向智慧挑戰的狀態,主動參與,積極思考。

  分數的意義優秀教學反思 篇5

  分數的意義對於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例項中逐步歸納出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看做單位“1”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難點問題。課堂上,我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核心,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體會。

  數學源於生活,迴歸生活。在本節課中,我注重教材的開放性和思考性,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和廣闊的思維空間,魏書生有這樣一句話:教師不替學生說學生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自己能做的事,學生能講明白的知識儘可能讓學生講。因此我負責給學生提供長方形紙片、蘋果、糖等,讓學生自己透過“選一選,折一折,分一分”等一系列的操作,自己得到分數,並說明每個分數是怎樣得到的這樣一個開放的教學環節。在透過比較一個物體,一個圖形,一個計量單位,一個整體,認識和理解單位“1”。最後對大量具體的分數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及時進行概括,得出分數概念。這個環節實際上就是學生對分數意義的感知過程。

  心理學表明:良好的、愉悅的環境能激發人積極向上。課堂上師生關係民主平等,同學之間團結協作、合作交流、互相啟發,資訊多向交流,有小組交流、全班彙報。教師不僅是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且是學生年長的夥伴和真誠的朋友,讓學生感受心理安全、心理自由,使他們興趣盎然,自信與意志、態度與習慣等方面得到充分培養和發展。

  透過這節課,使我認識到每一個數學知識都是在學生親身經歷了知識產生過程、體驗了愉快的學習過程之後才能在學生的腦海中生根發芽。也只有這樣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才能有利於學生學習更有價值的數學,從而使他們獲得發展。在今後的教學上做到“三活”即讓學生“學生活中的數學”、“在活動中學數學二”、“靈活地學數學”。

  分數的意義優秀教學反思 篇6

  這部分的內容是在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還是在原來的框框裡出不來,教學整體一時,學生還是認為一個就是單位“一”。而對一些事物等都可以當作單位一時,很疑惑,學習之前,我還是採用學生課前預習自學的方式,但我發現學生並沒有深入理解,而只是淺顯表象的理解,自學卻給我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被動,我在講時學生更糊塗了,透過這節課我感受到:

  1、自學內容要有所選擇。

  針對教學內容選擇學生可以理解消化的知識,讓學生課前預習自學。不要盲目的一刀裁式對都要學生去自學,這樣不僅起不到自學的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2、單位“1”的處理和把握很重要。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帶學具(花生米或豆子),你一把能抓起多少呢?學生手舉的高高的,躍躍欲試,緊接著問這是幾啊?生有的疑惑,有的眉頭緊鎖,然後透過引導理解整體一,也就是單位一,透過學生數一數明白,原來單位一可以是20個花生米,也可以是12個,也可以是30個豆子等等,透過學習讓學生紛紛舉例子理解單位“1”。

  3、理解單位1,自主概括出分數的意義

  追問:能說說你是怎樣得到1/2的嗎?

  學生很自然的根據自己的操作,說出了1/2的意義。

  出示例題:圖中的塗色部分能用分數表示嗎?為什麼?

  生答因為平均分了,所以能用分數表示塗色部分。

  師概括:像這樣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許多物體,我們都能看成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這個整體就是單位1,讓生用分數表示例題塗色部分,並說說每個分數的意義,然後概括分數的意義。

  課結束了,或許很多學生並沒有完全轉變過來,知識需要時間去理解,去消化。我相信這節課或多或少都會有所收穫的。

  分數的意義優秀教學反思 篇7

  本節課的教學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各個環節注重了對分數意義的體驗,並在體驗中隨時注意總結。

  1、聯絡生活實際,感受數學化。

  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課伊始,在輕鬆的聊天環境中,引入分數,勾起學生的分數的認識。在接下來的一系列舉例中,始終都在強調“在生活中”可以把什麼平均分,“在生活中”還可以把什麼看做單位“1”。透過學生熟悉的事物,將抽象的分數具體化。

  2、創設自主學習環境,促進有效學習。

  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一些物體可以看做單位“1”進行平均分得到分數後,創設環境讓學生自己透過手中的事物進行平均分,從中得到分數。透過學生獨立思考,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經歷了猜測、試驗、推理、證明等環節,讓學生在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中主動和富有個性的學習。對於數學知識的最終結論,不僅僅停留在知道了,而是讓學生親手操作,在具體的試驗中,真正做到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3、以學生已有認知水平為基礎。

  《課標》中指出:教師的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因此本節課從傳統的書本知識向學生的生活數學開放,把學生的個體知識,直接經驗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知識,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努力探索新知,讓預設的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開放的納入到學生的直接體驗中。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還有一些不足值得改進,自己在課堂上對時間的掌控能力還有待提高,以至於不能很好的整體把握課堂教學節奏,顯得前松後緊。還有在學生進行彙報時,教師有些操之過急,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沒能順利的引導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而是教師替為代之。從以上看出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還很匱乏,需要不斷地鍛鍊,提高。

  有人說,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課堂教學的藝術貫穿於課堂教學全過程,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講究教學藝術。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的努力學習,鑽研,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創設一種和諧的課堂教學結構,從而真正的把學習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的快樂帶給學生。

  分數的意義優秀教學反思 篇8

  分數的意義是解答生活中分數知識問題的關鍵,特別是分數的兩種形式(帶單位和不帶單位)在具體情景的靈活運用,更是學習的難點。為幫助學生理解具體情境中的分數意義,我們常用畫圖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與體驗,雖然畫圖時,有時要畫精確,有時並不需要畫得十分精確,但任何一種不精確的畫法,都是建立在能精確畫的基礎上的,基於這認識,才有了以上動態生成的一幕,本片斷體現了:

  (1)教師要善於捕捉資訊,增強對資訊的敏感性。學生不僅是教學的主體,也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呈現者,學習的指導者,更重要的是教學過程中資訊的重組者。教師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對學生的每一個資訊,及時、準確地判斷它的有效性、可利用性,對有價值的資訊要組織學生“拾柴、澆油、扇風”把火燒旺。生4的質疑是生成探討空間,形成思維碰撞的生長元,教師及時細心地捕捉,以啟發性的評價“這倒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資源加以利用,才生成了生6、7、8精彩的思維火花。生4的質疑出乎教師的意料,對此,教師不加輕易的評判與解釋,而是將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討論、探究、展示,使學生在經歷學習過程的同時,又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2)尊重個體差異。同一問題由於各人的.思考深度,廣度及原有經驗基礎的差異構成不同的體驗與認識,這種不同的體驗與認識在相互碰撞中得到提升。生6、7、8的奇思妙想在寬鬆的氛圍中得到生成。一部分學生在衝突中不斷創造自己的精確畫法,使這部分人的潛能得到了充分的釋放,演繹著他們對這些分數的獨特理解,另一部分學生也從同學創造的畫法中,不斷加深著自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從而達到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3)開放評價主體,增強互動。關注評價活動的多邊性,提倡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評價。片斷中,教師在關鍵處,能即時評價,給學生以啟發性的引導(如面對學生的質疑),更注重留給學生相互評價的空間和時間。如面對不同的畫法,讓學生自由討論,再作評價。所以也才有了學生大膽的質疑、尖銳的反問、由衷的讚歎。

  分數的意義優秀教學反思 篇9

  “分數的意義”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的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我主要引導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明確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一些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叫做單位“1”,進而理解單位“1”的含義。並引導學生很自然的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單位,能說出一個分數中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讓學生經歷整個概念的形成過程,幫助他們從中獲得感悟,促使其主動參與建構。

  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注重學生的認知規律,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做數學中體驗分數的價值,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數感。《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上課開始我由《西遊記》中大家感興趣的人物孫悟空和八戒引出簡單的分數,課堂氣氛瞬間活躍起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高了。後面練習部分我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塗一塗,表示出自己喜歡的分數,學生參與的熱情更高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並不是枯燥乏味的,學習數學也是很快樂的。

  當然,本節課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由於課堂時間比較緊,所以整節課我的節奏可能稍快一些、給學生髮言、展示的機會不夠充分總結的部分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反思、不斷學習,取長補短,在教學上實現創新。

  分數的意義優秀教學反思 篇10

  根據校教研工作安排,這個星期該我上公開課。可是一直到本週二還在趕教學進度,因為前一個星期我們五年級全體師生去實踐基地進行了為期一週的實踐學習,落下的課只有抓緊時間補回來。

  週一才決定上分數的意義,週二下午才開始備課和準備上課的材料,所以教學設計上可能不夠精細,預設不是特別充分,雖然教學思路是清晰的。

  教學在一個小故事中拉開,不但由此突出“平均分”,還在學生的不同的平均分的情況中評價學生的公平、感恩的情感價值。這似乎與數學教學無關,但教育與教學是不該分的,而我認為教學遠沒有教育對學生的意義更大。

  在教學單位“1”的概念時,我從學生熟悉的數字1引入,讓學生說說1可以表示什麼,從而歸納不但可以表示1個物體,1個圖形、1個計量單位,還可以表示許多物體組成的1個整體,在此基礎上得出1如此多的實際意義是數字1的外延,並在1上加引號,由此定義單位“1”。然後讓學生說說手邊什麼可以看作單位“1”。

  在學生理解了單位“1”的基礎上,我透過對摺圓形的紙片引導學生依次得到分數21,41,81這些是學生以前學習過的,然後我透過問:把單位“1”平均分成8份,這樣的1份是81,那麼這樣的3份呢?學生很容易得出83這個分數,然後問5份呢?7份呢?引導學生分別得出分數,於是我質疑:81,83,85,87這些分數,你發現了什麼問題?學生髮現分母都是8,引導學生髮現這是因為都是把單位“1”平均分成8份得到的,只是因為要表示的部分的份數不同。我並沒有急著肯定學生的發現,而是讓學生用課前準備的12根小棒分一分,用來表示一個分數,讓學生在操作中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並引導學生用比較規範的語言敘述自己是如何得到這個分數的,使學生在開放的學習內容中得到不同的學習情況,並透過充分的交流讓學生髮現傾聽別人的發言也是重要的學習途徑。此時學生很容易總結出分數的分子、分母分別表示的什麼意思。

  關於分數單位,我選擇讓學生在閱讀課本的分數意義概念後提出。然後趕緊練習說一說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和各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練一練的習題效果不錯,於是我對練習中的相似習題省略,但數軸上的單位“1”和如何正確得出各分數相對應的點是比較難的,於是僅剩的時間我留著處理了這個習題。

  教學必須從形象到抽象,返歸數學的本真。

  分數的意義優秀教學反思 篇11

  今天聽了xx老師的“分數的意義”這一課,“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並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做出解釋,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而分數的意義對於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

  從聽這課我發現閆老師重視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對單位“1”的認識和擴充套件,加深對分數的認識。課堂中閆老師的“活動系統”,就是組織學生的活動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學習。

  (1)組織學生4人小組,展開合作學習

  (2)構築互學的關係而不是互教的關係

  (3)組織挑戰性的學習

  課一開始,就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入手,引導學生歸納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接著以嘗試解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用分數表示部分和整體的關係這一新的數學問題,引起學生對所分物體個數的關注,透過思考、觀察、比較,使學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從而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與擴充套件,也為揭示分數的意義做了較充分的準備。

  課堂教學基於教師應答學生學習的關係閆老師特別注意:貫穿傾聽、串聯、反芻三種活動,放低聲音的調門,精選課堂話語,基於即興式應對來追求創造性的教學。注重讓學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本節課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較豐富的學習材料,透過觀察比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而且還注意讓學生經歷分數在生活中應用的過程,這樣學生在應用中不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認識,而且把對分數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也為今後學習分數應用題打下了基礎。

  分數的意義優秀教學反思 篇12

  分數的意義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重點。在這部分內容中引入了兩個概念,即單位“1”與分數單位。認識分數是學生數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充套件,為後面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

  成功之處:

  1.緊緊抓住核心概念進行分數意義的教學。在新課的教學中,首先結合具體的實際例子讓學生說一說四分之一表示的意義,從而使學生髮現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和許多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實際上就是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四分之一;其次,教學分數的意義就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在這裡尤其要重點強調的是平均分的份數作分母,其中的一份或幾份作分子,以此來強化分數的具體意義;接著,透過分數的意義的教學鋪墊指出,一個整體也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同時指出分數的意義也可以說成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說一個整體的另一種說法就是單位“1”。最後,透過做一做的練習來引入分數單位的概念,指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只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並透過具體的分數進行舉例說明。

  2.深入挖掘分數的意義,體會分率。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清楚知道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意義,還要讓學生透過具體的例子體會分數表示的是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也就是我們在後面所要學習的分數應用題中的分率。

  不足之處:

  雖然也對分數的意義進行了重點的教學,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學受已有知識的影響,根本不看圖示表示的具體意義,還是把總數量作為分母,把平均分的份數作分子,導致練習中出現錯誤。

  改進措施:

  在教學分數的意義後,著重透過具體的例子辨別,可以採用同步練習中容易出錯的例子來進行教學。

  分數的意義優秀教學反思 篇13

  五年級的同學對分數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本章內容的教學任務主要是讓同學們理解單位“1”的含義,並能簡單應用。本章的難點是如何理解這個抽象的單位“1”。在教學中我發現透過具體例項和切身體會使同學們有初步的感受,感性的體驗是形成數學概念的基礎與前提,從實際中來到實際中去是學習的好方法。

  在一開始我利用小遊戲的形式讓學生舉出帶有數字的成語,比如“一分為二、百裡挑一”,再讓同學們思考這些成語與1/2、1/100之間的聯絡,再讓同學們自己找出“七上八下、十拿九穩”對應的分數,透過舉例合作的遊戲,學生感受了生活中分數的存在,再從一個物體到一個整體的概念上逐漸深入,讓同學理解單位“1”的含義,利用學校同學們作為一個整體,五年級小朋友作為整體的部分這一例項強化同學們的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整節課程順利,重點也突出,難點也得到克服,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的要求。

  但問題也十分明顯,對於五年級的同學,過於低估學生的抽象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在講解上分配的時間過長,給學生自主討論的時間太少,以至於部分學生已經能夠完全掌握並自如表達的情況下仍然繼續討論基礎的概念。在學生自己舉例表達時因為時間後面偏緊,不能讓同學們充分自己討論發現錯誤,教師給予的指導過多。

  本章教學發現五年級同學已具備較強的抽象思維及理解能力,結合其興趣愛好使用身邊的例項加小組討論形式使授課事半功倍值得繼續發揚,但應進一步改進授課時間分配,更多相信學生,多放手,對已掌握知識點到即可,多培養同學的積極性,避免教師干預過多,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分數的意義優秀教學反思 篇14

  分數的學習在小學分了幾個階段,這堂課是在分數的認識、簡單的分數加減法基礎上開始對分數進行系統研究,重點研究分數的意義及對單位“1”的理解。透過這堂課的教學,有如下幾點收穫和想法。

  1、從大家所熟知的“1”引入課堂,學生感覺太簡單了,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舉手回答的同學幾乎全部。這樣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上,為接下來的內容做好了接受的準備。又透過有關“1”的這些既簡單又重要的問題的提問,把這課的一個難點——單位“1”做了初步的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顯得順理成章,不知不覺中就在學習新知識。

  學生一般都願意學習簡單的東西,也希望把學習變的簡單。老師應該深入淺出,化難為易,找準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出發,順利過渡到新知識,這樣不僅課堂氣氛好,而且自然而然,不生硬。

  2、數學思想需要逐步的滲透,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一點一點的建立,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透過教學分數是如何產生的,我覺得第一讓學生知道了因為生活的需要,才產生了數學,學好數學是更好的為生活服務。第二讓學生明白有關數的理論的知識,有助於學生數學理論的建構。

  作為數學老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注重滲透數學這門學科本身的思想,教會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首先自己要站在數學思想的高度去看知識點,站得高、看得遠,對於教材的把握、前後知識的連貫才能作到運用自如。

  3、自學是中學生及成年人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小學階段應該適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首先對新內容進行自學,然後再一齊解決重、難點。由於學生的自學能力還不強,所以在自學前給了提示,圍繞幾個知識點自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引導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根據提示嘗試著去學習、去解決,然後教師再把重、難點和學生進一步探討。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自學能力,同時教師又能重點突出、有的放矢。學生學的有趣、老師教的輕鬆,何樂而不為?

  4、數學概念的語文化教學,對於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有利的。數學概念一般都很抽象,理解時往往有些難度。但如果透過語文方式的解釋,則會變得容易些。在教學“容積”這一概念時,我曾讓學生查閱過字典,學生透過查閱字典明白了“容”就是容納的意思,“積”就是體積的意思,合起來就是容納的體積,把它說完整就是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透過這樣教學,我發現學生一是理解容易,二是因感覺新鮮而氣氛活躍了。這堂課教學中,在理解分數的意義這一概念時,我設計了讓學生找出重點詞的環節,把一個大概念分小,逐個理解。在理解“若干份”時,透過思考和查閱字典,明白了“若干”是指不定量。這樣“若干”一詞,學生不僅理解了,還會運用了。數學課堂的教學不妨可以借鑑其他學科,融為一體,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分數的意義優秀教學反思 篇15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並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做出解釋,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而分數的意義對於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例項中逐步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兩個重點問題。因此,課中我能緊緊抓住本課的重點,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引導學生領悟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一)重視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對單位“1”的認識和擴充套件,加深對分數的認識。課一開始,就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入手,引導學生歸納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接著以嘗試解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用分數表示部分和整體的關係這一新的數學問題,引起學生對所分物體個數的關注,透過思考、觀察、比較,使學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從而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與擴充套件,也為揭示分數的意義做了較充分的準備。

  (二)注重讓學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本節課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較豐富的學習材料,透過觀察比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而且還注意讓學生經歷分數在生活中應用的過程,如把全班人數平均分成6組,每組人數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兩組佔幾分之幾,聯絡生活中常見的分東西的情景,分別讓學生說說各用什麼分數表示分得的結果,並對分數的意義作出解釋。這樣學生在應用中不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認識,而且把對分數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也為今後學習分數應用題打下了基礎。

  分數的意義優秀教學反思 篇16

  在分數的意義教學中,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透過擺一擺,分一分得到分數是教學的難點。在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處理的,學生動手分許多物體組成整體(小正方體、跳棋、硬幣、糖塊……),在孩子們的手中,分法各異,尤其是張宇洋把一張紙平均分成8份,每份裡放了兩塊糖,他不僅分了,而且考慮得十分周密,當他仰著臉向老師訴說的時候,那種體驗成功的喜悅溢於言發,實物投影展示著他的傑作,平時不善言談的他竟是一氣所成的描述:“我把16塊糖平均分成8份,每份2塊,每份佔八分之一”其他也得到八分之一的同學爭相舉手,先後到臺上演示自己的勞動成果。把8個小正方體平均分成8份,每份1個,每份佔整體的八分之一,24個硬幣平均分成份,每份3個,每份佔整體的八分之一……我抓住這一時機,“為什麼八分之一可以表示不同的數量呢?”

  學生經過短暫的思考、思維的火花閃爍不斷:

  (1)分數只跟分的份數、取得的份數有關,跟取的份數有關;

  (2)分數跟分的物體個數無關……

  分數的意義優秀教學反思 篇17

  本節課教學步驟主要分為教學分數的產生、分數的意義、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整個過程的展開條理清楚、層次分明、主次恰當。特別是教學策略明確,具體體現在:

  其一,對學生透過自己努力能夠學會的材料,儘量讓學生透過自學、合作、討論、嘗試、自測、總結來完成。即用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反饋,主動總結的辦法來提高學生從課本獲得知識的能力。例如,教學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和含義。

  其二,對學生學習有困難的材料,如“分數的意義”則採用抓住其關鍵要素,採取啟發誘導等方式。如,理解分數意義中的平均分採用的是一種方式,具體做法是在觀察理解中調控,在操作理解中調控,在識別理解中調控,最後透過小結來完成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又如,正確認識分數意義的單位“1”則採取又一種方式,即先認識單位“1”可表示一個物體、一個圖形或一個計量單位;再認識單位“1”可表示由多個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然後進行變式、舉例、總結。

  與此同時又緊扣反饋調控,使學生對單位“1”的認識不斷得到深化。另外對新知認知過程的設計,還特別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的全面性,注重利用認知過程去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等各種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