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優秀教學反思(通用7篇)

光合作用優秀教學反思(通用7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光合作用優秀教學反思(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光合作用優秀教學反思1

  光合作用一直是生物裡面的一個難點,以前覺得很難相信,現在好像有點體會,逢卷必考的知識點,感覺再上一次的話,我可能不會再按以前的方法,當然有些也值得保留。

  光合作用的切入點:作為養活這個地球的大功臣,其實我覺得首先應該讓學生感謝植物,感謝地球上因為有了植物,才使得呈現在我們面前的自然界生機盎然,所以更想下次有機會,把盆栽搬到教室裡,去講光合作用。這時順便寫出光合作用的反應式(初中已有接觸),讓他們體會到光合作用能把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而人類只能消化有機物,不能利用無機物。

  然後開始講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進行的場所為葉綠體,葉片是植物的一個器官一個組織,由細胞構成,葉片裡的細胞不是都一樣的(介紹下),只有含葉綠體的細胞才能進行光合作用。然後一起回顧一下細胞內的葉綠體的結構(圖片展示)繼續講光反應,碳反應。從光合作用的總反應式來看,參與者有水和二氧化碳,那整個反應又是怎麼進行的呢?首先看水怎麼反應的,介紹水的光解。水光解產生氧氣的同時還能產生還原氫,這樣光能便轉換成ATP和NADPH中活躍的化學能。總結一下就是光反應產生氧氣,轉換能量(光能→化學能)。場所在類囊體薄膜。問題:形成ATP的材料哪裡來?(基質裡的ADP轉移到類囊體膜上形成ATP)?二氧化碳又去哪裡反應呢?

  接下來講碳反應,場所在葉綠體基質,碳反應的核心是卡爾文迴圈,總結暗反應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有一些問題應進一步完善,如:課件的製作還需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處理好細節問題;板書應合理化、明瞭化、科學化;教學語言應能言簡意賅,多讓學生說,多與學生多交流,吸取學生的創新之處;把握好教學時間,每節課最好能留十分鐘讓學生自主回顧本節課內容,充分消化。練習做得不太夠,要加強練習的訓練和講解,讓學生透過練習來鞏固所學的知識點。

  光合作用優秀教學反思2

  在廣闊浩瀚的生物圈中,綠色植物生產的有機物,不僅能滿足自身生長的需要,而且是所有動物和人的最終食物來源,形形色色的生命依靠綠色植物而生生不息。那麼,綠色植物是如何產生有機物的?透過本節的教學應使學生透過探究實驗認識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場所和產物。光合作用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如何透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掌握光合作用呢?教材安排了兩個探究實驗:“探究陽光與有機物的關係”與“探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第一個實驗重在組織學生完成實驗後觀察並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第二個實驗重在促使學生透過探究發展學生的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兩個實驗完成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本校七年級班級人數多,實驗材料少,實驗時間長。因此,我是這樣安排教學的:課前製作了多媒體課件,透過影片展示這兩個實驗過程,設定問題情境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再透過教師的講述,雖然大部分學生理解了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場所及其產物,但只是在知識層面有所發展,其他的就談不上了。經過課後深刻的反思,我認為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①課前準備工作是由教師完成的,學生沒有參與進來,雖然我知道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這部分知識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為了上好這節課,我進行了認真、充分的準備,對於七年級學生較難理解的知識,根據七年級學生的思維及心理特點來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加以展示,但是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還是很被動的,他們只限於上課認真聽講、認真考慮老師提出的問題,雖然學到了知識,但這是一種封閉的教學,學生主動地去體驗知識、發現知識的`過程很少。

  ②教師處理教材過於死板,沒有考慮本校學生實際而有所創新,使得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③時間太緊使得教學內容只停留在淺層次而無法深入,無法培養學生舉一返三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光合作用優秀教學反思3

  本節課所學知識包括: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和光合作用的過程兩部分內容,關於光合作用考察的內容,不僅僅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更多以實驗設計、主觀題的形式考察,難度大、所佔比例也比較大。如何有效的將知識點講清,是擺在生物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點,光合作用分三節內容講述

  1、基礎知識是關鍵,給學生一定時間記憶相關的基礎知識點,仔細講解光合作用過程的圖解。光合作用的過程是基礎,是考試的依據,學生必須牢固掌握,分析學生版圖時,關於光合作用過程、光反應與暗反應的區別和聯絡、光照和二氧化碳對光合作用的影響、卡爾文迴圈等基礎知識點。

  2、光合作用的探究歷程。普利斯特利的實驗、英格豪斯等實驗詳細講解,重點分析薩克斯的實驗,此實驗是考察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為了突破此知識點,先讓學生看書總結實驗步驟,並要求學生說出每個步驟設計的目的,經過師生互動,總結出此類實驗設計的一般步驟。接著,讓學生探究光合作用需要CO2、光合作用產生O2等實驗。

  3、針對展示的兩個學習目標,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完成學案上的相應習題,以便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以上是我光合作用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結合高考考試說明,生物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注重能力的培養。以下是我個人對本節課教學的幾點反思:

  一、確立學習目標,以“標”貫穿一節課始終

  課前黑板的板書寫出本節課要解決的學習目標,內容引入後,讓學生明白:本節課要解決哪些知識點!讓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學習。一節課內容結束後,總結並檢測目標達成情況。

  二、教學中“學生主體、老師主導”的自主式學習

  要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習基本功,並在學習中不斷地實踐和應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必須改變傳統教學的重教不重學、重記不重做等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老師在教學中起到主導作用。本節課學的內容中,學生解決基礎知識內容,習題講解課我的作用是,引導他們去思考、如何解決常見題型,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此外,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探究光合作用需要CO2、光合作用產生O2等,培養學生探究實驗、設計實驗的能力。

  三、講與練有機結合

  本節課,學了兩大知識點,每一知識點學完後,及時鞏固練習,做到講與練有機結合,以便於學生更好掌握知識點。在作業的設計上,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依照不同學生的需求,儘量留一些簡單基礎的題目,保證學生打好基礎,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總結回顧,這樣可以給教師創造性地教和學生創造性學留有充分的空間。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學生反應老師語速偏快。知識點分析時,仍未做到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分析,學生主體性仍未充分體現,語氣語調過於平淡,變化起伏不是很大,學生的學習熱情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教師的熱情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影響教學效果。今後教學中需要不斷改進。

  光合作用優秀教學反思4

  講到水的光解,場所在基粒的類囊體膜上,需要光,那葉綠體又是怎麼吸收光的呢?這就與類囊體上的色素有關了。這節課講下色素的提取。色素的提取這個實驗很重要,但又不能重頭唸到尾,可以讓學生先閱讀,然後介紹原理,提問下關於這個實驗的注意事項,以及思考為什麼要這麼做。但是關於這個實驗的原理,直到現在也是他們的一個難點,這裡面要用到溶解和擴散的原理,溶解度高的擴散得快,其實這一點他們是很難接受的!

  關於這個實驗的結果,色素的排列,我說“胡黃ab",好像這個他們一直記得。然後就是關於結果的一些應用。接下來看看色素吸收光的差別。

  這個放在一節課,最好是實驗先做,如若沒有,可以給學生看段影片。簡單的東西可以講得有趣點,在這個基礎上去深入,突破重點和難點。

  關於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這個其實可以放在一節課裡講,從光合作用的反應出發,讓他們自己思考有哪些因素會對光合作用有所影響,又將怎樣影響?請同學畫出不同影響因素對光合作用的影響,並請同學加以解釋。這其實可以藉助化學反應的基礎,也就變成了探究影響因子對化學反應的作用了,他們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熟悉的。幾個圖畫在黑板上,強調圖的橫座標和縱座標(為後面的淨光合作用單位做鋪墊),然後引導他們綜合起來看,比如說在不同的光照影響下提高CO2濃度,再讓他們思考這個曲線會怎麼變?同時介紹下光飽和點以及該點對應的最大光合速率的概念。這個放在一節課裡面。

  最後花一節課時間,來講述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係。對於一株植物來說,它能透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也能透過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植物僅白天進行的光合作用為什麼能維持24小時的生存呢?況且即使有一段時間下雨,這株植物也還活著,大家想原因是什麼?——它們自身有積累,這個積累的物質能夠維持它們的生存。引匯出淨光合速率的概念。畫出總光合速率的圖,然後在這個圖上進行分析,得出淨光合速率,注意引出它的單位。然後講一些影響因素,最好放在下節課,下節課可以講得深入一些,然後再補充講一下短期(突然降低光照)和長期不同因素的影響不同,注意區分。這個一直是個難點。

  光合作用優秀教學反思5

  光合作用的器官——葉,是北京版生物教材第一冊第四章生物的營養,關於光合作用中的一節內容。教材內容的順序安排是先學習葉片的結構,再學習光合作用過程,本人認為本節教學核心內容是葉片結構與光合作用的適應性特徵,學生首先應對光合作用的過程和概念有一清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葉的形態結構如何與光合作用相適應。為此,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本人將教學順序進行了調整,將本節內容,安排在光合作用概念得出之後進行。

  植物葉的結構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等重要生命活動的結構基礎。葉片結構是一節以形態結構為主的課,學生透過本節課的學習,為以後學生對學習結構性知識做了方法和技能的準備,同時使學生初步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進一步增強學生對光合作用過程的理解。

  為實現教學目標,本節課我在教學中讓學生從宏觀上觀察菠菜葉片的結構組成、用顯微鏡觀察迎春葉橫切和蠶豆下表皮的切片來認識葉片的微觀結構,引導學生觀察探究;探究葉片的結構特點與光合作用相適應的關係。在教學中以學生小組為單位觀察葉片結構特點,分析討論其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動手能力,培養其自主分析和協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透過觀察、自學、思考、討論等方式,以及在教師適當的引導和講解下,能總結出葉片的結構特點以及與光合作用相適應的關係,並得出結論葉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再有,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本節課成功之處:讓學生在觀察探究中學會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理念。教學特色:學生根據觀察導航先從宏觀觀察菠菜葉片的結構組成,再用顯微鏡從微觀觀察迎春葉片各部分組成的特點和蠶豆下表皮的細胞形態、排列狀況,然後再結合自己觀察到的結果討論葉片的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的問題,宏觀結構和微觀結構達成一致,最後教師利用模型將葉片的結構特點以及葉片結構與光合作用相適應的關係進行歸納總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理念指導下,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出發點,注重學生認知、理解和生成的過程。為學生的學習設計情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本節課以觀察葉片的結構為例,讓學生先從宏觀上親自觀察葉片的結構組成、再用顯微鏡觀察葉片的永久切片和蠶豆葉下表皮來認識葉片的微觀結構。從整體到部分,從宏觀到微觀,層層遞進,最終認知葉片的各部分結構及其與光合作用的關係。

  本節課存在的問題:有一小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總結能力比較欠缺;個別學生在使用顯微鏡觀察時視野比較亮,影響了觀察結果。

  光合作用優秀教學反思6

  本節課幫助學生對光合作用的概念、反應式等內容進行了知識網路的構建,並引導學生利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對光合作用的相關實驗進行了歸納與整合。這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小組合作探究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本課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資料設定問題情境引入,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然後,以光合作用的反應式為主線,引導學生對光合作用的概念、基本要素、實質等內容進行了系統的知識網路的構建。最後,對於相關實驗的複習是以薩克斯實驗為基礎,更換單一變數,重設對照實驗來創新性的歸納與整合驗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場所是葉綠體的實驗。這樣,不僅開闊了學生的思路,幫助學生構建了自身的知識網路,而且高效的整合和利用了教材及所學知識,提高了課堂效率。

  2、本課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探究精神和小組合作能力為宗旨,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參與,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光合作用概念的提出、反應式的書寫到對薩克斯實驗的分析及其他相關實驗的設計、整合,全部由學生獨立或小組合作完成,教師只是起到了引導者、組織者和協調者的作用。在課堂上既有小組內的合作,又有小組間的競爭,以搶答、小組發言人展示等形式充分調動起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探索、聆聽,並暢所欲言做出恰當的評論、補充或質疑,優化了思路。

  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做到了在活動中學習、在探究中創新,也培養了學生髮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科學思維的習慣。從而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了生機與活力。

  3、本課的不足之處在於教師更多的關注了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並踴躍發言的學生,而對於一小部分學生來說,雖然按照課前的組內分工佈置了相關任務,但是在展示、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沒有給以更多的關注。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注重面向全體學生,從而使每一位學生的生物學素養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光合作用優秀教學反思7

  一、教學內容(重、難點)

  本節課的內容是光合作用過程,其中重點是學生能理解光合作用過程中光反應、暗反應的過程,比較光反應和暗反應,概述光合作用的概念和總反應式。難點是光反應、暗反應的過程及兩者的關係。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應能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一些自然因素如何影響農作物的光合作用,提出如何提高農作物的產量的措施。

  二、理論依據

  高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已達到較高水平,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還處於發展時期,在這種時期,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思想很強,在本課教學設計中,可以根據學生的這種情況,努力發掘教材巧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分析。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遵循理論聯絡實踐的思想,多聯絡生活、生產中的各種情況,引到學生探究、分析並能根據所學知識提出相應的措施,進而讓學生體會到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設計思路

  利用學生已知的初中知識光合作用、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為基礎,藉助多媒體的展示,透過學生的回憶和複習,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透過開展大量的學生活動,總結光合作用的過程;透過多設疑、多提問、多討論、多分析、多探究,把難點一一剖析成若干個簡單問題,培養學生以發散、求新、求異思維為主的創新思維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主體意識及探究精神;透過多媒體的功能將學習的知識總結連貫起來。

  四、達成效果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以理解了光合作用的過程,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方式下,一一突破重、難點,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學習活動中,學生的思維開闊,分析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多媒體的使用,生活、生產的聯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五、完善之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有一些問題應進一步完善,如:課件的製作還需進一步改進和完善,處理好細節問題;板書應合理化、明瞭化、科學化;教學語言應能言簡意賅,多讓學生說,多與學生多交流,吸取學生的創新之處;把握好教學時間,最好留三至五分鐘讓學生自主回顧本節課內容,充分消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