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種多樣的植物》教學反思

《多種多樣的植物》教學反思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後。怎樣寫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多種多樣的植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多種多樣的植物》教學反思1

  本課教學的基礎,在於同學製作“學校生物分佈圖”時對學校植物的瞭解,本課教學的重點是要讓同學掌握運用“分類”的方法來研究植物。分類,首先要確定分類規範,而按不同的規範分類,又會有不同的結果。

  進行分類研究的植物,教材中出示了11種,但有區域性是學校中沒有的。在教學這一課時,我認為利用學校中同學觀察過了解過的植物更有利於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可以事先給學校的植物拍好照片,透過媒體展示給同學。因為同學對這些植物已有一定的觀察認知基礎,所以感觸更深,對分類活動的開展更有利。在分類時,先確定規範。分類的規範,同學除了依據書中介紹的草本和木本,水生和陸生之外,還能提出開花和不開花,有種子和沒種子等分類規範,有些可以教師補充,如按常綠和落葉分。確定規範後,依據不同的規範給植物分類這項活動,最好是提供各類植物的照片(名稱),然後依據同學的彙報,用磁鐵在黑板上排列分組,再換一個規範進行分類、排列,這樣,就能很直觀地發現:分類規範不同結果也不同,而且有利於交流討論。我沒有按設想的印出那麼多植物照片,就改為髮卡片讓同學寫出學校植物名稱進行排列,效果也差不多。依據學校植物,使同學瞭解了分類規範,瞭解瞭如何按植物的特徵對植物進行分類之後,可以將範圍擴充套件到校外植物,讓同學說說所認識的學校外的植物中,哪些是草本、木本、水生、陸生、常綠、落葉……

  按著分類活動的延續,將植物分為開花和不開花植物。對於開花植物,同學瞭解較多,可以結合四年級種植的鳳仙花對植物加以瞭解進行說明。而對不開花植物,同學瞭解認識不多,需要向同學介紹:苔蘚、蕨類、藻類。其實苔蘚和蕨類植物,一般學校中都能有所發現,藻類植物生活在水中,教師課前最好搞些實物來供同學觀察瞭解。對於蘑菇、木耳這種菌類植物,按新的植物學分類,是不屬於植物,因此教材中的文字和圖片是有錯誤的,需要向同學指出予以更正。

  《多種多樣的植物》教學反思2

  《多種多樣的植物》是新教科版科學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三課的內容,從校園植物多樣性的認識,拓展到對自然界植物多樣性的認識。教科書以學生熟悉的植物作為研究物件,透過分類活動,讓學生進一步建立植物多樣性的認識,並且領悟到分類是研究植物多樣性的基本方法。教材設計安排了兩個活動:

  第一個活動是“給植物分類”讓學生根據植物的特點,確定分類的標準。

  第二個活動是“觀察不開花的植物”讓學生認識不開花的植物。認識植物多樣性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地球上的自然資源、保護地球環境、保護地球珍稀的生物。

  相信透過這節課的研究學習,也是環保教育的很好契機,教育孩子友好的對待植物大家族中的每一個成員。

  《多種多樣的植物》教學反思3

  一、學習的地方:

  1、本節課教學環節緊扣,重點突出,能有效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分別是

  (1)科學概念:植物可以分為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不開花植物包括蕨類、苔蘚和藻類植物等。

  (2)過程與方法:知道分類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用自己確定的標準給植物分類。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植物是多種多樣的。能夠欣賞並感受大自然因植物的多樣而美麗。

  這節課,陳老師先是通過冬青和水仙花這兩種植物的不同點之處,引出如何更好地來辨別植物?可以透過分類的方法。之後是透過學生的討論,對12種植物進行分類。然後是透過閱讀資料,尋找出有關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的異同點資訊。最後對植物進行二次分類,從而將本節課內容進行拓展。透過學生的討論、檢視資料來鍛鍊學生的分類能力的同時,也得出本節課的科學概念:植物可以分為開花植物和不開花植物。不開花植物包括蕨類、苔蘚和藻類植物等。

  2、本節課對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很大,可以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

  陳老師讓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討論,對12種材料進行分析,充分訓練他們的分類思維能力。同時,在講述不開花植物的同時,老師先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暴露出他們的前概念,但是還是有錯誤,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時教師再提供相關的資料,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提高效率,獲得有用的資訊。這在當今資訊膨脹的時代,具有一定的提取資訊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對於學生獲取資訊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

  3、問題的設計具有層次性,學生參與的廣度大

  教師也提問一些簡單,生活類的問題,比如說說你還認識哪些樹?我們還見過哪些開花植物?透過資料的.閱讀後,不開花植物與開花植物有什麼不同點?這些問題,難度不大,而且與我們的生活想接近,學生的參與廣度大,體現了新課標中的面向全體學生。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師的專業知識有待提高

  由於生物的知識,陳老師在一些細節上出一些錯誤,比如白蘭花是木本植物,而不是草本植物。在講述裸子植物的時候,剛開始提到將花開得不明顯歸為裸子植物,雖然之後教師有更正,不過教師還是有強調這一點。我建議學生對種皮包裹這類還不是很好的理解,建議還是不要提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希望學生能帶著問題來到課堂,再帶著問題走出課堂

  由於學生對植物方面的知識比較薄弱,我建議教師應該先帶領學生參觀好校園裡的植物,當學生髮現校園裡有好多植物,並且經常將它們弄混淆,這該怎麼辦呢?這時應該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來走到課堂,透過分類的方法來識別它們,使學生透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雙向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改造自己知識的過程。在課拓展時講到二次分類的時候,學生好像不是很好的理解,可以讓學生看《浙江植物誌》的鑑別表,這樣讓學生與科學家又走進一步,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否對校園裡的植物進行這樣的分類呢?或者可以以這種方式提問:在生物世界中有很多獨特的地方,比如除了藻類、苔蘚、蕨類,其他植物有沒有例外,它們是不開花的呢?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3、本節課的思維不夠開放

  感覺這節課,教師起指導的成分有些多,思維跟著教師走。比如學生提出可以將分類為葉子長和葉子短,教師可以指引學生設定一個標準,比如以5釐米為界限,5釐米以上是葉子長的,5釐米以下的是葉子短的。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分類的標準可以多樣化,比如樹皮的粗糙與光滑、葉子的邊緣是全緣或者有鋸齒的等等,開拓學生的思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