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向下落的物體》

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向下落的物體》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向下落的物體》,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激發對物體下落現象探究的興趣。

  2、感知物體下落的餓速度與材料之間最顯見的現象。

  活動準備:

  一次性杯子(紙和塑膠)、球(塑膠和皮製)、夾子(塑膠和木製)、紙(手工紙和鉛畫紙)、手絹(毛巾和布)、記錄用具

  活動過程:

  一、遊戲匯入:“物體飛上天”

  1、激發幼兒遊戲的願望

  2、設疑:奇怪,你們不是把東西都拋上去了嗎?怎麼都回到你們的手上?

  二、引導觀察:物體下落的不同形態提問:請你再去玩一玩,仔細看看這些物體落下來的時候是怎樣的?

  請你再去找一件東西玩一玩、比一比它們落下來的時候是怎樣的?(有的快、有的慢、它們的速度不同)鼓勵幼兒大膽操作。

  三、自由探索:物體下落的速度與年材料之間的關係提問:兩件不同的物體下落的速度是不同的,兩件相象的.東西他們同時下落,速度回怎樣呢?

  幼兒討論。

  四、組織交流:物體的下落速度與物體的形狀、材料等因素有關。

  1、嘗試表達:請大家把自己的發現,用你喜歡的方法記錄在自己的紙上,但要使別人一看就能明白。(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

  2、交流展示,請幼兒將記錄下來的新發現介紹給大家。(幼兒互相介紹)

  3、教師小結

  活動反思:

  1、第一個環節沒有讓幼兒充分體驗物體都是下落的,示範的時候關於如何拋和最終結果這兩個指令不明確。這個環節只作為初步感知,不應該佔活動的大部分時間。

  2、第二個環節比較時,應讓幼兒在五中材料中隨意選擇兩者進行比較,如果五種比較則很難有明確結果,也浪費時間。在幼兒操作之前我引導幼兒應該在同一高度鬆手來比較,但是幼兒實際操作過程中並沒有都這麼做,有的根本沒有兩兩比較就憑感覺寫結果,幼兒較亂,應該讓幼兒上來分享他是怎麼比較的,也可以讓幼兒將下落的過程畫下來。

  3、材料選擇:用紙來做實驗每次都受空氣阻力會導致速度不同,而且形狀不固定。應選用重量相同形狀不同、形狀相同重量不同的材料來比較,這樣更加能控制變數,要先從幼兒最易認同的經驗來探究。材料投放的時候應隨著環節的遞進一步步投放,不應所有的都放好。

  4、科學活動目標應該是讓幼兒學會怎樣探究,而結果並不是很重要。

  5、第三環節應該讓幼兒操作之後再得出結論,挑戰幼兒原有經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