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向下落的物體》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向下落的物體》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向下落的物體》,歡迎大家分享。

  活動目標

  1、透過探索活動,發現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2、提高動手實驗和觀察的能力。

  活動準備

  背景圖,積木,瓶蓋,紙球,沙包,飛盤,報紙,羽毛等等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小朋友,今天智慧宮殿的智慧老人請我們去智慧宮去遊戲,小朋友想去嗎?

  那麼在智慧宮裡呢,有許多好玩,有趣的東西,但是需要小朋友來動腦筋,才能發現其中的秘密。我們現在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探索物體向下落的秘密。

  1、瞭解物體都會下落。

  教師帶領幼兒來到1號智慧室,請幼兒玩物體拋向空中的遊戲,看看發現了什麼秘密?

  幼兒探索後再相互講述。

  個別幼兒回答後教師小結:任何東西扔到空中都會落下,有的快有的慢。

  2、瞭解物體輕重不同,落下的速度也不相同。

  教師帶領幼兒來到2號智慧室,請幼兒在遊戲的時候,同時選擇2個物體,先放在手裡掂一下輕重,然後再一起向上拋起,看看它們落下的時候有什麼區別?

  如果玩好了還可以和同伴交換材料進行遊戲。

  幼兒操作後進行交流,然後個別講述。

  教師進行小結:輕的物體拋上去落下來慢,重的物體拋上去落下來快。

  3、嘗試改變物體形狀,發現物體下落的秘密。

  小朋友看,那邊還有一間裡放的是什麼啊?

  這麼多的報紙,往上扔會有什麼發現呢?

  如果你把其中一張報紙改變了形狀,又會有什麼變化呢?

  幼兒進行探索操作,教師進行指導,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完成探索活動。

  幼兒講述後教師小結:改變報紙形狀後,你會發現報紙扔得更高更遠了。

  三、結束活動

  教師組織幼兒進行製作降落傘活動,進一步感知物體向下落的特點。

  活動反思

  嘗試教育理論研究會學前教育專業委員會在杭州舉行了"嘗試教學活動研討觀摩比賽"。經過幼兒園的推薦,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也由此認識了對幼教工作一絲不苟的徐子煜老師,以及杭州東苑嬰幼教育中心的那些天真活潑的孩子們。

  在這次活動中,我帶去了大班科學活動《向下落的物體》。我準備的活動材料有:塑膠袋、酸奶瓶、沙包、積木、絲帶、棉花、氣球等孩子們生活中熟悉的物品。雖已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可心中還是有些忐忑不安。提前十分鐘來到班內,與孩子們作了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後,就帶著緊張的心情,和孩子們一起走上了小舞臺。"小朋友們,老師知道你們最喜歡做扔東西的遊戲了,老師今天準備了許多東西,請你動手試一試,用裡扔到空中,看看你會發現些什麼?"在我的啟發和引導下,孩子們開始了活動中的第一次嘗試:探索發現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在這一環節中,我沒有給幼兒提過多的要求,只是給幼兒提供一個比較自由和寬鬆的探索氛圍,便於幼兒能自由的嘗試。很快孩子們來到桌子旁邊拿起各種物品開始了嘗試活動,有的孩子有些放不開,得到我的鼓勵後,才開始大膽的進行嘗試。簡單的嘗試後,我和孩子們進行了討論:你剛才扔了什麼東西?它是怎樣落下來的?你還扔了什麼東西?這些東西落的一樣快嗎?孩子們的回答很乾脆,也很準確,有的幼兒還提到了:物體扔到空中後會落下來,是因為地球有引力。由此教師進行了第一次小結:物體扔到空中後都會落下來,而且不同的物體落下來的速度不一樣,有的落的快,有的落的慢。

  對孩子們的發現,我緊接著提出了第二個問題:"到底是什麼東西落得慢?什麼東西落得快呢?請小朋友動手試一試,將落得快的東西和落的慢的東西分開。"於是孩子們開始了活動中的第二次探索活動:將桌子上的東西,按下落速度的快慢進行分類。這一次嘗試,孩子們都很興奮,一掃剛才的拘謹,每個人都很投入,一遍一遍地把東西扔到空中,認真地進行嘗試。我緊張的心情也稍稍放鬆了許多。就在這時,一個意外情況出現了:我準備的活動材料中有氣球,一個氣球在小朋友進行嘗試探索的時候,突然爆炸,而另一個則被兩個男孩子搶在手中玩了起來,有的小朋友看他們在玩氣球,也要爭著去玩。眼看著良好的活動秩序要被打亂,如果我強硬制止他們,不但會破壞了活動的氣氛,孩子們的探索興趣也會蕩然無存。面對這一情況,我靈機一動,走上前去接住了空中飄落的氣球,摸摸他們的頭問:"你們說這個氣球是落得快?還是落的慢呢?"兩個孩子望著我手中的氣球,遲疑的回答:"落的慢"。"那我們就把它放在落的慢的這一邊,好嗎?"得到孩子的肯定後,我把氣球放到了標有"慢"的籃子裡。"你們再試一試其他東西,把它們分開來好嗎?"經過我的引導,兩個孩子很快去嘗試別的東西去了,氣球則安穩的放到了標有"慢"的籃子裡。很快孩子們就完成了我的任務,重新回到了座位上。和幼兒進行了集體驗證後,我又提出了一個發散思維的問題:"除了老師給你準備的東西以外,你還知道生活中那樣東西,扔到空中後落的慢?哪些東西落的快呢?"孩子們的回答很豐富,有的說"羽毛落的慢""樹葉落的慢"有的小朋友說:"石頭落的快"、"彩筆落得快"還有的小朋友提到了鎖和錘頭……面對孩子們的回答,我又提出了另一個問題:"為什麼不同的東西扔到空中會下落的速度會不一樣呢?"孩子們有的說:"輕的東西落的慢","重的.東西落的快"。在這一環節中,幼兒透過分類活動,對落得快和落得慢的物體有了一個新認識,我提出的發散性思維的問題,不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更進一步豐富了幼兒的感性經驗,但在這裡有一個知識難點:幼兒可能會認為物體的輕重決定了它下落的速度。這是幼兒探索的結果,也是幼兒感性經驗的反應,對幼兒的回答,我沒有急於下結論,而是給幼兒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從而使他們在下一環節的嘗試活動中,探索物體下落速度的快慢除了與自身的重量有關外,還與他的形狀、體積有關。

  面對孩子們的感性經驗,我給孩子們提供了第三次嘗試機會:"小朋友們看,老師手中拿著一些東西,他們都落的很慢。你們有沒有辦法讓他們快一點落下來呢?"對我的問題,孩子們很興奮,都積極的投入到活動中,有個男孩子把棉花塞到了酸奶瓶中,棉花落得快了,他興奮的告訴我時,我肯定的誇讚了他:"你做得真棒,再試一試別的東西好嗎?"有個女孩則把絲帶纏在沙包上,落下的速度變快了,還有個女孩子……。我在孩子們中間不停的走動,觀察著孩子們的表現,及時給他們必要的引導和幫助。小結的時候孩子們都說得很熱烈,有個女孩子說:"我把報紙摺疊以後,落下的速度變快了。"我抓住這一點重點向幼兒講解,由此孩子們知道了:同樣的紙,把它摺疊、揉成紙團、折成紙飛機落下的速度變快了。物體下落的速度除了與自身的重量有關外,還與他的形狀、體積有關。這次探索是孩子們在本次活動中最為精彩的一次探索,教師啟發性的語言給幼兒的探索提供了方向,幼兒的興趣、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這一環節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得到了遷移,教師的肯定和鼓勵,使每個幼兒獲得了成功感,把幼兒的探索活動推向了高潮。

  面對孩子們積極的表現,由於室內場地有限,於是我把延伸活動放到了室外:"孩子們,關於物體落下來的秘密可多了,剛才小朋友還沒有發現更好的方法,現在我們到院子裡試一試還有沒有新的方法,看有沒有辦法讓落得快的東西慢一點落下來,好不好?"收拾好活動材料,我帶著孩子們走下了小舞臺,來到了院子裡。這時,徐子煜老師緊跟著我們走了出來:"一定要讓孩子們試一試啊,千萬不要欺騙孩子。"面對徐老師的直言,我認真的點點頭,也為徐老師對幼教工作嚴謹、認真的態度所感動。孩子們在我的帶動下,又開始了新的嘗試。活動結束後,許多老師見到我紛紛和我打招呼:"老師,你是哪裡的?你帶的教學活動真不錯……"許多老師只看到了活動成功的一面,可我自己卻感受到了其中的不足。由於那幾天孩子活動安排得緊,情緒很容易興奮,所以在活動中的幾次探索,他們的探索結果不是讓人很滿意,有的幼兒乾脆把老師提出的探索目的拋在了腦後,在活動中玩了起來,教師的教育機智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有的幼兒在活動中的探索中缺乏自己的獨創性,沒有真正投入到探索活動中去。

  向下落的物體是孩子們喜歡探索的問題,讓孩子們在玩遊戲的過程中,進一步探索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是我設計本活動的最初意圖。關於物體自由落下的知識點很多,孩子們理解起來有困難,所以在整節活動中,我把發展幼兒的探索精神、創造性思維放到了首位,在幾次層層深入的探索後,幼兒對已有的知識經驗,有了新的認識,並能把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遷移,嘗試教學的課程模式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幼兒活動的自主性,在活動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活動結束後,徐老師給我們講了在嘗試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以及嘗試教學的特徵。他告訴我們在嘗試教學中一定不要忘記要先嚐試後教,一定要讓幼兒有嘗試的機會,而且一定要讓幼兒帶著問題、目的去嘗試,不在幼兒是否能嘗試成功,重在過程,嘗試以後要讓孩子有交流的機會,讓幼兒與幼兒之間相互學習。如今,嘗試教學在我園已廣泛展開,老師們對嘗試教學的模式和嘗試教學的精神都有了比較全面地瞭解,已經運用得比較得心應手。在嘗試教學中,老師們感受到了新的挑戰,孩子們則擁有了自由想象和探索創造的空間,個性和創造性思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在嘗試教學活動中,孩子們已經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向了廣闊的自由空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