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學反思15篇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爬天都峰》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1

  《爬天都峰》是習作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學習寫作方法是重點。今天的課雖然是奔著這個重點去的,但是上得很枯燥,我還不能完全從文章跳出來,把它當做一個例子來看。

  上課的條理仍然不夠清晰,我覺得還是對文字把握的不到位。孩子們聽得半睡半醒,這節課的效果好壞,一目瞭然。

  教參上指出,本篇課文需要孩子掌握的,是要體會作者是用“怎麼說”“怎麼做”“怎麼想”來把爬山過程寫清楚的。

  因為文中出現了大量的對話,聯想到學生們平時作文中最擅長的“機器人對話”描寫,我不禁把重點改成了,學習文中的對話描寫,可以在“說”字前,對人物的動作,神態加以描寫。比如:他點點頭,笑著說:“……”。她頭也不抬的說:“……”同時對標點符號的運用,適當滲透。

  然而還不敢把教參的重點拋在一邊,所以這堂課上的有點亂,沒有主次。其實,寫到這裡,我心裡已經清楚,關鍵原因還是在於,備課不到位,不夠細緻。想起於永正先生的“備課”,課文中涉及到的字或者將要板書的字,他一定會在課前練很多遍,直到寫好為止。我為自己的“輕描淡寫”式的備課而臉紅。

  以後還是要加強自己的備課。同時還要加強自己的表達能力,語無倫次,缺乏組織能力是我的常態,我必須要改掉它。

  《爬天都峰》二次備課:

  一、首先出示天都峰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其陡峭,並表達自己看到這樣的山後的畏懼心理。之後,出示文中第二段內容(作者所想),師:我們可以像作者一樣,把自己的感受寫進文章裡。

  學生讀二段內容,感受作者害怕的心理以及其用詞準確。

  二、 師:這個時候,作者碰見了一個老爺爺,她是這樣描述的(出示文字句子):我回頭看,一個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比我爺爺年紀還大哩!(提示學生,可以對自己事件當中見到的人物進行描寫。)

  三、從人物對話中感悟“要善於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學習對話描寫

  1.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找出作者開始不敢爬,最後卻成功登頂的原因:是老爺爺的話,給了她鼓舞和力量。老爺爺也是因為作者的鼓舞,所以爬上了山頂。點明本課主題。

  2.出示文中的幾處對話,學生聯絡實際生活,學習對話描寫中,可以對說話的人物進行適當的描寫,這樣會使人物形象更鮮明。

  如:他(……)說:“……”。

  3.作者爬山時,是什麼樣子呢?

  學習第6段,關注並圈畫動詞,學習作者的動作描寫方法。

  四、爬山後,他們又做了什麼?作者又是從哪些角度進行記錄的呢?

  1.在鯽魚背前拍照做紀念。(做)

  2.老爺爺,作者和爸爸,三人之間的對話。

  3.寫作順序

  五、總結

  作者從爬山這件事中,領悟到了一個道理:……在整個爬山事件中,作者抓住“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把爬山這件事寫清楚了。

  結合“交流平臺”點明,把一件事寫清楚,需要注意什麼。……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2

  一、透過重點段和重點句理解課文

  文中,我主要抓住第二段的悟讀來感受天都峰的高。

  “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該段中,學生透過尋找重點詞語“抬頭望、這麼高、雲彩上面、筆陡,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感受到:天都峰真是“高聳入雲”啊!

  另外,比較小朋友和老爺爺說的兩句話: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兩個“也”字,學生體會到,“我”和老爺爺都從對方身上找到了自信與勇氣,並從中汲取力量。

  二、透過形象圖片感受天都峰的高

  本想在課前欣賞我搜集到的黃山天都峰的圖片,結果那天剛好電腦故障,原本想好的匯入臨時做了改變,以自己的黃山之旅為題作引了,沒想到,效果比原來得設想還好。

  在學生充分學習了課文之後,我再出示那筆陡的石級圖和天都峰高聳入雲的整體圖,還有那鯽魚背:只能由一個人通行,透過邊上的鐵鏈看下去,便是萬丈深淵。這樣的課外文字補充對學生來說還不足以真正體會到天都峰的最險要處——鯽魚背的“險”。於是,我下載來形象的圖片,看到那形似鯽魚背右似獨木橋的景點處,兩旁是令人發顫的望不到底的深淵,學生髮出了陣陣唏噓聲,原來,爬上鯽魚背真需要一定的勇氣啊。

  感悟:孩子三年級了,很多時候,我在備課做課件時,能不用圖片的儘量不用圖片,想用文字在更大地寬度上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不會受制於圖片。然而,適當的時候,圖片的運用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3

  《爬天都峰》一文教學,我用了三課時。印象最深,效果最好的是第三課時。前面兩課時教學,我從生字詞語教學到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初步領悟文義,做得很慢。第三課時我下載運用了兩個課件,一個是動畫版的朗讀課件,另一個是著重於幫助理解文章的教學課件。

  上課伊始,學生因為是本學期第一次在多媒體教室上課,異常興奮,紀律不是很好。我馬上開啟朗讀課件,把聲音放大些,讓他們的講話聲音被課件裡優美的朗讀蓋住。學生漸漸安靜下來,比較投入地欣賞朗讀與畫面。接下來,我讓學生翻開書,試著和朗讀聲一起進入課文,輕聲跟讀。他們漸漸地把感情融入更多了。

  在朗讀課文後,我打開了另外一個課件,引導學生們看圖片。引導學生一邊讀有關的詞句:“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我著重讓他們讀出感嘆詞,並帶形體表演朗讀。接著讓他們用自己的話說說畫面上的天都峰是什麼樣,用自己的詞彙一起形容感受到的天都峰的高聳入雲,階梯陡峭。

  然後我問學生:“如果你站在山腳下,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再進入課文和作者的感受比較一下是否一樣?學生在這樣的引導下,自然就進入了狀態,和作者有同感了。“真叫人發顫”“我爬得上去嗎”引導學生讀好問句與感嘆句,就能讓他們體會出作者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

  接著我問:“‘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是誰在說話?”引導學生進入到“我”和老爺爺的對話,並深入學習後面幾個自然段,讓學生讀出問句的語氣,說出問號包含的疑問。“你這麼小,也來爬天都峰?”“老爺爺,您年紀這麼大,怎麼也來爬天都峰?”表面上雙方都有懷疑,其實是向對方表示敬意。

  後面的教學就圍繞怎麼爬山以及“我”和老爺爺為什麼能爬上天都峰頂進行討論。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的詞句就能體會到爬山的艱難和“我們”上山後的喜悅。正因為有歷盡辛苦上山後的喜悅,所以在“我”和老爺爺的交談中都流露出對對方的鼓勵的感激之情。由此,學生們領悟到:人與人的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這樣,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能克服。

  本課教學雖然是承前教學,但因為有課件的加入,使得教學生動了許多。學生若是能與課文文字接觸更近,效果會出奇地好。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4

  這是學生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學習的第一組第3篇課文,透過本組教學,幫助學生儘快地適應中年級的語文學習,逐步完成由低年級向中年級教學的過渡。因此這一組教材是低年級和中年級兩個年段語文教學的介面處,而這篇課文是第3篇精讀課文,所以它在本單元是舉足輕重的。本文表達上的一個明顯特點是透過人物的對話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對話語言樸實但內涵豐富。

  學習這篇課文意在讓學生從具體事例中懂得怎樣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學會運用多讀多想、邊讀邊想的方法,讀懂課文內容。在教學中,我明顯感覺孩子們對課文非常感興趣,於是,我就給孩子充分讀的時間,引導孩子們在讀中理解了課文,並且整節課輕鬆但效率極高。指導讀六七自然段時,有個學生提出來個問題“為什麼要用“爬”字呢?山上不是有臺階還有扶的鐵鏈嗎?”當時我就鼓勵說:“她提的問題很有思考價值,她真動腦子!”然後我和學生一起討論了一下,透過看天都峰的高等,學生知道因為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動,大都是像猴子一樣爬的,所以用爬山。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5

  今天上課講了《爬天都峰》這一課。開課時以《黃山奇石》一課為匯入,本計劃讓學生把這篇課文回憶著背一下,結果兩班學生都忘得差不多了,於是我只得引學生背了其中的一段,學生回憶起當時的金雞叫天都了。接著以爬的前後為線引導學生進行朗讀理解。在找自然段時,三班學生先講學生們說前兩段是爬山前,三到七是爬的過程,我當時覺得學生說得有道理,就很贊同,然後我們就這樣進行了練習朗讀及指導,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我抓住小女孩和老爺爺的對話和動作,說明他倆在比,這一點學生體會得較好,邊想象了當時的情況邊述說,不少學生都覺得這兩個人很有意思大笑起來。到第二節在一班講課時,學生在找時說一到五是爬山前,六七是爬山過程,並也說了理由,我覺得也算對,也讚許了,當時心裡很矛盾:兩個班講的'不一樣,但兩種答案我也不知到底哪個最準,覺得似乎都有理,就兩種都同意了吧,反正也不影響學生體會文意。學生在讀“我奮力向峰頂爬去……”時我讓他們作動作並想象,學生讀得有的都出了汗,接著讓他們對比想象爺爺爬時的樣子。有的學生就開玩笑似的說,爺爺也很奮力像老猴子一樣……惹得我和其餘學生忍不住哈哈大笑,本想忍住笑再找幾個說一說,但卻和學生一樣笑得肚子疼,這時候老師不像老師,學生不像學生了,過了一會兒我忍住笑說:“看來同學們都認為老爺爺也很努力,所以他們爬呀爬,終於爬上了山頂。”然後進行讀七八九段,學生就學會了對比。

  在一班指導讀六七自然段時,有個學生提出來個問題“為什麼要用“爬”字呢?山上不是有臺階還有扶的鐵鏈嗎?”當時我就鼓勵說:“她提的問題很有思考價值,她真動腦子!”然後我和學生一起討論了一下,透過看天都峰的高等,學生知道因為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動,大都是像猴子一樣爬的,所以用爬山。

  透過這一課的教學,我瞭解到課堂必須有一個主要目標把這個目標記在心裡,讓學生每上一節課就有一些收穫。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6

  《爬天都峰》這篇課文描寫了在暑假裡,“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一件事。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

  本篇課文具有豐富的情感性,情可以感人,情可以育人,同時能給人以很多的啟迪。在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朗讀感悟上,以讀促思。在體會天都峰的“高”和“陡”這兩個特點時,我讓學生對第二段進行多次形式多樣地朗讀,在熟讀的基礎上又讓學生畫一畫,畫出天都峰的高聳入雲、山高路遠,學生運用喜聞樂見的方式體會出天都峰的“高”和“陡”。同時,也達到了熟讀成誦的教學效果。

  著名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提出了"閱讀教學要帶學生從文章裡走個來回"的觀點,即首先把語言文字弄清楚,從而進入文章的思想內容,再從思想內容走出去,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組織運用的。在學習“我和老爺爺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一起爬上了天都峰”這一部分內容時,我抓住兩次對話,以角色體驗的方式,透過填補內心空白,讓學生透過語言的外衣,洞悉思想的本質。三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分角色朗讀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個個都躍躍欲試,爭先恐後來要求角色。其中一個小男孩還運用上了肢體語言,彎腰駝背,手捋虎鬚,聲音也是老氣橫秋的,雖然他這樣的舉動換來了個別學生的嬉笑聲,但是學生還是接受了他,紛紛效仿。就是這樣的朗讀引起了共鳴,既豐滿了角色形象,又豐富了學生的情感。不過,由於時間有限,對學生的重點字詞指導不到位,比如“奮力、爬呀爬、終於”等等。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7

  《爬天都峰》這篇課文描寫了在暑假裡,“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於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一件事。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

  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齊讀課題,並明確課題中“都”是多音字,在本課讀“dū”,緊接著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疑問“課題為什麼用‘爬’,而不用‘登’呢?讓學生帶著這個疑問學習文字,激發探索文字的興趣。在學習課文內容時我緊扣本單元訓練重點,抓住文中重點詞句突破教學重難點。本課的重點是“我”爬天都峰的過程,難點是讀懂最後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天都峰的“高”和“ 陡”這兩個特點,透過對“啊,峰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及“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等句子引導學生品讀感悟,結合課文插圖,讓學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理解爬天都峰的艱難和不易。

  在學習爬天都峰中這一部分內容時,我緊緊抓住小女孩和老爺爺爬山時的動作詞,如:“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爬呀爬”、“終於”等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讓學生聯想“我”和老爺爺登山的艱難,他們是怎樣互相鼓勵和從對方身上汲取力量,奮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學生了解了這一點,就會明白,兩個人爬上天都峰之後,為什麼會互相道謝,學生就更易理解爸爸說的話了。

  學完本文後,再讓學生回答文中課題為什麼用“爬山”,不用“登山”這一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因為學生在上文已經瞭解了天都峰又高又陡,直身走很危險,大部分上山的路只能像猴子一樣爬著前行,所以用“爬山”。反過來,用“爬山”作題,也告訴了我們,天都峰是一座又高又陡的山峰。

  本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剛剛開學,學生上課發言不夠積極,以後還要多運用一些方法激勵孩子多思考,多發言。教師講解過多,學生主體地位不夠突出。在今後教學中,我會結合研修所學到的方法指導自己的教學,為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8

  上一堂精彩的課,在課堂上收穫到孩子們欣喜的笑臉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啊。今天講了第三課《爬天都峰》,效果卻並沒有想象的好,我很鬱結,亟待解決這個問題。

  上節《金色的草地》講的就不錯,何以見得呢?孩子們反應好,特別歡快。從他們積極踴躍的程度和活潑開心的狀態我就斷定這節課我成功了大半。知識點落得還紮實,課時安排正正好好。採取教參的建議弄了一個學生表演小片段,著實讓孩子們樂了一把。那歡快勁,嘖,別提了。根據對比圖片演示草地變色的原因更是讓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帶著這激昂的情緒,我本想把準備充分的《爬天都峰》一溜順下來。可是,問題來了。

  從上課開始,學生們的狀態就是一個字“蔫”。帶著問題讀課文,“你能用一兩句話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嗎?”其實問題很簡單。“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遇到一位老爺爺,我們最終一起登上峰頂。”怕學生犯迷糊,讀完一遍課文後,我還給了他們提示。課文都寫了哪幾個人?生答“爸爸、爺爺、小女孩。”我將板書寫在黑板上。我和爸爸、爺爺、3、爬天都峰。“誰能看著板書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就這個問題。舉手的寥寥無幾。我整個心情瞬間低落。

  讓學生找第二段描寫天都峰特點的兩個字,“高、陡”我想總不至於太難。舉手的依舊寥寥無幾。我問“三、四、五段運用了一種我們學過的寫作手法,誰記得,你一句我一句這叫?”學生們開始小心翼翼的猜“說話,問話,講話?”最後終於答上了“對話”,大概是蒙的。讓我很費解。又一個問題,從“終於”這個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零星有學生舉手說:太費力了,最後可下子做成了。他們的回答中,我並未聽到“辛苦、克服困難、歷經困苦”等詞語。完全是簡單大白話。當然,這節課的設計並不是一問一答式。那是怎麼回事?

  最後進行課堂小練筆,峰頂對話。這一部分還算成功。課文字身就有過很多對話,在加上對課文的理解,孩子們有不少話要說,藉著文中的我,都表達了出來。爬上天都峰後爺爺和我聊了很多很多,爸爸爺爺我們三個聊了很多事情。

  直到剛才我才略有感悟。1、早上因為班級的一些小事我發了脾氣,我帶著火氣上講臺,讓我變得不穩重、不理智。2、學生對我發火的事耿耿於懷,有問題、有想法不敢舉手表達。我讓他們怯了。3、問題稍難,教師引導語又不到位,學生一頭霧水。4、學生課堂表現不順心,導致教師緊張,語無倫次。亂上加亂。5、教學設計生硬,一塊一塊分了節。學生聽著無聊,沒有整體結構感。好像還有其他原因,目前沒找到。慢慢發現吧,這個問題今後還會出現的。總之,不能影響明天的課程。還有明天呢,吸取教訓,繼續前進。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9

  教學片段:

  師:讀了寫天都峰險峻的段落後,請大家找一找表現“我” 此時的心情的句子。

  生:啊,峰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

  生:真叫人發顫。

  師:這時,當“我”面對高大陡峭的天都峰產生畏懼退縮的心理時,文中的老爺爺會是怎麼想的呢?

  生:老爺爺會想:天啊,這麼高的山,我一定是爬不上去的,還是別爬了,回去吧!

  生:他會想:這麼高這麼陡的山,我老胳膊老腿的可怎麼爬得上去呢?算了吧,要是摔了一跤可不得了。”

  ……

  師:突然,老爺爺發現那兒有個小姑娘,她也來爬天都峰?老爺爺還會怎麼想呢?”

  生:老爺爺又一想:這麼小的小姑娘都來爬天都峰,我的年歲比她大得多,怎麼能走呢?

  生:老爺爺想:這麼小的小姑娘都敢爬天都峰,我更應該給她做個榜樣。”

  生:老爺爺想:怕什麼,有志者事竟成!我難道還比不上一個小孩子嗎?

  師:正是在這種力量的鼓舞下,老爺爺終於和小姑娘一起爬上了天都峰,他十分高興,也十分感激小姑娘給他帶來的力量,看看老爺爺是怎麼說的?”

  (學生再讀老爺爺登山前的問話和登上山頂時所說的話。)

  師:同學們,老爺爺在小姑娘的身上汲取了力量,終於爬上了天都峰,那小姑娘又是怎樣從老爺爺身上汲取力量的呢?你能發揮想象,把課文的內容補充得更詳細嗎?”

  (出示課文的4~7自然段,學生先自由朗讀,然後和小組的同學互相交流交流,在適當的地方補充描寫小姑娘心理活動的句子。)

  1、“老爺爺也點點頭說:“對,咱們一起爬吧!___________ ”

  生:小姑娘聽了心想:這位老爺爺比我爺爺年紀還大呢,他都有決心爬上去,我就更應該相信自己了。”

  生:小姑娘聽了心想:老爺爺都敢爬,我可不能落後呀!”

  2、“我奮力向峰頂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上,一會兒手腳並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

  生:我一邊向上爬著,一邊鼓勵自己,老爺爺那麼大年紀都不怕累,我也一定要堅持住!”

  生:我不能輸給了老爺爺,那樣太丟人了!”

  3、“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於都爬上了天都峰頂。

  生:站在天都峰頂上,我想:我真是太了不起了,這麼高的山我居然爬上來了。”

  生:看著腳下的雲彩,我真想大聲唱一首歌。”

  生:太棒了,我終於成功了!真是事在人為啊!”

  教學反思

  在教學《爬天都峰》這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體會人物的內心,從而讓學生豐富語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勵。在課堂中,學生的表現十分出色,做到了走進課文,充分地感悟,自由地表達。這堂課,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合理,語言豐富,首先是因為課文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的空間。文中除了在“我”面對天都峰時描寫了“我”的心理,其餘的地方都是透過人物的語言來揭示人物的內心。在體會天都峰的高和險上,我讓學生多次朗讀第二段,並在範讀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體會。“峰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體會天都峰的高。在朗讀到“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體會到天都峰的陡和險。在學習我和老爺爺相互的激勵話語上面,我重點抓住了老爺爺和小作者的對話進行體驗。讓學生從下面兩句話中驗:“小姑娘,你也來爬天都峰?”和“老爺爺,你也來爬天都峰?”特別是那個“也”字的感悟,老爺爺心理變化過程其實也是小姑娘的心理變化過程,學生有了對老爺爺的心理感悟以後,對小姑娘的心理變化及其原因就有了清楚的認識,表述時便能做到合情合理,並從中受到了感染和教育。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10

  語文具有豐富的情感性,情可以感人,情可以育人。《爬天都峰》一文,在人與人,人與自然的相處中,能給人以很多的啟迪。因此,我將"體驗情感"作為自己此課的重要目標之一,並以讀促思,以思促說,以說促情,使學生較自然地將課文主人翁和作者的積極情感化為己有,並將在學生人生之路上刻下深刻的印跡。

  著名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提出了"閱讀教學要帶學生從文章裡走個來回"的觀點,即首先把語言文字弄清楚,從而進入文章的思想內容,再從思想內容走出去,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組織運用的。我引導學生從讀中去悟,去思,去自由表達,讓學生與文字充分對話,以達到善讀善悟,讓學生歡樂的沉醉於語文的海洋。

  言為心聲,抓住兩次對話,以角色體驗的方式,透過填補內心空白,讓學生透過語言的外衣,洞悉思想的本質。教師引導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以真情告白的方式,強化了感受,引起了共鳴,既豐滿了角色形象,又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體驗"與"情感"同時出現,總目標中強調"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如何透過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就需要充分的感悟,設身處地地發揮想象,受到文中感情的激勵,如從片斷中老爺爺和我登上山頂的喜悅中受到感染,去聯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類似事情,從內心感受到戰勝困難的喜悅,真正體會感悟和朗讀緊密地結合,以讀促思,以思促說,體驗情感的過程。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11

  【教材分析】

  《爬天都峰》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精讀課文,安排在“快樂的課餘生活”這個單元,是想提示學生:生活是寬廣的,我們不光是在學校和家裡獲得知識,在自然和社會中也能得到很多啟發。課文講假日裡,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

  【設計理念】

  本文表達上的一個明顯特點是透過人物的對話反映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對話語言樸實但內涵豐富。學習這篇課文意在讓學生從具體事例中懂得怎樣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學會運用多讀多想、邊讀邊想的方法,讀懂課文內容。我把課文分成三大板塊,由爬山的情形引出兩次“我”和老爺爺的對話,並把朗讀和體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起到以讀促思,以思促說,以說促情的目的。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互相鼓勵,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2、懂得在人與人相處中要互相學習、互相鼓勵。

  【教學過程】

  〖片斷一〗

  由學生初讀課文的整體印象匯入:

  我們首先來看看天都峰。學生自由讀課文──“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師:現在你們來到了天都峰腳下,你們會用你們的眼睛,腦袋感受到什麼呢?生自由邊讀,邊想像畫面。

  學生一邊讀一邊畫出天都峰,交流彙報。

  生1:天都峰真高啊!它穿過了雲層。

  生2:天都峰真奇啊!

  生5:天都峰真陡啊!

  師:同學們真棒,從作者的文字中讀出了天都峰的這麼多特點。那麼你能用你的語言把它們讀出來嗎?

  學生練讀,指多名學生朗讀。

  師:天都峰如此的高,如此的險,想不想看看?(出示天都峰的圖片)再次指導朗讀。

  〖教學反思〗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 在讀 中 受到情感的薰陶……讀會讓文字裡的很多內容跳出來。“跳”出來的便是學生悟到了的,在片段一里我引導他們想象和感悟。從較為簡單的文字裡,學生卻讀出了天都峰眾多的特點,令人欣慰。我想邊讀邊悟,天都峰的一切也就刻在了學生的腦海了。

  〖片斷二〗

  分角色朗讀“我”和老爺爺的第一次對話。兩名學生對讀,師生對讀,男女對讀,抓住兩句話中都有的“也”字進行分析悟請。

  師:此時的老爺爺會怎麼想呢?(師故作深思狀)

  生1:這麼小的小姑娘都敢爬,我的年歲比她大,該給她做個榜樣。

  生2:我怎麼能輸給一個孩子?

  生3:這麼高的山,這麼小的姑娘都敢爬,我一定得試試。

  師:那小朋友心裡又會是怎麼想的呢?

  生5:老爺爺都敢爬,我可不能輸給老爺爺,那太丟人了。

  師:是啊他們都從對方身上受到了鼓舞。

  〖教學反思〗

  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體會人物的內心,從而讓學生豐富語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勵,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合理,語言豐富,課文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 想象空間。我引導學生從讀中去思考,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教學點評】

  杜衛紅自評:

  語文具有豐富的情感性,情可以感人,情可以育人。《爬天都峰》一文,在人與人、人與自然的相處中,能給人以很多的啟迪。因此,我將“體驗情感”作為自己此課的重要目標之一,並以讀促思,以思促說,以說促情,努力使學生較自然地將課文主人翁和作者的積極情感化為己有,並將在學生人生之路上刻下深刻的印跡。但課前對於學生的學情瞭解得不夠深入,在課堂結構中的時間把握上不太準確,致使在課堂的後一部分實際的教學與課前的教學預設有所變動,文中體現人物不怕困難的語句“我奮力向峰頂爬去”“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於都爬上了天都峰頂。”這兩句的品詞析句練習沒做,所以在以說促情這一環節時顯得老師講得多,學生悟得不深。從老爺爺和我登上山頂的喜悅中受到感染,去聯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類似事情,從內心感受到戰勝困難的喜悅,只是留做作業而沒有在課堂完成。

  陳婭麗評價:

  在智慧課堂展示中,我認真聽取和學習了三年級杜衛紅老師的精讀課《爬天都峰》。杜老師的講課極富激情,整堂課環節緊湊,師生配合默契,課堂氣氛熱烈。

  從整堂課的教學設計,我們能看出杜老師比較紮實的教學功底和全新的設計理念。教師特別重視對學生朗讀的科學指導。如對天都峰的高和筆陡的理解這一節。老師發現學生不理解,讀不出感情。在他們缺乏具體認識的情況下,藉助圖片和課件增加感性認識,見識到天都峰的險,又透過比一比,畫一畫加深理解,變抽象為形象,再次進行練讀,效果就好多了。而對這一節的重點突破,是對後面理解一老一小都能堅持爬上頂峰十分難能可貴的極重要的鋪墊。

  整個的設計體現在課堂中都比較成功,只有小的建議希望杜老師在今後的教學中引起注意:即老師在學生回答問題後儘量不要過多重複學生的回答,耐心聆聽孩子表達清楚表達完整即可,老師自己少說一些,使教學的語言儘量精煉、準確。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12

  教了《爬天都峰》之後,一種感覺就是自己教低段的時候,好像在打散彈,課文的教學沒有高段那樣順暢。首先還是想到了三年級的特點,在文章的人文性方面關注更少了,而在字詞的學習上做了很多的文章,花了很大的力氣。

  每篇課文的生字學習,讀認擴詞就要花半節多課的時間。並且有時還要選擇一些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展開訓練之後學生的速度不快,而我又想訓練得到位一些,所以兩堂課就顧及不了人文性的一些思想教育了。但我覺得我的路是走對的。尤其是在教學《爬天都峰》後,更讓我堅定這種上課的套路。在教學中,我們選擇了這樣兩個訓練點,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在孩子們充分朗讀第一小節之後,我問孩子一個普通的問題:天都峰是一座怎樣的山峰?孩子們馬上得出——高、陡。我接著並沒有停留在這樣的理解上,而是引導孩子去探討,作者怎樣寫的?原來前面一句是說特點的,後面一句是舉個例子的。“高”的特點,課文舉了“在雲彩之上”的例子。我話鋒一轉,說:“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這樣有特點的事物,我們也來根據生活經驗說一說。”池塘裡的水很深,()。

  天空中的小鳥飛得很快,()。學生思路開闊,暢所欲言,不時有好的句子冒出來。我想這種練習時對學習“總分”句式的鋪墊,對寫作有一定的幫助。

  二是補一補課文中的一個空白點。在爬天都峰的描述中,作者寫了自己是怎麼爬的,“手腳並用”、“像猴子一樣”等,但老爺爺是怎樣爬的,課文中並沒有寫出來,我又安排了一個訓練,讓孩子們謝謝老爺爺怎麼爬的,同學們想象豐富。老爺爺左手扶著鐵鏈,右手住著柺杖,眼睛盯著石級向上爬;老爺爺弓著身子,吃力地邁著腳步,爬得氣喘吁吁的;老爺爺一邊拉著叔叔的手往上爬,一邊嘿喲嘿喲的為自己鼓勁。

  這個訓練是需要孩子們進行合理的想象,並且放開思路才能夠完成的。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13

  《爬天都峰》主要是寫在相互鼓勵下,老爺爺和我(小姑娘)都爬上了認為爬不上的峰頂。

  如何讓學生理解小姑娘和老爺爺是在相互的鼓勵下,從對方身上汲取到力量和勇氣是教學的難點,而課文最後一節爸爸說的話:“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可謂是給老爺爺和我的話作了總結,同時點明中心。因此在教學時,我抓住對話進行體會,把三人的對話巧妙組合,自然引導,化解了學生理解的難點。

  1、分角色讀對話,

  2、思考:為什麼兩人爬上天都峰後要相互道謝呢?隨機理解了“居然”一詞。

  生:因為在爬的過程中他們兩相互幫助。

  生:因為老爺爺一開始認為自己是爬不上來的,現在爬上來了。

  師:你從哪個詞看出老爺爺認為自己是爬不上的呢?

  生:居然。

  師:居然是什麼意思呢?

  生:想不到的意思。

  師:那小姑娘呢?

  生:她也認為自己是爬不上的。

  師:你又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生:課文第二自然段寫:“真叫人發顫!”說明我很害怕,不敢爬。

  師:不錯,這兩位一開始都認為自己爬不上來的人,結果都爬上了峰頂,那是因為他們在爬的過程中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用爸爸的一句話來說是:──

  (出示課件文字:“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理解“汲取”。)

  (我還抓住空白點讓學生想象寫話,在爬的過程中他們是怎麼相互鼓勵幫助的,可以是是對話,也可以是行動。)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14

  1、《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準確、形象、巧妙地將天都峰的險峻峭拔描寫了出來,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好材料。教這兩句話時,要讓學生在充分朗讀、感悟的基礎上,及時地進行積累。

  2、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假設他們是文中的主人公,當時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人物的心理,體會爬天都峰的不易,感受主人公勇於攀登的精神。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想象力,又使學生深入地理解了課文。

  3、課文中一老一少的對話是重點,採用默讀、引讀、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在讀中體會他們複雜的心情。適時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15

  課文《爬天都峰》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精讀課文,安排在“我們的生活多麼快樂”這個單元,是想提示學生:生活是寬廣的,我們不光是在學校和家裡獲得知識,在自然和社會中也能得到很多啟發。

  課文講假日裡,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人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於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美麗的大自然對孩子來說,總是充滿親和力,他們總想投入其懷抱,去感受它的神奇力量。

  我把課文分成三大板塊,由爬山的情形引出兩次“我”和老爺爺的對話,並把朗讀和體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起到以讀促思,以思促說,以說促情的目的。

  [教學過程]

  [片斷一]

  出示語段: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師:老師將你們引到了天都峰腳下,你們會用你們的眼睛,腦袋感受到什麼呢?

  生自由邊讀,邊看圖感悟。

  生交流後彙報。

  生1:天都峰真高啊!

  生2:天都峰真陡啊!

  生3:天都峰真懸啊!

  生4:天都峰真奇啊!

  生5:天都峰真美啊!

  ……

  師:同學們真棒,從作者的文字中讀出了天都峰的這麼多特點。那麼你能用你的語言把它們讀出來嗎?

  學生練讀,指多名學生朗讀。

  師:生讀法極多,各有千秋,天都峰似乎真在我們眼前了。

  [教學反思]

  1“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2.讀會讓文字裡的很多內容跳出來。“跳”出來的便是學生悟到了的,在片段一里我結合圖,引導他們想象和感悟。從較為簡單的文字裡,生卻讀出了天都峰眾多的特點,令人欣慰。我想邊讀邊悟,天都峰的一切也就刻在了學生的腦海了。

  [片斷二]

  分角色朗讀“我”和老爺爺的第一次對話。

  兩名學生對讀,師生對讀,男女對讀,

  師:此時的老爺爺會怎麼想呢?(師故作深思狀)

  生1:這麼小的小姑娘都敢爬,我的年歲比她大,該給她做個榜樣。

  生2:我怎麼能輸給一個孩子?

  生3:這麼高的山,我老胳膊老腿的怎麼爬得上去?這麼小的姑娘都敢爬,我一定得試試。……

  師:是啊,“不爬天都峰,等於一場空”。老爺爺懷疑自己的能力,可眼前的小女孩讓他敬佩,他受到了鼓舞。

  師:那小朋友心裡又會是怎麼想的呢?

  生4:天啊,這麼高的山,我一定爬不上了,老爺爺爬得上去嗎?

  生5:老爺爺都敢爬,我可不能輸給老爺爺,那太丟人了。

  師:猜一猜,他們都能爬上去嗎?說說你猜測的理由。

  [教學反思]

  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體會人物的內心,從而讓學生豐富語言,受到文中情感的激勵,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合理,語言豐富,課文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我引導學生從讀中去思考,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片斷三]

  請兩名學生配動作表演讀“我”和老爺爺的第二次對話。

  師:聽了兩名同學的對話,討論:“我”和老爺爺為什麼互相道謝?

  生1:老爺爺本來不敢爬,看到這麼小的孩子敢爬天都峰,他才有勇氣爬天都峰的。

  生2:小朋友開始很害怕,看到年紀這麼大的老爺爺來爬天都峰,受到鼓舞才有勇氣爬上天都峰頂的。

  師:老爺爺和我本互不相識,能夠互相學習,戰勝困難,你在生活中遇到了這樣的情景嗎?

  生3:我遇到過,有一次我有一道難題不會做,真想放棄,我看到同桌在認真思考,我覺得我要向他學習,終於做出來了。

  生4:有一次,我在田裡幫忙做農活,天氣真熱,我幹不下去了,媽媽說:你看人家年紀那麼老的人也在做事,我堅持下去了。

  生5:有一次,上體育課我有個動作不會做,我看到別的同學在反覆練習,我也在他的鼓舞下學會了。

  ……

  師:大家說得多好啊!一個人只要有勇氣,相互學習再大的困難也可以克服。

  [教學反思]

  如何透過語言,體會人物的內心,就需要充分的感悟,設身處地地發揮想象,受到文中感情的激勵,如從片斷中老爺爺和我登上山頂的喜悅中受到感染,去聯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類似事情,從內心感受到戰勝困難的喜悅,真正體會感悟和朗讀緊密地結合,以讀促思,以思促說,體驗情感的過程。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體驗”與“情感”同時出現,總目標中強調“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

  著名語文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提出了“閱讀教學要帶學生從文章裡走個來回”的觀點,即首先把語言文字弄清楚,從而進入文章的思想內容,再從思想內容走出去,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組織運用的。我引導學生從讀中去悟,去思,去自由表達,讓學生與文字充分對話,以達到善讀善悟,讓學生歡樂的沉醉於語文的海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