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最佳化。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 瞭解詩歌的特點.

  2. 學習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3. 領悟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立志超越前人。

  4. 教育學生具有遠大的理想抱負。

  教學過程

  ㈠匯入:由複習“詩歌一般常識”匯入

  教師補充:詩歌特點:

  ⑴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

  ⑵透過形象表達思想感情。

  ⑶富有想象。

  ⑷語言精練。

  ⑸押大致相同的韻。

  ㈡初讀全詞

  ⒈檢查預習、正字正音、完成練習P1第一題。

  ⒉聽錄音(或範讀課文),聽準每個字音。

  ⒊齊讀全詞:想象一下詞所描繪的景色,初步體會詞中所表達的情懷。

  ㈢精讀上闋:回答下列問題。

  ⒈上闋可分為幾層,每一層的層次意思是什麼?

  ⒉找出上闋中的概括描寫,具體描寫和想象之景的句子。

  ⒊“望長城內外”中的“望”是什麼意思?“望”中所見,那些是靜景,那些是動景?

  ⒋把靜景寫成動景的句子是?

  ⒌小結:上闋描寫北方壯麗的風景,熱情讚美祖國的大好河山。

  ⒍齊讀上闋,體會詞人對祖國山河無比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㈣精讀下闋

  ⒈按照學習上闋方法,自己先分層理解,簡單分析。

  ⒉師生研討:

  ⑴分幾層、層意。

  ⑵“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⑶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3.我們學過的古詩詞中表達作者的抱負的詩句。

  ⑴毛澤東:

  ⑵顧炎武:

  ⑶陸游:

  ⑷范仲淹:

  ⒋含“雪”字的成語。

  ⒌寫雪的古詩。

  ㈤齊讀全詞,體會感情及語言特點。

  ㈥總結:

  附:板書設計:

  總寫之景 意境壯闊 熱愛

  上闋:寫景

  具體實景 動靜結合 江山多嬌 祖國

  想象之景 豔麗多姿 山河

  過渡: 承上啟下 歌頌

  下闋:論史 評古: 短語文治 英雄折腰 風流

  論今: 風流人物 人物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多樣朗讀加深理解詞所描寫的意境;

  2、透過朗讀更好的傳遞詞的磅礴大氣;

  3、比較中理解詞的知識並試著填詞;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問:“東方紅,太陽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這句話同學們熟悉嗎?

  學生:不熟悉!

  解說:這是一首歌的歌詞,老師只是知道,但我的父輩們卻是非常熟悉,而且人人會唱,不信就請某老師唱一段。

  問:歌詞中有一句——“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這是對毛澤東的讚美,何以對毛澤東給以這麼高的評價?你能介紹一些毛澤東的革命事蹟嗎?(學生介紹毛澤東的光輝業績)

  小結:毛澤東不光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帶領人民建設新中國。毛澤東還是一個文人,而且絕對是一個大氣十足的文人。不信,就讓我們走進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親自感受一下他的詞風。(板書課題)

  老師介紹寫作背景

  二、自由朗讀全文

  請同學們放聲朗讀全文,初步感知詞所描寫的內容。(思考:詞的上下闋各描寫了怎樣的畫面?)

  學生讀文,並能結合文章談自己的理解。

  畫面一:繪北國壯麗雪景。

  畫面二:評歷史人物,贊當代英雄。

  師:剛才同學們能夠結合文章,介紹畫面,談得都很好,但是卻未能透過你的朗讀展示詞的魅力,將這首詞的磅礴大氣傳遞出來。

  三、觀察畫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讀文章

  要想把握詞的精髓,朗讀很重要。朗讀要收到成效,標準的普通話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適當的停頓、重讀則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請同學們靜心看下面的片斷,醞釀感情,再次朗讀全文。

  1、放片斷

  2、學生自由朗讀並對需處理的字、詞做好標記

  3、個別示範朗讀,自評(你是如何處理重讀、停頓的);同學點評,穿插老師點撥。(把握關鍵處:如“冰封”和“雪飄”動靜結合;望領起七句寫景;山舞的“舞”、原馳的“馳”;競折腰的“競”;“惜”等)

  四、個性創作(大組誦讀)

  看!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和詞人溶為一體,也變的氣宇軒昂,意氣風發。老師是靈機一動,又有了一個新的提議,看看我們同學能否給詞配上必要的神態、動作等,更好地展示這首詞的魅力。(以大組為單位,進行個性創作,並加以展示)。

  五、活學活用

  我們很清楚:《沁園春雪》是毛澤東一篇詠雪言志的文章,抒發了對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偉大的抱負。老師手邊還有幾篇沁園春的詞,你能發現這幾篇在結構上有什麼共同之處嗎?

  介紹詞的知識:沁園春是詞牌名,分上下兩闋,共114字。雪、長沙等是詞的題目,內容與“沁園春”無關。寫詞又叫填詞。

  現在就讓我們來做小詞人,以《沁園春勤中》為題,填一首詞。

  當堂交流,課後潤色。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 篇3

  【知識目標】

  1、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2、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能力目標】 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思想目標】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重點、難點】 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並背誦詩歌。

  2、學習詩歌上闋。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指名朗讀課文。

  2、讓學生談談對這首詞的初步理解。

  二、題解與背景

  本文體裁詞。詞又叫詩的別體,長短句。沁園春,詞牌名。

  三、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範讀,學生齊讀,指名學生讀。

  2、這首詞分上下兩闋,各寫什麼?

  上片:描寫北國雪景;下片:縱論歷代英雄。

  四、討論研究下列問題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什麼?

  2、作者以“望”統領下文,都望到了什麼?(長城、黃河、山脈、高原 )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北國雪景,並談談你的感受。

  (這些景觀大勢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哪幾句是虛景?

  4、你認為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五、背誦詩歌

  【板書設計】

  沁園春·雪

  毛澤東

  長城 惟餘莽莽

  黃河 頓失滔滔

  北國(冰封雪飄) 山 舞銀蛇 (實景) 雄壯

  原 馳蠟象

  晴日→紅裝素裹 (虛景) 秀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含義及全詞表達的感情。

  2、瞭解詞多種表達方式共用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複習上闋

  二、學習下闋

  1、齊頌下闋。

  2、提問:下闋前兩句在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3、提問:在下片中,能起到領起下文的字是?

  (惜)它領起哪些句子?

  4、怎樣理解“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詩人描寫北國雪景,有雄壯之氣勢,豪放的風格,抒發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現了詩人豪邁的胸懷。)

  三、重點詞句子的理解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含義。

  2、“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的作用。承上啟下,過渡作用。

  3、結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何寓意?

  (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嬌江山完全稱意。這是對一代新人的呼喚和企盼。)

  四、小結

  五、處理課後第三題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理解擬人、對偶、比喻等修辭手法在詞作中的恰當運用及其作用。

  二、能力目標:體會詩歌的意境和想象,,

  1、學習詩詞精煉、形象的語言,感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情懷。

  2、掌握本詞寫景、抒情和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3、懂得動靜相襯、虛實結合寫法之妙。

  4、有感情的朗讀全文,熟讀成誦,並從中更好地體味情感。

  [教學過程]

  一、課文匯入

  今天我們要見識的是一個獨特的中國文學類群——“帝王文學”。帝王詩歌之濫觴,當推漢高祖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以及霸王項羽狂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曹操《觀滄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宋太祖的詠月“未出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萬國明。”……那股唯我獨尊、凌駕群倫的雄風和霸氣貫穿古今。他們幾乎都是離亂之世的帝王,所作詩詞格調高昂,氣勢雄渾。帝王詩歌中的意象闊大,全部意象可以說是帝王意志所統治、所“照耀”的萬物——從時間上看,往往是千年萬載;從空間上看,常常是山河宇宙。而毛澤東詩詞是繼承創造中國古代帝王文學的一個最好的典範。千古之下,惺惺相惜,所以才有毛澤東對曹操詩歌的讚歎不已:“我還是喜歡曹操的詩。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是真男子,大手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沁園春?雪》,來領略毛澤東的豪邁才情。

  二、朗讀品味

  先合上書本,欣賞影片朗讀。再請同學泛讀和齊讀。

  三、把握詞意

  提問:這節課我們試著改變以前的上法,擯棄詩歌具體的創作背景來解讀這首詞,好嗎?

  1、是否還記得我們學宋詞時提到的,古體詞上下闋的一般分工?

  ——上闋寫景,下闋言情。

  2、哪位同學試著用對偶句來概括上下闋的主要內容?

  ——如:上闋描寫北國雪景展山河壯麗;下闕縱論歷代英雄發詩人抱負。

  過渡:這樣就把寫景色、抒情和議論融為了一體。那咱們不妨先來看作者是如何寫景的。

  四、把握詞景

  1、有感情朗讀詞的上闋,不妨把自己想象成一位登高遠望的偉人。

  2、全詞之景是由哪句話來總起的?——“北國風光”

  3、一看到“北國風光”這四個字,我們馬上會聯想到白雪茫茫的景象。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詩詞中的意境美、語言美和情感美。(難點)

  2、學習詩人將描寫、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重點)

  3、背誦詩詞、積累相關寫雪景的詩詞名句。(重點)

  【教學準備】 掛圖、課文朗讀及朗誦錄音。

  【教學過程】

  一、親詩人,導新課

  1、談話:

  (在《東方紅》的樂曲聲中)出示毛澤東巨幅掛像,地球人都知道。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一位大氣十足的詩人。著名的詩人臧克家說過:毛澤東詩詞是偉大的篇章。

  詩言志,毛澤東的詩詞正是表現了他一生的雄才大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首千古絕唱詞《沁園春·雪》。

  2、板書課題並解題。

  3、明確目標:

  讀──思──悟──誦

  二、憶歷史,知背景

  (同學們想知道毛主席是在什麼情況下寫這首詞的嗎?)1936年2月,遵義會議後,抗日戰爭爆發前,此時否定了原來錯誤路線,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他找到了救國救民的路。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登上海拔千米、白雪皚皚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

  三、讀

  導語:三分文章七分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1、學生試讀。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兩遍。要求:

  ⑴ 用筆畫出文中自己不認識的字。

  ⑵ 將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標記。

  ⑶ 思考:詞的上、下闋各寫了什麼內容?

  2、播放朗讀錄音,學生聽讀標出節奏。(用“/”標出停頓,用“·”標出重音。)

  3、學生揣摩讀,要求讀出感情和節奏(採用分組讀或男女生比賽讀的方式)。

  4、全班練習配樂朗讀。

  四、思

  導語:孔子云;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

  設定問題:

  1、詞中聯結上、下闋的過渡句是哪一句?其作用是什麼?

  2、“江山如此多嬌”,在這裡用到一個“嬌”字,是褒還是貶?

  (是褒義)那祖國有哪些可贊之景?

  (引導分析寫法。)

  3、你如何理解“封”和“飄”字?

  (“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

  4、下面一個“望”字領起下文,詞人望到了哪些景觀?

  (“長城”、“黃河”、山脈、高原景觀。)

  引導理解比喻和擬人修辭,明確以動寫靜的方法。

  過渡導語:以上景物確實很美,有沒有更美的呢?

  明確: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這樣的雪後初晴的景觀。)

  問:現在晴了嗎?(沒有)這是一種什麼寫法?(聯想,即是虛寫。)

  5、“引無數英雄竟折腰,”有哪些英雄為之折腰?寫這些英雄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明確:秦始皇(贏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成吉思汗(鐵木真)。

  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心中的這些這帝王形象,選取其中一位來說。

  6、作者是怎樣評價這些英雄的?(學生讀出評論句。)你怎樣理解?

  詞中作者評論,僅用了一個字是(等待學生回答“惜”),你怎樣理解這個詞的意思?飽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小組內進行討論,師生共同交流明確)

  明確:“惜”蘊含了作者的惋惜之情,即是美中不足,這些封建帝王胸中雖然都有雄才大略,但是都始終缺乏“人治”。此處的議論為下文的抒情打下了基礎,使下文的抒情顯得水到渠成。

  7、你怎樣理解最後一句?(引導學者談談個人理解。)你能說說你所知道的當今風流人物嗎?

  (學生自己發言,各抒己見。)

  小結:全詞上闋寫景,詩人先寫眼前實景,再寫想象虛景,虛實結合,動靜相襯,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下闋議論和抒情,對歷史英雄人物缺乏“人治”表示惋惜,抒發了對無產階級領導者和廣大的人民群眾的讚頌之情。

  五、悟

  導語:有一位智者說道:領悟是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讀者與作者同呼吸。

  設定問題:

  1、詞中描寫了北國壯麗的雪景,請你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詩人筆下的北國雪景圖。

  (順勢回顧有關寫雪景的詩詞名句。)

  2、全詞表達了詩人的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3、回顧所學的毛澤東詩詞。《長征》《菩薩蠻·大柏地》《卜算子·詠梅》。

  4、引導學生找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並說出理由。(見時機而視)

  六、誦

  1、學生練習背誦詩詞。

  (男、女生比賽背,小組比賽背。)

  2、配樂朗誦比賽。

  (以小組為單位。)

  七、友情作業

  1、課外延伸:閱讀毛澤東的更多詩詞。

  2、美術作業:根據本詩詞內容,畫一幅北國雪景圖。

  【結束語】

  (在《走進新時代》的音樂聲中)同學們,讓我們不忘偉人的大志,邁著新時代的步伐,一起開拓未來,走向新的時代,走向新的世紀。

  【板書設計】

  沁園春·雪

  描雪景 描寫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評古人 議論

  贊今朝 抒情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的寫作和發表背景;

  2、理解詞的字面意思、深刻含義和藝術特色;

  3、瞭解精煉的語言;

  4、理解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5、體會詩人對壯麗山河的熱愛和詩人的偉大抱負。

  【教學重點】

  1、瞭解精煉的語言;

  2、理解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3、體會詩人對壯麗山河的熱愛和詩人的偉大抱負。

  【教學難點】

  1、體會詩人對壯麗山河的熱愛和詩人的偉大抱負;

  2、理解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1、瞭解本文的寫作和發表背景;

  2、理解上闋的字面意思、深刻含義和藝術特色;

  3、理解寫景手法的運用。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文

  可從人民大會堂巨幅國畫或詠雪名句談起。

  二、釋題

  沁園春,詞牌名;雪,詞題目。

  三、回憶詞的有關知識

  概念、分類、派別。

  四、字詞,學生板演

  沁(qìn) 惟(wéī) 分(fèn)外 成吉思汗(hán)

  遜(xùn) 妖嬈( ráo) 磅礴(páng)(bó) 數風流人物(shǔ)

  胤(yìn) 諦聽(dì) 單于(chán)(yú)

  五、教師範讀,然後學生朗讀全詞

  力爭在短時間內讀熟。

  六、結合預習提示一,介紹1936年寫作背景和1954年發表背景

  強調都處在歷史轉折時期,以顯示詞的寫作和發表的重大意義。

  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長征的勝利是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的關鍵,也是中國革命新局面的開始,從此紅軍肩負起抗日救國的偉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紅軍準備渡黃河東征,詞寫於此。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柳亞子向毛澤東“索句”,後於1945年11月14日發表於《新民報晚刊》。這首詞的寫作和發表俱在新的革命時期即將開始之際,有著重要意義。

  七、學生齊讀課文,指導學生看註釋,理解上闋字面意思,並解釋上闋

  八、根據意思劃分上闋層次

  結合課文分析層次(三層):上闋哪些地方是概括描寫,哪些地方是具體描寫,哪些地方是相象之景,藉以明確層次。

  九、概括描寫,即開頭三句的分析和領會

  1、“千里”與“萬里”互文,寫出“北國”的遼闊和壯觀;

  2、“冰封”與“雪飄”的基本色澤及靜態與動態的不同景象;

  3、詩人登高望遠與藉助想象拓展視覺形象,顯示宏大氣魄。

  十、具體描寫,即中間七句的分析和領會

  1、“望”字領起哪幾句?

  2、“望”中所見,哪些是靜景,哪些是動靜?

  3、靜景:寫“長城”,寫“大河”,這兩個形象有什麼特定意義?“內外”“上下”展示了怎樣廣闊的地區?“惟餘莽莽”“頓失滔滔”是什麼景象?

  4、動景:“山”“原”都是靜物,為什麼在“舞”在“弛”,變靜態為動態?動態描寫展示了什麼樣的美?“欲與天公試比高”表現了一種什麼態勢的活力?

  十一、想象之景,即最後三句的分析和領會

  1、什麼詞表現了以下所寫是想象之景?

  2、“晴日”景象是怎樣別有境界,有什麼含義?

  十二、總結本節課內容,上闋表現了怎樣的情感

  寫景手法的運用。

  描寫北方壯麗的雪景,熱情讚美祖國大好河山。

  十三、學生朗讀課文並背誦上闋

  十四、作業

  1、複習本節課內容。

  2、熟背上闋。

  3、預習下闋。

  【板書】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 冰:封(靜態)千里 靜態

  (總寫) 雪:飄(動態)萬里

  長城:惟餘莽莽

  登高遠望 大河:頓失滔滔 實景

  上闋 (具體寫) 群山:銀蛇舞 動態

  高原:蠟象弛

  紅裝素裹:交相輝映 想象

  晴日景象 之景

  分外妖嬈:豔麗多姿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下闋的字面意識和深刻含義;

  2、把握全詞的思想感情和藝術特色;

  3、理解抒情、議論手法相結合的寫法;

  4、體會詩人對壯麗山河的熱愛和偉大抱負。

  〖教學過程〗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

  1、字詞:注音、解釋。

  2、齊讀、抽背課文。

  二、複習課文內容匯入下闋的學習

  三、指導學生結合註釋理解下闋的字面意思,並解釋下闋

  四、劃分下闋層次(分為三層)

  結合以下三個問題以明確層次:

  1、下闋怎樣由上闋描寫景物轉入評論歷史人物?

  2、選擇了歷史上哪些英雄人物?又是怎樣評價的?

  3、怎樣歌頌今天的英雄人物?

  五、過渡句的分析和領會

  1、“江山如此多嬌”,“嬌”字照應了上闋的哪些描寫?

  2、“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競”字有什麼含義,“折腰”概括了什麼內容?

  六、評價古代英雄人物句的分析和領會

  1、“惜”字領起拿幾句,“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2、詞裡選擇了哪些古代英雄人物加以評價?你知道他們的歷史事蹟嗎?

  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大帝國。

  漢武帝:對內鞏固中央集權,對外抵禦匈奴,加強同西域的文化交流。

  唐太宗:恢復社會生產,選賢任能,抗擊突厥入侵,出現了大唐盛世。

  宋太祖:統一五代十國,加強中央集權。

  成吉思汗:名鐵木真,蒙古族軍功卓著的領袖。他的孫子忽必烈建立元朝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後,尊其為元太祖。

  他們都是封建統治階級英雄人物,對祖國的發展和繁榮有一定貢獻。

  3、“略輸文采”“稍遜風騷”的含義,“略”“稍”的準確性,“只識彎弓射大雕”的含義,“只識”與“略”“稍”的比較。

  七、讚頌無產階級英雄句子的分析和領會

  1、“今朝”指什麼朝代?

  2、“風流人物指什麼人?

  3、回顧上一層,想一想為什麼選擇歷代帝王這個系列加以評論,而不評說古代農民起義領袖。

  4、“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深刻含義。

  八、教師歸納、總結下闋

  下闋議論兼抒情,評論歷史上英雄人物,歌頌當代無產階級革命英雄。

  九、學生齊讀課文力爭背誦

  十、總結全文

  1、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手法:

  詞的上闋是寫景:有概括寫、有具體寫(有靜態寫、有動態寫)。

  詞的下闋議論兼抒情,評古是為了論今,批評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為了下文更好地歌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

  2、用詞準確、精練而鮮明:

  動詞極富形象,形容詞不但極富形象而且色彩鮮豔,副詞十分確切增強表現力。

  3、多種修辭說法的運用:

  比喻、借代、對偶。

  十一、作業

  1、複習本節課內容。

  2、背誦全詞、能夠默寫。

  3、完成課後習題。

  4、預習下一課。

  【板書】

  沁園春·雪

  毛澤東

  江山多嬌

  過渡

  英雄折腰

  秦始皇

  略輸文采

  下 漢武帝

  評古 唐太宗 封建帝王

  闋 稍遜風騷

  宋太祖

  成吉思汗 只識射鵰

  風流人物 無產階級

  頌今 (點睛之筆)

  還看今朝 革命英雄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詩詞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的寫法。

  2、學習這首詞語言精確的特點。

  3、領會詞中讚美祖國壯麗河山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的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為祖國的富強而奮鬥。

  【教學重點、難點】

  1、這首詞的創作和發表的重大意義。

  2、這首詞的意境博大深逮。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我們偉大的祖國風景秀麗,疆域遼闊,歷史悠久。3000多年來,有過不少的英雄好漢、帝王將相,試問:真正稱得上英雄人物的是誰?

  ──是無產階級人民大眾。毛澤東同志在《沁園春·雪》一詞中形象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為什麼?

  ──歷史證明了這一點,紅軍長征的勝利更證明了這一點。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中宣佈:“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936年2月,毛澤東同志率部到達陝北清澗縣袁家溝,準備渡黃河東征。視察地形時,他看到雪後的壯麗河山,展望革命的燦爛前景,滿懷戰勝敵人的信心,揮筆寫下了這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形象地指出:中國的命運只有掌握在無產階級人民大眾手裡才能走上“光明的路”。未來是屬於今天的無產階級人民大眾的。

  二、指導預習

  1、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分外( ) 嬈( ) 思汗( )

  今朝( ) 數風流人物( )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惟須上下俱文采、風騷

  頓素妖嬈輸、遜風流人物

  蠟競折腰數今朝

  3、思考下列問題:

  ⑴ 這首詞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但上、下兩闋各有側重,上闋側重於哪種表達方式,下闋又側重於哪兩種表達方式?

  ⑵ 上闋寫的什麼地什麼景?試按對景色的概括寫、具體寫、想象寫的脈絡,把它分為三個層次。

  ⑶ 下闋如何引入對人物的評論,評論了哪些古人?又評論了哪些今人?試按此線索也將它分為三個層次。

   三、研習新課

  1、指名板書注音:

  分外(fèn) 嬈(ráo) 數風流人物(shǔ)

  今朝(zhāo) 思汗(hán)

  2、指名口頭解釋:

  惟:只。

  上下:上上下下,即上游和下游。

  頓:立刻。

  蠟:白色。

  須:等到。

  素:白色。

  妖嬈:豔麗多姿。

  競:爭。

  折腰:鞠躬、傾倒,這裡有稱頌、讚美的意思。

  輸、遜:都是差的意思。

  文采、風騷:都指文學才華,“風騷”原指《詩經》裡的《國風》和《楚辭》裡的《離騷》。

  俱:都。

  數:點數,數得著,稱得上的意思。

  風流人物:這裡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就是今天的無產階級人民大眾。

  今朝:今天。

  3、教師範讀,然後提問上面的思考題。

  回答要點:上闋側重於寫景,下闋側重於抒情、議論。

  四、指導學習課文

  1、學習上闋:

  ⑴ 教師讀:“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提問:這3句和詩題有什麼聯絡?“千里”“萬里”反映了什麼?

  明確:這3句開篇點題,突出了“冰封”“雪飄”。

  “千里”“萬里”是互文,是說“千里萬里冰封雪飄”。它描寫了祖國幅員的廣大,“也反映了詩人視野的遼闊。

  這3句總寫祖國北方的雪景:一望無垠的大地,堅冰封凍,茫茫無際的長空,大雪飄飛。“北國風光”是多麼壯觀!

  ⑵ 教師讀:“望長城內外……欲與天公試比高。”

  提問:一個“望”字,寫登高縱目遠看。這個“望”字貫穿到哪一句,或者說,詩人“望”到哪些景物?

  明確:貫穿到“欲與天公試比高”。這最後一句雖然主要是想象,但這想象還是“山”“原”與天相接的景象而引起的。

  一個“望”字,領起下文,這7句,都由“望”字所貫串,寫出了詩人登高遠望所見。

  提問:“惟餘莽莽”的“惟”,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表達作用?

  明確:“惟”就是“只”“僅僅”。“惟餘莽莽”就是“只剩下無邊無際的白茫茫的一片”。這個“惟”字,準確地表達出廣闊的天地間只有白雪,除此以外,其他一切都不見了。

  提問:“頓失滔滔”的“頓”,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表達作用?

  明確:“頓”是“頓時”“立刻”。“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是說奔騰咆哮的黃河,一下子失去了滾滾滔滔的氣勢,這個“頓”字,突出了天寒地凍,表達出結冰速度的快。

  提問:“惟餘莽莽”“頓失滔滔”和“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有什麼相承關係?

  明確:“惟餘莽莽”承應“萬里雪飄”,“頓失滔滔”承應“千里冰封”。二者把“冰封”“雪飄”表達得更準確,描寫得更具體。

  到處是嚴寒冰雪,但並不是死氣沉沉,而是充滿生機活力。你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在詩人眼裡,婉蜒起伏的群山像一條條銀色的巨蛇在舞動,秦晉高原上綿延起伏的丘陵像一隻只白蠟般的大象在賓士,再遠望天際,天地相連,群山高原好像有意要和老天比一比高低。詩人在這裡是借景抒情,寫出了祖國人民堅強不屈、敢於鬥爭的精神。前兩句對偶工整,用詞準確:“山”“原”寫景物,“銀”“蠟”寫色彩,“蛇”“象”寫形狀。提問:“舞”“馳”二字寫什麼?有何作用?或進一步啟發:“山”“原”是不是真的在“舞”在“馳”?

  明確:寫動態。二字把本來是靜的景色寫成動的形象,使它充滿了生氣和活力,這也表達詩人豐富的想象和激動的情緒。“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個“欲”字,概括“舞”和“馳”,賦予動的形象以人的性格特點,進一步表達了詩人積極向上的昂揚情緒。學生齊讀“望長城內外”7句,體會其“總”和“分”的關係。

  這7句“惟餘莽莽”“頓失滔滔”分別承上面“冰封”“雪飄”而來,“欲與天公試比高”又是合寫“山舞銀蛇”和“原馳蠟象”,而這7句又都有“望”字所領起和貫串。

  注意:這是寫的一片銀色世界,銀色的特點是潔白而又美麗。

  “冰”“雪”“銀”“蠟”(還有下文的“素”),都是白色,作者不寫一個“白”字,卻十分有力地展示了白色的畫面。

  ⑶ 教師讀:“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等到雪過天晴,紅豔豔的陽光映照在白皚皚的.雪地上,交相輝映,顯得格外壯麗,特別好看。這使人想到中國人民不但敢於鬥爭,而且敢於勝利的革命精神。“須晴日”,表達出對革命勝利堅定的信念,一個“看”字,正是對革命的光輝燦爛的前景的展望。這3句,既讚美了祖國大好河山,又畫出了美好的革命理想,寫得情景交融。

  提問:這裡的“看”字和上面的“望”字在表達內容上有什麼區別?

  明確:二者雖然都是用眼睛,但前者寫登高遠望遼闊的河山,是高瞻遠矚,後者寫仔細觀看豔麗的景色,是端詳欣賞,“望”和“看”用得精確,不能互相調換。

  ⑷ 抓住“望”“欲”“看”三字,背誦上闋。

  2、學習下闋:

  ⑴ 教師讀:“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如此壯麗的祖國河山,應該由誰來主宰呢?誰才能使中華民族進入“分外妖嬈”的理想境界呢?於是,詞就進入對歷史人物的評價。

  “江山”一句是承上“如此”,是指上闋中風光的壯麗。“無數英雄”是啟下,概括了下闋所議論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幾個代表人物。

  提問:“引”字在這裡有什麼作用?

  明確:它把“江山”和“英雄”聯絡了起來,突出了“英雄”們對大好河山的崇敬感情。說明了“英雄競折腰”的原因是江山“多嬌”。競,就是“爭著”。

  ⑵ 教師讀:“惜秦皇漢武……只識彎弓射大雕。”

  提問:“惜”是什麼意思?它貫穿到哪一句?有什麼作用?

  明確:“惜”是“可惜”,有美中不足的意思。它貫穿到“射大雕”,領起對下面歷史人物的議論,概括了歷代統治階級代表人物的不足之處。

  提問:“輸”“遜”是什麼意思?都是做“差”講。為什麼要在前面加“略”和“稍”?“只識”說明了什麼?

  啟發同學看有關這7句的註解,思考、議論。

  教師歸納:

  秦始皇是第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漢武帝有雄才大略,給國家開拓了疆域,建立業績,唐太宗和宋太祖也都是開國皇帝,武功昭著,而稱雄一世的成吉思汗的武功更是赫赫有名,他們對祖國的統一發展起過不同程度的作用。詩人把們置於“無數英雄”之列,都有肯定的意思,但他們又畢竟是封建帝王,是剝削階級代表人物,而且只懂“武功”,不大懂得“文治”(“文采”“風騷”)。因而用了“略輸”“稍遜”,既不全盤肯定,又不一筆抹煞,對他們的功績,既不誇大,又不縮小,這種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和評價,含蓄而又恰如其分。至於對成吉思汗,肯定得更少些,所以用了“只識”二字,也非常準確。對這五個封建帝王的評價,都用“惜”字領起和貫串,“略輸”“稍遜”“只識”都有“惜”的意思。

  ⑶ 教師讀:“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提問:“數”是什麼意思?說明了什麼?

  明確:是“點算”“數得著”“稱得上”的意思。它在評價歷史人物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分肯定了今天的“風流人物”。這3句是議論的中心。“俱往矣”三字,把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筆帶過,宣告了!日時代一去不復返,只有今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偉大的中國人民,才是創造歷史、光復中華的真正英雄。這3句又與上闋結束的3句相呼應,說明在今天只有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才能創造出嶄新的歷史,迎來“分外妖燒”的光輝的明天。

  ⑷ 抓住“引”“惜”“數”三字,背誦下闋。

  3、課文小結:

  ⑴ 引導歸納中心思想:這首詞生動地描繪了祖國北方壯麗的雪景,熱情歌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和當代的革命英雄。今天學習這首詞,能幫助我們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激發振興中華熱情。

  ⑵ 提問:“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有什麼深刻含義?

  說明過去的歷史人物畢竟有很大的侷限性,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是今天的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只有他們,才是祖國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真正的歷史創造者。

  五、鞏固新課

  教師表情朗讀課文。

  六、作業

  1、背誦、默寫這首詞。

  2、課下蒐集寫雪的名詩、名句,寫在讀書筆記上。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1、詩歌誦讀訓練

  2、欣賞本詩描寫、抒情、議論的完美結合,感受詩詞煉字的魅力

  3、感受毛澤東豪邁奔放的偉人情懷

  【教學重難點】

  1、詩歌誦讀訓練:

  以讀動情,以讀識文透過齊讀、輪讀、領讀等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讓學生走進詩歌、走進作者

  2、感受詩詞煉字煉詞的魅力

  讓學生透過詞語的咀嚼玩味,體會本詩表達的精妙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詩歌匯入

  詩人毛澤東

  任先青

  你用平平仄仄的槍聲

  寫詩

  二萬五千裡是最長的一行

  常於馬背構思

  便具有了戰略家的目光

  戰地黃花如血殘陽

  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時瀟灑地抽菸

  抬頭望斷南飛雁

  寬闊的腦際卻有大江流淌

  雪天更善暢想

  神思飛揚起來

  飄成梅花漫天的北國風光

  相信你是最嚴肅的詩人

  屈指數算

  一首氣勢磅礴的詩

  調動了半個世紀的醞釀

  輕易不朗誦

  天安門城樓上只那一句

  便站成了世界的詩眼

  嘹亮了東方

  毛澤東是革命領袖,是共和國的締造者,同時也是詩人梅花瑞雪,戰地黃花,殘陽如血,擊水新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他的詩詞作品把典雅高古的舊體詩詞同中國革命的歷史風雲緊密融合,綻成了詩詞創作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著名詩篇《沁園春·雪》

  二、誦讀入情

  1、個人自由誦讀:

  要求讀準字音,瞭解詩歌基本內容,關注重點詞語的讀法寫法,比如:

  莽紅裝素裹妖嬈競折腰風騷

  2、個人表演朗讀:

  要求讀出自己的理解,並且交流自己在感情基調、語速、重音、表情、動作等上的處理師生在討論中要形成共識,比如:

  感情基調:豪放激動,充滿自豪

  語速:上闋的“望”和下闋的“惜”要有較長停頓“須晴日”和“俱往矣”語速要慢“還看今朝”要用拖音來讀……

  重音:“分外”、“多嬌”等要重讀,“惜”、“略”、“稍”、“只”需輕讀……

  表情:微笑、從容、自信,傲視一切

  動作:想象自己站在至高點上俯瞰祖國江山,身形要挺拔,氣度要雄健

  3、雙人或者多人設計配合朗讀

  4、聽朗讀錄音,自由點評錄音朗讀中的各種處理

  5、全班齊讀

  三、推敲入境

  1、整體感知人物形象:

  透過剛才的反覆誦讀,我們基本上能夠在字裡行間看到詩人的形象了現在請你說一說:誦讀《沁園春·雪》,我讀到了一個毛澤東

  學生可能會概括:

  我讀到了一個豪放的毛澤東

  我讀到了一個充滿瑰麗想象的毛澤東

  我讀到了一個畫家毛澤東

  我讀到了一個胸懷天下的政治家毛澤東

  我讀到了一個驕傲的毛澤東

  我讀到了一個要主宰歷史的毛澤東

  ……

  2、咀嚼詩句,由文見人:

  可以任意選擇其中的一兩個話題(或者自設話題),緊扣詩歌的精妙之點來說:

  從毛澤東的寫景之妙來看毛澤東

  從毛澤東點評之奇來看毛澤東

  從毛澤東的情感之熾來看毛澤東

  ……

  可以引導學生關注以下特色:

  ⑴寫景變化多端,特色鮮明──詩人新穎獨特的視角:

  ①虛實結合:

  上前十句實寫雪景,後三句虛寫雪後美景

  ②動靜結合:

  山、原→舞、馳化靜態為動態

  ③縱橫結合:

  寫景──空間議論──時間

  ⑵用詞準確含蓄,千錘百煉──詩人細膩入微的表達:

  ①準確傳神的動詞:

  封、飄、舞、馳

  ②概括性強的總領詞:

  望、惜

  ③富有表現力的副詞:

  惟、頓、略、稍、只

  ⑶修辭手法的運用極為巧妙──詩人高超的寫作技巧:

  ①比喻兼對偶: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②互文: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③擬人:

  紅裝素裹,欲與天公試比高

  3、回扣背景,詩意昇華,情感再燃: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為了國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後《新民晚報》公開發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回顧歷史,讀《沁園春·雪》,我們讀出了毛澤東的偉人情懷今天,和平盛世之下,我們重讀《沁園春·雪》,心靈同樣可以受到震撼,你還讀出了什麼呢?請以:從“《沁園春·雪》中,我還讀出了”的格式暢談感受

  學生可能談到:

  我讀出了今人要勝古人的豪情

  我讀出了要為新中華改天換地的信心

  我讀出大好河山需要我們去建設的呼喚

  ……

  四、結束

  全班集體配合分角色誦讀,結束全課的學習

  沁園春·雪

  女領:沁園春·雪

  男領:北國風光,(豪邁,高而慢)

  齊:千里冰封──,(拉長)

  萬里雪飄↗(高昂)

  女:望長城內外,

  惟餘莽莽;

  男: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慢)

  女:山舞銀蛇,

  原弛蠟象,

  男:欲與天公試比高(高昂)

  女: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慢)

  齊: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男:惜秦皇漢武,↘(低沉)

  略輸文采;(慢)

  女: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慢)

  男: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齊:只識彎弓射大雕↘(低,慢)

  領:俱往矣──,(慢,拉長)

  齊: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高昂,堅定)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一字一頓)

  五、課後作業

  1、查詢毛澤東詩詞資料,自主閱讀毛澤東詩詞五首以上,並寫出讀後感

  2、收集背誦關於雪的詩句五句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 篇9

  一、教學目標:

  1.抓住關鍵語句,理解課文內容,領略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詞寫景和議論的特點。

  二、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內容,領略詞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胸懷、思想感情。

  四、教學程式:

  1.匯入:由毛主席的嗜好匯入。板書課題。

  教法、學法:激發好奇心,形成期待心理。

  2.明確任務:學生歸納學習任務,教師幫助確定。投影出示。

  3.導學過程:

  A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

  2.學生邊聽邊想。

  (1)從氣魄上,整首詞給你怎樣的印象?找出最能體現這一點的詞語。

  明確: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雄偉的景物,最能反映北國風貌。

  (2)內容。將上下闋內容各用一個字概括。

  板書:上闋物————江山

  下闋人————英雄

  江山和英雄之間有什麼聯絡?請用書中的一個詞語概括。(引)

  江山為何令英雄崇敬?面對大好河山,英雄是何姿態?

  師生分析:上闋繪雪景之嬌,縱橫千萬裡,下闋論古今英雄,上下五千年。因此:

  (3)表達方式:上闋:描寫下闋:議論抒情

  (3)講解過渡句的作用

  教法、學法:教師範讀,學生聽、思考,教師放映宇航員拍攝的長城、山脈照片,精講點撥,感知形象。

  B.文章又如何描寫?怎樣議論?

  1.指名讀上闋。

  (1)毛主席不僅會寫詩作詞,還會畫畫。他大筆一揮,展示給我們幾幅畫面?明確:三幅。一位同學讀原句,另三名同學說說想到的畫面。

  提問:主席是怎樣用筆的?

  回答:先總寫,再具體寫,後小結。先實寫,後虛寫。板書體現。

  女生齊讀上闋。

  教法、學乏:體味意境。

  (2)質疑:“望”的位置在哪裡?何以有這樣的氣魄?

  (3)你怎麼看出後三句是虛寫?從“望”到“看”,視覺上有變化嗎?

  2.讀下闋。

  (1)詩人評說歷史人物,貫穿一個“惜”字。“惜”從何來?

  (2)誰是風流人物?明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插入對毛主席其人、時代背景的介紹。男生齊讀下闋。

  出示人民大會堂巨幅國畫,配樂,放錄音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教師講述。探索感情。

  C.深化拓展:

  現在,你對“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有新的感受嗎?舉例深入體會。

  D.比較體驗:

  《沁園春.長沙》哪一句最震撼人心?

  出示題板。

  E.總結:鑑賞詩詞的思路。

  F.再品詞的意境。放錄音。

  作業。

  總體回顧,發散思維。

  展開聯想,鼓勵求異:你由雪想到了什麼?

  板書設計:

  總實

  上闋物——江山分描寫

  總虛

  沁園春雪評古議論

  下闋人——英雄

  贊今抒情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 篇10

  【課文分析】

  全詞熔寫景、議論和抒情為一爐,意境壯美,氣勢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邁,頗能代表毛澤東詩詞的豪放風格。

  【教學思路】

  1、從朗讀課文入手,在反覆朗讀並背誦中體會詞中的形象,體會革命家英雄氣概和壯志豪情,感受詞中宏闊的意境;

  2、揣摩、品味詞的凝鍊、貼切的語言;

  3、正確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匯入課文

  欣賞李煜的《虞美人》,體會封建帝王的亡國哀傷,對比引入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壯志豪情,文章意境宏闊……

  二、朗讀,整體感知

  教師示範讀,學生讀。

  理解這首詞的上下兩闋,各寫什麼?

  (上闋:描寫北國雪景;下闋:縱論歷代英雄,抒發詩人的抱負。)

  三、生成──探究

  預計學生生成問題:(可參見《讀寫導航》的“探究與體驗”)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哪句?

  2、上闕中作者以“望”統領下文,都望到了什麼?

  (長城、黃河、山脈、高原;這些景觀大氣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3、詩人是如何來表現這些景象的?

  (對偶、比喻等修辭;以動寫靜,如: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4、“須睛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的寫景與前面的詩句有何不同?

  (前面是寫實,這裡是想象的虛景。)

  5、發揮想像,用自已的話描繪一下詩人筆下的北國雪景,並談談此時你的感受。

  (廣闊、壯麗的北國雪景風光,令人感受到詩人豪邁胸懷,雄偉氣迫,以及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6、詩人如何從上闋描寫北國雪景轉入下闋縱論歷代英雄?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作用。)

  7、作者用一個“惜”字統領全文、評價歷史人物,包含著什麼樣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評不足。)

  8、怎樣理解“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抒發了作者作為革命家的偉大抱負……)

  四、拓展欣賞(比較閱讀)

  1、 閱讀課後詩《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並比較兩首詞的異同點。

  2、課後比較閱讀《沁園春·長沙》,重點比較和體會詞在情感、表現手法上與課文的相似點。(見《讀寫導航》)

  五、反覆朗誦課文並能達到熟練成誦

  六、作業

  1、課外閱讀鑑賞毛澤東詩詞,並選擇自已最喜歡的一首在班裡朗頌交流。

  2、背誦課文。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引導學生品位詞的準確、精練的語言魅力,體會詞中重點詞語對錶達思想感情的作用。

  ⑵ 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樂美,在品析中領會詩歌語言豐富的表現力。引導學生欣賞詞大氣磅礴、曠達豪邁的意境。

  2、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學習感受詩人的形象,體會詩人莽莽原野般寬闊的胸懷,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氣魄,堅定的信心,充分獲得審美的愉悅。

  【教學重點】

  透過分析重點詞語把握詞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總結分析詞句表達作用的方法。

  【媒體使用】

  多媒體。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情境匯入,渲染氣氛

  1、導語:

  雪,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鍾愛之物,詩壇文苑,多有詠雪的佳作。毛澤東對雪也有特殊興趣,時有詠雪的佳詞麗句。今天,讓我們走進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去感受詩歌的情感美和音樂美,去體會一代偉人莽莽原野般寬闊的胸懷,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氣魄。

  2、播放影片資料。

  3、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欣賞影片資料。進入情境。感受音樂美和情感美。

  自由有感情朗讀詞。體會感情。

  二、整體感知課文,初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1、指名有感情朗讀課文。

  2、提問:

  這首詞描寫了哪些景物?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組織學生交流。

  個別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獨立思考問題。

  交流。

  三、研讀課文,分析體會詞句作用

  1、提問:

  你認為《沁園春 雪》中哪些詞句寫的好,為什麼?

  2、組織學生髮言:

  引導學生總結方法、思路:

  ⑴ 詞句表面意思→

  ⑵ 在具體語境中的表達作用→

  ⑶ 在文中的表達作用(聯絡中心或思想感情)

  3、學生根據思路分析詞句。

  4、品析詞句:

  詞句表面意思→在具體語境中的表達作用→在文中的表達作用(聯絡中心或思想感情)

  學生思考。

  回答問題。

  發言。

  四、拓展閱讀

  1、出示閱讀材料:

  ⑴ 介紹寫作背景。

  ⑵ 播放詩詞朗讀錄音。

  2、佈置閱讀任務:

  內容:自由選擇其一。

  步驟:獨立閱讀→小組交流。

  3、組織各組交流。

  個別學生朗讀。

  欣賞。

  學生獨立閱讀、思考。

  小組交流。

  小組代表發言。

  《沁園春 雪》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重點

  1、朗讀並背誦這首詞。

  2、把握詞的基本內容。

  教學難點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檢測背誦

  二、出示目標

  1、背誦下闋

  2、指導學生透過寫景議論去正確而充分地理解課文所包含的深刻內容和強烈感情,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

  三、自學自測

  (一)朗讀下闋

  (二) 自測

  1、提問:由眼前的景物聯想到了哪些內容?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提問:上下闋是如何過度連貫起來的?

  明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承上啟下,這一過渡使全詞渾然一體,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給人嚴絲合縫,完整無隙的感受;“折腰”本來是鞠躬、傾倒的意思,這裡有讚頌、讚美的意思,而它比“讚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強烈,更能體現出無數英雄為祖國的壯麗山河而傾倒之情。

  3、提問:“引”也是個領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們有什麼共性?

  明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人物,是無數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戰功赫赫,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4、提問:對於這樣傑出的歷史人物,詞人用一個詞對他們作了總的評價,請找出這個詞。

  明確:“惜”(品味“惜”字的豐富含義。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人物,同時也就肯定了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偉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評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欠缺。第三,他們的不足是由於時代、階級侷限造成;第四,表現了後來者居上的偉大氣概。)

  5、討論:誰是真正的英雄?

  明確:今朝的風流人物,是新時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傑出的才能更偉大的抱負的人,應該是人民群眾,也應該是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鬥爭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應該是詩人的自況。這是詩人的自信和自勵,是他們決心登上歷史舞臺的威武雄壯的宣言。這是全詞的主旨所在。

  6、提問:作者在下闋為什麼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明確: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7、找出全詞點明主旨的句子

  明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由評論歷史人物落到讚揚當代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使全詞的思想境界達到了高峰,點明瞭主題。

  四、討論答疑

  五、小結

  六、當堂達標

  1、背誦全詞

  2、這首詞的層次與思路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裡,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轉入(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