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智《始終眷戀著祖國》教學反思

劉敬智《始終眷戀著祖國》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劉敬智《始終眷戀著祖國》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教學設想

  1、反思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在《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課程總目標的第一條就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的學生是師大實驗中學的初二學生,分析學情,學生的語文素質應該稍微好一些,在他們已有認知的基礎上,要達成讓學生學有所得的目標。

  於是我設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透過閱讀,學會歸納體會錢學森對祖國始終眷戀的深情。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為主,教師引導並結合採用“探究式學習”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愛國的感情,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用科學文化知識來充實自己的人生價值。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圍繞“始終眷戀”來體會錢學森對祖國的深情,並理解分析主要詞句。教學難點是:瞭解選材對錶達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它們是教學中的中心環節。

  2、反思設計思路

  第一階段:朗讀標題匯入

  我教授《始終眷戀著祖國》這篇人物通訊,設想是想讓學生在文字中體會“始終眷戀”的思想感情。透過讓學生朗讀標題的形式,讓學生初步尋找本篇課文的關鍵詞,在反覆朗讀中抓住感情基調,這樣做的目的是指導學生在閱讀中要具有文字意識,把握住文章的主題,要學會抓關鍵詞句,為學習《始終眷戀著祖國》尋找一個抓手。

  第二階段:讀中悟情

  接著讓學生帶著文體意識去主動探究文字,在此過程中,因為這篇課文是自學課文,同時學生也不是自己的學生,不瞭解他們是否預習了課文或者預習的怎麼樣,所以拿出了時間讓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思考,有目的的朗讀,反覆朗讀,在讀中悟情,梳理文章圍繞“始終眷戀”寫的幾件事,圍繞關鍵語句,理解分析關鍵詞句,讓學生學會歸納體會錢學森對祖國始終眷戀的深情。

  第三階段:討論解疑

  在教學本課時,我們往往去分析課文的明線暗線兩線並駕齊驅,去分析事件的詳略得當,去分析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去分析文章的主題思想,往往會忽略課文的`1—4自然段,即使提到這幾個自然段,也總是在按時間順序梳理錢學森的個人檔案,往往會忽略這四個自然段在表達課文主題思想感情時起到的作用,所以我設計了討論解疑這個環節,讓學生透過討論來解開這個疑惑,讓學生主動地進行合作探究學習,目的是展現學生在文字解讀的基礎上對“始終眷戀”的思想感情有一個全面深入的感悟,觸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以達成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一”。

  第四階段:活動展示

  最後,我設計了對對聯的活動展示環節,讓學生動筆寫作,我給出學生下聯,概括錢學森回國後的輝煌成就,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對出上聯並且展示。設計這個教學環節的目的是為了再一次精煉概括的總結這篇課文的內容和主題,是一個昇華,同時也複習了初一時學過的關於對聯的相關知識,也達到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展示學生才華的目的。

  二、反思亮點

  第一,透過朗讀標題直接匯入,切入課文主題我認為是本節課的一大亮點。我打破了散文式匯入、影片式匯入,沒有過於繁雜的花樣,而直接抓住課文標題的關鍵詞切入課文主題,於是想到了讓學生朗讀標題,學生朗讀標題的的語氣輕重不同,在朗讀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重音,開門見山,揭示主題。這樣讓學生對這節課的目標有了初步的認知,在接下來的課程中帶著目標去學習,更為行之有效。

  第二,在學生不斷提煉資訊的過程中完善板書,板書條理清晰,重點明確我認為是本節課的又一亮點。一個老師課堂教學的核心,應該在板書中完整地體現出來,並且要儘可能做到簡明扼要,遵循“一課一得”的教學理念,不可面面俱到。這節課,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提煉歸納中心事件,梳理文章的敘述思路,逐步完善板書,最後帶著學生再次複習歸納板書的內容,即課文的核心,在學生的腦海中,使行文思路明確,中心突出。

  三、反思不足及改進措施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課後,針對我本節課的預設與生成之間的部分差異,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

  第一,對學生的引導深入不夠,沒有讓學生在課堂中明顯的成長是本節課最大的不足。

  在教學中我很想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學習,參與課堂,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又擔心學生不能按照自己的預設生成,於是有些時候表現得過於焦急,自己說出了分析得要點,不夠耐心,其實如果能再耐心一些,引導著學生慢慢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那些關鍵詞句的作用,然後再讓該生解析後再次朗讀,這樣學生才得到成長,得到本節課的成長。例如:當學生找出了“回故土”一事,“他在寫給父親的信中,不止一次地發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時”的感嘆。他告訴父親,他不止一次夢見上海,夢見那所伴他度過童年時代的房子。”這事學生按照自己的認知自己找到的,如果我能再耐心一些,追問下去,“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了‘始終’?”引導學生去尋找關鍵詞,去分析兩個“不止一次”的含義,然後老師稍微作補充,讓該生投入感情再來讀一讀這句話,這樣就可以看到他的成長,全班再次朗讀,加深學生的印象。其實之前也是這麼設想的,但是實際教學時,因為該生回答完問題時就自己坐下了,一時之間也就沒有繼續追問,自己就進行了補充,讓全班齊讀。有讓學生分析的意識,自己卻做得不夠好,我想關於這個問題,我以後在教學中應該注意更放手給學生去主動探究學習,讓他們真正地以自己為課堂的主體,耐心引導,讓他們真正地獲得成長。

  第二,應變能力不夠,很多地方的處理不是很巧妙得當。

  在教學中,我的教學機智,應變能力等問題都是有待提高的,面對課堂的預設與生成之間的差異,沒有足夠的教學機智和應變能力。例如匯入應該是我本節課直觀且較為新穎的亮點,我的想法是學生讀的過程中會抓到某些同學朗讀上的差異,結果這些同學在讀文章標題的時候輪換太快,這個我還沒反應過來下個同學就讀完了,這個時候我就有些慌亂,不知如何是好,只得讓他們繼續讀下去,課後思考,如果我當時能夠發現同學讀得很快時候就馬上叫停,然後稍加引導“後邊的同學能不能根據自己對標題的理解融入一些感情呢”,這樣,後邊的同學應該就會讀得更特別一些。當學生回答出“眷戀”的含義之後,如果我能機智一些,繼續追問“那麼它和‘愛’有什麼區別,為什麼不用‘愛’?”這樣就將分析更加深入了。所以我還應該在往後的教學中逐步鍛鍊自己的教學機智、應變能力。

  經過這次教壇新秀的評選,一節課結束了,其實我內心也是和學生一樣收穫著:給學生每分析一篇文章,我也在教育著自己,我看到了很多優秀的老師,他們身上有很多我不具備的素質,他們的教學中有很多我沒想過的創新思維,這些思路恰恰是能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能讓學生充滿好奇心、求知慾乃至真正愛上語文的一些思路,在驚歎之餘,我深知,作為一名年青老師,上好每一堂課是我的責任,我也深知我離一名優秀的老師還相距甚遠,在教學之路上,我會盡自己所能,走好每一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