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1

  老師們,又一屆秋實杯曬課,因匡老師女兒馬上面臨高考,所以我被迫衝到前線。當初因為時間的不確定,所以只有把內容儘量選在後面,且不會與其他內容發生太大沖突。當真正準備完這節課的時候才發現,這節課概念多,知識零碎,不容易講好。這一課,知識目標比較清晰,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特徵和特性”,“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畫三角形內部的高”。當時展課後雪梅就在說這節課的容量太大,可能要上完內容很難,下來後我也在思考,究竟怎樣取捨才合適,不過最後的結果卻是哪一塊都沒有省略,似乎省略了哪一塊課就不夠完整。這與我的個人性格有關,一遇到選擇性的問題,我就有些障礙。所以最後這節課還是沒能上完,遺憾!

  建構主義認為:數學學習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自我建構的過程。這節課中,我精心設計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努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在活動中產生深刻的體驗,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這節課我做到了:

  (一)組織有效“活動”,促進學生理解。

  (二)“探究”式學習方式。

  課的開始,我出示了一些世界上有名的建築,一些美麗的圖片,引導學生髮現這些建都有三角形,或者整體造型近似於三角形。一反面激趣,另一方面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知。從而順勢揭示課題。

  對於“三角形的概念”這一知識點,我不是直接告訴學生讓其機械的記憶,而是透過一步一步的動手操作和觀察最終得出結論。首先,讓學生試著自己畫一個三角形,並且在畫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的地方,接著觀察自己的三角形有哪幾部分組成?引導學生思考是不是隻要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就是三角形?出示幾個圖形讓學生判斷是不是三角形,透過前兩個三角形的判斷得出三角形是封閉圖形,所以“相鄰的兩條線段的端點必須相連”,透過第3、4個圖形總結出三角形必須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這裡重點強調,“三條線段”“圍成”。這時,孩子們就在自然而然的觀察中自己總結出了三角形的.定義和特徵。下一步,“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義的理解及畫法”,首先給三角形取名字,然後學習“頂點和它對應的邊”。對於高的理解,學生並不是第一次接觸,在四年級上冊時,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和梯形的高,所以本課學生對於高的認識是有基礎。

  於是,我創設了一個情景,判斷哪幢別墅是長頸鹿的家,從生活情境入手,把三角形的高自然的融入生活之中。讓學生對三角形的高形成初步的感知。接著,為了讓學生清晰的展現原先思考中對高的表象,我出現了三幅三角形ABC不同的高的畫法。在對比判斷中使有點模糊的高的表象清晰起來。然後再讓學生看看書中對高與底的解釋,使文字與圖結合起來理解。但這些還不夠,由於學生之間閱讀理解的差異性,我又以最直觀的方法——電腦演示畫高,達到使所有學生都知道什麼是三角形的高和底,如何畫高這一目的。最後,讓學生在自己剛上課時畫的三角形上畫高,運用一人畫,一人看的方式,讓同桌的同學互相學習,克服困難。

  對於“三角形的特性”這一部分知識,我再次設計了一個大力士比賽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三角形的穩定性。至於三角形為什麼具有穩定性,我想不是這節課的內容,安排了作為課後研究。最後,讓大家欣賞一些生活中帶有三角形的物體,與課的開頭照應,說明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關鍵是是否善於捕捉“生活現象”,留意生活數學例項,為課堂教學服務。

  課堂教學總是一門遺憾的科學。課前設想得再好,一到課堂上就不是那麼事了。本節課遺憾之處:在探討什麼是三角形一環節,節奏不夠緊湊,稍顯拖沓,造成了第二個遺憾,課堂作業未能處理完。同時也發現學生的基礎差,思維差,遺忘性較大,學習自覺性不夠。課前佈置的預習作業沒有認真完成。這些也是造成未能完成本課的原因。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2

  這節課共有五方面的教學內容:三角形特徵、概念、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以及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內容比較多。學生透過前面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三角形的穩定性在實踐中也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對於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以及三角形為什麼具有穩定性就有一定的難度。基於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以及我班學生的實際,我在備課的時候做了精心的準備,整堂課下來學生思維比較活躍,積極性強,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聯絡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孩子透過觀察生活中的圖片中找出三角形,從而讓孩子體會生活和數學的聯絡十分密切,激發探索生活和數學的聯絡得興趣。

  二、從生活中出發,感受數學之美。

  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然後再用課件展示老師在生活中找到的三角形,這一環節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進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徵,瞭解三角形的特性做好準備。而且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

  三、在活動中探索,感知探究特性。

  “數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數學活動的過程。”在學習中,孩子更願意自己去經歷、去實踐、去探索知識。孩子們或許會相信你告訴他的,但他更願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所經歷的事,這就是一種“體驗”。三角形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穩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礎之上探究出來的,有必要讓學生經歷特性得出的全過程。因此,本節課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實踐活動:

  (1)上課伊始,教師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了大量的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的圖片,並留下疑問:“三角形有哪些特性,使設計師如此青睞呢?”激起學生探索的火花

  (2)在探索三角形的特性這一環節,設計了動手拉一拉三角形框架和四邊形框架的活動,讓每名學生都親身感受到三角形的不易變形和四邊形的一拉就變形的特點。此時,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相信不用老師講,學生們就會記憶深刻。但是,我的教學沒有到此為止,而是帶領學生進一步探索三角形為什麼具有穩定性。使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課堂上,學生對教師設計的活動十分感興趣,思維僅僅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就在學生的操作活動中迎刃而解了。

  四、聯絡生活實際,培養應用意識。

  引導學生應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是體驗成功的最好選擇。學生在動手操作中體驗到三角形具有穩定性,讓學生再去回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也應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然後利用這一特性想辦法去修理生活中鬆動的椅子、歪斜的小樹等,就是讓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絡。

  整堂課下來,學生的熱情很是高漲,教學重難點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中也迎刃而解。但是,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靜靜的反思,我感覺這節課和我自身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需要改進。

三角形的特性教學反思3

  一、從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了一個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情景中發現問題,使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數學化,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在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時讓學生用三根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然後捏住對角用力拉,再用四根小棒圍成一個四邊形,再捏住對角用力拉,透過比較學生得出三角形的穩定性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緊接著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例項。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有較好的掌握了新知識。

  二、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探究。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體驗探究。在上課前讓學生每人剪一個任意的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量出每個三角形的三個角的度數,三條邊的長度。教師根據學生測量的資料,進行板書,讓學生分組觀察討論,有什麼發現,從而得出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是180度和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一定大於第三條邊這兩個特徵,從而使學生在充分的操作活動中感知、體驗,經歷了探索數學知識的全過程,以外在的動,促進了思維內在的動,使認知更為完善,促使了學生的知識的主動建構,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數學問題的能力。

  三、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新知識。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親身實踐”是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我改變了重教師“講”知識,輕學生“構知識的教學模式,把教師指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發現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作為這節課的主旋律。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了實處,使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本節課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生思維深刻性、廣闊性可以得到鍛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