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教學反思(精選19篇)

《汽化》教學反思(精選19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汽化》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汽化》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課是物理滬科版九年級第十二章第三節,學習之前學生對於汽化兩種方式的瞭解主要來源於生活,科學性、系統性不夠。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從物態變化的角度理解汽化的兩種方式,知識更加全面和嚴謹。

  透過如何使溼衣服快速變幹,將生活中的常識搬到課堂上,使學生認識到物理即是“悟理””,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問,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意識。學生對於這部分知識有很豐富的生活經驗,要充分利用,為此在課堂上做一些相關的實驗是很有必要的。把實驗探究引入到課堂中,使學生親自參與探究、發現和體驗,在探究過程中學會學習,掌握探究實驗的基本步驟和科學的方法,並逐步形成一種善於質疑、樂於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把學生被動地學習知識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進而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生活中的水的沸騰現象很明顯,本節課除了觀察水沸騰的現象,探究沸騰隨溫度變化的規律是實驗的主要目的。但實驗過程無法將水的沸騰資料實時展示給所有學生,所以充分利用影片展示水加熱至沸騰後,便於及時記錄資料,並用影象處理資料,規律的總結更形象,增強學生觀察和自主思維能力。

  《汽化》教學反思 篇2

  《汽化》一節的教學知識內容包括蒸發和沸騰兩種汽化方式,具體有蒸發和沸騰的發生的條件、特點,這些內容的學習,要經歷實驗探究的過程,學生學習活動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考慮到八年級學生才接觸物理學習一個月,物理學科的學習方法,是必要的教學內容,將蒸發和沸騰兩個內容劃分在兩節課,可以突出實驗探究的教學。

  在沸騰一課教學中,突出實驗觀察方法、實驗探究中的進行實驗、影象法分析得規律的教學;在蒸發一課突出控制變數法、實驗探究中的設計環節。教學的內容應從知識內容擴充套件到物理的學科思想方法,到學生學科能力的形成、學習物理習慣養成教育,在以上的認識基礎上設計學生活動才會到最佳化的目的。

  《汽化》一節學生學習活動設計方案的最佳化過程與分析。

  方案一:

  8-9人組學生實驗探究活動。蒸發和沸騰實驗同時進行

  分析:設計此活動的目的還是突出在知識內容的教學上,蒸發和沸騰兩種汽化方式都完成了,但是將兩種汽化方式中的探究思想和方法就很難體現出來,是一種點典型的突出知識結論的應試教學。這種設計的弊端是,不是每一位學生都能同時經歷兩個實驗的全過程,而兩個實驗探究無論是設計還是進行實驗,或是分析論證都不是對等的關係,互相不能代替,也不能遷移。由此可見,蒸發和沸騰同時進行唯一能實現的就是知識教學,過程方法就很難涉及到。

  方案二:

  8-9人組學生實驗探究活動,僅探究沸騰過程溫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一個大組分成三個小組(組中組,小組合作學習的一種方式),大組共用一套實驗器材,將進行實驗環節作為教學重點,三個小組分別從不同的初始溫度開始進行實驗觀察與記錄,最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分析:這種設計方案,突出了探究中進行實驗的環節,重點突出;大組中的小組分別從不同的初始溫度開始記錄,避免了大組人數多,而有學生遊離在學習外的現象,能體現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人人有任務的特徵。但是細緻分析教學活動設計還是有較大紕漏:

  一是學習活動內容較淺。三個小組一人看時間、一人度溫度、一人記錄,這樣持續4-8分鐘,每位學生分擔的任務簡單,單一。在這一段時間,學生表面上都參與進來了,但是每位學生的學習的內容的價值不大,自然活動的效益也不會是最大化的。

  二是實驗的探究的科學性表現不充分。三個獨立的小組,每位學生獨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務,有一個環節有誤就會導致實驗結論的得出,如溫度沒有讀對,記錄正確,資料也是錯誤的,或者度溫度的學生讀對了,但是記錄人聽錯了或記錯了也會影響實驗的分析。由此可見表面上的小組合作,實質上每位學生的獨立的成分也很大,這種合作的結果一人錯就會導致整組實驗。從物理科學實驗的角度,避免錯誤的方法就是互相監督,有正確的實驗記錄資料才能保證實驗結論的得出,學生實驗價值用果來承接,才能更好的體現活動的價值。否則,用了很長時間,並沒有得出應得出的內容,探究過程和結果脫離會影響學習心理。雖然說過程比結果更重要,但是過程是建立在科學的設計、規劃的基礎上才是更重要的過程。

  三是實驗探究的內容挖掘不足。探究沸騰隨溫度的變化規律是目的,在探究水沸騰的過程中,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引發的思考和質疑都是很重要的探究因子,屬於評估的內容,另外,觀察能力是物理學科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能力,從八年級培養有目的的觀察,有觀察的程式、會觀察的方法都是教學的內容。

  由此可見。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還可以進一步最佳化。

  方案三:

  維持方案二中的分組,8-9人公用一套實驗器材,可以多準備一隻溫度計,用養生壺(玻璃壁的電加熱器)和電源代替燒杯和酒精燈等做實驗觀察水的沸騰。

  大組中分成兩個小組4-5人,明確小組共同的任務:(1)觀察從開始加熱倒水沸騰的全過程,按照時間順序,記錄在養生壺中水以及周圍發生的現象。(2)從80℃開始,每隔一分鐘記錄一次溫度。

  要求:(1)想辦法固定實驗用的溫度計,保證使用正確便於讀數。(2)組內合理分工,保證實驗資料的正確性合理性。(3)設計記錄實驗現象和溫度的方案(表格或其他形式)。(4)實驗資料用影象處理。(5)小組交流內容:小組分工的情況;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描述;產生的疑問;呈現小組實驗影象。

  分析:這種學習活動的方案設計擴充了學習的內容——實驗觀察的方法和程式、實驗中的發現和質疑(加上動腦的,充分發揮學生經歷實驗的價值體現)、實驗記錄的方法等科學探究的因素。增加了教育的功能——小組合作的組內分配、科學實驗習慣養成、物理學科學習特點體現等。

  當然,方案三有待於實踐,在實踐中改進,達到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的最佳化效益。

  教學多走一步,就會讓學生多收穫一些,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將學生的學習習慣養成、學習態度端正放到第一位,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學科能力的培養,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學習活動的設計承載著三維目標達成,充分發揮教學的價值。

  《汽化》教學反思 篇3

  本節課首先透過用酒精寫字的小實驗,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入汽化的概念,然後介紹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對於蒸發現象,學生有很豐富的生活經驗,而對於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水的沸騰現象,大多數學生並未仔細觀察過,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是探究水的沸騰現象和特點。

  本節內容屬於科學探究實驗課,比較適合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課前、課後的收集資料,課堂上的設計實驗、進行實驗,還有問題的討論等等,特別是探究“水的沸騰”實驗,從實驗裝置到裝水、加熱、測量溫度、觀察時間和實驗現象(氣泡、聲音的變化)、記錄等,要讓每個學生獨立完成這些學習內容,確實有點困難,所以這堂課從實驗的設計到實驗的進行我都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然後小組討論,交流合作,選出比較合適的方案進行實驗,然後再具體分工,共同完成。實驗資料處理時,各小組針對“為什麼各小組測出的水的沸點不同?”展開討論,學習氛圍濃厚。

  在課後的練習中,我發現學生對水的沸騰實驗理解不深,實驗裝置順序不明確,可能是學生實驗過程中沒有充分參與到實驗中,只關心自己的任務,對於同組其他的實驗任務不關心,導致對於實驗某些環節含糊不明確。所以啟發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尤其是在實驗教學中,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參與到完整的實驗環節中尤為重要。

  透過對自己這堂課的思考,這節課可能存在這樣的問題:

  一是學生對水的沸騰實驗理解不深及無法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相應現象的問題,這需要在後面的課堂中進一步加強鞏固;

  二是整個環節的銜接過程中有些地方不自然,學生思維有些跳躍,不利於學生接受;

  三是整堂課時間把握不合理,水的沸騰實驗佔用大部分時間,導致後邊時間不充足。

  《汽化》教學反思 篇4

  如何引導學生從複雜的物理現象中發現並找出產生現象的原因和規律,保持並不斷提高他們參與探究物理現象的興趣與熱情,使學生愛上物理課,是我始終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本節課以透過溼衣服變幹、灑到地上的水變幹,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現象,以及演示試驗塑膠袋中的酒精,放在80℃以上的熱水中,塑膠袋漲起來,引入汽化現象。把生活中的東西搬到課堂裡來,使學生認識到我們科學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問,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的思維,使汽化和液化兩個概念的引出順其自然。

  在“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的探究活動,又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理解研究問題的方法“控制變數法”,理解其他科學實驗以及自己從事科學活動都是很有意義的。在研究“水沸騰實驗”中,讓學生複習海波熔化實驗,討論水沸騰實驗的探究過程,讓學生親自實驗,體驗探究物理規律的樂趣。

  《汽化和液化》這節課的教學使我在這方面有了一些啟示;由各種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引入課題,體現了從現象到實質,從生活到物理。透過“拓展與延伸”,讓學生從物理走向社會。學生自己得出規律,培養了學生自主思維的能力。學生透過觀察、討論、發表見解,既體驗成功,也增強了學生觀察和思考問題的能力;本節的授課的密度較大,主要是考慮到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生剛剛學習物理的興趣而定的。

  透過對自己設計的這堂課的思考,聯絡我的教學經驗,這堂課可能會在這兩方面存在問題:學生對汽化的兩種方式理解了但因練習量不夠會存在暫時無法解解釋生活中相應現象的的問題,這需要在後面的課中進一步鞏固。學探究實驗課中,我真正體驗到,新課程強調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當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時,就意味著學生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施展,創造性的解放,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的出現,絕非偶然。另外,作為教師,不斷學習,更新知識,實在是十分必要。

  《汽化》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講《蒸發和液化》,“蒸發和液化”這節課的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絡緊密,學生體驗非常豐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將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物理現象與蒸發聯絡起來,例如:太陽底下曬衣服、爐子上燒水、游泳上岸後會很冷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

  從實驗入手(學生手背上擦酒精)讓學生在有充分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手背涼)體驗到“蒸發吸熱”的實質,再透過溫度計演示(溫度計的玻璃泡上塗酒精,酒精蒸發吸熱,溫度計的示數明顯下降)讓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理解蒸發吸熱且有致冷作用。同時也透過三個演示實驗:

  1、用酒精燈將燒瓶中的水加熱至沸騰後,在玻璃出口處放一根冷鐵棒。

  2、用注射器,壓縮乙醚蒸氣體積,使其液化。

  3、在實驗一基礎上,先將冷鐵棒在酒精燈上加熱一會兒。使學生深刻地記得液化有兩種方法,理解液化要放熱。

  本節課透過 “探究蒸發與什麼因素有關”的過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怎樣使我們的衣服幹得更快?繼而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可以將衣服放在太陽底下曬、將衣服攤開、將衣服放在通風處等。使學生輕鬆地掌握了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本節課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最佳化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

  不足之處:

  1、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實驗方案的完善過程沒有放開,老師講得過多,這時可以發揮學生同伴互助的作用,讓學生自己討論實驗的可行性,老師最後總結,效果可能會更好。

  2、整節課結尾部分顯得有些太倉促。

  《汽化》教學反思 篇6

  本節課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第三節《《汽化和液化》》,在學習這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了熔化和凝固,對於物態變化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小學科學課和日常生活中也接觸過蒸發和沸騰,但是對於《汽化和液化》的認識還只是在表面上。透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能從物態變化的角度來動態的分析《汽化和液化》,提高知識水平。

  本節課的引入我是用棉紗蘸些酒精在黑板是寫幾個字,不一會兒,字跡不見了,引起同學們的思考。然後演示:在一個透明塑膠袋裡滴幾滴酒精,繫緊袋口放到熱水裡,過一會再拿出來。讓學生觀察到塑膠袋有什麼變化,這兩個變化的過程就是《汽化和液化》。

  自認為匯入新課過程合理,以演示實驗能夠引起同學們的興趣,並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新課。雖然這兩種物態變化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見,但學生了解的不是很具體,特別是沸騰現象,只知道水燒開時有很多白氣,但不知道白氣是怎樣產生的。

  沸騰的教學是探究式,在設計實驗時要準備實驗器材,我就讓學生說需要什麼器材,而不是直接給出,例如要給物體加熱就須要酒精燈,要知道溫度的變化就須要溫度計等,學生說一樣就出示一樣並放到實驗臺上,這樣更能加深學生的印象,讓學生了解實驗器材的用處。

  在做實驗時也是讓兩名學生配合,一名學生計時,一名學生讀數,因為實驗器材都較小,坐後邊的同學觀察沸騰現象就不容易了,於是我用攝像頭對著燒杯,將實驗現象放到螢幕上,便於全班學生觀察。事實上效果很好,在講課後也得到了縣教研室物理教研員秦老師的肯定。

  在教學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時,提問:“怎樣可以將溼衣服快點曬乾?”由於日常生活中有這些經驗,同學們很快就回答出來了,我再稍加整理就得出了結論。由於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把生活中的東西搬到課堂裡來,使學生認識到我們科學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問,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的思維。

  在解決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的問題上,我最初設想由學生舉例歸納,改成了創設情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同學之間合作來探究問題。主要理由是學生的想象翅膀還未展開,一時提出要求舉例,可能涉及的面狹窄。所以改為學生自己來探究問題,一來可以更好的突破重難點,二來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並學會比較方法,滲透控制變數法的科學思想,及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現象、歸納表達實驗結果和得出結論的能力,經歷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昇華,從中體驗問題解決的成功感。而“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的探究活動,又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這對理解其他科學實驗以及自己從事科學活動都是很有意義的。

  為了確保實驗效果我事先做了充足的準備,例如怎樣讓酒精汽化又液化的實驗我在家裡做了二十幾次,選用了不同的塑膠袋,用不同量的酒精,以及不同的.水溫。最後取定用那種很薄的保鮮袋,酒精最好4——5滴,多了汽化不明顯,少了液化不明顯,以及水溫一定要高,最好是剛剛燒開的。我第一次在學校一個班上做失敗的原因就是水溫不夠,在監利參加教學比武時就是讓一位老師幫忙燒的水。還有做沸騰實驗時用的燒杯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約50ml的效果最好,大了燒水時間太長沸騰現象不明顯,小了看不到氣泡上升變大的過程。

  為了在監利翔宇學校教學比武時上好課,這節課我在本校兩個班上了兩次,且請本校物理老師聽課及評課,我虛心地聽取了老師們指出的問題和建議。

  上完本節課以後自我感覺還不錯。一是學生配合的很好,雖然學生還沒有學習熔化的凝固,就連溫度計的使用都還沒學完,但在我課前臨時補課的作用下學生的配合還是很好的;二是上課時馬上就進入了狀態,沒上課前擔心實驗效果不好,以及要準備實驗器材,還要將電腦接好,十分鐘的時間真的很緊,剛把東西準備好就到了上課時間,匆忙上課,剛過3分鐘就電話響了起來(早上起床時都記得上課前要關手機的,暈),心裡更是緊張,趕緊關了手機,好在馬上就進入了狀態,後來是一切按照設計的走,也是越講越有激情。三是實驗效果都很好,我最擔心的問題都沒有出現。

  整堂課也還是有些缺陷,例如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學語言不夠嚴謹還需提高,還有就是師生互動還不夠,還可以設計更多的互動環節,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中,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

  在講課後差不多一個星期,評獎結果出來了,我講的課獲得一等獎,並且排名在最前面,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

  《汽化》教學反思 篇7

  本節課是本單元新課教學的最後一節。本課的內容相當多,主要有汽化與液化的概念、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的概念、蒸發致冷、影響蒸發的主要因素、探究水的沸騰實驗、沸點等。本章一以貫之的指導思想是先讓學生建立起物態變化的總體框架,然後在此框架下來建構各類物態變化的概念及特點。因此,由於學生在本章之初的學習中接觸到了各類物態變化及其關係,因此本課的重點放在探究水的沸騰實驗。本課的難點是蒸發致冷。

  課前一天已發下學案,大部分學生都已完成學案的前半部分。因此對汽發、液化的概念、蒸發與沸騰的概念略講,主要透過學案中的題目來鞏固這些概念,對其中有些學生感到疑難和迷惑之處加以點撥。蒸發致冷是一個難點,利用水的沸騰實驗所用酒精燈中的酒精,讓學生實際體驗酒精蒸發時的致冷作用讓學生產生深刻印象,再補充幾個例子學生就能理解透徹。

  探究水的沸騰實驗是本課的重點。實驗前的準備工作要做細。多少人一組?溫水加熱到什麼瘟度?留下多長的時間來讓酒精燈加熱溫水?加熱溫水時還未記錄資料前學生做什麼?教學時特別要注意如何讓學生得到沸點這個概念、同時要讓學生思考、分析為什麼實驗室裡水的沸點不是100°C?

  這是一堂非常緊湊、高效率的課。講得雖然少了些,學生還有些不習慣,但學生思考、動手實驗與練習的時間多了,相信沿著這樣的道路走下去,路是會越來越寬的。

  《汽化》教學反思 篇8

  繼《熔化和凝固》之後的一節,學生經過上一節的學習,已經清楚研究物態變化離不開觀察和實驗,況且物理本身就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科學知識的形成來源於自然,來源於生活,探究物理現象的教學是初中教學,特別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新課開始讓學生談談生活中有沒有看到過氣體和液體相互轉化的例子,透過溼衣服變幹、灑到地上的水變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現象,激發了學生探究物理現象的興趣與熱情,有效的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

  結合預習學案完成了《汽化和液化》的概念教學,教師進行實驗,首先演示塑膠袋中的酒精汽化,放在80℃以上的熱水中,塑膠袋漲起來,學生觀察汽化現象。因為此實驗用高溫的開水為了避免學生燙傷,所以必須由教師完成。接著進行沸騰實驗的研究,由學生透過學案明確實驗的做法後,教師進行實驗器材的介紹,介紹器材後,在進行沸騰實驗前,教師在黑板上灑水,這樣使沸騰實驗和蒸發實驗同時進行,學生觀察實驗,並記錄資料,最後實驗很成功,學生看到沸騰後溫度不在變化,以為溫度計壞了,實際上這正是我們需要的結果,看到蒸發也悄悄的進行,這樣實驗結束後依次分析兩個汽化方式的特點,在沸騰實驗的小燒杯上放一個小玻璃片讓學生看到水滴生成。從而完成了液化的實驗演示。本節把生活中的東西搬到課堂裡來,使學生認識到物理學科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生活,激發求知慾望的作用,調動學生積極思考,使《汽化和液化》兩個概念的學習變得輕鬆容易。在“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的探究活動,我在黑板上用膠頭滴管滴兩塊大面積酒精,讓學生想辦法怎麼樣能讓其中一個快點幹,學生說用火烤,有的學生說這是酒精用火烤太危險,有的孩子說用扇子扇,我找了一個愛學物理的學生來,他那書使勁的扇,老師給他遞一個硬紙板,很好的提高了師生間的感情,之後又拿出來一個電吹風幫那孩子的忙,師生就這樣愉快的完成了這個實驗的研究,開心、輕鬆又學到了知識。

  透過對這堂課的演示實驗的處理,聯絡我以往的教學經驗,這堂課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效果很好。從這兩方面我真正體驗到新課程強調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當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時,就意味著學生主體性的體現,個性的發揮,創造性的解放,教師式學生和學生式教師的出現,顯得自然和諧,作為教師,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是十分必要。

  《汽化》教學反思 篇9

  第一稿太拘泥於課本,展開太少,沒有充分利用好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而且也沒有必要使用課件。因為這節課學生經驗豐富,假如你使用媒體,可能你媒體中出現的例子都已經舉過了,我覺得這就失去課件的意義,再一個媒體是線性的,而課堂則是非線性的,而我這節課是把課堂交給了學生,有很多機動的地方,不用課件可以更靈活的處理,於是就選擇不用課件。

  關於探究的修改:影響蒸發的快慢三個因素:溫度、表面積、空氣流動這三個因素,學生已經積累了很多的生活經驗,但離科學概念的提升還有一定的距離。於是就透過讓學生“比一件溼衣服儘快變幹”限定時間比較誰的方法多這麼一個平臺,讓學生共享彼此的經驗,再透過歸類,提練出三個因素。而學生比較陌生的不同液體蒸發快慢是否相同進行探究。蒸發吸熱這一實驗首先讓學生髮生認知衝突,首先對著幹溫度計扇溫度沒變化,而“洗澡”的溫度計示數會下降後又上升,透過這麼一對比,學生對於“對著幹的物體扇,因為沒有蒸發也就不會降溫了”也就更深刻了。

  關於媒體的選擇。

  充分體現“從生活到科學課堂,又從課堂走向生活”,把學生原本零亂的生活經驗能過彼此的語言交流、思維碰撞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形成概念之後又應用於生活,指導於生活。讓學生真真正正的感悟到科學來自於生活,科學不僅是有趣的更是有用的。

  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意識,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學生。所有知識都是由學生建構的,無論是汽化、液化、蒸發、蒸發快慢、蒸發吸熱都是由學生得出,並且問題由學生提,實驗由學生設計,透過比較設計方案的優劣中讓學生學會鑑別,學會判斷,尤其是為什麼這麼設計的追問,既可以讓不明白的同學更清楚。

  《汽化》教學反思 篇10

  新的課程目標與《九年義務教學大綱》中的教學目標相比,知識目標有所降低,但能力目標、意識目標有所提高。按《九年義務教學大綱》的要求,舊教材將汽化和液化的內容分為3節課進行:蒸發、觀察水的沸騰、液化,透過三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能準確表達所學到的知識。而新教材則把它們放在一節課,正是遵照新課程標準精神:在義務教育階段,不過分強調學科自身的邏輯體系和知識的嚴密性。只要抓住它們的最明顯的特徵,讓學生好理解和記憶,使他們可以更多地專注於探究的過程。

  透過以上的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學到科學知識,還可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瞭解科學的方法,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事求是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都有很大的幫助。

  關於“紙鍋燒水”實驗。

  第四章第三節的“想想做做”小實驗“紙鍋燒水”,課本中所用的方法是:取一張厚紙做一個小紙鍋,盛上水,用酒精燈加熱。但這個小紙鍋如果學生做不好,就會影響實驗效果,而且做起來也浪費時間。如果用一次性紙水杯來代替紙鍋,用蠟燭代替酒精燈,學生就可以自己在家裡做這個實驗了。可以使這個實驗更加方便簡單,提高學習效率。同時,也充分體現了課程基本理念的第二條,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觀點。但實驗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紙杯中不要放水太多,大約1釐米深的水即可。這樣,3-4分鐘左右就可以把水燒沸騰,以免加熱時間太長,水不沸騰,實驗失敗。

  第二,用硬紙殼做一個杯蓋,蓋到紙杯上,可以縮短燒水時間。當聽到水發出響聲時,再開啟紙蓋,觀察沸騰現象。

  第三, 實驗時,要用蠟燭的外焰加熱紙杯底部,避免把紙杯燒壞。加熱時,紙杯底逐漸變黑,不用擔心,實驗完畢後,把水倒出,輕輕地刮開已變黑色的紙杯底,就可以看見白色的紙杯完好無損了。

  《汽化》教學反思 篇11

  本節課重點是蒸發和沸騰,對於蒸發現象學生有大量的生活經驗,不必在此細講。主要使學生了解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和蒸發的特點,同時在實驗中對學生滲透物理實驗方法教育。水的沸騰現象學生幾乎每天可見,但大多數學生並未對其進行過仔細觀察,在實驗中可事先提出要注意觀察的現象後,讓學生自己動手、觀察、的出結論。

  本節課,我感覺以下方面是值得肯定:

  1、在研究“影響蒸發快慢因素”時創設“怎樣使衣服乾的最快”的大討論,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2、列舉的例子貼近日常生活,有助於降低知識的難度,同時使學生意識到物理是有用的,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情感。

  我所欠缺的有:

  1、提出問題後,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少,沒有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在回答問題時,出現“滿堂吼”,從而掩飾了能力較差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2、在研究“影響蒸發快慢因素”忽略了對學生進行“控制變數”的思想方法教育。

  《汽化》教學反思 篇12

  汽化和液化課堂教學至少兩個課時,我分成了沸騰、蒸發和液化。沸騰的實驗比較耗時間,設計的內容較多,所以我用了一個課時。蒸發和液化知識點也較多,但常識性瞭解內容較多,蒸發的要求也降低了,所以可以一節課講完。

  本節引入實驗我按照書中實驗進行,我用的開水和裝酒精的袋子(酒精用一般醫用可以,用95%效果最好),水一定要高於78攝氏度,我再課堂上就是剛燒開的開水。效果非常明顯,有時老師用的氣球,我沒有嘗試多,下次我會使用氣球的效果。

  實際上課中,沸騰的課我上了1.5節,也不知道哪兒囉嗦了。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做沸騰的實驗(初溫較高),學生觀察現象,溫度變化,氣泡變化等。得出資料後,和學生一起用資料和座標圖歸納。沸騰定義,特點,條件,看沸點,提出沸點跟氣壓的關係。

  蒸發的知識我沒有用太多的實驗,而是和學生一起研究生活現象歸納影響蒸發的因素,並說明控制變數的應用,寫出溫度、液體表面積、液體表面空氣流速跟蒸發的關係,故意沒有利用控制變數的思路。

  液化,原本準備了一個凍有冰的礦泉水瓶,讓學生將外面的水擦乾,無論如何都擦不幹,引導學生水從哪裡來的,水蒸氣液化而來。但當天上課時沒有忘記帶了,所以就用冰糕替代。

  《汽化》教學反思 篇13

  我發現,每當我在第一個班講一節新課時,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儘管我想好了思路,可是在講課的時候,會發現有的想法是錯誤的,於是我就必須及時調整。

  昨天講《汽化和液化》時,我準備先從“蒸發”和“沸騰”的例項引出這兩個概念,然後再概括出它們都是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從而引出汽化。可是我發現,這樣講起來讓學生難理解,還不如直接給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然而再舉例引出它的兩種方式。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

  在講“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時,我試圖引出“因素”之前滲透“控制變數法”,即觀察每幅圖時不僅說出不同點,還要說出相同點。可是我發現,這樣講增加了學習的難度。在後面兩個班上課時,我改為學習完“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之後,再回過頭觀察“相同點”,從而引出“控制變數法”。這樣學生接受起來容易多了,也節省了不少時間。

  在做“水的沸騰”實驗時,雖然實驗前我講了“直到水沸騰後再持續三分鐘停止計時”,可是有的學生理解為“只加熱三分鐘”;還有的學生一沸騰就停止加熱,說是怕溫度計被燒炸了。這反映出我沒有事先猜測學生實驗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在以後的實驗教學中要注意到這點。初三化學教學反思高三化學教學反思化學教學反思

  《汽化》教學反思 篇14

  本節課是物理滬科版九年級第十二章第三節,學習之前學生對於汽化兩種方式的瞭解主要來源於生活,科學性、系統性不夠。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從物態變化的角度理解汽化的兩種方式,知識更加全面和嚴謹。

  透過如何使溼衣服快速變幹,將生活中的常識搬到課堂上,使學生認識到物理即是“悟理””,是一門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問,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意識。學生對於這部分知識有很豐富的生活經驗,要充分利用,為此在課堂上做一些相關的實驗是很有必要的。把實驗探究引入到課堂中,使學生親自參與探究、發現和體驗,在探究過程中學會學習,掌握探究實驗的基本步驟和科學的方法,並逐步形成一種善於質疑、樂於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把學生被動地學習知識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進而培養良好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生活中的水的沸騰現象很明顯,本節課除了觀察水沸騰的現象,探究沸騰隨溫度變化的規律是實驗的主要目的。但實驗過程無法將水的沸騰資料實時展示給所有學生,所以充分利用影片展示水加熱至沸騰後,便於及時記錄資料,並用影象處理資料,規律的總結更形象,增強學生觀察和自主思維能力。

  《汽化》教學反思 篇15

  不同點:幾個小組的沸點都不同,這是為什麼?學生回答基本都是“水太多太少,火力弱,燒杯上有蓋子,溫度計不同”,把影響水加熱時間因素和影響沸點因素混淆。

  (1)教師可以讓相同沸點的小組把水杯舉起來,看看水量是不是一樣,從而證明沸點與水量無關;

  (2)相同道理,讓幾組沸點高低不同的小組比較下酒精燈的火力,看看是不是沸點高的火力一定大,從而證明沸點與火力無關。

  (3)讓幾組沸點高低不同的小組拿他們的溫度計插入同一杯冷水中,看最後溫度是不是一樣,從而分析出沸點可能受所用溫度計的誤差影響。

  最後教師引導學生沸點的不同主要是與氣壓有關,指出只有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才是100℃,結合課本科學世界內容,海拔越高氣壓越低,液體沸點越低,在珠穆朗瑪峰8844米上水的沸點只有72℃,增加學生興趣。

  《汽化》教學反思 篇16

  在講《汽化和液化》這節內容時,我發現好多教師就是直接拿著課本和教案進行教學,並沒有什麼實驗可做,做為物理學科,大部分理論和知識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對一節有實驗而不去做實驗的課堂,任何口頭的說教都顯得蒼白無力。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是無法調動起來的,學生的思維活動也調動不了,更不用談什麼學習的興趣了。

  我聽過這節課的市級優質課比賽,參賽教師為了上好這節課想出了很多花招,也很有創意,雖說沒有獲得很好的比賽成績,但就憑參賽教師的那種激情和責任心以及教學態度,足以成為許多教師學習的榜樣,說實話,我也從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收穫和啟發。

  新課標對本節的教學要求是在知識與技能的層面要求學生知道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叫汽化,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叫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相反過程。瞭解液體的沸騰現象,知道什麼是沸點。知道液體蒸發有效冷作用。在這習活動中引導學生觀察蒸發與沸騰的兩種現象,知道蒸發是在任何溫度下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而沸騰是在一定的溫度下,既在液體的表面又在液體的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透過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了解液體蒸發與沸騰時溫度的特點。透過教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細心觀察,仔細分析的能力,讓學生透過探究體驗探索自然現象,瞭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樂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望。

  《汽化》教學反思 篇17

  這個實驗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綜合各種儀器應用的熱學實驗,實驗儀器很多也比較危險,而且實驗時間一定要控制在15分鐘以內(一節課40分鐘),畢竟此實驗探究只是引入沸騰概念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實驗後分析實驗現象和資料,得出實驗結論。這麼短時間既要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要培養學生的分析資料、歸納總結能力,所以怎樣提高實驗的實效性就顯得非常重要。

  (1)實驗前讓學生思考問題“你燒水時怎麼判斷水沸騰了沒有?”,學生已有的經驗回答是“有氣泡,有煙霧,聽水的響度,溫度有無達到100℃”。透過這一步,讓學生明確實驗任務是:觀察水沸騰時的現象和溫度變化,並描出水的沸騰圖象。

  (2)實驗前要讓學生回顧實驗儀器的使用注意事項,特別是溫度計和酒精燈的使用。

  (3)為了減小水加熱的時間,本實驗做了如下的改進:

  1.可以用100ml的小燒杯來加熱,水量控制在70ml左右。

  2.燒杯上加個光碟作蓋子,減小熱量損失,光碟中間的孔剛好可以插溫度計。

  3.水的初溫最好是70℃以上,以確保水溫能快速到達90℃開始計時。

  (4)實驗過程中,教師要留意學生的操作,對於錯誤操作要及時指正,並收集有代表性的幾組學生資料,以便實驗結束展示給全體學生。

  實驗結束後展示幾組學生資料,讓學生分析資料圖象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水加熱到一定時間溫度保持不變,再結合前面學過的熔化曲線,晶體要到一定溫度才開始熔化,水也要到一定溫度才開始沸騰;晶體熔化時溫度保持不變,此溫度叫熔點,水沸騰時溫度也不變,引入沸點。

  《汽化》教學反思 篇18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三章第三節《汽化和液化》第一課時《沸騰》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沸騰現象的特點和溫度變化情況,我在實際的教學中有很多不足。

  首先這節課目標達成大約90%,大部分同學是可以觀察到沸騰的現象,能夠完成實驗報告單的內容,但是有部分同學雖然填了資料,但是沒有按照要求填寫。比如在溫度還沒到達90℃時就開始了計時,導致把表格的空填完了,水還沒有沸騰;還有同學水剛沸騰記錄了一個數據就把酒精燈熄滅了,認為自己完成了實驗;有的同學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了燒杯壁或者玻璃泡沒有完全浸沒到水中自己沒有觀察到;有的同學沒有把酒精燈的火焰正對著石棉網中央加熱,各種狀況都會在實驗中出現。

  主要是我在上課時,實驗開始前沒有把這些細節強調到位,針對我所教的普通班的學生,應該把基本的知識首先強調到位,在實驗中才不會出現那麼多的錯誤,另外在強調的過程中一定要關注學生是否集中了注意力,做到有效的提醒,在實驗中涉及到酒精燈和熱水,所以還要特別強調安全問題。

  我還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語言,在課堂上不需要說的太多,更多的是引導學生的思維活動,怎樣讓語言簡練,嚴謹,這是一門藝術,也是我最應該修煉的地方。以後的每一節課,首先是自己一定要注意用語,從平時做起,希望能夠逐步進步。在實驗中的重點是“探究水的沸騰”,整節課放到實驗上的時間是足夠的,都在圍繞實驗在進行整節課。

  做完實驗後的難點是對於沸騰特點的總結,應該在實驗前重點強調一下觀察的具體內容,給學生一個大致的方向,可以有利於實驗的觀察。在課堂中的學生的問題,鼓勵大聲講出來,在課堂解決掉,讓物理課堂每位同學都可以暢所欲言,這點在課堂中還需要很大的提高,七班的課堂氛圍不活躍,和我的引導有很大關係。透過聽其他老師的課,學習了很多,劉老師的語言簡潔有趣,設定的問題情境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關,一環扣一環的教學使學生一直跟著老師的設計進行思維活動,使得課堂氛圍輕鬆活躍。學生的作圖直接用手機照完之後再螢幕上顯示出來,更加直觀。賈老師的課堂中播放了小影片,吸引學生,豐富了教學內容,都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以後備課一定要把能用的資源利用好,積極地需找影片、圖片資源並且一些能做的實驗直接在課堂上做,只有學生感興趣了,思維活動才能緊緊圍繞課堂,達成學習目標。

  《汽化》教學反思 篇19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善於啟發學生,發揚民主,鼓勵並尊重每一位學生髮表的個人見解,重視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意識,如:在“怎樣防止陽臺的花草因蒸發過度而枯萎。”這一環節中,學生有許多創新的想法。在整堂課中師生情感交流充分,資訊反饋及時,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究,爭相舉手發言,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得到充分的調動。這堂課的學生實驗器材均來源於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不僅取材方便,還能廢物利用(如:酒瓶蓋製作的探究影響蒸發快慢因素的器材;金屬湯勺、打火機等)。實驗設計有理有節,使整堂課在學生主動思考、討論和實驗探究中進行。

  本節課中採用的多媒體形式表達的主要是文字、畫面、錄影等能夠互動式處理的資訊,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簡捷、和諧、方便、環保。課前教師花費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拍攝了大量的錄影資料(如:“高壓鍋產生蒸汽”、冰櫃裡取出的飲料瓶外有許多水珠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在實驗室通風櫥完成的“乙醚液化”這個實驗,學生透過擠壓注射器活塞使乙醚液滴出現,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課堂教學一次次達到高潮。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