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比熱容教學計劃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比熱容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

  基礎性目標:

  1.瞭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2.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發展性目標:

  1.透過自己動手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2.透過查閱解讀比熱表,懂得比熱容的影響因素。

  3.利用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融通性目標:

  1.利用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己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利用類比等研究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資料,總結概括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組織、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歸納、理解比熱容的概念。

  2.引導學生利用比熱容的有關知識解釋生活中有關現象。

  教學難點:

  1.根據資料啟發學生給比熱容下定義。

  2.理解比熱容的概念。

  三、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小組討論法 轉換法

  四、教學準備:課件,學生動手實驗器材。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學

  從生活走向物理,利用生活實際場景,創設情景,引入到燒開水的問題,激發學生求知慾望,開拓學生的思維。

  【創設情景】小明和小宇用兩個完全相同的電熱杯燒開水,結果小明電熱杯中的水很快燒開了,而小宇杯中的`水花了很長時間才燒開。這是為什麼呢

  (與學生討論,層層深入設問)逐步引匯出吸熱與質量與溫度升高度數的關係。

  (二)合作探究

  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1.學生設計實驗,並派代表說出實驗方案

  2.方案確定後,小組討論:1)實驗過程中要測量哪些物理量?2)小組怎樣分工合作?3.討論後,接下來請一個小組介紹一下他們兩人怎麼分工合作?桌上的器材怎麼利用?

  4.小組動手實際操作。(實驗裝置如圖)

  探究目的: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讓學生先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然後再與同學間交流評估,互助提高,最終找到最佳的實驗方案。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意識,和動手實際操作的能力。

  1.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和競爭意識。

  2.強調安全,關注學生身體健康。

  3.培養學生實驗、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

  4.培養學生的書面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5.讓學生了解比熱容,突破重難點。

  6.培養學生分析表格,獲取資訊的能力。

  (三)啟思點撥

  1.初步歸納實驗結論:投影學生中較好的報告單,引導學生對錶格資料的分析總結。

  2.教師聯絡前面內容,總結影響物質吸熱的因素有質量,升高的溫度和種類。

  3.提出怎樣比較吸熱本領,怎樣表示物質的這種熱學特性:採用學生看書和分析資料的方法讓學生定義比熱容。

  4.比熱容定義及其單位,教師講授比熱容的物理含義。如:水的比熱容為4.2χ103焦/(千克?℃),它表示的物理含義:質量1千克的水溫度升高 1℃ 吸收的熱量是4。2χ103J。

  5.學生分析比熱容表格,並提出自己的發現: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與物質的種類和狀態有關。

  6.應用比熱容。

  說明:“從物理走向社會”,只有將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才能使其變成自己的東西,所以要讓學生以社會生活中的問題為載體,施展自己的才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為人類服務的意識。

  (四)差異評價

  這節課,我學會了…

  我感受最深的是…

  我想我將會…

  我還有疑惑的是…

  這篇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三章教學計劃:比熱容就為大家分享到這裡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