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教學設計

古詩教學設計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古詩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後仍按古式創作的詩。古詩的型別多樣,你所見過的古詩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古詩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 熟讀古詩並背誦。

  2、 初步瞭解詩意。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菊花》這首詩是唐朝元稹寫的,他是河南人。

  二、 範讀古詩

  你聽懂了什麼?

  師介紹:這是一首詠物詩,抒寫了對菊花傲霜鬥雪的勇氣的讚賞。

  三、 朗讀理解

  1、 自由讀

  2、 指名讀

  3、 全班讀

  4、 理解:

  秋叢:叢生的秋菊。

  舍:家院。

  陶:指東晉詩人陶淵明。

  籬:用竹子或數枝等編成的圍牆。

  5、 理解詩意:叢叢怒放的秋菊圍繞著家院,爭奇鬥豔;使人彷彿到了陶淵明的園中。我細細的觀賞著籬笆下遍植的菊花,不知不覺中已是日影西斜了。不是我獨獨偏愛這菊花,只因為在這百花凋謝的秋天,唯有菊花迎著早降的秋霜,傲然挺立。待到此花開過之後,這一年中便再也不能欣賞到別的鮮花了。

  6、 在熟讀基礎上背誦。

  四、出示課題

  《馬》簡介作者:李賀----字長吉,河南人。

  五、讀詩,理解

  1、師示範讀,你聽懂了什麼?

  2、學生交流。

  何當:什麼時候才能得到。

  絡腦:罩在馬首上的籠頭。這裡指鞍具。

  清秋:清爽的涼秋。

  3、老師介紹詩意:

  在月光映照下,邊塞的沙原上彷彿覆蓋了皚皚積雪,反射著冷冷的寒光。高大巍峨的燕山峰頂,一輪殘月如同一把彎鉤,斜斜的掛在暗蘭色的夜幕上。經過了一個夏天的餵養,駿馬膘肥體壯,什麼時候,他們和能套上金飾的馬絡頭,馳聘在秋高氣爽的沙漠中,和我一起去建立赫赫的戰功呢?

  4、自由讀。指名讀。

  5、試背,找同學背。

  6、全班齊讀,背出的同學站起來背。

  六、總結:這是一首詠物詩,透過對馬的讚歎,表現了壯士的昂揚鬥志和豪放氣概。

古詩教學設計2

  29 古詩兩首

  教學目標

  1.認識“乞、霄、燭、曉”4個生字,會寫“乞、巧、霄”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難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教學掛圖、古典音樂。

  2.收集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已經學了很多古詩,誰願意把你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2.同學們背誦的這些古詩,有的描寫大自然的美景,有的反映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等,而今天我們學的這兩首古詩卻取材於民間神話傳說。

  3.板書課題,理解“乞巧”。

  a.認讀“乞”,組詞:乞求、乞丐等。

  b.聯絡課後資料袋理解“乞巧”。

  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讀正確、讀流利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霄”,認讀、組詞,與“宵”區別。(留給學生自己發現,為《語文園地八》中的“我的發現”留下伏筆)

  4.嘗試讀出詩的節奏韻味。

  再讀感悟,品味詩意

  1.學生自讀自悟。

  2.小組合作,根據課後資料袋和“牛郎織女”的故事來理解詩意。

  3.全班交流,吟誦詩句。

  練說促背,趣味識記

  1.教師激趣:一個節日中蘊含著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一首詩又取材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同學們瞭解了神話故事,又學習了這首古詩,收穫一定不少,現在我們分成兩組,進行一個比賽,一組看掛圖講牛郎織女的故事,一組配樂背誦古詩,看誰故事講得好,古詩背得棒。□教學設計

  2.小組練習。

  3.進行比賽。

  識字寫字

  1.自主識字,仔細觀察怎樣寫好字。

  2.教師範寫“乞、霄”,學生練寫。

  拓展閱讀

  閱讀《寒食》《元日》《清明》等以節日為題的古詩。

  第 二 課 時

  複習匯入

  1.比賽背誦《乞巧》。

  2.聽寫“乞、巧、霄、渡”4個字。

  3.出示課題《嫦娥》,學生講關於嫦娥的故事。

  自主學習,感悟詩意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可輪讀、大聲讀、同桌合作讀、自讀等。

  2.默讀質疑。

  3.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感悟詩。

  a.可查字典理解字詞來理解詩句。

  b.聯絡收集的資料和同步閱讀中的“嫦娥奔月”的故事來理解。

  c.可小組合作,也可獨立自悟。

  4.有感情朗讀詩。

  a.生練讀。

  b.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配樂,邊想象情景邊朗讀。

  背詩比賽

  1.練習背誦。

  2.組內比賽。

  3.各組隨機抽查比賽。

  識寫生字

  1.認讀生字。

  2.指導書寫。教師範寫“屏”。

  拓展練習

  同學們,如果說嫦娥奔月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們渴望飛天的夢想,如今,我國的“神舟5號”飛船已實現了這個夢想。假如你乘坐飛船登上月球,見到廣寒宮、嫦娥,見到環形山等等,又會演繹出怎樣的富有現代特徵的神話故事呢?請用“廣寒宮、嫦娥、“神舟5號”飛船、運動會”等詞語編寫一個想象故事。

  板書:

  乞巧

  乞—氣

  宵—霄

  課後反思

  1、努力實現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拓寬語文的學習空間。

  2、未有挖掘詩的情感,才能讓學生真正讀出詩的神韻。

古詩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詩的內容,想象詩所描繪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

  教學重點:讀議結合,理解詩句的意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悟詩境,指導朗讀。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板書課題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你們想聽嗎?(播放)。

  剛才聽到的是李叔同的《送別》。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因為送別而憂傷落淚,並揮筆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請同學們看螢幕上的圖畫,猜一猜這是哪一首詩的內容?出示:《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送別詩,今天讓我們再次走近李白去學習他的另一首送別詩。板書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齊讀課題)

  二、分析詩題,梳理資訊

  1.你從題目中知道了什麼?指導認識三個生字,學生講識記方法。指導書寫:孟。在田字格里範寫,指出下面皿子底寫時要內收,學生再練寫一遍。

  2.藉助註釋“之”,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

  三、初讀古詩,讀出古韻

  學習自讀;指名讀,指出停頓;範讀,聲斷氣不斷,讀出古詩的韻味;學生練讀。

  四、展開想象,體會情感

  1.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誰能透過讀詩中的句子告訴我。(前兩句)

  (1)板畫地理方點陣圖,瞭解黃鶴樓、揚州的方位。

  (2)藉助註釋,說說是怎麼回事?(出示後兩個註釋)藉助註釋是理解詩意的好方法。識記“辭”

  (3)古詩中用“煙”來描述花草的頗為常見。請看:(出示詩句,以便積累,讓學生讀)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高鼎《村居》

  煙花山際重,舟楫(jí)浪前輕。 ——杜甫《泛江送客》

  2.說起“故人”,你知道他們之間的故事嗎?(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之間友情的故事)。藉助資料能幫助我們更為深入地理解古詩。

  3.送故人遠行,這該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出示後兩句)自由讀,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樣的畫面?學生彙報,教師在學生基礎上作以下點撥——

  (1)點紅“孤帆”。自古長江就是交通要道,江上來來往往的船隻有許多,為什麼詩人只看到了一隻船呢?( 因為詩人把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的身上了。)激情:老朋友正離我而去,我的眼裡心裡只有老朋友,就這麼一直看啊,看啊!讀出我的不捨吧!(指名讀第三句,男生讀,女生讀,讓學生讀的時候,看著遠方的那條孤帆!)

  (2)詩人一直看了有多久?說說你的理由。學生彙報後,點紅“唯見”。是啊,最後只看見滔滔的江水,卻看不見——(引說,讓幾位學生接著說)只看見滔滔的江水,卻看不見——

  (3)出示文中插圖:詩人就這麼一直望向天的盡頭,他的心裡在訴說著什麼?

  (4)說不盡的不捨與留戀,讓滔滔的江水傳達情意吧!(我們一起讀後兩句)

  4.結課:你瞧,後兩句沒有出現留戀、不捨等字眼,卻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情意,這就是透過寫景來表達詩人的情感。在學習第二首詩時,你一定會有類似的發現,期待著你們的表現!

  板書: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板畫) 揚州

  西辭 } 敘事

  黃鶴樓

  孤帆 (畫畫:孤帆到碧空盡)

  } 寫景抒情

  唯見 (畫畫:長江流向天際)

古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並能夠用自己的筆觸描寫詩中畫面,體會詩中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岩”,是唐代人。呂岩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後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盪,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後不知去向,大家想不想了解這個人呢?就和老師一起走進這首傳言是呂洞賓寫的詩中吧。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牧童》。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教師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並質疑。(師適時板書並回答學生的質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5.出示問題: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大意嗎?

  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7.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8.全班齊讀此詩。

  (三)深入研讀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反饋,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麼,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嚮往寧靜淡泊,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四)拓展延伸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五) 小結

  同學們學習了《牧童》這首詩,說說牧童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以隨機點名的方式請學生做出總結。

  (六)作業

  1、預習剩下的兩首詩

  2、蒐集八仙過海的故事,下節課來講一講。

古詩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四時田園雜興》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范成大六十一歲時,在石湖養病期間寫下了六十篇田園詩,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各十二首,總題“四時田園雜興”。詩篇把農民的勤勞,淳樸的美德透過兒童天真活潑的舉動不經意地展現,更顯童趣盎然。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

  2.背誦兩首古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所描寫的景象,透過領會詩句內容,感悟古詩選詞煉句的精妙和豐富的內涵,從中受到美的薰陶,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4.感受鄉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養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重點】

  背誦兩首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養成積累的習慣。

  【教學難點】

  感受鄉村生活,陶冶愛美的情趣,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學習《四時田園雜興》(一)

  一、談話匯入

  一年之中有哪幾個季節?你能用一首詩來告訴同學們你喜歡哪個季節嗎?(學生交流)是呀!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就學習了有關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古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四時田園雜興》,板書課題:《四時田園雜興》還記得我們一年級時學過的古詩《夏日》嗎?那就是詩人范成大的作品,讓我們一起背一下吧!(學生齊背古詩)

  2、教師範讀古詩

  同學們背的真好,下面我們來學習古詩《四時田園雜興》,請同學們把書捧起來,聽老師讀古詩,注意聽清本課生字的字音,聽清古詩的重音和節拍。

  二、介紹作者釋題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范成大關心國事、勤於政務、同情人民疾苦。他的憂國恤民的思想在其詩歌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他的田園詩概括地描繪了封建社會農村的廣闊生活,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成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1.釋題:“興”是什麼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並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麼內容?(雜興就是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相當於平常我們讀到的詩歌中的:無題。只是詩人們有感而發,即興記下。)

  2.指名試讀全詩,引導回答上面問題。(明確詩歌的朗讀方法: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三、學習詩文內容

  1.自由讀文,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並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2.學生自讀並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幹什麼?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引導回答上面問題,並小結板書:

  村莊兒女——————耘田織布

  童孫——————————學種瓜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晝:白天。耘:除草。耘田:在田裡除草。績麻:把麻搓成線。

  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未解:不懂。

  供:參加。耕織:耕田織布。傍:靠近。桑陰:桑樹下。

古詩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1、字詞卡片。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切入舉偶

  1、誦詩匯入:

  同學們,古詩是我國的文化精華。誰能背幾首給大家聽呀?(學生背誦古詩)古詩為我們呈現出美的意境,讓我們獲得美的感受。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看看詩中寫了哪些內容?

  2、看圖匯入:

  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說圖中都畫了些什麼?你想到了什麼?那麼詩中所寫的內容與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樣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

  二、對話平臺

  1、初讀:

  ⑴藉助拼音自由讀古詩,把字音讀正確。

  ⑵同桌互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⑶小組合作學習,輪讀交流自己的理解。

  2、研讀:

  ⑴教師範讀,引導學生體會情感,想像畫面。

  ⑵看畫面,重點引導學生弄清“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⑶自由讀,邊讀邊看插圖,理解詩意。

  ⑷彙報交流詩意。

  ⑸多種方式朗讀。

  3、誦讀:

  ⑴出示圖畫,指名配樂朗讀。

  ⑵學生自由練讀。

  ⑶賽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⑷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4、寫字:

  ⑴出示要寫的字:

  首、劉、枝、記,學生認讀。

  ⑵學生觀察字形,交流怎樣書寫。

  ⑶教師示範,學生評價。

  ⑷學生練習,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寫字訓練要給學生展示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樂於寫字。)

  5、拓展:

  你喜歡哪個季節,說說為什麼?

  不使學生的思路受到束縛,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發學生熱愛生活。

  第二課時

  一、對話平臺

  1、複習:

  多種方式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挑戰背誦古詩(一)。

  (活潑多樣的複習方式,使學生積極參與,進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2、自學:

  ⑴出示《山行》,引導學生說說用什麼方法來學習。

  ⑵按自己的喜歡的方法來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⑶彙報:

  說說學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明白。

  ⑷師生合作解決問題。

  3、細讀:

  ⑴學生自由練讀,想像畫面。

  ⑵指名讀,讀後評價。

  ⑶教師有感情地範讀,學生評點。

  ⑷學生找學習夥伴一起練讀。

  4、誦讀:

  ⑴讓學生感受楓葉滿山的美麗情景。

  ⑵挑戰讀,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

  ⑶觀看插圖,練習背誦。

  5、寫字:

  ⑴出示生字:

  楓、於,學生認讀,

  ⑵觀察字形,說說怎樣識記和書寫。

  ⑶教師示範,提示重點筆畫,如:

  “楓”字的“木”字旁的捺變成點等。

  ⑷學生練習,小組點評。

  觀察、交流能幫助學生掌握寫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6、練習與拓展:

  ⑴出示課後“我會填”,引導學生填寫。

  ⑵誦詩會,學習夥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古詩教學設計7

  一.匯入:情景匯入,確定目標。

  同學們,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歌在我國的文學作品中是一顆璀璨的明珠。不管是上至我國第一部詩歌道總集《詩經》,還是下至唐詩、宋詞、元曲,都有很多精典篇章,我們也學習了不少。初中三年我們一共學習了其中三十首,【投影】另外還有二十幾首附詩,不知同學們是否還記得,下面老師就從中點幾篇,大家來背一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天淨沙秋思》、《春望》。

  不錯的,同學們背得很熟,但中考中讓我們背誦整首詩的可能性並不大,它往往是以什麼形式來考查我們呢?(名句填空、詩歌賞析)【師板書】

  二.背一背:看誰記得多,記得牢。

  好,今天我們就一起圍繞這兩點複習。今天我們仍然採用兩組競賽的方式,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比賽的規則。【投影】師讀

  今天,我們要看一看哪個組將會在這次詩歌複習競賽中獲勝。A組有沒有信心?B組呢?

  好,下面我們進入第一環節:名句填空。【投影】說到名句填空,這麼多首詩,名句也很多,老師將它們分了類:

  首先請A組同學為B組選題,並指名答題。

  不錯的,都答對了,但你能否到黑板上把它們寫出來呢?請這位同學上黑板來寫一寫,下面的同學拿出本子也寫一寫。

  他寫得對不對?有沒有錯別字?他們應得多少分?

  下面請B組同學為A組選題,並指名答題。你也來寫一寫,下面同學再在本子上寫一寫。有沒有錯誤?他們應得多少分?好,不錯的,兩組打了平手。我們再來看看其餘的題目,一起來回答。

  很好,透過第一個環節,我們知道學習詩歌,首先得把它背上,不但要背熟,而且還要會寫。因為只有會寫了,才能把中考中的名句填空的分數收歸囊中,對吧?!

  三.品一品:看誰理解得深,理解得透。

  當然,學習詩歌,記憶是基礎環節,真正要把握這首詩,還要能理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鹽城市中考中一道詩歌賞析題【投影】

  請看題,老師把這道題讀一遍,同學們看看應選哪一個選項。請一位同學來說一說。為什麼選B呢?我們來看一下正確答案。

  不錯的,同學們的理解能力很強,一下子就把這道題做出來了。這只不過是牛刀小試。下面進入第二個環節,搶答題,誰先舉手誰回答,答錯了機會讓給另外一組。【投影】

  經過上一輪的自由搶答,我們來看一看雙方的得分。A組多少分?B組多少分?這一輪A組勝出。B組要加油啊!有沒有信心在下一輪中超過他們?(有)那我們就拭目以待了。

  四.想一想:看誰歸納得好,歸納得妙。

  透過上一個環節的學習,同學們有沒有留意這些題目都是從哪些角度出題的?我們把它們歸納出來,以後自己複習的時候就有章可循了。哪位同學來說一說?有沒有誰來補充。

  同學們說得很好,賞析詩歌無非從這幾個角度入手,請看大螢幕。【投影】

  把握詩歌形象

  推敲關鍵詞句

  品析藝術特色

  理解詩歌主題

  五.練一練:看誰運用得精,運用得活。

  知道了賞析詩歌的一般角度,下面我們進入第三個環節:請同學們作一回中考命題老師,分別就《望嶽》和《杜少府之任蜀川》為對方出三道題,注意出題的角度和提問的方式,並整理好答案,時間5分鐘。

  時間到,先請B組出題,A組接題(指名出題,你請誰答題),A組一共答對了多少題?

  老師也為這首詩編了兩道題,請同學們答一答。

  下面看A組的了,A組出題,B組接題(指名出題,你請誰答題),B組一共答對了多少題?老師也為這首詩編了兩道,請同學們再答一答。

  不錯,兩組同學表現的各有千秋。出題者出得好,題題都問到了點子上,都問到了詩歌賞析的關鍵之處;而答題者答得更妙,句句都答到了位,答得對方心服口服。真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啊!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得分情況。最終A組在這次詩歌複習競賽中獲勝,讓我們同熱烈的掌聲對他們表示祝賀,但是B也不要所餒,下一次我們有的是機會。

  六.總結:佈置作業。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瞭解複習詩歌的一般方法,也瞭解了詩歌常規的命題角度,其實也學會了自我複習詩歌的方法。同學們的表現都不錯。課後請同學們一方面要將所學的詩歌能熟練背誦默寫,並加以理解。另外運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自選一首詩,編三道詩歌賞析題,然後我們彙編在一起,打印出來,做個練習,看看誰能做得最好。

  好,這堂課就上到這裡,下課。

古詩教學設計8

  活動目標:

  1、感受中華詩詞文化的燦爛輝煌,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2、提高寫作編輯和口語交際能力。

  3、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活動重點:

  1、寫作編輯。

  2、詩歌賞析。

  課時安排

  1、課外活動兩週。

  2、課內活動一課時。(成果展示)

  活動設想:

  中國是詩的國度,中華詩詞是民族文化的瑰寶。瞭解中華詩詞,就可以瞭解民族的文化歷史;欣賞中華詩詞,就可以感受民族文化的燦爛。透過這次活動,讓學生漫步古詩苑,感受中華詩詞源遠流長的歷史風貌,領略多姿多彩的創造風格,瞭解明星璀璨的大家名人,瀏覽醒世鑑人的名篇佳句,體會博大精深的思想內容,感知美妙絕倫的藝術特色。透過這次活動,培養學生對中華詩詞的興趣與愛好,提高對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古詩詞的閱讀理解與鑑賞能力,提高審美情趣與文化品味。透過這次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親眼看一看,用心想一想,聯手做一做,提高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識,感受精神勞動的艱辛與創造成果的喜悅。

  活動準備:

  利用課前五分鐘時間,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進行古詩詞的欣賞活動,內容是每組同學用powerpoint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一首古詩詞,並且用解釋和賞析,每節課由一名同學演示並欣賞這首古詩詞,以作為積累和儲備。以詩詞編輯與詩歌朗誦為主,可以讓個別有特長的同學參與諸如詩意書畫,音樂與舞蹈。之後每個同學寫一篇“古詩苑漫步”,談談這次活動的感受。

  活動過程:

  一、課外活動階段

  第一週

  1、提交活動計劃,讓學生明確本次活動的目標、任務。

  2、以小組為單位,佈置任務,明確分工,各司其責。

  3、透過各種渠道,查詢相關資料:

  a、可上網看“中華詩詞”有關內容:網址:htt

  b、詩詞編輯:每個同學用powerpoint的形式,做一個簡報,選一首古詩詞,其中有作家簡介,作品背景,解釋賞析、評價等。

  c、分類編排:可按詩歌體裁: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等。內容:詠志,詠物,詠史,感懷,田園,邊塞,山水,送別,思鄉,友誼等。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朝代:古詩和現代詩d。找出以古詩詞為詞的歌曲。第二週:詩詞編輯,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提出意見或建議,以供進一步修改。詩歌朗誦,在小組熱身、準備。 作文上交,選出佳作。

  二、課內活動階段(成果展示)主持人:(由班級組織能力強的同學來組織活動,自己準備開場白。)(找出班級幹部同學擔當評委)

  1、古詩詞的編輯:把這一段時間課前五分鐘同學們收集的和以前所學過古詩詞的整理出來,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按著內容、體裁、流派、朝代等編輯在一起,用列印文稿或簡報的形式向同學們展示出來。活動評價:由評委對展示的思想內容、藝術形式、創意策劃及口語表達等進行評分。

  2、詩詞的欣賞:詩配畫,畫配詩、為詩譜曲,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示。活動評價:由評委對展示的內容、作品的選擇畫與詩是否相配、是否有意境等進行評分。

  3、古詩詞的朗誦:自己選擇音樂來配音,朗誦一首或幾首詩歌。活動評價:從讀音、語調、表情、背景音樂與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評分。

  活動說明:

  1、由評委選出一、二、三等獎,一等獎5分,二等獎4分,三等獎3分,若得一等獎的小組,其成員在本次活動中的成績都是5分,其中由小組長視成員在活動中的表現酌情加分減分,給小組長更多的權利,以提高他們的組織能力及促進其他同學活動的積極性。此次成績算做期末考核的一個部分。

  2、把學生在活動中收集的資料整理成冊,把優秀的作品推薦到學校甚至校外雜誌以肯定其成績,報請學校進行專門展覽。

古詩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會寫“宮、侯”等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會透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古詩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4.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詩人所運用的表達方法。

  9654;教學重點

  1.學會透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品味詩句,感知古詩大意。

  2.指導背誦,積累古詩。

  9654;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詩人所運用的表達方法。

  9654;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在字音教學上,要注意本課的多音字:“纖”讀“xiān”;“脈”讀“mò”。在字詞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時,先放手讓學生藉助課文中的註釋,聯絡上下文進行自學,說說詞語的大概意思,然後要求學生把初步理解的詞語放進詩句中去,試著講講詩句的意思。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適當點撥即可。

  2.閱讀理解

  本課的三首古詩分別寫了三個不同的節日,描寫了不同的風俗習慣。學習古詩時,可以引導學生藉助註釋、聯絡古代文化常識、結合課文插圖等理解詩句的意思。同時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以豐富學生對古詩中美好感情的感悟。

  9654;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狀元大課堂8226;好學案》對應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字詞卡片。

  9654;教學課時3課時

  第1課時

  《寒食》

  9654;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2.邊讀邊看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景象和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9654;教學過程

  板塊一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能列舉一下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嗎?(指名學生答)那麼,你們知道清明節的前一天是什麼節日嗎?(寒食節)寒食節在我國很早就有了,許多詩人都曾寫過關於寒食節的詩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首——韓翃的《寒食》。(板書:寒食)

  2.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談話匯入,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有利於學生了解寒食節的具體時間,為理解詩句打下良好基礎。

  板塊二理解詩題,走近作者

  1.交流資料,瞭解寒食節。

  (1)同學們,透過預習查資料,你們對寒食節一定有所瞭解,誰來分享一下呢?

  (2)指名學生說。

  (3)教師小結:寒食節也稱“禁菸節”“冷節”“百五節”,在冬至後的第105天,清明節前1~2天。這一天,人們禁菸火,只吃冷食。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盪鞦韆、踢蹴鞠、鬥雞等風俗。

  課件出示

  寒食節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曾被稱為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2.瞭解作者韓翃。

  課件出示

  韓翃(719—788),唐代詩人,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進士。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賞識,最終官至中書舍人。韓翃的

  詩筆法輕巧,寫景別緻,在當時傳誦很廣。

  3.指名學生讀詩。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設計意圖】交流資料既是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檢查,又培養了他們收集資料的良好習慣。同時,瞭解古詩的寫作背景有助於學生感悟詩情,深入體會詩人的情感。

  板塊三初讀古詩,把握大意

  1.自由讀詩,結合註釋說說詩句的含義。

  2.解釋詞語。

  課件出示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園裡的柳樹。

  漢宮:這裡用漢朝皇宮來指唐朝皇宮。

  傳蠟燭:寒食節禁火,但朝廷傳賜蠟燭給公侯之家,受賜的可以點火。

  五侯:這裡指天子寵幸之臣。

  3.解釋詩意。お

  (1)指名學生說。

  (2)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春天的京城到處都飄散著落花,寒食節裡御花園中的柳樹在春風中搖曳。

  (3)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日落天黑,皇宮裡忙著傳送蠟燭,蠟燭燃燒時升起的輕煙飄進了王侯貴族之家。

  板塊四化詩為畫,體會意境

  1.這首詩中哪些句子描寫了春意?

  指名學生答。(課件出示: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詩人立足高遠,視野開闊,將全城景物盡收眼底。“春城”一詞,高度凝練而華美。“春”是自然氣候,“城”是人間都邑,這兩者的結合呈現出無限美好的景觀。

  2.詩人說“無處不飛花”而不說“處處飛花”,為什麼?

  “無處不飛花”是詩人抓住的典型畫面。詩人不說“處處飛花”,因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說“無處不飛花”,用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地增強了肯定的語氣,有力地烘托出城內春意之濃郁。

  3.誰能說一說“飛”字用得好在哪裡?

  “飛”字極富動感,不僅有助於表現春天的勃勃生機,還說明了詩人在描寫時措辭之精當。“飛花”就是指落花隨風飛舞,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說“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意蘊深遠。

  總結:由此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詩人煉字的功夫。可以說,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是得益於其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而這一句詩中最引人注目的,就在於一個“飛”字。

  4.“寒食東風御柳斜”這句詩的重點是什麼?

  春風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園。園中垂柳也隨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影無形的,我們只能從花之飛、柳之斜來間接感知。照此說來,“斜”字也是在間接寫風。

  5.探討:《寒食》是按什麼順序描寫的?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指名學生回答。

  按從白天到夜晚的時間順序描寫的,描寫了落花飛舞、楊柳搖曳、輕煙四散等景色。

  6.寒食節那天全國禁火,夜幕降臨後,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宮裡卻出現了一個怎樣奇特的景象呢?是誰可以享有如此特權?如果你是長安的百姓,看到這些你會有什麼感受?

  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宮廷裡卻正忙著傳蠟燭。(不滿,輕蔑)

  7.“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

  諷喻皇宮的特權以及宦官的專寵。

  8.指導學生背誦全詩。

  9.總結:這首詩主要描寫了寒食節裡,全城處處飄飛著落花,御花園中的柳枝隨風飄拂。夜幕降臨,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宮廷裡卻正忙著傳蠟燭,輕煙飄進了王侯貴族之家。詩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對現實的不滿。

  【設計意圖】“一切景語皆情語。”先逐句理解,再分析詩中描繪的景色,由這首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從所寫景物分析寄託的情思,是對主題的一個昇華,環環相扣,便於學生理解,引導學生層層深入。

  9654;板書設計

  第2課時

  《迢迢牽牛星》

  9654;課時目標

  1.瞭解《古詩十九首》相關常識。

  2.品味詩歌語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體會詩中蘊含的相思之情。

  9654;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設情境,匯入詩題

  1.教師談話:大家一定誦讀過這樣的句子——“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這是《詩經》中人們的淺唱;“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這是漢樂府中人們的歌詠。

  2.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取法於《詩經》和漢樂府,但也有它獨特的魅力。讓我們一同走入《古詩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牽牛星》。(板書詩題:迢迢牽牛星)

  3.指名學生讀詩題。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並引導學生回憶所學或所瞭解的古詩,將學生帶入學古詩的氛圍中。1.課件出示填空題,比比誰回答得快。

  板塊二初讀全文,讀通讀順

  1.學生自由讀全詩。教師提出要求:讀準字音,把詩讀通、讀順。

  2.課件出示易讀錯的字。

  迢纖泣涕盈脈

  3.指名學生讀字。

  重點強調:“纖”讀“xiān”;“脈脈不得語”中的“脈”讀“mò”。

  4.讀出節奏。

  指名讀,讀出古詩的停頓和節奏。

  課件出示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5.讀出韻味。

  關注字音的同時,爭取讀出古詩的韻味和自己的理解。

  6.教師範讀。

  7.自由練讀。

  8.學生齊讀。

  小結:學習詩歌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誦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讓我們伴隨著朗朗書聲開始這首詩歌的學習。

  【設計意圖】讀得正確,讀出節奏,讀出韻味,使學生在逐層提升的誦讀中感到學習古詩十分有意思、有情趣,為熟讀知意打下基礎。

  板塊三探究內容,品味詩情

  1.匯入:讀懂詩,讀出詩裡包含的意思,這才是學習詩的正式開始。詩就像一杯濃濃的咖啡,需要細心品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仔細品味一番吧!

  2.自讀自悟。

  通讀全詩,思考:這首詩寫了一個什麼故事?抒發了一種怎樣的情感?

  3.討論彙報。

  織女(河漢女)思念牛郎。織女是全詩的主人公。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調較為哀怨。

  4.讀完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抒發你讀後的感受,你會用哪個詞語呢?

  指名學生回答。(板書:傷感)

  5.如果用一個詞語將詩中傳遞的情感描摹出來,你認為哪個詞語最合適?(板書:相思)

  6.帶著這樣的感情,再讀詩歌,體會一下,詩歌藉助了哪些語句來傳遞這份相思的傷感與哀怨呢?指名學生答。

  (1)課件出示詩句: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迢迢”指遙遠。今天這個詞語仍然富有生命力,我們形容路途遙遠,會說“千里迢迢”。“迢迢”和“皎皎”兩個詞相互呼應,相互補充,意思是牽牛星和織女星相距十分遙遠,都很明亮。

  牽牛星在遙遠的地方,這遙遠的距離使得主人公內心起了相思之情。可是,牽牛星真的離她那樣遙遠嗎?在詩句中有沒有其他的發現?

  (2)課件出示詩句: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①“札札”是象聲詞,形容織布機工作時發出的響聲,給人一種靜謐中的雜亂之感。而“弄”這個字,是擺弄、撫弄的意思。一個動詞就透露了此時織女的心境,寫出了她心不在焉、心神不寧的樣子。

  ②札札機杼亂人心,最是織女愁腸時。其實,《木蘭詩》中有一句與此句類似,同樣抓住了“機杼”這個意象,來寫女子的愁情。是哪句呢?“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同樣是用有聲來襯寂靜,以有聲來傳悲情。

  (3)課件出示詩句: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①弄懂“不成章”。這三個字蘊含著一個“思”字,揭示了織女的內心動態。

  ②“泣涕零如雨”更是織女悲苦內心世界的表露,她神思恍惚、心不在焉,終日勞作卻“不成章”。

  ③“泣”的本義是眼淚,特指無聲流淚或低聲地哭。“涕”也是指眼淚。

  ④“零”本是指雨緩緩而降,引申為降落、落下。這裡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無法抑制的織女淚。這裡運用了誇張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突出了織女相思之苦。

  ⑤有感情地朗讀。

  (4)課件出示詩句: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銀河清澈且水不深,他們相互之間的距離又能有多遠呢?

  (5)課件出示詩句: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①“盈盈”寫出了水之清澈,既能表現水波的晶瑩,又能表現女子的魅力,還可以想象出女子眼含熱淚的神態,令人回味無窮。“盈盈一水”至此也成了阻隔兩情的象徵。

  ②“脈脈”用來形容默默地用眼神表達情意的樣子。織女只能深情地凝望著對方,卻不能說話。

  7.齊讀古詩。

  8.有人評價這首詩是《古詩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詩作,借天上之事,傳人間之情。再讀詩歌,讓我們體會一下這首詩歌“深深的話,淺淺地說”的語言之美。

  疊字是指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詞語,又稱復字、重言。這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修辭方法。兩字相疊被稱為單疊,四字相疊被稱為雙疊。在本課中,運用了“迢迢、皎皎、纖纖”等6個疊詞。這些疊詞無論是用於描摹景物,還是刻畫人物、敘述情境,都在反覆吟詠中創設出纏綿的意境。

  9.指名讀詩,讀出疊詞的韻律美。

  【設計意圖】詩詞的教學重點在想象、品讀、悟情。在學生自主感悟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進行交流,在關鍵處給予指導。最後緊扣人物心情,用一連串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反覆品讀詩句,讀出詩詞背後的那份情,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設計

  9654;板書設計

  第3課時

  《十五夜望月》

  9654;課時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誦這首詩,並背誦古詩。

  2.感受這首詩的畫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詩中抒發的感情。

  3.學習生動形象又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增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9654;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1.中秋佳節即將來臨,在這個傳統佳節裡,我們會做些什麼呢?(吃月餅,賞月)

  2.圓月,是中秋的象徵。中秋的月亮,總是帶著些平日裡沒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對月提筆,一抒己志。

  3.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古詩《十五夜望月》。(板書課題)

  4.交流: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麼?(這首詩描寫了詩人中秋夜賞月的情景)

  5.瞭解詩人王建。

  課件出示

  王建(768—835),唐代詩人,字仲初,許州(今河南許昌)人。王建是大曆進士,早年即離家寓居魏州鄉間。20歲左右,與張籍相識,一道從師求學,並開始寫樂府詩。他寫了大量的樂府詩,同情百姓疾苦,反映時政弊端。他的樂府詩與張籍齊名,世稱“張王樂府”。所作《宮詞》百首,在表達傳統的宮怨之外,還廣泛地描繪宮中風物,是研究唐代宮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詩選自《王司馬集》。

  【設計意圖】學起于思,學生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以發展。思,能增強學生的求知慾,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板塊二初讀古詩,讀出韻味

  1.自由讀詩,讀通讀順。

  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認真讀兩遍,第一遍讀準字音,把詩讀通、讀順;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圓。

  2.指導朗讀,讀準字音。

  (1)第一句中的“棲”讀作“qī”,在這裡是指“烏鴉在樹上休息”。

  (2)“溼桂花”的“溼”是翹舌音,“冷露”的“冷”是後鼻音,“盡”是前鼻音。

  3.賽讀古詩,讀出節奏。

  讀詩不光要字正腔圓,還要讀出節奏。請男女生比賽讀,讀出這首詩的節奏。

  課件出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設計意圖】教給學生讀詩的方法,由讀得字正腔圓,到讀出節奏,再到讀出音韻美。朗讀要求逐步提高,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古詩的美。

  板塊三把握大意,整體感知

  1.結合註釋,理解重點詞語。

  課件出示

  十五夜: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鋪了一層白霜。

  2.指名讀第一、二句,並理解意思。

  課件出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1)指名讀。

  (2)指名說詩句的意思。

  學生交流: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白霜,樹枝上棲息著烏鴉。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溼了庭中的桂花。

  3.指名讀第三、四句,並理解意思。

  課件出示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指名讀。

  (2)指名說詩句的意思。

  學生交流:今夜人們都望著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誰的身上?

  4.理解詩句,全班齊讀古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透過課文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讓學生帶著理解朗讀古詩。

  板塊四精讀古詩,感悟詩情

  1.為什麼詩中寫的是桂花?

  桂花是中秋時節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農曆八月,也就是中秋時節盛開。

  2.“人盡望”描繪出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描繪出了中秋之夜人們爭相賞月的情景。

  3.詩歌前兩句描寫的景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個景物?為什麼?

  4.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中的“冷”字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它是從哪個角度來描寫的?這兩句詩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景色?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冷”字寫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從觸覺的角度寫的。這兩句詩展現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圖景,表現了詩人在異鄉孤寂、悵然的心情。

  5.詩歌后兩句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深切的思鄉之情)

  6.全詩營造了怎樣的氛圍?詩人藉此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全詩營造了月圓人缺、靜寂孤苦的氛圍,抒發了詩人的離別之情、思念之情。

  7.《全唐詩》在收錄這首詩時將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認為哪一個字更有表現力?

  “落”字更有表現力,“落”字新穎妥帖,不同凡響,給人以形象的動感,彷彿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起灑落人間,同時也與“無聲”相契合,凸顯月夜的靜。而“在”字則相形見絀,平淡寡味。

  8.齊讀全詩,體會詩人的思念之情。

  9.用多媒體展示從不同角度所看見的月亮,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樓新月、水邊望月等,學生根據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圖景發揮想象。

  10.指導學生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11.請同學們課下收集其他有關表達遊子思鄉之情的古詩,並註明作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能讓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古詩,並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熟讀成誦,積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

  [教學反思]

  本課三首古詩皆包含著傳統節日的習俗。韓翃的《寒食》用白描手法寫實,刻畫了寒食節時皇城內美麗的春色和宮廷的生活場景;《迢迢牽牛星》借神話傳說中牛郎、織女被銀河隔開,只能在七夕相見一次的故事,抒發了女子因愛情遭受挫折而痛苦憂傷的心情;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描繪了月朗風清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環境氣氛,抒發了詩人因思念家鄉、思念親人而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1.讀中理解。

  在古詩的教學中,朗讀和感悟古詩意境是重點。首先就要檢查預習情況,讓學生在讀準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藉助文中註釋理解詩句。

  2.讀中感悟。

  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讀出韻味,感悟古詩所傳達的情感。例如,在讀中感悟詩人韓翃借古喻今,對現實不滿的情感;在讀中感受詩人王建因思念家鄉、思念親人而倍感孤獨寂寞的思想感情。

  3.讀中想象。

  讓學生透過尋找詩中描寫的景物,結合自身感悟和課件展示的美景圖等,再用自己的語言把想象的畫面描繪出來。在讀中想象,能幫助學生較好地感悟詩中的意境。

古詩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做到課堂之上熟讀成誦。

  2、理解重點詞語,感悟文章內容,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3、透過適當的回顧與拓展,深入感悟古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切入主體,理解內容,透過多層次地朗讀,理解重點詞語,感悟作者的思鄉之情和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表達方法的歸納與應用。

  【教學策略】

  從語言文字入手,緊抓重點詞句,反覆咀嚼、品味、朗讀,引領點撥學生把握詩詞意象,提升感悟內涵;同時透過同類詩詞的拓展,豐富感悟表達方法。

  【教學流程】

  一、讀圖匯入 感情鋪陳

  教師出示月夜的課件,學生用富有形象性的語言描述所看到的景象。之後,學生展開聯想,從月夜想到團圓以及古詩《靜夜思》,體會詩人借明月、思故鄉,回顧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引入《秋思》。

  二、設疑誦讀 切入主體

  1、解題入詩:

  學生讀文題,理解含義,引出質疑:詩人是藉著秋天的景色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嗎?

  2、初讀釋疑:

  學生帶著要求自由讀詩,彙報的時候,教師相機進行朗讀指導,並抓住“重”字進行古詩文的回顧與遷移,豐富學生對於古詩字詞的理解與認識。

  3、切入主體:

  回憶質疑,撥雲見日,透過學生的小組討論與交流,明白這首詩主要是借寫家書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

  三、理清脈絡 感知全詩

  提出問題:是什麼引發作者寫這封家書?寫完家書的結果又如何?讓學生再次細細讀文,之後進行反饋,師生共同理清文章的脈絡,整體感知詩文的內容;同時,詩人身世的介紹,有助於理解詩人創作此詩時的心境,也對深入感悟這首詩的思想感情起了鋪墊作用。

  四、深化體會 品讀悟情

  抓住文章中的重點詞語,再次深刻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意萬重”“ 說不盡”“又開封”的層層遞進式的剖析,並配以多層次、多形式的有感情朗讀,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了詩人將自己的對故鄉的思念,都濃縮在這封家書之中,而內心的矛盾體現在“又開封”這一細節動作上,從而更加深切感受作者對遠在千里之外家人的牽掛。

  五、歸納總結 比較明晰

  表達方法的介紹與總結。由《靜夜思》的借景抒情,引發《秋思》這首詩的表現手法是什麼的疑問。在總結板書,回顧整體的基礎上,將文章的表現手法與學生共同總結出來。之後出示兩篇詩作:高適的《除夕作》和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讓學生藉助學到的知識進行辨析比較,從而深化了對錶現手法的認識。

  六、誦讀提升 感悟昇華

  透過多樣的、大量地朗讀、誦讀、背誦,學生在教師深情地引領下,再次入情入境,用飽滿的感情朗誦《秋思》,在學生感情的高潮結束本節課的教學,給學生對於思鄉這一主題有更多的思索。

  【板書設計】

  秋思

  唐 張籍

  見秋風 意萬重

  家書────思鄉情 (敘事抒情)

  說不盡 又開封

古詩教學設計11

  1.古詩兩首

  教學要求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重難點、關鍵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 會認6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教具準備

  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1. 出示蘇東坡畫像

  2. 出示寫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月餅盒

  3. 瞭解蘇東坡

  4. 出示教學掛圖

  5. 導語:蘇東坡是怎樣用詩描繪這秋景的呢?請自由朗讀詩歌:贈劉景文

  二、 學習生字

  1. 自由讀詩,找出生字

  2. 組詞、讀準字音

  3. 注意平舌音:贈 殘

  4. 指導寫字

  枝 記 劉

  注意字的結構

  三、 學習詩歌

  1. 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 聽錄音,畫出朗讀節奏

  3. 自由讀,齊讀後找出疑難之處

  4. 學生分組討論後教師點撥

  (1) 出示荷葉田田圖解詩句1

  (2) 出示菊花盛開與衰敗圖解詩句2

  (3) 導語:荷盡菊殘的時候還有什麼呢?(看圖)

  橙黃橘綠。對,這才是秋天最美的時候,齊讀3、4句詩: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5. 朗讀詩歌

  (1) 這麼優美、這麼豐富的秋天給人帶來什麼?

  (2) 這麼快樂、這麼幸福的秋天該怎樣讀?

  (3) 齊讀詩歌

  注意重讀以下詞語:

  擎天蓋 傲霜枝 君須記 正是

  6. 背誦詩歌

  四、 拓展學習(再被一、二首寫秋天的詩)

  作業設計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會認4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3. 背誦其他寫秋的古詩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匯入

  1. 背誦《贈劉景文》

  2. 導語:豐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3. 出示教學掛圖

  4. 講楓林美(要求用上學過的詞彙)

  5. 詩人是怎樣描繪這美景的呢?

  6. 自由讀詩《山行》

  7. 找出生字

  二、 學習生字

  1. 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2. 組詞認讀

  3. 摘蘋果遊戲

  4. 指導書寫:於 首 楓

  三、 學習詩歌

  1. 自由讀,注意讀準字音

  2. 聽錄音,畫出節奏

  3. 自由讀詩,齊讀後找出疑難之處

  4. 略知詩意

  (1) 課件演示山路彎彎曲曲伸向深山的情況

  (2) 提問:秋天的山裡有什麼呢?(看圖)

  (3) 詩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頭上是為了看什麼?

  (4) 引導:能否讀出詩人愛看楓林的詩句:

  (5) 出示春花與楓葉比較圖

  (6) 瞭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7) 教師在學生講後歸納總結

  (8) 出示平時的楓葉與經霜的楓葉進行對比。認識霜葉紅的原因

  5. 朗讀詩歌

  (1) 這時候的楓林像什麼?

  (2) 這麼美的楓林該怎麼讀?

  6. 齊誦詩歌

  7. 背誦詩歌

  四、 拓展學習

  背誦課外蒐集的寫秋的詩

  五、 作業

  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荷盡

  菊殘

  贈劉景文 好景

  橙黃

  橘綠

古詩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瞭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二、過程與方法

  藉助註釋、圖畫了解、想象詩中描繪的景物。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瞭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瞭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後評讀)

  (2)填空練習。《韓食》這首詩是(唐代)詩人( )所做。

  二、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韓翃: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官至中書舍人,“大曆十才子”之一。原有詩集,後散佚,明人輯有《韓君平集》。

  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詩意,感情讀。

  師:自由讀詩,結合註釋看能不能說說詩句的含義。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詩人立足高遠,視野寬闊,全城景物,盡在望中。“春城”一語,高度凝鍊而華美。“春”是自然節候,城是人間都邑,這兩者的結合,呈現出無限美好的景觀。“無處不飛花”,是詩人抓住的典型畫面。春意濃郁,籠罩全城。詩人不說“處處飛花”,因為那隻流於一般性的概括,而說是 “無處不飛花”,這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於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詩人不說“無處不開花”,而說“無處不飛花”,除了“飛”字的動態強烈,有助於表現春天的勃然生機外,還說明了詩人在描寫時序時措辭是何等精密。“飛花”,就是落花隨風飛舞。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說 “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蘊意深遠。由此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詩人煉字的功夫。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而這一句詩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個“飛”字。

  “寒食東風御柳斜”,春風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隨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形無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飛,柳之斜來間接感知。照此說來,一個“斜”字也是間接地寫風。

  第三、四句,論者多認為是諷喻皇宮的特權以及宦官的專寵。不過我們也不妨只視之為風俗畫。“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其中寫實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以示恩寵。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宮中可以燃燭。“日暮漢宮傳蠟燭”,皇帝特許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燭,並直接自宮中將燃燭向外傳送。能得到皇帝賜燭這份殊榮的自然不多,難怪由漢宮(實指唐朝宮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飄散的“輕煙”會引起詩人的特別注意。

  (3)悟詩情。

  師:如果說一二句是對長安寒食風光一般性的描寫,那麼,三四句就是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兩聯情景有一個時間推移,一二寫白晝,三四寫夜晚,“日暮”則是轉折。寒食節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許可,“特敕街中許燃燭”(元稹《連昌宮詞》),才是例外。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以得到這份恩典。“誰優先享受到這種特權的?

  讀到這裡,你會想到寫什麼?

  (4)朗讀全詩。

  三、作業設計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四、板書設計

  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古詩教學設計13

  複習理念:

  小學語文複習是以鞏固學生所學語文知識與基本技能,提高學生遷移應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目的。因此,在設計本節複習課時,我充分利用六年級下冊的古詩教材,並透過回顧與整理小學階段所學過的古詩,使學生習有所得,自覺養成自讀自悟古詩,自我複習、積累古詩的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複習技能和方法水平。我還嚴格遵循了以下三個複習原則:複習過程要簡約,複習方法要整合,複習內容要全面。另外,為了避免複習課枯燥無味,消除學生對複習課的牴觸心理,改變沉悶局面,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在設計過程中還力求強調知識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複習氛圍中知詩人、讀詩句、曉詩意、悟詩境、記詩句、用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的古詩文化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文學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

  複習目標:

  1.交流記憶古詩的方法,幫助學生整合歸類古詩。

  2.重溫讀詩句、曉詩意、悟詩境的方法,並學以致用。

  3.學會靈活積累、運用古詩,養成自覺閱讀與積累古詩的良好習慣。

  4.激發學生對祖國燦爛的古詩文化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文學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

  複習重、難點

  1.學會整合歸類小學階段所學過的古詩。

  2.吟誦古詩,想象意境,理解詩意,感受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

  複習準備

  教師準備:1.將小學階段重點古詩進行整合歸類。2.製作課件。

  學生準備:1.重溫六年級下冊所學過的古詩。2.回顧以前所積累的古詩,並加以整理,編成目錄。

  課時安排:一課時

  複習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1.談話匯入:同學們,古詩歷來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千百年來傳誦不衰,深受人們喜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漫步古詩園,領略古詩的魅力。(板書課題:漫步古詩園)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接匯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直接明確本節課複習的內容,以此誘發學生的複習慾望,使學生很快地進入複習的狀態。】

  二、交流方法,靈活積累

  1.過渡:我們小學階段學過的古詩不計其數,猶如一個繁花似錦的百花園,如何又準又快地記憶所有的古詩呢?相信同學們一定有自己的絕招,誰願意把你的絕招說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板書:記憶古詩的方法)

  2.學生交流記憶古詩的方法,師隨機板書:歸類列表法、熟讀成誦法、古詩吟唱法、理解記憶法等。

  3.重點交流歸類列表法。

  (1)回顧古詩分類的依據。(可以按詩人分,可以按內容分,可以按題材分,也可以按朝代分等。)

  (2)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根據詩人和朝代對古詩進行歸類。

  (3)小組彙報交流,展示成果。教師作適當補充,並出示課件。(表格內容略)

  朝代詩人所寫的詩篇(4)組織學生根據題材對古詩進行歸類。(提示學生可參考六年級下冊的回顧?拓展二和《古詩詞背誦》板塊。)

  (5)教師作適當補充,並出示課件。(表格內容略)

  題材對應的詩篇 4.根據板書鼓勵同學們課後用自己喜歡的記憶方法把小學階段積累的所有古詩進行整理、歸類。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交流記憶古詩的方法,有效地進行了資源共享,使學生從中“得之以漁”,並學以致用。整個環節,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參與者的角色,把課堂的教學時間和空間還給了學生,使學生複習興趣濃厚,複習氛圍活躍,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複習效果。】

  三、重溫學法,品讀古詩1.指名背誦唐代詩人杜甫寫的《江畔獨步尋花》。

  2.出示詩內容。

  3.回顧五言詩和七言詩的誦讀方法。

  4.指名朗讀《江畔獨步尋花》,隨機點評。

  5.回憶交流理解詩意,感悟詩境的方法。師板書:曉詩意、悟詩境的方法:結合註釋,讀中理解,聯絡插圖,發揮想象等。

  6.出示《江畔獨步尋花》詩意圖,引導學生結合畫面,透過想象來感悟詩境,理解詩意。

  7.入情入境地誦讀《江畔獨步尋花》。

  8.鞏固練習:根據出示的詩意圖,背出相應的古詩,並感悟其詩境,理解其詩意。

  9.總結學法。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複習的重難點,為了讓學生重溫讀詩句、曉詩意、悟詩境的方法,我以六年級下冊《古詩詞版塊》中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為例,引導學生回憶交流,並加以點撥小結。最後透過練習,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從而提高複習技能。】

  四、快樂闖關,加深記憶

  1.過渡:為了加深同學們對古詩的記憶,老師還準備了系列闖關練習,希望同學們在闖關過程中能大顯身手。預祝你們闖關成功!

  2.出示課件。

  第一關:吟詩對對。

  (1)鄉村四月閒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霜葉紅於二月花。

  (3)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面無風鏡未磨。

  (5)兩岸青山相對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孤帆遠影碧空盡,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笛弄晚風三四聲。

  第二關:詩獻四季。

  把自己最喜歡的古詩獻給最喜歡的季節。

  第三關:百家爭鳴。

  思念家鄉時,我們吟——感謝母愛時,我們吟——依依惜別時,我們吟——讚美柳樹時,我們吟——喜迎春節時,我們吟——觀賞瀑布時,我們吟——第四關:金睛火眼。

  利用你們的金睛火眼,猜詩主,說出處,看誰最厲害!(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

  (2)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

  (3)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

  (4)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5)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6)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3.師小結:透過闖關練習,老師感受到了大家對古詩的熱愛,也看出同學們已經掌握了一定數量的詩句。恭喜你們,你們都順利過關了!【設計意圖:採用形式多樣的闖關練習,使枯燥無味的複習課變得饒有趣味,不但調動了學生複習古詩的熱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表現自我、張揚個性的舞臺,又打開了學生的記憶大門,使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詩再次呈現在學生的面前,學生從中受益匪淺,習有所獲。】

  五、遷移運用,促進提高

  1.過渡:“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來也會偷。”如果我們在說話、習作時能恰當運用,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請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詩句?2.出示情境題,指名回答。

  (1)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藉著油燈的微光為子女縫補衣服,此情景真可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刮鬍子,過兩天又長出來。小明幽默地說:“_______________。”

  (3)湖邊,那株丰姿的柳樹亭亭玉立,纖細的嫩葉泛著點點綠光,遠遠看去,就好像一樹綠色的寶石,柳枝也不遜色,低眉順眼,柔柔軟軟、纏纏綿綿,似風姿綽約的美人。讓人情不自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

  (4)中秋佳節,手捧著香甜的月餅,凝神眺望著皎潔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遠在大連的表弟,心裡默默祈禱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英雄被敵人抓住了,敵人對他說:“只要你肯說出八路軍在哪,我就放過你!”可小英雄昂著頭說:“我要像石灰一樣:“_________________。”小英雄被敵人殺害了,可他永遠留在我們心裡。

  3.在日常說話、習作中,你們巧妙地運用過哪些詩句?(指名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僅僅在於其掌握知識的多少,更在於能否學以致用。設計情境題,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夠將自己所積累的古詩運用到平時生活和習作中,從而促進學生綜合運用語文能力的提高。】六、交流收穫,總結提升1.組織學生交流複習收穫。

  2.總結:今天的複習課,同學們表現非常積極,不但複習了學過的內容,還領悟了不少的複習方法。但小學階段所學的古詩,只不過是古詩園的一角,要想對古詩有更多的瞭解,我們還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更大的功夫。我相信,只要同學們一起努力,一定能大有收穫。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交流複習收穫,目的是使學生能從多個角度去體會,共同分享成就感。進行課堂總結,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七、佈置作業,凸顯個性

  1.繼續漫步古詩園,豐富古詩積累,並整理歸類,資源共享。

  2.自主編制古詩練習,與同學互相交換進行考查。

  3.選做題:有興趣的同學課後可蒐集一些迴環詩進行吟誦,也可以自己當“小詩人”,創編古詩。

  【設計意圖:作業設計突出個性化,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使學生自覺養成自我閱讀與積累古詩的良好習慣。】

古詩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能借助註釋理解生詞;

  2、讀懂詩句意思,體會作者詩中的哲理;

  3、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課時目標】

  〖第一課時〗

  1、藉助字典弄請詞句的意思;

  2、明白古詩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中所含的哲理:

  觀察角度不同,觀察效果不同。

  3、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4、透過學習古詩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第二課時〗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並能默寫詩中的名句。

  2、能借助詞典等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詩中的詞句,並根據需要蒐集資訊,擴大知識面。

  3、能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說出詩的大意,感悟詩的意境。

  4、能發表對詩的獨特見解。

  5、學會一類生字豚。

  (設計理念:樹立問題的探究觀,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和啟發學生善於以現問題,勇於提出問題,勤於分析問題,樂於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愛動是他們的天性,老師要允許學生動一動、說一說、想一想。學生才會從自己的實踐中學會知識,也會從實踐中得到創新。)

  【教學重點】

  理解詩中所含哲理,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所含哲理,培養學生互助學習的能力。

  【教學準備】

  風景畫、錄影、實物投影儀、實物三稜柱。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複習古詩的學習步驟及學習方法

  學習步驟:初讀感知→理解詩題→理解詩句→品讀悟意境→熟讀成誦

  二、按學習步驟學習《題西林壁》

  1、初讀感知,讀通讀正確:

  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讀通讀正確,然後抽讀。

  2、瞭解作者,理解讀題:

  ⑴讓學生課前查閱蘇軾有關資料,課上互相交流。

  ⑵結合註釋理解讀題目的意思

  3、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讀句意思。

  4、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

  ⑴分組合作學習,在組內各自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理解詩句時,既要藉助註釋,又要聯絡上下文,既要聯絡課文插圖,又要補充詩中沒有的一些詞句。

  ⑵全班交流。

  5、品讀悟意境:

  ⑴啟發談話悟意境:作者瀏覽了廬山,不只是看,而是細心觀察廬山的特點: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為什麼同樣是廬山,卻有不同的面目呢?經過思考,作者發現其中的奧秘: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寫了廬山的千姿百態,身處山中也難以看清它的真實面目,你從中悟出了一個什麼道理?

  ⑵對於比較複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觀地、冷靜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區域性的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確認識這個事物。

  三、品讀詩名,讀書讀意

  1、反覆練習古詩。

  2、指名朗讀,讀後評價。

  3、學生齊讀。

  4、熟讀成誦。

  第二教時

  一、複習第一首古詩

  1、指名背誦讀詩。

  2、指名說詩。

  二、讀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教師指導檢查讀詩情況。

  2、個別讀。

  3、組內讀,並在組內說說自己是怎麼理解的。遇到不會的字查字典。

  4、完成課後練習1:

  提問:你有哪些字還不太清楚具體意思?可以什麼方法解決:查字典諮詢老師,同學討論。

  三、再讀詩,感語交流

  1、仔細讀詩,試著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點理解: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學習先抑後揚的寫法:

  山重水複疑無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揚。

  4、感情讀詩,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感受,並能用連貫,正確的語言表述。

  四、熟讀成誦

  採取小組競賽,組內競賽等不同方式背誦。

  五、合作,探究學習再次感悟詩的意境

  1、小組內討論《遊山西村》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詩的首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寫出了山西村豐收之年的景象,讓人感受到農家款待客人的熱情和民風的淳樸。表達了作者對農家豐收景象的由衷讚美之情。

  詩的次聯描繪了山間水畔的美景,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範圍,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傳幾百年,是因為這不是詩人單純描繪景物,而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獨到體會,是面對困難,迷茫的另類人生體驗。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理解,不必求同。

  2、結合資料豐富對陸游的認識組內口頭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⑴生卒年代;

  ⑵生活時代人品介紹;

  ⑶著名作品;

  ⑷自己的見解。

  3、班內交流提升對詩的認識:

  說說你找到的有關本課,作者的一切資料。要說得儘量流利,完整,不羅嗦。針對同一類話題,相互補充。訓練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師針對學生髮言作適當說明,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相機點撥即可。

  六、製作“陸游小檔案”

  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不要拘泥課本中的形式。可配畫,編目錄,題寫前言,後記,也可做成本週的綜合學習資料。

  第二教時

  一、複習第一首古詩

  1、指名背誦讀詩。

  2、指名說詩。

  二、讀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教師指導檢查讀詩情況。

  2、個別讀。

  3、組內讀,並在組內說說自己是怎麼理解的。遇到不會的字查字典。

  4、完成課後練習1:

  提問:你有哪些字還不太清楚具體意思?可以什麼方法解決:查字典諮詢老師,同學討論。

  三、再讀詩,感語交流

  1、仔細讀詩,試著用自己的話或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點理解: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學習先抑後揚的寫法:

  山重水複疑無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揚。

  4、感情讀詩,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感受,並能用連貫,正確的語言表述。

  四、熟讀成誦

  採取小組競賽,組內競賽等不同方式背誦

  五、合作,探究學習再次感悟詩的意境

  1、小組內討論:

  《遊山西村》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詩的首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寫出了山西村豐收之年的景象,讓人感受到農家款待客人的熱情和民風的淳樸。表達了作者對農家豐收景象的由衷讚美之情。

  詩的次聯描繪了山間水畔的美景,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寫的範圍,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傳幾百年,是因為這不是詩人單純描繪景物,而是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境遇的獨到體會,是面對困難,迷茫的另類人生體驗。寫景中寓含豐富哲理,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理解,不必求同。

  2、結合資料豐富對陸游的認識組內口頭交流自己收集的資料:

  ⑴生卒年代;

  ⑵生活時代人品介紹;

  ⑶著名作品;

  ⑷自己的見解。

  3、班內交流提升對詩的認識:

  說說你找到的有關本課,作者的一切資料。要說得儘量流利,完整,不羅嗦。針對同一類話題,相互補充。訓練歸納總結的能力。

  教師針對學生髮言作適當說明,要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相機點撥即可。

  六、製作“陸游小檔案”

  教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不要拘泥課本中的形式。可配畫,編目錄,題寫前言,後記,也可做成本週的綜合學習資料。

古詩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透過預習和合作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2、透過有感情的朗讀,達到能背誦兩首詩。

  3、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體會詩人感情,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體會詩人感情,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課件

  2、預習要求:

  (1)練習把古詩讀得正確、流利。

  (2)蒐集有關春天的詩歌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匯入揭題

  1.簡介賀知章:唐朝詩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鄉偶書》《採蓮》

  2.解題:春天裡的柳樹是怎樣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麼樣的?能用語言或學過的詩句來形容嗎?(自由說)看看古代的詩人是怎樣描述春天景色的。齊讀課題

  詠柳:詠即讚美

  二、明確學習目標。(反思時明確)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檢查預習情況: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詠、絛",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絛”“妝”“裁”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過渡語:詩人是怎樣讚美柳樹的呢?那就從課文中找答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