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紅葉教學設計4篇

香山紅葉教學設計4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香山紅葉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香山紅葉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透過看圖和朗讀拼音兒歌,讓學生知道北京香山秋天滿山紅葉,景色十分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複習鞏固漢語拼音,藉助拼音正確地朗讀兒歌。

  3、能借助拼音學會5個生字的音,認識6種基本筆畫,能用筆畫記憶字形的方法記憶字的形。

  教學重點:

  1、在教師的指導下有順序地看圖。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

  3、學會5個生字及6種筆畫。

  教學難點:

  學會5個生字及6種筆畫。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看圖讀拼音識字。教師板書:

  (讓學生小聲讀一讀;再請一個學生大聲朗讀一遍。)透過學習這一課,我們要學習有順序地看圖,藉助拼音讀兒歌,還要學習幾個生字。我們要比一比看誰學得最好,記得最牢。

  二、學習有順序地觀察圖畫

  1、在實物投影上出示書中插圖,整體感知。

  提問:圖上畫的是什麼季節?(秋天)從哪兒看出是秋天呀?(香山紅葉)你能用一句話說說插圖的意思嗎?

  2、從遠到近觀察。

  (1)提問:遠處是什麼?(連綿起伏的群山)近處是什麼?黃櫨和楓樹的葉子各是什麼樣的?

  (2)教師出示楓樹的葉子讓學生觀察,使學生知道楓葉有五個角,就像我們的小手。黃櫨的葉子有點兒圓。

  3、同桌同學互相說一說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什麼季節的景色?那裡有什麼?你覺得怎麼樣?

  三、學習讀兒歌

  1、複習整體認讀音節:yī、sì、wǔ、yè

  2、複習三拼音節:piàn、liǎng、xiāng、tiān

  3、藉助漢語拼音自己讀兒歌,注意把字音讀準確,讀不準的音節畫上記號。

  4、同桌同學互相讀一讀,相互糾正。

  5、教師在實物投影上出示小兒歌,請同學讀兒歌,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6、教師範讀,學生隨讀。

  7、認識逗號和句號。

  8、再讀兒歌,注意句子中間的停頓。告訴學生逗號的停頓比句號停頓時間短一點,為了便於學生掌握,讀到逗號擊一下掌,讀到句號擊兩次掌。

  9、指名讀兒歌,讀出香山紅葉給你帶來的喜悅。

  四、學習生字的音形義

  (一)學習生字的音

  1、指導學生看生字表。

  2、再讀兒歌,找出本課的生字,在下面畫“△”,再把生字多讀幾遍。

  3、同桌小夥伴互相讀一讀生字,比比誰讀得又快又準。

  4、做找朋友遊戲,鞏固生字的音。

  (1)出示生字的拼音卡片,請學生讀一讀,讀後貼在黑板上。

  (2)再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讀對的學生老師把卡片送給他,讓他幫助手中的生字找到最好的拼音朋友。

  (二)學習生字的形

  1、學習6個基本筆畫。

  2、電腦螢幕出現5個生字:一三五七九

  (1)請同學們讀一讀

  (2)點選滑鼠:顯示出六個基本筆畫。

  (3)複習生字中紅色的筆畫。

  3、請同學們一起跟電腦博士書空生字。

  教師滑鼠點選“一”:“一”放大。(1)讀“一”字;(2)跟著電腦博士書空;“三五七九”幾個字依次出現,方法同學習“一”相同。注意五、七、九的筆順。

  (三)理解字義

  1、透過朗讀兒歌,知道5個生字都是表示數字的,而且是單數。

  2、結合平時生活說說是怎樣用這些字的?

  比如:一個人的“一”,三棵樹的“三”,五本書的“五”,七朵花的“七”,九面旗子的“九”。

  五、教師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學得特別好!能看圖藉助拼音學習兒歌,而且學會了5個生字,真棒!

  附:板書

香山紅葉教學設計2

  教材簡析:

  本文是教科版第十一冊第二單元葉君健的一篇散文,文章以清新的筆觸描寫了香山紅葉的可愛與美麗。課文語言樸實簡練,含義深長,描寫流暢,琅琅上口,適合學生朗讀。文章透過對香山紅葉與眾不同之美的一再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紅葉的愛,對生活的愛。學生學習這樣的課文,既能受到熱愛祖國美好河山的思想薰陶,培養審美情趣,又可以在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描寫方法。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讓學生自主閱讀,快樂閱讀,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此,本課設計以“讀”為主線,尊重學生獨特的讀書感受,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教學目標:

  1、透過讀課文,理解香山紅葉與眾不同的美,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描寫方法。

  3、認識“蕭”字,正確書寫10個生字,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透過多種形式的讀,品味文章細膩的語言,想象北京香山的美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對景物細緻觀察與生動描寫的方法。

  教學準備:

  1、課前瞭解香山、黃櫨樹的資訊。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3、指名朗讀課文,說一說:香山紅葉在你腦海裡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彙報)

  三、讀書想象,在細讀中品味美

  (一)尋紅葉之美

  1、默讀1、2自然段,思考:香山的秋天因何而與眾不同?

  2、同學們到小組內讀書,合作交流。

  3、各組推薦代表交流,其他同學評議並補充:

  香山的秋天因紅葉而與眾不同,因為普通的樹葉在秋天令人感到淒涼,而香山的紅葉卻是秋天一到,天氣變涼了,再打幾次霜,樹葉就變了顏色,起初變得有點發黃,然後由黃逐漸變紅,遠遠看去像一朵朵盛開的紅花。

  4、藉助多媒體手段,播放普通樹葉和香山紅葉的圖片,營造朗讀氛圍,增強朗讀的效果。

  男生讀第一自然段,女生讀第二自然段,欣賞文中對比的寫法,瞭解作者的描寫方法。在對比中體會美,內化美,加強對學生語感的訓練。

  (二)品紅葉之美

  1、指名讀3、4自然段,說說為什麼這樣讀?(因為香山紅葉美。)

  2、動筆畫,哪些語句帶給了你美的享受?

  預設(1)學生彙報3自然段,品味美。

  “他們會發現,第一個星期天到這裡來時,山上還是林綠蔭深;第二個星期來時,這裡卻忽然變得喜笑顏開,處處是“紅花”一片了。

  別的地方已經有點淒涼蕭瑟,而這裡卻正好是豔陽天——色調比較濃的一種豔陽天。”

  A.引導學生抓住“喜笑顏開”體會擬人寫法的精妙;抓住“豔陽天”、“淒涼蕭瑟”的對比寫法體會黃櫨葉變紅之後給人們帶來的美好享受。

  B.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來讀描寫“紅花”的句子,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C.在學生讀的基礎上,教師範讀,學生體會後再讀。

  預設(2)學生彙報4自然段,品味美。

  “它究竟佔了多大面積,無人估計得出,因為它無邊無際,一眼看不盡。他比櫻花更紅,比桃花更密,在一定的距離外看去,它大紅錦簇,哪裡的春天也比不上它熱鬧。”

  A.引導學生抓住“無邊無際”、“密”、“大紅錦簇”、“熱鬧”等詞語品味作者用樸實簡練的語言為我們描繪的一幅美麗靈動的畫卷。

  B.文中用了大量的引號,你能說一說這些引號有什麼作用嗎?

  C.多媒體出示香山紅葉的美景,在美景的薰陶中,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閱讀,讀出自己的感悟,讀出自己的體驗。鼓勵其他同學進行評價,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

  D.這段文字美,你們讀得更美。你們想不想再讀一讀,讓我們齊讀這句話。

  預設(3)學生彙報對“深綠色的松葉倒要紅花來扶”這句話的理解。

  A.從這句話中學生體會到濃淡相宜的美。

  B.閉上眼睛,想象“綠葉紅花扶”的景色。

  C.濃淡相宜的美麗無形中創造出了一個奇特的“秋天裡的春天”,給人一種清新明麗的感覺,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受有感情地讀一讀第四自然段,好嗎?

  學生帶著獨特的感受深入地讀,讀出香山紅葉之美,讀出對香山紅葉的讚美之情。

  四、讀演結合,在回顧中昇華美

  1、看來香山紅葉的美景已經印在你們的腦海裡了,倘若你們能把這種美讀出來,更會讓人難以忘懷。同學們,你們願意把這一幅幅靈動的美留在課堂上嗎?

  在音樂聲中,全體學生飽含深情地朗讀全文。

  2、外賓在秋天來到了北京,他要去看一看北京的美景,你打算怎樣吸引外賓到香山一遊。

  學生進行表演,其他同學進行評價。

  五、深化總結,拓展延伸

  1、動筆寫出自己內心的感受。

  這節課我們遊覽了獨特的香山,現在你最想說些什麼?動筆寫下來。學生再次進入情境,感悟文字,體現了讀寫結合。

  2、欣賞小詩,拓展延伸

  (1)學習了《香山的紅葉》這篇課文之後,你們想到了哪首詩?(《山行》)一齊背下來:

  山 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2)請同學們課外蒐集一些描寫紅葉的詩或優美句段,繼續品味紅葉獨特的美。

  附:板書設計

  3、香山的紅葉

  與眾不同

  淒涼蕭瑟——豔陽天

香山紅葉教學設計3

  三維目標:

  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蕭”字、正確書寫10歌生字。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品味文章對香山紅葉之美的細緻描繪。在反覆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描寫方法。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對香山紅葉的讚美之情和對大自然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使學生的審美情感得到陶冶

  重點:品味文章細膩的語言,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美麗景象。

  難點:學習作者對景物細緻觀察y7u生動妙雪的'方法。

  教前準備教具:香山紅葉的圖片。

  教學環節設計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激發尋美興趣。

  學生虎豹蒐集香山紅葉的圖片。

  師:今天,讓我們隨著作家葉君健去欣賞北京香山紅葉的美。

  二、初讀課文,初建美的印象。

  1、讓學生讀通順、讀流利,並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多度幾遍。

  2、有些比較長的句子,要多讀一讀,斷句要合理,教師適當指導。

  3、想一想:香山紅葉在腦海裡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深入精讀,尋訪紅葉之美

  1、香山紅葉究竟以什麼吸引了作者?你從中哪些詞或哪些句子體會到了紅葉的與眾不同?讀一讀,品一品。

  2、找出相關語句後,即可引導學生練習上下文,邊讀邊談邊想。

  (1)先請學生讀,緊扣關鍵詞語,然後談感受。

  (2)在把感受帶到課文深入地朗讀,讀出讚美之情。

  3、再讀全文,頌紅葉之美。

  1、帶著賞美景、品美文的感受朗讀全文。

  2、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香山紅葉的讚美。

  第二課時

  積累內化:

  1、由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

  2、在筆記本上摘錄文章中最能吸引你想象的句子。

  遷移練習:

  1、識字寫字

  2、讀句子,體會引號的作用(小黑板出示)。

  3、在括號裡填寫恰當的詞句,體會這些詞語運用的妙處。

  他們會發現,第一個星期天到這裡來時,山上還是();第二個星期來時,這裡卻忽然變得(),處處是“紅花”一片了。

  紅葉和青松,在這個特殊場合()出來的一種()的美,無形中創造了一個奇特的“()”。

  實踐活動:

  1、課文文字優美,配上合適的音樂嘗試配樂朗誦。

  2、課外再蒐集一些描寫紅葉的優美句段。

  板書:

  秋天一到,像盛開的紅花

  香山紅葉處處紅花一片奇麗多姿

  紅葉青松,秋天裡的春天世上少有

香山紅葉教學設計4

  一 匯入新課、激發尋美興趣

  1、多媒體課件播放香山景色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中最吸引你的是什麼? 看到這些紅葉你有什麼感受呢?

  師:是的,這紅葉美得絢麗、紅得可愛。羅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對美的發現.今天,這節語文課就讓我們隨著作家葉君健一起走進北京的香山,去發現、品味香山紅葉的美。(板書 3香山的紅葉)

  二 介紹北京香山。多媒體課件

三 初讀課文、初建美的印象

  1、自由讀課文,將課文讀通順、讀流利。想一想,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認讀詞語,交流自學詞語。多媒體課件

  蕭瑟:冷落,淒涼。

  濃淡相宜:無論色彩濃重或淡薄都很好看。

  奇麗多姿:姿態各異,奇特而美麗。

  交相輝映:(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

  3、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文章描寫了香山紅葉的可愛與美麗,透過對香山紅葉與眾不同之美的一再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紅葉的愛,對生活的愛)

  4、讀過課文,你覺得香山紅葉在你腦海裡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師:看來,香山紅葉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都已感受到香山紅葉之美,請用四個字概括出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美?板書(與眾不同)

  四 深入精讀、尋訪紅葉之美

  當秋風一吹,漫山的黃櫨樹由黃變紅,整個香山成了紅花的海洋,這個時候去香山賞景,是會別有一番情趣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深度學習課文,去尋訪紅葉之美的與眾不同。

  (一)、指名讀1、2自然段?

  1、思考:在作者和人們的聯想中,樹葉是什麼樣的?秋天一到,這些普通的樹葉變得怎樣了?讀後你有什麼感受?理解詞語:蕭瑟 並造句

  (2)而作者在文中寫的紅葉是哪種植物?(黃櫨樹)並讓學生介紹。

  2、師:這種黃櫨葉又叫紅葉, 討論交流:(多媒體課件)

  (1)你從文中哪些詞或者哪些句子體會到了香山紅葉的與眾不同?(找一找、畫一畫、說一說、讀一讀)

  (2)讀後你有什麼感受?充分發揮你的想象力,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小組交流,播放課件)。

  3、作者描寫感官上的香山紅葉從哪方面進行描寫的?(顏色)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比喻)找出來讀一讀。

  (2)開篇寫普通的樹葉,後面寫香山紅葉,這是什麼寫法?

  (對比手法更加突出了香山紅葉的與眾不同,秋天萬物蕭瑟,正是香山紅葉“全盛時期”的開始,也就是紅的時節與眾不同)(板書:紅的時節)

  4、指導朗讀:賽讀(讀出香山紅葉之美,讀出對香山紅葉的讚美之情)。

  (二)、學習第3自然段 師:香山紅葉除了紅的時節不同,還有哪些不同呢?讓我們接著往下學習。誰願意接著往下讀? 想一想:

  (1)第一個星期來,山上是什麼樣?(林綠陰深)第二個星期來,山上什麼樣?(笑逐顏開)。

  (2)理解詞語:喜笑顏開並造句,用在這裡是什麼手法?(擬人)作者為什麼這麼寫呢?(是生動形象寫出黃櫨樹變紅後使這裡一下子變得活潑美麗起來)

  (3) 這個自然段也同樣用了對比手法,誰把這兩句話找出來?作者從哪方面進行對比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一是葉子未紅與紅時的對比,二是有沒有紅葉的對比,突出表現了黃櫨樹變紅以後給人們帶來的美好享受)。

  (4)師:作者寫道“紅葉給人的感官帶來一種驚奇和快感”,那麼是紅葉的哪方面給人帶來這種感受?(香山紅葉給人帶來一種豔陽天的驚奇與快感,是色調比較濃的一種豔陽天。也就是紅的色調不同。(板書:紅的色調)誰來說一說“豔陽天”是什麼意思?(明媚的春天)

  (5)指導朗讀:賽讀(讀出驚奇與快感)

  (三)、學習第4自然段 師:香山紅葉給秋天的香山帶來了美麗與生機,給去那的人帶來了驚奇與快感,如果登上最高的山峰“鬼見愁”,那裡的景色更加壯觀。誰接著往下讀?

  想一想:

  (1)這個自然段又寫出香山紅葉哪方面的與眾不同?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

  (2)讀到這你有什麼感受?你想到了什麼畫面?(生回答後播放課件)

  師:也就是說紅綠映襯的景象不同,營造了一個“秋天裡的春天”。(板書:映襯的景象)

  (3)討論交流:作者為什麼說“無形中創造出了一個奇特的‘秋天裡的春天’? 師:作者由衷的讚美道什麼?(讓生齊讀)

  (4)指導朗讀:(讀出紅葉的美和對紅葉的讚美之情)。

  四、同學們,詩人筆下的香山紅葉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多媒體課件)

  課下,也請你動筆來寫寫你眼中的香山紅葉,好嗎?

  五、總結全文:當其他樹木都在秋風的摧打下泛黃、飄落時,唯有香山紅葉迎著秋的淒涼茂盛開放,給秋天的北京增添了一抹亮色。作者用他的細膩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副紅葉漫山的美麗景象,使我們受到美的薰陶。若日後你有機會欣賞這樣一美景,一定不能錯過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