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資訊科技教學計劃

  引導語:學期開始之前,很多教師都會先制定一份教學計劃,那麼有關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資訊科技教學計劃模板哪裡有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資訊科技教學計劃一

  以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訊技術為特徵的現代資訊科技,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並且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工作與學習方式,資訊科技教學計劃。開展以提升學生資訊素養和資訊科技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資訊科技教育,正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和勞動者的重要舉措。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以學生為本,重在實踐、重在操作、重在發展的宗旨,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資訊處理能力和創造力的培養,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透過七、八年級的學習,學生對辦公軟體例如word、excel、frontpage、powerpoint、flash、vb有一定了解,但是由於每一學期資訊科技課時比較少,學生的遺忘性大,大多數學生學後沒有注意鞏固,學生掌握的情況不是很理想,參差不齊。有條件的學生家中有電腦,上機時間相對多一些,操作較熟練,有大部分學生純粹是上課時間聽課,課後根本沒有練習鞏固的機會,學生對所學知識遺忘較大,操作生疏。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是使用青島出版社出版的《資訊科技》一、二冊,內容在七、八年級都以講完,九年級的任務是複習並做好迎考準備,複習內容包括:資訊與資訊科技,製作多媒體演示作品,學習製作網頁,以及對資料的管理。知識點:計算機的基本硬體組成與特性,管理計算機的系統資源,用word製作作品、用excle管理資料、用powerpoint軟體製作多媒體作品、frontpage製作網頁是重點,用flash製作動畫和vb編寫程式是難點。複習完後九年級的學生能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完成一個作品。

  三、教學目標

  1、瞭解資訊科技的應用環境和硬體的基本組成,學會安裝和解除安裝軟體。

  2、學會使用計算機獲取和處理文字、圖象、聲音、影片的技能,熟練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3、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進行某些創新設計。

  4、實行分組管理,每個小組有一個組長負責本組的學習。

  四、教學措施

  1、主要採取教師指導方式、學生自主方式和動手操作三種方式進行學習。

  2、把課程整合,學生便於記憶。

  3、進行一些小競賽及課堂評價的方式進行教學。

  4、學生自學和動手是最主要的。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資訊科技教學計劃二

  一、指導思想: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21世紀,以計算機和網路為基礎的資訊科技已廣泛應用於人類社會的各個領域,資訊科技的掌握與應用程度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之一。學會資訊的收集、儲存、分析、處理、釋出和應用是新世紀對第個公民的基本要求。

原教育部長陳至立在中小學資訊科技教育會議上指出:“過去的十年中,網際網路的多媒體技術已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為了適應科學技術高速發展及經濟全球化的挑戰,發達國家已經開始把注意力放在培養學生一系列的能力上,特別要求學生具備篩選和獲取資訊、準確地鑑別資訊的真偽、創造性加工和處理資訊的能力,並把學生掌握和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作為與讀、寫、算一樣重要的新的終生有用的基礎能力。在知識經濟時代,資訊素養已成為科學素養的重要基礎。”

  二、教學目標

  四年級:

  1、認識計算機的硬體組成,正確的開關機,瞭解計算機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簡單使用計算機,瞭解鍵盤、滑鼠的使用,能輸入簡單的文字。

  五年級:

  1、掌握文字錄入的基本方法,養成正確的姿勢,科學的指法,培養盲打的習慣。

  2、認識作業系統,瞭解應用軟體,瞭解windows中檔案、資料夾的基本操作,學習使用附件中的畫圖程式。

  六年級

  認識軟盤、光碟等儲存介質,掌握使用windows附件中的錄音機、計算器等應用程式。學習使用word文字處理軟體,進行文字處理。

  1、四、五年級學情:

  五、六年級學生已經上過一個學年的資訊科技課,具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大都非常喜歡計算機,他們的強烈探索熱情會使沒有組織的課堂完全亂套。上個學期我採取的是課前在教室裡上理論課的,交代清楚學習要點後再來機房實踐,效果還不錯,這個學期要堅持這種教學方法。同時加強五、六年級學生的教學管理,根據他們好動,不喜歡受約束的特點,多安排實踐性的.學習內容。比如課堂學習以遊戲、活動為主,儘量將理論學習的時間壓縮在20分鐘以內。五、六年級學生要給他們規範的學習方式,用建構主義原理幫助他們建立關於計算機的系統知識,提倡他們運用資訊科技於其他學科學習中,均衡地發展學生的資訊科技素養。

  2、四年級學情:

  四年級學生剛接觸資訊科技,充滿好奇和渴望。我打算先讓他們去感受一下什麼是計算機,培養學習興趣,再進行理論和實踐的學習。

  三、教材分析:

  本課程採用河南大學出版社編寫的教材。教材設計了“學習目標”、“想想看”、“知識窗”、“試試看”、 “做做看”和“思考與練習”等一系列欄目。教材以淺顯易學的例項帶動基本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軟體的操作。各課大都從完成某一任務著手,提出問題或目標,透過示範操作或閱讀課本完成任務,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以資訊處理為主線,注重培養學生的資訊意識以及獲取、分析、處理、傳遞、運用資訊的技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教學的突破點與創新點

  1、以課改理念設計、教學,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

  2、發揮資訊科技的工具職能,整合學科教學。

  3、發揮“小能手”的幫學作用,提高課教學效率。

  4、組織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團隊精神,增強合作意識。

  5、每課以主題鮮明的任務驅動,在實踐操作和探索的過程中學習操作技能。

  6、組織“小擂臺”、“操作小能手”、“我真行”等多形式、多層次的比賽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適應時代新潮的競爭意識。

  7、加強學法指導,積極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

  8、注重對弱勢物件的幫扶補救。

  五、教學的方法措施

  1、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2、教學時透過演示計算機應用軟體的形式向學生介紹知識。

  3、傳授知識時突出一個“新”字、落實一個“趣”字、突出一個“活”字、落實一個“學”字(為學生服務);教學過程突出一個“難”字(找準知能點、難點及關鍵)、落實一個“行”字(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和認知能力訓練);鞏固知能突出一個“實”字(雙基訓練應落到實處)、落實一個“促”字(促進學生學以致用、創新實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