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司馬光》教學反思(通用7篇)

海風《司馬光》教學反思(通用7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司馬光》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司馬光》教學反思 篇1

  我在教學中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圍繞課文創設了多個問題,使學生能輕鬆地理解課文並掌握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完成了教學任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問題:“有一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麼會掉進大水缸裡呢?請你聯絡這一段的內容說一說。”先讓學生初步感知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接著學生就能說出他是因為玩時不小心才會掉進大水缸裡的,有的同學更能據此提醒大家平時玩耍時要小心,才不會掉進水缸裡,學生的智慧真是可愛至極!

  2、在“表演”中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做了這樣的設計:“同學們看看插圖,司馬光在幹什麼?你能模仿一下他的動作嗎?”話音剛落,可愛的曹俊同學立刻站起來,做了“高舉雙手使勁往往下砸”的動作,還“哎!”了一聲,真是把司馬光“表演”得活靈活現。其他同學也不約而同地模仿,在表演中理解了詞語和句子。

  3、透過比較理解課文內

  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不慌張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理解司馬光愛動腦筋,機智,方法巧妙而是本課的重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課文中人物的比較。我問學生:當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地口大水缸裡時,司馬光的表現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有什麼不同?

  可以看出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2)自己與司馬光的比較。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也動動腦筋,你還有什麼辦法能救出掉進大水缸裡的小朋友呢?”學生想出了很多辦法,有的說可以用抽水把水抽出來;有的說可以拿個繩子把小朋友拉上來;有的說可以拿個大木棍讓小朋友爬上來;有的說他們可以一起把水缸推倒……聽完學生們天真的想法,雖然有些辦法行不通,但是我仍微笑著點頭鼓勵他們,使他們感受到回答的快樂。最後我又問:你們的方法與司馬光的方法比較,哪種方法好呢?透過比較,學生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聰明,從而使他們對司馬光有了深刻的瞭解,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司馬光》教學反思 篇2

  為了達成目標,我在教學時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自己感悟文字、理解文字。自由朗讀整體感知課文,看圖說話後迴歸課文朗讀,想象情境後帶著感受個性讀,重點段落對比讀,理解重點詞語“舉、使勁砸”後帶上動作讀一讀,還有回顧故事從頭到尾整體讀。在朗讀組織形式上,有學生個別讀,分小組競賽讀,齊讀等,學生在朗讀中理解了課文,當堂背誦了課文,也感悟到了司馬光的機智勇敢,明白在緊急情況下,不能慌張,只有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故事,我在“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這裡進行了重點引讀,烘托當時緊急的氣氛;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司馬光的聰明機智,我將“他拿起一塊石頭,砸那口缸。”與“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這兩個句子進行對比,學生帶著感受再讀,整節課,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學生一次比一次讀得好,達成了朗讀的目標。

  短短三十分鐘的課堂結束了,但是它留給我的思考卻很多很多:

  一、教學中識字寫字教學很少展示,在下一段教學中一定要將識字寫字教學落到實處。

  二、我要精煉課堂過渡語,讓我的語言更親近孩子們,讓自己的反饋語言更適合低年級孩子,用語言的魅力感染孩子,吸引孩子對語文的興趣。

  三、掌控課堂還要加油。回顧這堂課,學生們在討論的階段很熱烈,可是在這一環節,也過於拖沓,我給了很多時間給個別孩子發言,卻沒有很好的兼顧整體學生的狀態。在以後的教學中,既要照顧學生整體狀態,又要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司馬光》教學反思 篇3

  在教學《司馬光》中,我緊緊抓住“讀”來完成一系列的問題。

  一、以讀為主,熟讀成誦。

  學生剛剛接觸文言文,沒有相應的基礎,而文言文在讀音、意思、朗讀方法上與現代白話文的巨大差別,都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所以教師的範讀對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這種有滋有味、聲情並茂的朗讀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給方法,學以致用。

  為了整體感知故事內容,我先引導學生總結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看註釋、聯絡上下文、查詢資料書、多讀)。然後告訴孩子們學習古文的方法跟學習古詩的方

  法大同小異,也可以用上這些方法。最後我再透過小組討論兩個問題:①說說每個句子的意思。②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不足之處:應該嚴格遵守“教師主導性和學生主體性”這一要求進行,教師在教學中只扮演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學生能回答的',教師一定不能代為回答,一定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做教學的主人。

  《司馬光》教學反思 篇4

  司馬光這一課我在教學的時候,運用了生本課,這是我的第一堂生本課,上課之前我心裡一直很擔心,總怕孩子們對這種授課方式不適應,沒想到我的那些孩子們表現得還真不錯,上課表現得很積極,而且學習效果不錯。這一課我給學生設計了三個問題:小朋友掉在缸裡怪誰?當小朋友掉在缸裡的時候,別的小朋友和司馬光是怎麼做的?你是怎樣評價司馬光的?

  這三個問題中的第二個問題對學生來說很簡單,只是鍛鍊了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方法。

  第一個問題,學生的回答都是怪孩子自己不小心,爬上了危險的小假山。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們又想到了也應該怪家長沒有負起監督的責任,我順勢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危險的地方絕對不要去,而且要出門的時候必須徵得家長同意,需要外出必須有家長陪同,否則很容易遇到危險。

  第三個問題,我設想的答案有以下幾個:聰明、善良、沉著甚至都包含了活潑。這些答案孩子們差不多都回答到點子上了,讓我預想不到的是,有個孩子告訴我:老師,我覺得司馬光太浪費了。當時我打了一愣,我問他為什麼說是浪費呢,孩子說他浪費了一缸水啊,班裡頓時炸了鍋,一會兒聽到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那他卻救了那個孩子。這個答案真讓我眼前一亮,看到回答問題的孩子有點發窘,我說:孩子們先靜一下,咱們先不討論他的答案是對的還是錯的,我想先來表揚他一下,因為他在認真地思考,並且很有想法,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有些問題的答案不一定就是固定的,所以我們多想幾個答案確實是好的,現在的社會上有很多人就會考慮到浪費了多少東西,而很少考慮到得到了多少,所以我今天為這個孩子鼓掌。孩子也跟著我鼓起了掌。

  下面我們來討論一下司馬光今天的浪費值得不值得,你們覺得值得不值得,孩子們想了有十幾秒鐘的時間異口同聲地說“值得”,因為浪費了一缸水和那口大缸卻救了那孩子啊。我說:是啊,不管在什麼時候記住四個字———人命關天,就像我們最近遇到了南方旱災和玉樹大地震,我們國家為了救遇到災難的人,犧牲了大量的物力和財力,當然也犧牲了許多人,結果是救了許許多多的人,我們的付出是值得的。

  這節課上完了,我覺得當老師真幸福,取得了比我預想得還好的效果,同時還對孩子們進行了思想教育,並且可以看到一個個孩子的成長,也證明了我們的付出是值得的。

  《司馬光》教學反思 篇5

  《司馬光》是一篇故事情節感十分強的課文,針對這一特點,我從“複習環節粗知大意、導語設計緊扣情節、說話表演體驗角色”三方面入手。整節課,以朗讀為主,讓學生深刻體會司馬光遇事沉著,不慌張。

  主要優點:

  1、在複習中粗知大意。在教學的一開始,我透過複習“司、砸、救”三個字,讓學生組詞,引出了文章的大意“司馬光砸缸救人”。這樣學生就對文章有了初步的整體感知。

  2、在表演中理解課文。教學第五自然段時,我做了這樣的設計:“同學們,你能模仿一下司馬光砸缸的動作嗎?”(有個學生站起來,做了“高舉雙手使勁往下砸”的動作,還“哎!”了一聲,真是把司馬光“表演”得活靈活現。其他同學也不約而同地模仿,可見,學生的表演積極性很高,在表演中理解了詞語和句子,從中體會司馬光的遇事沉著。)

  3、透過比較理解課文。課文中人物的比較。我問學生:當一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地口大水缸裡時,司馬光的表現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有什麼不同?將別的小朋友的表現和司馬光的表現放在一起教學,做出鮮明的對比,學生更加體會到了司馬光的機智勇敢。

  不足之處:

  1、讀重點段落指導讀的不夠,導致在表演時一些學生只有熱情,缺乏用心體會後的精準到位。

  2、寫字教學時間倉促,未能完成。同時當孩子情緒高漲的演出後,靜心寫字也很難。

  改進措施:

  1、對於重點段落應該認真讀,讀到成誦的程度後再演,在表演中在再體會。

  2、調整課時安排,第一課時認讀生字、指導書寫。第二課時複習生字,理解課文,表演體會。

  《司馬光》教學反思 篇6

  《司馬光》這篇課文可以說是老教材留下來的一篇經典課文,學生樂學,也易學,而且興趣濃厚;可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覺得我們的學生缺失了什麼。

  我在介紹完司馬光後,看圖學習了故事的開頭,研讀課文的時候,我讓學生“看著圖猜猜哪個是司馬光,並說出你的理由?”學生開始行動了,不一會兒,一雙雙小手就高高的舉起來了。學生都找到了答案,穿紅衣服的小男孩是司馬光,而要讓學生說理由時,學生又變得支支吾吾了。我沒有告訴他們答案,而是讓他們再去讀讀課文,找找答案。過了一會兒,有幾隻小手舉了起來。我請了一個女同學,她說:“因為課文中寫道?別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馬光沒有慌?。”我肯定了她的說法。這時,我看到還有小手高高的舉著,他說;“因為是司馬光砸的缸,他就在缸的旁邊,所以,他就是司馬光。”我表揚他會讀書,會思考。這個環節可以說進行的很順利,學生說的也很好。接下來,研讀“別的小朋友”的表現時,令我沒想到的情況發生了。

  課文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在讓學生模仿小朋友們慌了的表現時,“嚇哭了”做的很好,也很投入;而讓學生做“叫著喊著”時,第一個男同學說:“快來人啊,有人掉進大水缸裡了。”他在說的時候,聲音很急,把兩隻手放在了嘴邊,做喊的樣子,可以說模仿的很像。這時,我卻聽到了下面小朋友笑的聲音。於是,我馬上進行了引導:“有一個小朋友掉近水缸裡了,這個時候,你站在旁邊會笑嗎?”同學們紛紛搖頭。“如果你在旁邊,你的心裡在想些什麼?”有小朋友說:“啊呀!

  怎麼辦呢?”有小朋友說:“得馬上救他,要不然他會死的。”我及時進行了補充“這個時候,大家的心裡都很著急,不可能會笑”。教室裡又恢復了平靜。我又請了第二個學生來模仿,這個學生模仿的更像,大聲疾呼:“救命啊,救命啊。”我又讓學生自己進行了叫、喊的嘗試,我留意了一下學生的表情,我看到還是有人在笑,心中不免有一絲的遺憾。

  在課堂上,雖說我努力的創設了情境,讓學生學著叫、喊,透過角色互換,體會當時花園裡的小朋友的慌亂;在出現意外情況時也進行了引導,可還是有學生卻它當成了一種遊戲,對同學入情入境的模仿報以的是轟笑,我們的學生到底缺失了什麼?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司馬光》教學反思 篇7

  本單元的課文主要都是圍繞“只要動腦筋,就會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的主題來編排的。《司馬光》這一課是很傳統的課文,文中講述司馬光和小朋友在花園裡玩的時候,有個小朋友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裡,在這危急時刻,司馬光沉著冷靜,用水缸旁邊的大石頭砸破了缸,救出了落水的孩子。結合低年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特點,以及課前對我班學生的瞭解,設計了三個主要的教學目標:

  1.認識司、假”等12個字,會寫“嚇、叫”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課文或背誦課文。透過朗讀,感悟司馬光勇敢、機智的品格。

  3.能借助課文插圖學習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

  為了達成目標,我在教學時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自己感悟文字、理解文字。並在朗讀的過程中隨文識字,提高學生的認字能力和水平。在朗讀組織形式上,有學生個別讀,分小組競賽讀,齊讀,加上動作朗讀等,學生在朗讀中理解了課文,當堂背誦了課文,也感悟到了司馬光的機智勇敢,明白在緊急情況下,不能慌張,只有沉著機智才能想出好辦法。

  整堂課我利用手勢、表情、語氣感染學生,讓學生身臨其境,引著學生完全沉浸在故事當中,隨著情節的推動,學生們一會兒體會到緊急,一會兒體會到緊張和慌亂。當課文進行到最後“落水的孩子得救了”,很多孩子長吁了一口氣,高興地笑容綻放在臉上。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故事,我在“一不小心,掉進了大水缸。”這裡進行了重點引讀,烘托當時緊急的氣氛。然後讓學生自學四、五兩段,找出其他小朋友和司馬光分別是怎樣做的,進行了比較,並鍛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讓學生自己找出他們的不同反應。學生帶著感受再讀,整節課,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學生一次比一次讀得好,達成了朗讀的目標。 短短四十分鐘的課堂結束了,但是它留給我的思考卻很多很多:

  一、這一節課結束後,再一次的回顧整個語文課堂,感覺首先我要精煉自己的課堂用語,讓我的語言更親近孩子們,讓自己的反饋語言更適合低年級孩子,用語言的魅力感染孩子,吸引孩子對語文的興趣。

  二、掌控課堂還要加油。回顧這堂課,我給了很多時間給個別孩子發言,卻沒有很好的兼顧整體學生的狀態。在以後的教學中,既要照顧學生整體狀態,又要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三、整節課都是讓學生隨文識字,朗讀課文,但是教給孩子的學習方法較少,在課堂上到一半以後,學生就有點坐不住了,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與我的課堂語言有很大的關係。教師的課堂語言非常重要,在課前就應該預設很多學生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做好應答的準備。課堂生成的東西很少,這就需要不斷地鍛鍊和隨機應變的能力。對學生的語言方面和傾聽習慣的培養也是在平時的學習中。每一個問題的提出都要想到是否適合孩子,要充分了解本班學生的特點。

  在以後的語文課堂上,要多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認真備好每節課,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我要不斷地努力,改善自己的課堂語言和評價語言,在平日的課堂上多加註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