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

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記承天寺夜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這堂課從最初設計到最後的呈現,感想良多,下面就選擇其中最深的三點談談:

  1、文言文要以誦讀為基礎。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無論從內容還是形式,都應多讓學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辦法就是誦讀。兩天教學文言文的老師在這一點上都無一例外,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味古人的情感。

  2、教學的物件是學生,教學成效只有透過學生才能體現出來。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標準之一肯定離不開學生在你的課堂上掌握了些什麼。這次活動是將八上的內容放在初一學生中教學,這就更需要考慮學生接受能力了。有人曾用“死於章句,廢於清議”來概括現在文言文教學的極端。當教師努力落實文言知識的時候,課堂成了語法分析課;而當教師極力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取向時,教學又有浮於表面之嫌。如何合理處理兩者關係?當我看到錢夢龍先生回憶改變人生的一節課——《愚公移山》教學的時候,他介紹自己的文言文教學主張:一般都在學生自讀感知的基礎上,透過教和學的互動,幫助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時領會文言字詞的含義和用法,而不是離開了具體的語境去孤立地解釋字詞的知識。這個主張就是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學習的表現。試想一下:教學創意再完美,但不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際接受能力,那麼正如陳小英老師所言:“再好的創意也只會成為學生心中永遠的創影。”

  3、課堂時間有限,一節課的關注點不應該是面面俱到的。教師一點要捨得捨棄。按照傳統的教法,《記承天寺夜遊》的教學點可以有很多:理解重點詞句;欣賞文中的寫月色的'句子,體會作者的心境;結合作者在黃州的經歷,探究“閒人”的內蘊……但在45分鐘時間內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那麼就只能選擇其中最有價值的一點來教學,來挖掘。最初我本想透過探究“閒”的含義來把握蘇軾豁達的心境,繼而領悟其人生態度。但試上了之後卻很難把握,課堂給人的感覺就是思路混亂,成了一鍋糨糊。教研組的老師馬上給我指出了這個問題,告訴我一堂課的思路必須有條理,否則課堂重點就不突出了。在歷經幾次調整之後,我就把重點定位在賞析景語,體會情語。

  總的一點感覺,公開課是對自己平時教學的一個總結。得與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論。但對我而言,我要說一句:本想收穫一縷清風,而你卻給了我整個夏天!再次感謝語文組的全體老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