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位置》教學反思(通用15篇)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位置》教學反思(通用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位置》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位置》教學反思 篇1

  回顧本節課,發現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努力切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認識—抽象—實踐在設計教學時,整個環節密切聯絡,首先從現實的課堂情境匯入,先讓學生對位置有個立體的認識,進而抽象到平面圖中(主題圖)的位置,再上升到方格紙中位置,最後是迴歸到生活中的位置,整個環節是一個從直觀到抽象的轉化過程,正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這樣的設計能使學生對概念認識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建立一個數學模型,更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活動生成,效果很好。不過,在引出數對概念時,十分突然,學生比較難接受。在處理這一環節時,我又透過換座位的遊戲,來彌補這個不足,從而使學生加深了對“數對”意義的理解。

  (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展教學知識,豐富教材內容根據教材的安排,教學的程式是先講座教材情境圖的內容,然後現說一說自己班級的位置,而我的設計是先說一說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再把情境圖作為鞏固練習。因為討論的是學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這一交換就很容易激發起學生興趣,使教材內容更加豐富了。我想現在新課標提倡做反思型的教師,那麼教師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也是我們新課標的一個新的理念吧。

  (三)充分利用現場資源,把數學問題簡單化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創設真實、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大膽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體會“數對”在確定位置的作用。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從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喚起探究如何確定位置的慾望。在學生探究確定位置的方法時,我不急於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開動腦筋,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組織學生討論誰的方法比較好。引入“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時,我沒有直接講授,而是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此時,本課重要的知識點從學生之口引出,使學生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更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中逐步抽象出數學的表示方法,也使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四)存在的不足在實際教學中當有學生出現(4、2)和(2、4)混亂的問題時我沒有及時進行對比,而急於完成教學過程。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位置》教學反思 篇2

  優點:本節課利用遷移規律進行教學,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自主建構,透過學生自我達標性的獨立練習,進一步強化“雙基”,找出存在的問題,訂正錯誤,並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

  不足:學生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絡起來後,學生分不清。

  改進:今後教學中,注重不同程度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位置》教學反思 篇3

  優點:透過具體的情境,讓學生認識行、列的含義與確定行、列的規則,再有意識讓學生用行、列的方式描述小軍的位置,即小軍坐在第4列第3行;然後根據這一描述的方式引入用數對錶示位置的基本方法,使學生認識到數對中的第一個數表示“列”數,第二個數就表示“行”數;最後讓學生說一說、練一練,用行、列描述其它的位置,並嘗試著用數對錶示出來。課堂上學生合作愉快,討論積極熱烈,因而學生很容易接受並理解了用行列描述位置、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不足:參與討論的學生不夠多,應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學習當中來。

  改進:今後教學中,注重不同程度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位置》教學反思 篇4

  今天教學了《確定位置》,學生認識了列、行的概念(把場景中豎排叫做列,橫排叫做行。掌握了第幾列第幾行來確定位置的方法(確定第幾列時,一般從左往右數;確定第幾行時,一般從前往後數。),用用數對錶示物體位置的方法學得也很好(用數對錶示物體的位置時,先表示第幾列,再表示第幾行。寫的時候,用括號把代表列數和行數的數字或字母括起來,用逗號隔開。),學生在練習中正確率很高。

  教學例1,我首先讓學生觀察場景圖,知道圖上有6個豎排和5個黃排。然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說出圖中小軍的位置,再彙總學生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這些方法不能正確描述位置,最後引出用數對的方法來確定位置。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位置》教學反思 篇5

  本節課中用數對確定位置的關鍵是讓學生認識列、行的含義,並弄清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規則。課本是這樣告訴學生的:豎排叫做列,第幾列一般從左往右數;橫排叫做行,確定第幾行一般從前往後數。列“從左往右數”、行“從前往後數”,是用數對錶示位置的邏輯前提,但是讓學生明白站在不同的“觀測點”來觀察結論是不同的,確定位置要有統一的標準,有著一定的意義。總的來講,從課堂同學們的表現來講,每一個同學都掌握了所學的知識,教學設計的目標都很好的得以實現,但是反思自己的教學實際,還有幾個方面需改進:

  1、 課堂的引入,不是那麼的有吸引力,沒能更好的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把統一標準作為前提,作為確定位置的需要,學生求知的慾望會更強。

  2、 在整節課的設計時,因為知識比較簡單,安排了自學環節,交流時大多數的同學都已經掌握的知識,因此交流環節有些流於形式,前面來展示的面比較窄,教師引導語言沒有跟上,造成學困生沒有吃飽。

  3、 在學生“說數學”的訓練上還要加強指導,會說、說的明白、簡潔利索才是真的理解了。很多教師的引導性語言可以省略讓小老師來代替,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位置》教學反思 篇6

  1、數學和生活結合,體驗數學的魅力

  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歷數學學習的過程”。“座位”是一個學生感興趣且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但由找朋友而引出的座位紛爭卻讓他們初步感受到:要確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確定位置的方法。同時,使學生感到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加深了學生對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印象。例如匯入時的找朋友、根據座號找新位置的活動和練習時選取的動物園和遊樂場的場景等,都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回顧這節課,學生在有意創設的來源於生活又富有活動性的學習情境中,學得積極主動,趣味盎然,在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有效利用學生的思維矛盾,為學生良好的求知環境。

  本節課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主線,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有意地為學生的學習活動設定障礙,從學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其中有三名學生的座號是數對形式,有兩名同學的數對是不完整的而無法確定自己的位置,從而引發了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引發他們探究確定位置的求知慾。使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維矛盾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始終是帶著問題探索、研究知識,層層深入、步步推進,使教學結構緊湊而且環環相扣。

  由於學生對第幾排第幾個有自己的生活經驗,所以,第一個教學活動設計了找朋友的環節。學生對誰座在“第2組第5個”位置上產生了紛爭,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數學教學中的確定位置是不完全相同的,學生認識到確定位置也是要有一定標準的。當學生明確了用“第幾組第幾個”的形式可以確定一個人的位置之後,教師又設計了第二個教學活動——請學生根據自己手中的座號找到自己的新位置。在發給學生的座號號中,教師有意安排了幾個“數對”形式的座號,還有兩個不完整的“數對”,為學生設定了障礙,對於學生出現的問題,教師不急於解答、揭謎,而是引導學生思考、探究、交流,進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認識了“數對”。在學生認識了“數對”之後,教師馬上提出“數對”在寫法上可不可以把括號中前、後兩個數字調換位置,又引起了學生的一場小爭論,最終明確了“數對”中的兩個數各自的意義。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時,使學生逐步突破學習難點。

  3、評價方式的多維性,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空間

  一輪基礎教育課程評價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現並發展學生的潛能。本節課教學在最後一個環節設計了這樣的總結方式:請你評價一下你自己這節課的表現,你覺得你能摘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位置》教學反思 篇7

  《位置與方向》這個單元內容包括“上、下”,“前、後”,“左、右”和“確定位置”四個小節。

  我覺得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他們親手擺放物體,說一說自己所在的位置,在教學時,我儘量抓住一年級的學生特別喜歡做遊戲的活動,運用遊戲的方法促進他們學習,讓他們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習數學。

  在教學《位置與方向》這個單元時,學生出現了以下問題:在教學數格子變方向時,有的同學數不清格子,其實開始的動物的格子不算,最後實物的格子算,比如說再格子裡畫圖說螞蟻向上走幾格再想左走幾格可以吃到蘋果。這道題有一部分學生容易出錯,在教學時,如果讓學生走一格標一格數,轉方向是從1開始重新標數,實踐證明學生也易於接受。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位置》教學反思 篇8

  《用數對確定位置》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位置》的第一課時內容,教師在這節課中關鍵把握了兩點:一是抓住了數對的數學本質,把看似簡單的內容上出深度和厚度,二是關注了學生的真實起點,很好地幫助學生從對生活位置的認識,提升到對數學位置認識。

  一、抓住數對的數學本質,循序漸進。

  確定位置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遵循從區域範圍到精確表示的一個過程,一年級上冊學習了上、下、前、後、左、右確定位置;三年級下冊學習了用東、南、西、北等詞語描述物體方向;五年級上冊使用數對,精確描述物體在點上的位置,為後面進一步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引數確定物體的位置”打下基礎。

  在本課例1的教學中,教師透過四個層次的設計,讓學生逐步感悟、掌握用數對錶示位置的方法。第一層次,創設情境,讓學生隨意表示位置方法,感受到二維空間上確定位置存在的必要性。第二層次,依託原型,明確列行的含義,以及確定第幾列第幾行的一般規則;第三層次,逐步抽象,過渡到用數對的方法確定點子圖上交叉點的位置;第四層次,應用方格圖,在不斷抽象、方法不斷簡化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座標思想的本質。

  二、關注思想的逐層滲透,層層深入。

  數對的發現和使用,對數學界來說是一個重大的貢獻。它的價值在於發現一個幾何的物件,可以用數來描寫,而數所滿足的關係就是方程。因此在小學階段,用數對確定位置首當其衝便是座標思想的滲透。小學階段,學生所學習的用數對確定位置,只是直角座標系的雛形,需要讓學生對“唯一確定的直角座標系下,一個有序數對與平面上的點是一一對應關係”有基本感悟,因此在例2的教學中,教師透過四個層次予以不斷深化,滲透座標系中原點和方向的意識。

  第一層次,在教學中多處滲透先列後行的意識,如從左往右,從前往後出示箭頭,這其實就是指名了關鍵要素之一“方向”。第二層次,教師明確地點出了關鍵要素之二“原點”(0,0)的重要性,因為對於確定位置而言,原點即參照點恰恰是第一位的。小學教材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到,但從有利於後續學習的角度分析,教師不得不提。第三層次,讓學生對同一張方格圖展開研究,利用寫出不同的數對展開比較、辨析,深度感知“任意兩個有序的數都可以表示平面上的任意一點”,這些都是座標思想的集中體現。第四層次,從用數對錶示位置的方法迴歸生活實際,教師還讓學生了解了一維的圍棋、二維的國際象棋以及三維的地球經緯線。所以本節課教師對於模型思想的構建絕不是固化的,而是一個具有生長性的生態過程。

  三、把握學生的需求走向,自然生長。

  首先,教師以從教室中的座點陣圖中找小軍的位置為學習起點,藉助觀察角度不同、表示方法不同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從而使學生產生要有統一的觀察標準和表示方法的學習需要,感受到二維空間上確定位置的必要性。其次,介入“列與行”的概念教學,不作任何無意義的探索,直接把把數學的規定教給學生,簡短而又明快,自然高效;第三,透過開展“限時記錄位置”的遊戲,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讓學生充分展現個性化的表示方法,交流創造意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並不僅僅只是單純“創造”數對,而是用自己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教師在互動交流中適當引導,逐步讓學生感受到統一規範描述數對產生的必要性。最後,透過同一行、同一列數對特點的比較,從而使學生形成同一行中,行不變列變;同一列中,列不變行變的基本認識,不斷完善認知結構,構建整體的思維模式。整個過程以學生為本,對學生各個階段的學習情況作了充分而客觀的預設,環節流暢,過程清晰,真實而有效。

  四、整合有效的教學資源,步步為營。

  本節課中教師對於教學資源的使用始終做到高效整合,使得整節課一氣呵成、主題鮮明。從開始教學所使用的座位情境開始,到中間部分的根據點寫數對,再到方格紙上找數對,觀察同一行、同一列數對的特點,教師都是建立在同一張方格圖中的,使得學生感受到今天所學習的知識萬變不離其宗,將這些知識都清楚地建立在了平面座標系上。最後的圖形變形組合練習部分,從梯形變形為平行四邊形,再到平移梯形,每層練習環環相扣,一脈相承,在逐步升級的練習過程中,學生的研究思維也在逐步升級,使得整個探究過程變成了學生主動建構的快樂的學習過程。

  古人認為“魂”是陽氣,構成人的思維才智。“魄”是粗粒重濁的陰氣,構成人的感覺形體,魂魄協調則身體健康。本節課,教師牢牢抓住數與點的一一對應性,正是明確了用數對確定位置的“靈魂”所在。從讓學生熟練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這個結果而言,若離開了深刻理解的前提,學生豈不僅是機械模仿而已。所以,有了數學思想之魂,才可能真正擁有數學事實之魄。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位置》教學反思 篇9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確定位置,它包含運用兩個資料確定位置的方法,課堂上,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從學生熟悉的座位順序出發,透過讓學生指出某一同學的位置,指出確定位置的方法。雖然學生開始表達位置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我逐漸引導學生把位置用“第幾排幾個”的方法表述,然後潛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幾列第幾行”的概念。這時有的學生可能會分不清什麼是行,什麼是列,需要我為學生明確“行”“列”的概念。

  多媒體電化教學手段的有效運用也是我這節課的一大亮點。其中之一是學習用數對錶示位置時,利用動態演示,邊演示邊講解,用"數對"來記錄位置。另一處是為了向學生充分展現知識形成的過程,把座點陣圖抽象成點子圖,再把點子圖抽象成方格圖,從具體到抽象,解決了本課的難點,這是其它教學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位置》教學反思 篇10

  六年級數學第一單元學習的內容是《位置》,一開始我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學生便你一言我語地說個不停,各種不同形式的描述方法都有,數學知識對於位置的描述有統一的規定。針對學生不同的描述,提出問題:同學們都用不同的方法描述自己的位置怎麼辦呢?在新知的探究過程中,我都始終以圍繞班級學生的座位為研究中心,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和理解了關於位置的描述中列與行(數對關係)的規定。讓學生獲得了學習的成功感,更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這樣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中逐步抽象出數學的表示方法,也使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練習題內容也都是與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絡的。如動物園示意圖;城市的地圖中“地名索引”;再如生活中的數學中所介紹的圍棋棋盤橫線和縱線的劃分,校園的建築物也都是利用了位置的知識來確定,再如國際象棋的每個棋子所擺放的位置等等。解答這些內容都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廣泛應用。

  貼近生活學習數學,能使學生意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在最後我讓學生找: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數對,從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所學知識的實用價值,瞭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位置》教學反思 篇11

  一年級第一單元中的方向與位置的關係,都是學生生活中常常遇見的問題。對上、下、前、後學生分的較清楚,方向感明確,但在區分左、右時,特別是找對面人的左右是一個難點,學生特別易混淆。課標中指出如果指出了圖中人或參照物的左右,以圖上人或物為標準,如果沒有明確指出時,以觀察者為標準。所以我總結的口訣是:對面的左右交叉分,學生相對分得還較清,在位置中說橫行豎列,學生不易理解,我把它生活化,改為橫排,豎組,橫排學生很快就知道是從前向後數,第幾個從左向右數;豎看第幾組是從左向右數,而第幾個又應從前向後數。位置的教學不在於簡單說教,而應讓學生置身於環境中,找自己在班裡的位置。實實在在理解著學、理解著記。本我在上完後根據自己的教學所得編了一個兒歌作為知識總結,學生學得有興趣,也很適合一年級同學。兒歌具體內容如下:

  頭在上,腳在下,面向前,背對後。

  右手寫字最靈巧,左手是我的好幫手。

  上下樓梯靠右行,對面的左右交叉分。

  橫為行(排),從前數。豎為列(行),從左數。

  位置方向分得請,人人誇我最聰明!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位置》教學反思 篇12

  一、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強調: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小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小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由於一年級學生的學習是要將他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活動規範化,常識經驗系統化,因此,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於他們理解數學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同時,正是透過生活經驗,學生經歷一個從具體到逐步抽象的過程。在教學《位置》這節課時,由於學生對“上下”、“前後”並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瞭解,所以我設計了“ 用手指出自己的'上面、下面、前面和後面”、“同位各用一種不同的物品擺一擺,然後說出所擺物品的上下或前後位置”。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認知水平,展示自己的認知個性,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為學生主動學習打下基礎。

  二、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活動是人存在和發展的方式,人的主體性就是在活動中生成和發展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教學模式,在設計、安排和組織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應當有意識地體現探索的內容和方法。根據教學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按照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把課本中的例題、結論等,轉化為學生能夠親自參加的活生生的數學活動。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與發展。建立一種 “以活動促發展”的新型教學觀。

  在《位置》的教學過程中,我沒有進行過多的、生硬的講解,而是把課堂作為數學活動的舞臺,設計了用手指出自己的上面、下面、前面和後面;同位各用一種不同的物品擺一擺,然後說出所擺物品的上下或前後位置;象老師一樣只說出一個同學的前面是誰,他的後面是誰,讓大家猜猜他是誰;兩位同學出來表演前後位置,並向後轉以及三個同學表演前後位置,讓同學體驗相對性;觀察畫面,體會上、下的相對性;拍手遊戲、按要求排隊、按要求給動物分房子、看圖用上“上、下、前、後”講故事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孩子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探索、發現並解決問題,使原本枯燥地“空間與位置”教學變得富有情趣,對“上下、前後”地認識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過程與方法的探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一切都蘊含在活動中。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位置》教學反思 篇13

  本課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學習了簡單的描述物體方向的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也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學生已掌握一定描述物體位置的能力,本課需明確“橫行豎列”;先列後行;用數對錶示物體位置時數字中間用逗號隔開,最後用括號將數對擴起來表示位置。在鞏固練習階段可以利用習題引出“同行或同列的位置數對有什麼特點”這一問題,簡單解答,為下節課內容做鋪墊,在課與課之間形成連線。

  本節課用電影院情景匯入,激起學生興趣;利用有梯度的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做中學,切實體會如何“用數對錶示位置”及“給定數對確定位置”;練習鞏固的環節設計了基礎題、綜合題和發展題,讓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得到鍛鍊。本課結束後,學生應掌握“用數對錶示位置”及“給定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位置》教學反思 篇14

  本節課的內容屬於“圖形與幾何”領域的內容,是在具體的情境中根據行與列這兩個因素來確定物體的位置,繼而學習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

  成功之處:

  在教學中採用了“扶放結合”的方式來突破重難點。“扶放結合”的教學模式正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觀的體現,既要讓學生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教師又要很好地把握課堂,引導學生學好知識。在教學中“扶”的方面我主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引導學生用列和行來說明張亮的位置,讓學生明確用行和列才能表示具體的位置;二是對感念“數對”的引入上,可以在學生明確用行與列來確定位置後,由教師直接講解出來,並對注意事項進行說明,讓學生學會用數對錶示位置。在學生的“放”上,讓學生透過小組交流、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等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用清晰、完整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能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理解內容和方法,主動獲取知識和技能。

  不足之處:

  在教學例2的時候,沒有注意強調在確定一個點的位置時,一般都把該點對應橫軸上的數寫在數對的後面,把縱軸上的數寫在前面,導致進行練習時出現很多錯誤。

  再教設計:

  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需注意知識的完整體系,不遺漏知識點,把該教學的知識點完整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注意語言的表述,規範數學語言的邏輯性,培養學生的用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

  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單元《位置》教學反思 篇15

  對於一年級的學生,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能清楚的加以辨認上下、前後,但不少同學對左右往往不太容易分清。

  本節課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發言的請舉右手既是對學生的常規教育,也讓學生記住自己的右手。接著以練習本在數學書的左面數學書在練習本的右面為例,教學用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然後讓學生看圖說說其他物體間的位置關係,初步學會語言描述。

  在教學練習本和數學書的位置關係時要注意三點: 一是讓學生聯絡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這兩個物體哪個在左面、哪個在右面;二是指導學生用×在×的哪面這樣的語言進行表達;三是兩句話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達了練習本與數學書的位置關係,可以這樣說,也可以那樣說。

  看圖說一說以左、右關係為主。圖中的小明、小紅、小剛、小芳四人的朝向與學生是一致的,學生按自己對左、右的感受確定小明在小紅的左邊、小芳在小剛的右邊等位置關係不會有困難,也不會有歧義。如果學生說出了前後或上下關係也是可以的。

  一年級學生辨別左右的時候,大多數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斷,這是學生年齡、心理發展特徵的表現。想想做做第1題遵循這個規律設計遊戲活動,先是握拳頭,記住自己的左手與右手;再拍手,體會左手那邊是左邊,右手那邊是右邊;最後是摸耳,從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對的。這些遊戲都是學生喜歡的,要反覆進行,才能達到教學目的。

  想想做做第2、4題涉及左右的時候,要提醒學生先想自己的左手與右手,分清左面與右面,然後回答問題和操作活動。即使發生錯誤,也要聯絡左手和右手認識錯誤,從而改正。表達語言是多樣的,學生喜歡怎樣說就怎樣說,只要求表達正確完整,不要求用統一模式的語言,更不要進行說法多樣的訓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