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大熊貓教學反思(通用16篇)

國寶大熊貓教學反思(通用16篇)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寶大熊貓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寶大熊貓教學反思 篇1

  這次的習作是寫一篇命題作文——《國寶大熊貓》,大熊貓人見人愛,是我國的國寶。許多小朋友在電視上或書本上看見過,也有的同學在動物園裡見過,透過各種媒體或實際觀察大熊貓瞭解它的外觀和生活習性。

  在語文學習中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標誌,所謂“寫作”就是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周圍的世界,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周圍的世界,然後將自己的觀察、感受、所得形諸於語言文字。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發現不少學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筆就抓耳撓腮,有的孩子覺得無內容可寫,亂編的多:有的孩子語言積累少,乾巴巴的,難以寫得具體:有的孩子對周圍事物沒有留心觀察:有的孩子缺乏想象力。

  引導學生從以下問題觀察大熊貓,大熊貓是貓嗎?大熊貓吃什麼?大熊貓生活在什麼地方?大熊貓為什麼被視為中國的國寶?大熊貓身上有黑有白哪些地方是黑色的,哪些地方是白色的?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仔細分析,用心體會。

  在作文之後,學生小組內部交流,學生們在交流中迫切的想與老師分享自己的作品。當學生和老師分享他們的作品時,我讓其他他學生認真傾聽,充分肯定他們個性化的語言或表達形式,充分尊重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並引導他們儘可能說得具體些;隨後請學生評價,說出最欣賞的地方,讓生自悟習作要求。我根據學生的評價隨機板書,對學生進行了比較明晰的寫作指導,幫助學生歸納出想象應該大膽、新奇、有趣,在想象的過程中適當用上一些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運用擬人、比喻手法,注意神態、心理、語言、動作等描寫,這樣可以讓文章更加生動有趣,更吸引讀者。緊接著讓學生結自己的想象內容起題目。在學生擬題目的過程中,我請兩個學生說說自己打算重點寫什麼內容,進而指導學生進一步明確了習作的重點段。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還注意捕捉一切機會進行習作的指導,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了一些習作的素材,激發了學生的習作興趣,儘量克服學生作文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現象,使原來內容空洞、乏味的作文,變得有新意,有個性;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與作文教學的隨意性相伴而生的,是作文教學缺乏有序性和系統性。大多教師提有作文教學計劃,作文教學無序化無系統性。這樣,上作文課也提有具體的靴案,只是佈置一篇作文讓學生去寫,然後批改然後講評,至於效果如何則另當別論。試想一想,作文教學投有明確的目的和明確的難點、重點,不是循序漸進,而是隨心所欲,這樣進行作文教學只能使學生成為完成作文任務的機器,很難明白自己作文的長處與缺點,很難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文能力訓練使自己的寫作能力有所提高從而激起自己寫作的動力。

  國寶大熊貓教學反思 篇2

  一年一度的“成長杯”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已經落下帷幕了仔細回想自己上課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和那些前輩們對自己的教誨,我至今還深受啟發以後我得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

  一是對教材的深入分析,準確地抓住文章的重難點其實每一篇文章都有它的特點我上的《國寶大熊貓》一課是一篇說明文,說明文有說明的物件、說明物件特點、說明的順序、說明的方法、說明的語言等等,這些內容都是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去把握的可是文章很長,如果我們想在一節課中把所有的內容都交給學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這個時候我就抓住文章的重點來進行教學,把了解大熊貓的特點和習性及成為國寶的原因作為認知目標,把品味文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作為技能目標,把了解大熊貓的生存現狀以及提高保護動物的意識作為情感目標,這樣進行課文的處理就不會面面俱到,同時較好地順利地完成了教學的任務。

  二是對學生的引導所進行的問題設計要非常明確今天課堂之上,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問題,學生對我提出的兩個問題都能夠按照正確的指令來進行展開,我很高興這一點與其說是我的細心,還不如說是李老師對我的及時點撥這樣的細節在我以後的教學過程中還要時時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進一步提高問題的導向性。

  三是學生的表達能力也要訓練學生面對聽課的教師,自然是有些緊張,這也是人的正常反映,但是今天的這堂課,原來一些很優秀的同學也不敢站起來回答問題了,說明了我在平時的訓練還是太少了,今後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總之,一節課已經上完了,但對一節課的反思還遠遠不止以上這些,教無止境啊,自己除了要多反思外,還要向各位同事們認真學習啊。

  國寶大熊貓教學反思 篇3

  這次的習作是《國寶大熊貓》,大熊貓人見人愛,是我國的國寶。許多小朋友在電視上或書本上看見過,也有的同學在動物園裡見過,透過一些課外書瞭解到了大熊貓的習性。

  寫作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觀察,在對大熊貓進行觀察的基礎上再動筆來寫。在課堂中,我主要引導學生從以下問題觀察大熊貓,大熊貓是貓嗎?大熊貓吃什麼?大熊貓生活在什麼地方?大熊貓為什麼被視為中國的國寶?大熊貓身上有黑有白哪些地方是黑色的,哪些地方是白色的?透過教師的隨機引導,學生對大熊貓的描寫就細緻了很多。但是可能部分學生對大熊貓不夠熟悉,整篇習作就是對大熊貓資訊的羅列,這樣的作文就是顯得內容不夠豐富。同時學生在蒐集資料的時候,很多內容太過於相似,教師也要注意引導學生蒐集資料要多方面蒐集,這樣才能對大熊貓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

  同時我發現,學生因為課堂寫作的時間有限,所以剩下的部分一般是回家來寫,班級裡有一部分學生沒有自己修改作文的習慣,除非老師反覆強調,這一點需要再以後的教學中多加強。

  國寶大熊貓教學反思 篇4

  今天上了國寶大熊貓之後,覺得深受啟發,以後我得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提高自己的課堂,來提高學生的習慣養成了。

  一是覺得學生在提出問題方面得有章法。今天課堂之上,我讓學生分小組提出自己不會的問題,然後展示在黑板之上,可是發現學生的熱情很高,卻提出的問題五花八門,這也難怪,因為是第一次嘛,不不守細細分來,發現學生的涉及的面還是很全面的,有文章思路的,有寫作特點的,有文章說明中心的,還有文章說明語言的,不過也個別學生提出的問題沒有什麼價值,如果是學生個人的事情也就罷了,但是這是一個小組的意見啊,可見這也反映了小組在討論的時候沒有達到一定的深度啊!這也是今後需要引導的。

  二是覺得學生的勇於表達的能力也要訓練。學生面對聽課的教師,自然是有些緊張,這也是人的正常反映,不過原來一些很優秀的同學也不敢站起來回答問題了,這就是一個問題了,說明了我在平時的訓練還是太少了,這也是我有所忽視的內容啊,今後就得注意了!我想今後在上課之前的'幾分鐘拿出來讓學生來談感想,講故事,薦精文都是可以訓練他們的能力的,相信學生,他們一定是最棒的!

  三是小組的評價差得仍然太大。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的好處不用多說了,但是我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今後一定得注意這個問題了!可以在上課時採用記五星的形式來表現,對於評價的結果要做好利用,除去在班上應該有一個好的表現外,在學校的層面上也應該體現,比如可以評選優秀小組、小組長、發證書獎品、計入綜合素質評價、舉行優勝小組野遊、電影會等,讓學生有一個小組活動的動力。畢竟孩子們都是喜歡爭強好勝的啊!

  深感教無止境啊!自己除了要多反思外,也要向各位同行們認真學習啊!

  國寶大熊貓教學反思 篇5

  本課在設計程式上嚴格遵循高效課堂的要求,對導學案、展示案、鞏固訓練案三部曲精心打磨,在組織課堂教學時認真實施預習檢查、精講點評、訓練鞏固三分制。下面就談談對教學這一課的認識。

  成功之處:

  一、導學案設計簡單明瞭,操作性較強,趣味性較濃,學生積極性較高。共設計了三道題:1、隨文學習生字詞,目的是讓學生能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並會靈活運用。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此基礎上會用第一人稱複述課文。目的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並能細讀課文。3、留心你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寫一個片段。目的是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互相學習,並和本文對照,取長補短,使寫作能力有所提高。

  二、展示提高課設計注重流程的科學合理,簡潔流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整節課精心設計了六個教學活動:詩意學字詞、智慧理思路、誦讀品可愛、創新述課文、詞語大聯盟、盡微薄之力。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所以我設計活動的靈魂是語言訓練,設計宗旨用“悟”字來概括。即:每個活動都要悟出一種方法,每項活動都是一種語言訓練。讓學生用悟到的方法運用到以後的學習中。

  三、注重評價。課堂評價逐漸成為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這既是對學生參與教學中肯的評價,又能培養他們思考、質疑、大膽表意的能力。我對學生的評價是為了達到激勵的目的,所以,總是在學生回答之後,作深入淺出的剖析,使他們得到肯定的同時,對自己的思考有更新更高的認識。

  四、鞏固練習題設計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課內學法,課外練習,使學生逐步形成一種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學生的評價能力還有待提高,往往能聽出別人發言的精彩,由衷地讚歎,但不能用合適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我下一步訓練的方向。

  國寶大熊貓教學反思 篇6

  習作一直是教學的難點,而本課習作——國寶大熊貓是學生比較喜歡的。經過一定的資料提示,學生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為讓學生的習作更規範,更精彩,我採取以下方式進行難點突破:

  1.細化目標,逐層理解。

  學生獲取的資訊比較零碎,在逐步探討何為“好導遊”之後,藉助思維導圖進行資訊整理與初步分類。在點評過程中,對資訊重複這一常見問題進行重點指導,引導學生再次篩選,梳理出有效資訊。

  2.提供支架,說寫結合。

  先透過說話的方式,將寫作的思路進行明確、細化。從交流大熊貓的資訊,到解說大熊貓,並藉助思維導圖的形式,使學生寫起來更為輕鬆,水到渠成。

  3.學生互評,互相促進。

  習作的修改和最終成稿,是在學生互評和自評的基礎上完成的。我透過示範,並提供評價細則,為學生指明評價的方向。互評、自評的方法,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鍛鍊、提升。

  國寶大熊貓教學反思 篇7

  1、透過一個遊戲“問答猜”匯入課堂,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又能與本次習作的內容相契合,落實了行文中先問後答的設問表達形式,以及問題的分類意識和整合資訊意識。

  2、聯絡了本學期“昆蟲備忘錄”與第一單元“我的植物朋友”習作中的“植物備忘錄”兩方面的知識,喚醒學生已有學習經驗,為學習者構建知識塊鏈提供幫助,既能溫故,有益於知新。

  3、學生提問時就要有意識地強調、引導學生將問題進行分類,可以先提問再一起分類,也可以先一人提問,引導其他同類問題接著提問,進而總結問題類別。

  4、第二課時的學習活動邏輯線比較明確。圍繞“把熊貓介紹書”寫清楚討論寫作方法,學生先回顧單元文字《我們奇妙的世界》和《海底世界》的寫作特點,得出秘訣一“確定寫幾個方面”,於是引導學生排列表格中的表欄目資訊,簡單交流分享,如先寫外形,再寫食物,最後寫價值。進而結合兩課再討論秘訣二“圍繞一句話寫清楚一個方面”,先回顧課文,再借助園地中的例子練習,然後迴歸習作主題,簡單說說你會如何設計中心句。

  5、給學生看範文,是為他稍後的習作提供借鑑。直接條條框框出示寫作秘訣,學生的印象不深刻。我採用“這是張老師寫的文章,大家讀一讀,誇誇我唄”,學生說“老師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張老師把中心句寫在每一自然段的第一句,我們一讀就知道這一段在寫什麼”“張老師用了許多積累的詞語,非常新鮮”“老師為了把中心句中的慢吞吞寫清楚,寫了熊貓吃飯、行走、玩遊戲三件事情,是有順序的”,由此,強化了上一環節回顧教材梳理出的“文章結構”“圍繞中心句”和“順序”三個要點,同時又加入“運用積累的詞句”這一先行要求。

  國寶大熊貓教學反思 篇8

  這節課,前前後後折騰了我兩個多月。現在我把自己的感受,與大家共享。

  首先,目標要明確,主題定分明。剛開始的時候,在預習檢測環節我把字詞的顏色進行了變換,把易錯字變成了紅色,其他字變成了藍色,以突出重點。但在評課時,組長說:“我不知道,你這樣做的目的是啥?”我給他,說了說我的初衷,組長說“你這樣做,目標不明確,容易使孩子分神,還不如把詞語都換成黑色。”在第二次講課時,我發現果然如此。等我出示了幻燈片,孩子們進行了單獨讀和齊讀後,效果良好。

  其次,不能為了讀而讀,要靈活。為了在課堂中有琅琅的讀書聲,在進行了第一環節後,我讓孩子們齊讀課文。而本課課文特別長,學生們很清醒,所以他們讀得特別快,讀得特別累,讀課文用了八分鐘,這完全背離了讀書的目的。我設計讀書這個環節是為了讓孩子們熟悉課文,已進行以下的主問題環節。韓校長說:“讀課文浪費時間特多,不能為了讀書而讀書,完全可以跳讀,輪換讀呀。”

  再次,在主問題環節,我有得有失。我緊緊地把握住了題目,設計了第一個問題“合作研討,大熊貓為什麼是國寶學生們看到這個指示迅速瀏覽課文後,紛紛舉手。他們的答案接近標準答案,在教師提醒語言要規範、簡潔後,他們調整了語言,他們的回答就是標準。所設計的第二個主問題是“課文是如何一步步地說明大熊貓是國寶的?”學生們看到這個問題後,紛紛低頭寫答案,但是五分鐘過去了,他們沒有一個人舉手。我突然意識到壞了,分別問了六個孩子,他們都不會,都不知道這個問題所指的意思,而這時教室後面有十多聽課的同事,頓時滿頭大汗。實在沒法後,我只好很慌地替孩子們說出了答案。精心設計的問題,竟然失敗了。雖然這個知識點第一次接觸,雖然這個問題是難點,但責任在我得身上,學生們的反應是理所當然的。經過事後的評課,我明白了設計這個問題本身是沒有問題的,所欠缺的是教師的逐步引導。在第二次磨課時,我提醒孩子們先對課文劃分層次結構,在歸納層意,然後用“首先”“其次”“最後”連線成一段話。孩子們較好的完成了這個問題答案的探求。我提醒他們,這個方法是以後做這類問題的法寶,可以解決無論是說明文的說明順序還是議論文的論證順序的考察的難題。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慌。

  再次,對課堂要有統籌的安排或設計。因為本課是說明文,而針對說明文中說明方法的考察歷來是大小考試的必考點。因此,我幾乎和孩子們一起把文段中涉及到的說明方法和作用的問題練習了一個遍兒。這耗費了太多的時間,以致後面的拓展環節沒有了時間,只好早早結尾。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請教名師後,我明白了,可以挑選說明方法集中的語段和辨識說明方法有難度的語段進行精講精練,不要面面俱到,要學會針對難點,一針見血。

  最後,在拓展環節,堅持特長。幾年前,我瀏覽新聞,發現了一則這樣的新聞“據云南省森林公安局訊息,警方近期破獲一起獵殺大熊貓案,案發地點在雲南省昭通市鹽津縣,現已抓獲10名嫌疑人,查獲熊貓皮一張,大熊貓肉9。75公斤、腿骨2根、頭骨2塊、熊膽1只。”我把新聞複製、貼上在我的資料夾內。等到設計這個環節時,把它引了過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們沒有想到在當今社會還有這樣的愚昧無知的人。後面的“你認為我們該如何保護瀕危物種呢?”問題的答案自然水到渠成。

  總之,經過了這次磨課,我在一些方面得到了提升。我會堅持議課、聽課、評課,堅持不斷學習的。

  國寶大熊貓教學反思 篇9

  我教完《大熊貓》一課後,反思如下:

  一、以物激趣

  在匯入時,我出示實物——大熊貓玩具,讓學生有序觀察大熊貓的外形,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觀察中被調動起來,為全文教學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奠定了學習文字的感情基礎。

  二、以讀為“本”

  小學各學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視窗,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如:引讀、集體讀、部分讀、範讀、選自己喜歡的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 以讀來理解課文,感受課文。讓學生感受大熊貓的外形可愛,小時候的活潑可愛,長大後睡覺的樣子可愛,以及它吃竹葉時的樣子可愛,從而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三、寓教於畫

  以讀書為基礎,讀讀畫畫、畫畫讀讀,學得輕鬆,真是其樂融融。讀讀課文,把自己理解的內容畫下來,是發展兒童形象思維和創新思維的一條捷徑。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讀完課文後,我要求學生運用手中的彩筆,將文中所描繪的大熊貓畫下來。很快,圓圓的腦袋、胖胖的身子,一隻又一隻的熊貓形象便躍然紙上。再把學生創作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根據課文議議、評評、比比,看誰畫得好。這樣學生在濃濃的樂趣中主動地求知,發展了特長,培養了創新能力,讀懂了課文,積累了描寫動物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學完這篇課文後,我又組織了一個活動,把課堂推向了xx。針對孩子們喜歡猜謎的特點,我讓孩子仿照《大熊貓》介紹一種動物,但不準說動物的名稱,讓同學猜一猜,同學們猜得越快,說明說得越好。孩子們興趣盎然,一個個摩拳擦掌,準備大顯身手。現將學生們的發言摘錄如下:

  鼻子像鉤子,耳朵像扇子,身子像房子,四條腿粗粗的,像根大柱子。(大象)

  一個小老頭,鬍子長又長,下過煮一煮,穿上紅衣裳。(蝦)

  頭戴紅帽子,身披五彩衣,從來不唱戲,喜歡吊嗓子。(公雞)

  有頭沒有頸,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飛,無腳也能行。(魚)

  身披花棉襖,唱歌呱呱叫,田裡捉害蟲,豐收立功勞。(青蛙)

  國寶大熊貓教學反思 篇10

  《大熊貓》本單元以動物為主題,要求學生透過課文,瞭解有關動物的知識,樹立保護動物的意識。這節課我和學生們狀態都還不錯。課上得比較順利,思路、條理比較清晰。教學目標達成度還是比較高的。

  《大熊貓》這篇課文內容比較淺顯易懂,文章寫的很有層次,第一段介紹了大熊貓是一種珍奇可愛的動物,我在導課時就講了珍奇動物,讓學生有了初步的瞭解後,又問他們:為什麼大熊貓可愛呢?自然過度到第二段。講解第二段時我運用了讀課文、提問題、看圖片等形式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大熊貓可愛的樣子,又讓他們說說自己喜歡動物的樣子,此處聯絡學生熟悉的動物來簡單的描寫,為二年級的寫話練習做了鋪墊。文章第三段是介紹大熊貓小時候和長大以後的生活習性的不同,為了體現著一點,我讓學生自讀課文發現大熊貓的變化,再問他們喜歡小時候還是長大以後的,最後進行表演,這樣學生不但充分了解課文內容,同時又激發了學習興趣和表演能力。第四段,我先給學生看大熊貓吃竹葉的錄影,看完後我問大家,如果今天大熊貓來我們班做客,你打算拿什麼好吃的招待他呢?全班異口同聲的說:“竹子”,同時我出示熊貓吃竹葉、竹筍圖。最後,在大家沉浸在對大熊貓的喜愛知情的基礎上,我告訴他們,我國現在野生大熊貓數量已經不足1000只(學生一片驚歎),所以我們要行動起來愛護大熊貓,保護大熊貓。

  這節課也存在很多缺點:我在講課時還是緊張,有些知識點還應重點講解,對學生的常規訓練還需加強如:在拿鉛筆的時候動作是輕輕的,站起來表演讀文的時候凳子不響 ,別人讀書的時候你要認真看,仔細聽,幫老師聽,看他有沒有讀錯,這樣學生就能樂意的,積極主動的去幫忙,學會傾聽。

  國寶大熊貓教學反思 篇11

  《大熊貓》是一篇描寫動物的文章,課文字裡行間滲透著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課文用三個自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食物特點三個方面作具體說明。學生對熊貓的樣子、顏色、和活動都非常感興趣。

  我從培智兒童特點出發,以謎語引入,運用課件上的圖片激發學習興趣,為全文教學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在謎語中,突出大熊貓的珍貴。在教大熊貓的外形時,讓學生有序觀察大熊貓的外形,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觀察中調動起來,對課文第二自然段理解充分,下一步繪畫熊貓又在學生頭腦中將大熊貓的外形特點加以鞏固。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讓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感受到大熊貓的可愛。如:引讀、集體讀、部分讀、範讀、選自己喜歡的讀等多種形式,以讀來理解課文,感受課文。同時,學生在讀中結合板書和課件,生動再現了大熊貓的外形可愛,小時候的活潑很可愛,長大後睡覺的樣子可愛,以及它吃竹葉時的樣子可愛,從而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抓主要詞,根據一年級學生好動,喜歡小動物的特點,運用了表演的方法,表演大熊貓的樣子,理解動詞,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活生生的情景,進一步體會到大熊貓的可愛。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大熊貓,指導學生畫一幅可愛的大熊貓圖畫,同學們非常的高興。

  最後,指導學生語言練習,進行知識遷移,透過小兔、小貓進行語言練習,突出學以致用。

  不足之處也是很明顯,時間不充裕,如讀的不夠充分,不到位,對學生的常規訓練還需加強如:在拿鉛筆的時候動作是輕輕的,站起來表演讀文的時候凳子不響,別人讀書的時候你要認真看,仔細聽,幫老師聽,看他有沒有讀錯,這樣學生就能樂意的,積極主動的去幫忙,學會傾聽。

  國寶大熊貓教學反思 篇12

  《大熊貓》是北師大版第二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文章,第一自然段,總說大熊貓是一種最可愛的珍奇動物,後三個自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兩個方面作具體說明。字裡行間滲透著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

  一、以物激趣。在教大熊貓的外形時,我出示實物——大熊貓玩具,讓學生有序觀察大熊貓的外形,發現學生的學習熱情能調動起來,為全文教學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並且很快拉近了師生距離。

  二、以讀為“本”。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各學段都要生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視窗,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我備課時,準備讓學生進行朗讀、引讀、賽讀、整體讀、部分讀、範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感受到大熊貓的可愛。

  三、表演深化。根據一年級學生好動,喜歡小動物的特點,我選用了“表演”教學法,在精讀課文第三、四自然段,重點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和對課文的理解,透過戴頭飾表演大熊貓長大後愛睡、吃竹葉的樣子,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活生生的情景,進一步體會到大熊貓的可愛。

  四、拓展延伸。為了給學生創造性的學提供一個空間,我在課前佈置了拓展性的作業:收集一些有關大熊貓的知識準備知識競答。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激發學生的成就感。

  五、引導感悟。由於感悟是以個人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感受、領悟的,所以在學習到最後,我讓學生結合圖文並茂的板書,生動再現了大熊貓的外形可愛,小時候的活潑很可愛,長大後睡覺的樣子可愛,以及它吃竹葉時的樣子可愛,從而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不足之處也是很明顯,時間不充裕,如讀的不夠充分,不到位,精讀部分能讀懂了,但離讀美還有一些距離。

  國寶大熊貓教學反思 篇13

  《大熊貓》是快樂讀書屋中的一篇課文,快樂讀書屋前每篇課文前都有“文前提示”,它除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外,著重對課文的主旨和閱讀方法、語文實踐的拓展給予提綱挈領性的導向。所以,在教學時憑藉“文前提示”(本節課是你喜歡大熊貓嗎?它有什麼特點?)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畫中理解。

  1、讀中理解。

  於永正老師說:“講解是死的,朗讀是活的,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能使人感受”。讀是最簡單而有效的教學形式,但不是單一的讀,每次讀都有不同的目標,梯度。基於這一點我在教學時,運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例如:“自由讀”讀準字音,再讀(整體把握讀)圍繞文前提示部分讀(隨機性較大——個別讀)引讀、賽讀、範讀(學生可以學著老師這樣讀)、表演讀、最後綜觀全文(整體讀),以讀來理解課文,感受課文。讓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感受到大熊貓的可愛。同時,學生在讀中結合板書和課件,生動再現了大熊貓的外形可愛,小時候的活潑很可愛,長大後睡覺的樣子可愛,以及它吃竹葉時的樣子可愛,從進一步體會大熊貓的可愛。每個環節任務不同,層層深入,從讀正確流利到讀出感情到評價感悟,不需任何分析詞句的痕跡,這便是新課程標準強調低年級閱讀教學最應把握的一點。

  2、畫中理解。

  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第一學段注重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寓教於畫可謂一舉兩得。首先,是激趣促讀。介紹自己國家的國寶給外國朋友,這是多麼光榮的一件事呀!承擔這樣的光榮使命,再讀起書來能不認真嗎?同時,學科融合是新課標所倡導的,但決不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所以我從課文出發,這裡只是讓學生塗色,減輕了難度,同樣達到了幫助理解課文的目的。

  快樂讀書屋的教學要重視閱讀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運用在單元主體課文中學到的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去學快樂讀書屋的課文。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教師只對學生進行組織及點到為止的引導,擺正自己的位置,處理好課堂中“放手”與“輔導”的關係,該放手時放手。

  國寶大熊貓教學反思 篇14

  《國寶——大熊貓》一課的教學設計正是體現了新課改的這一要求,體現了教者以學生為中心,努力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

  具體來說,教師採用“讀—悟—說”的語文教學模式。作為一篇說明文,《國寶——大熊貓》一課不象小說、散文、詩歌等文體可讀性很強,它只是用說明的語言向讀者介紹動物。然而教師並沒有忽略“讀”這一階段,運用自由朗讀、快速瀏覽、整體閱讀等多種讀文方法使學生熟悉課文,既有對全文內容的整體感知,又有精彩語段的反覆體會。

  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及時更正讀音,使學生能準確地讀準字詞。在“悟”的階段,教師由課題入手,適時地引導學生抓住文章介紹大熊貓的特點——“國寶”二字,進行質疑、解疑。設計的最後環節讓學生介紹大熊貓,為保護大熊貓寫標語,寫倡議書,正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拓展,不侷限於書本知識,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國寶大熊貓教學反思 篇15

  一、本課的總體設想

  星期四上午第一節,我上了《可愛的大熊貓》這一課,它是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西師大版)的一篇略讀課文,位於第二單元的最後一篇。略讀課文怎麼教?如何確定這一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我想,既然有“略讀課文”以及“自讀園地”中的自讀課文,那麼它們的教法一定與精讀課文是有區別的。我以上連續教了幾年低年級,這次也是第一次認真考慮“略讀課文的教法”這個問題。

  我的思考是這樣的:

  1.本冊教材有“略讀課文”和“自讀園地”的安排,其編排意圖是出自這樣的考慮:在自主獨立的閱讀中,把之前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得以潛移默化的運用。

  本篇課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體現大熊貓的可愛,內容淺顯易懂。“總—分—總”的結構在本課之前的《家鄉的紅橘》等課文中都有學習。做為略讀課文,我認為可不必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花費太多精力和時間,因此,我沒有采取按照傳統的以本文“總—分—總”的寫作特點進行教學的做法。“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對於一篇課文,確定“教什麼”、“怎麼教”、“何目標”,還是要審慎一些的。

  2.結合教材編排,我把這一課的重點放在語文要素的訓練上,主要抓住兩點:一是理解詞語的表達作用,二是重點句段的賞析,即大熊貓吃食、喝水的語句。

  這個重點同時又是本節教學的難點,因為,對於剛剛升入三年級的同學來說,無論是“詞語的表達作用”還是“重點句段賞析”,對他們來說是很不容易的。

  綜上所述,本節課的初衷是:希望能夠紮紮實實落實“勾畫描寫大熊貓吃食、喝水特點的語句”“體會加點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這兩個語文知識能力訓練的點(即語文要素)。對剛升入三年級的同學來說,這既是本節課的重點,更是本節課的難點。

  實際上課的過程是:

  ①從“每週一詩·馬詩”匯入新課。

  ②自讀課文,初步瞭解文章大意。

  ③藉助拼音認讀部分生詞,鞏固拼讀的能力。同時起到對生詞讀音的自查和正音作用。

  ④重點句段賞析:大熊貓吃箭竹、喝水的語句。

  ⑤體會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

  ⑥課堂小結。

  二、本課教學過程的回顧與分析(草稿)

  1.課堂匯入。我班正在誦讀的“每週一詩·馬詩”中有“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的詩句,體現了詩人期望獲得成功的心態。在誦讀了這首詩之後,激勵學生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本節課的教學中去。

  2. 自讀課文,初步瞭解文章大意。考慮到本課內容淺顯易懂,以及略讀課文的特點,所以這個步驟只是“蜻蜓點水”的一帶而過。

  3. 藉助拼音認讀部分生詞,鞏固拼讀的能力。這個步驟可以引導學生對生詞讀音進行自查和正音。

  4. 重點句段賞析:大熊貓吃箭竹、喝水的語句;體會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這是本課的重點,對三年級同學來說更是難點。

  這個地方的能力訓練,一是閱讀、提取的能力,讓學生自己找出描寫大熊貓吃食、喝水的動作的語句。自己勾畫,然後請同學們充分發表意見,最後把相關語句確定下來。然後是找出表示“吃箭竹”的先後順序的詞語,問題一出來,學生經過了一個迷惘、猜測的過程,終於,還是有聰明的同學果斷喊出了第一個:“先!”,這一下點燃了全班的激情,同學們爭先恐後的把剩下的幾個說出來了。表示“吃”的動作,這個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然後,安排學生讀一讀並且嘗試背誦,這是“語言的積累”。其實在上課之前最後修改的教案中,這個環節之後是小練筆,讓學生寫一寫小動物的某個動作。但是考慮到還有“體會加點詞語的表達作用”這項教學內容,所以就臨機把“小練筆”給放棄了。

  現在想來,這個放棄才是本節課的一大敗筆。如果保留“小練筆”而放棄了“體會加點詞的表達作用”,那麼這樣的選擇才是合理的。

  國寶大熊貓教學反思 篇16

  《大熊貓》是一篇說明文,第一自然段總寫大熊貓是一種最可愛的吸引人的珍奇動物,後三個自然段分別從大熊貓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兩個方面作具體的說明。字裡行間滲透著對大熊貓的喜愛之情。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教學伊始,我出示大熊貓的圖片,讓學生觀察大熊貓的外形,以此調動學生的熱情,為全文教學創設良好的“樂學”氛圍。

  二、以讀為本,以讀促講。新課程標準強調:小學各階段都要重視朗讀。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視窗,也是感受語言,訓練語感的基本方式。所以,教學時,我運用了齊讀、指名讀、小組讀等形式,讓學生在讀書聲中感受大熊貓的可愛。

  三、引導感悟。教學時,我讓學生圖文結合,以及板書,生動再現了大熊貓的可愛的外形,以及它吃竹葉的可愛樣子,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大熊貓是許多珍奇動物中最可愛的一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四、注重學生的詞語積累的訓練和課外知識的拓展延伸。在教學時,我指導學生運用文中疊詞對大熊貓的外形進行填空式的描述,讓學生感受大熊貓憨態可掬的樣子,以此強化學生的詞語積累的運用。同時在課外知識的延伸上:我讓學生收集大熊貓的資料或給大熊貓畫一幅畫,這樣既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又激發學生的成就感。

  這節課,不足之處也還很多,如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讀得不夠充分,不到位,精讀部分能讀懂,但感情還不夠投入,這些都待於今後加強指導,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