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與方向單元教學計劃分析

位置與方向單元教學計劃分析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透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瞭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學生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並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二)過程與方法

  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使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教學重點

  1. 能用十字座標尋找和確定物體的位置是教學的重中之重,畫座標是學生在解決比較複雜位置問題的工具。

  2. 準確快速的找到北、南、東、西、西北、西南、東北、東南八個方向位置。

  三、教學難點

  1.P18的例題1和P19例題2,主要學習方向與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教學重點是:先依據什麼方向偏什麼方向測量出角度(兩個方向之間的角度);再按比例測量出長度。

  2.P22的例題3,變化中心點研究物體的位置。主要研究兩個物體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重點理解以誰為中心,站在什麼位置,誰在誰的什麼位置;另一個物體與這個物體恰恰是相對的關係。

  3.P23的例題4是研究在運動、變化中的位置關係。由運動的物體確定位置,是學生難以掌握的。

  四、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讓學生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並描述簡單的路線圖。使學生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體驗周圍的事物,發展空間觀念。具體編排如下。

  例1 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例2 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繪出物體的位置。

  例3 體會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例4 描述並繪製簡單的路線圖。

  (二)編寫特點

  1.在三年級學習位置與方向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比較複雜的位置關係,並且重視學生的實際應用。

  2.引進相關的座標知識,確定兩點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

  五、教與學的建議

  1.教學例題1、2時,首先要解決什麼方向偏什麼方向的問題,以及它們之間的角度。

  例題1重點掌握看圖的方法。例如:北偏西30度,先看北再看西。西偏北60度,可以變化描述方式,但是距離不可以變化。

  在教學例題1,儘量不要求學生對同一物體從兩個方面描述物體的位置,在考試時也不出這樣的題目,要把基礎知識落實。

  2.例題2教學重點,能依據提供的'條件正確找到相關的位置,在教學中要求學生真正掌握尋找物體位置的點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先確定方向,再確定距離是方便快捷的方法。

  3.例題3的教學要解決兩個物體的位置相對性問題。要讓學生清楚“北京在上海”的什麼位置。是以上海為中心,描述北京的位置。“上海在北京”的什麼位置,是以北京為中心描述上海的位置。P22的例題3,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方向,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方向,讓學生髮現北京與上海的位置具有相對性。

  4.例題4是在運動中確定物體的位置關係。教學中要明確“人所在的位置”,要以人所在的位置為中心畫出十字座標,尋找下一個物體的位置。在教學中學生容易以原始的位置為中心尋找新的物體位置,在教學中要解決這樣的認識。可以利用教材P26的5題,(做PPT檔案)做成可以變化的課件強化學生的認識。

  5.課時安排:6課時

  六、教學中需注意的問題

  注意創設活動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生已經具有了從方位角度認識事物的基礎,並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學時要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透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

  在這個年級,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較強,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並且由於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同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地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流。透過這樣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