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固體的教學課件

認識固體的教學課件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辨別周圍環境中的物體,哪些是固體,哪些是液體,給物體分類。

  2、會運用感官和工具認識固體在顏色、形狀、軟硬、透明、輕重等方面的性質,並能描述出來。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不同的固體能混合,也能分離。混合前後固體重量不變、體積改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受小組合作的樂趣,願意與他人合作並交流想法。

  2、體驗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教學重、難點:

  重點:小組合作研究固體的性質。

  難點:多角度認識、描述固體。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醋、果汁、膠水等液體,石塊、筆、文具盒等固體。

  學生分組研究材料:石頭、木塊、布、海綿、玻璃、鐵錘、放大鏡、醋、果汁、膠水、牙膏

  教學過程:

  一、複述回顧

  師:上課前,我們先以二人合作小組把下面內容複述一下。

  1、水是什麼樣的物體?石頭是什麼樣的物體?

  2、把食鹽和沙子放到水裡有什麼現象?

  3、把不同的物體放到水中,為什麼有的沉在水底,有的浮在水面?

  二、設問導讀

  1、什麼樣的物體是固體?

  2、什麼樣的物體是液體?

  3、固體的共同性質是什麼?

  4、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固體的混合體?

  5、固體混合前後重量和體積有什麼變化?

  三、認識固體的共同性質

  (一)、匯入新課

  1、演示

  教師手上有兩個雞蛋(一生一熟),我把他們打碎,去掉蛋殼,分別放在兩個玻璃杯中,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你們發現了什麼?

  (學生觀察彙報)。

  生:我看到生雞蛋是黃色的,會流動;熟雞蛋是白色的,像一個球。

  生:我發現了生雞蛋是液體,會流動;熟雞蛋是固體。

  教師談話:

  大家觀察得很仔細,去掉蛋殼的生雞蛋是液體,煮熟的雞蛋是固體,關於固體和液體你們都知道些什麼?還想知道些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生:我知道鉛筆盒是固體,玻璃窗是固體。

  生:我知道木塊是固體,鋼筆也是固體,墨水、牛奶是液體。

  生:我還知道固體是有形狀的,液體沒有形狀,會流動的。

  師:大家知道得真不少,關於固體和液體,你們還想知道些什麼呢?

  生:我想知道哪些物體是固體?哪些物體是液體?

  生:我想知道固體、液體有哪些特點?

  2、揭題

  同學們頭腦中有這麼多問題,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共同研究第四單元固體和液體,這一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課認識固體(板書課題)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透過教師有意創設的情景活動,從而引發學生對本課學習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慾。接著讓學生充分講出自己知道的固體,把不同學生的個別認識變成全班學生共同的,但還是粗淺的整體認識,為較深入、全面地認識固體性質打下基礎。

  (二)、給物體分類

  (1)出示演示桌上的物品(果汁、膠水、醋、木頭、石塊、文具盒、鐵錘等)。

  教師談話:現在老師請同學們幫幫忙,看看講臺的物品,說說這些物品哪些是固體,哪些是液體,並說明理由。

  (待學生觀察思考後,指名學生上臺分類)。

  生:我認為瓶子裡的果汁、醋是液體,而瓶子是固體,因為果汁、醋是流動的,而瓶子不會流動。

  生:我認為鐵錘、木頭、石塊是固體的,因為它們都有形狀。

  (預估:孩子們可能認為液體都會流動,固體不會流動。)

  解決辦法:剛才有同學說液體是會流動的,固體不會流動,你們看(演示):這裡的水和沙子都能沿斜板流動,它們都是液體嗎?這種說法是不是正確呢?如何驗證?

  (學生動手驗證並彙報)

  生:我們小組認為水摸在手裡滑滑的,捏不住,水是液體。沙子摸在手上硬硬的,捏到一個個小顆粒。沙子是固體。

  師:老師也想了一個好辦法來證明(演示):用杯子裝滿一杯水後,在加水時,多餘的水都溢位來了;而杯子裝滿一杯沙子後,再加沙子,杯口形成了一個塔尖,這就證明斜板上的沙子雖會流動,但有一定形狀,沙子是固體,水會流動,但沒有形狀,水是液體。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

  課堂是一個緊湊的空間,每個設計都要不露痕跡,每個活動都要給學生帶來思考和觸動。老師有意識地創設情景,讓學生知道研究物體,除了直觀觀察外,還可以藉助其他物質幫助我們更好地觀察。此處的驗證討論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表達交流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

  (三)、探究固體的性質

  師:我們的周圍有許許多多的固體,你們想不想親自動手研究固體的性質呢?

  生齊答:想。

  師:接下來老師將要請每個小組的組長拿出大信封中的固體,看看各個小組能根據哪些標準給這些固體分類,最後我們再來比一比哪個小組分類方法最多。

  各組組長拿出大信封裡的固體(石頭、木塊、布、海綿、玻璃、磁鐵、白鐵皮、橡皮、塑膠泡沫等)。小組成員觀察各種固體,用多種角度、多種方法給固體分類。

  1、彙報交流

  生:我們小組根據固體的輕重分類,海綿、布、橡皮、塑膠泡沫比較輕,石頭、玻璃、磁鐵、白鐵皮比較重;我們小組還根據顏色分類,把紅顏色的布、橡皮放一類,藍顏色的布、橡皮放一類;白顏色的石頭、布、木塊、橡皮放一類。

  生:我們小組根據透明成都分類,玻璃是透明的分一類,其他固體不透明份一類:我們小組還根據木頭、塑膠泡沫浮在水面上分一類,石頭、鐵釘、玻璃沉在水中分一類;我們小組還根據固體是否易碎分類,橡皮、牙籤、玻璃易碎分類,其他固體不易打碎放一類。

  生:我們小組發現石頭、鐵釘,摸在手裡很硬,布、海綿摸在手裡軟軟的。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

  本著“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這一基本理念,這裡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多種角度和多種方法給固體分類,從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四)小結

  固體的共同性質是:有一定的體積和形狀

  四、探究固體混合後的變化

  1.課件:出示1杯花生米,1杯小米。

  提問:花生米和小米屬於固體嗎?

  2.它們有什麼不同?

  (顆粒大小、顏色、形狀……不同)

  3.提問:將它們混合後還能倒滿2杯嗎?

  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驗操作。找到答案。

  (預估出現的問題:當材料不夠一杯,點撥學生分別取半杯材料再混合,滲透對比實驗的相同條件。強調取兩杯同樣多的米和豆子)

  (解決方法:取半杯材料科採用做記號的方法以便觀察對比)

  4.發現混合後體積變小了。那麼,重量會因為混合而變少嗎?

  5.我們該怎麼辦?(先稱---混合後---再稱---比較)

  6.課件介紹天平的使用。

  7.教師演示稱20克的花生、20克的小米,混合後稱:40克。

  8發現混合前後重量不變。

  9小結:固體混合後重量不變,體積變小。(板書)

  五、自制篩子分離混合的物體

  1.由於做實驗,我們將很多的花生米和小米混合在了一起,你有好的辦法將他們分開嗎?

  1.學生:一粒一粒撿。

  2.比較費時間,有更好的辦法嗎?

  3.用像紗窗一樣有眼的材料分離。

  4.請利用帶來的材料釘子自制篩子並分離。

  (預估出現的問題:製作的篩子網眼大小不同,分離小米和豆子的混合物有困難。)

  (解決方法:教師提供一些篩眼大小不同的篩子。)

  5.彙報活動的發現:

  篩眼的大小直接影響分離混合物的效果。

  六、總結,

  1.將顆粒大小不同的固體混合後重量不變,體積變小。可用篩子將小米和豆子的混合物分離開。

  七、鞏固練習

  (一)填空

  1、像鉛筆盒、石頭等物體是()

  2、像水、醬油等物體是()

  3、固體有一定的(  )和(  )

  4、固體混合後,重量(  ),體積(  )

  5、用()可以把混合的豆子和沙子分離開。

  (二)判斷

  1、固體都是硬的。()

  2、液體能流動,沙也能流動,所以沙是液體。()

  3、牙膏是固體和液體的混合體。()

  4、雞蛋是固體。()

  5、和好的面既是固體,又是液體。()

  6、固體混合前後重量和體積都沒有變化。()

  八、拓展

  1.小明不小心把綠豆、小麥、沙子和米混到一起,你有辦法幫忙嗎?

  (用網眼大小不同的篩子分離。)

  九、課外延伸

  1.小明不小心將鐵釘灑落進木屑裡,你有辦法分開嗎?

  2.下節課帶來你的好辦法與大家共享。

  十、反思

  1、科學課程在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時候,重點不在於科學知識體系的傳授,而在於透過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激發對科學的興趣,形成科學的態度和科學探究的能力。課堂教學不僅注重最後的結果,還應該注重學生獲得結果的過程,強調學生透過觀察、實驗自己得出結論,以培養多方面的能力。本節課學生自己透過實驗和觀察,找出固體的特點,由此瞭解了固體的性質,我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放手”。事實證明,學生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的,透過這一點我認識到,在科學課的探究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我們會發現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可以給我們帶來意外的驚喜。

  2、面向全體,注重差異,滲透科學方法,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由學生熟悉的材料入手,提出問題,切入主題,一開始就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在一連串的問題及對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在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中,在學生動手實驗,動腦思維以及表達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獲得個性發展的時間或空間。

  3、在學生對牙膏這種物體分不清是固體和液體時,我及時用和麵的方法讓其明白它是一種固體和液體的混合物,把問題簡單化,學生接收功效很不錯,還能舉出生活中一些相似的物體,真正到達了學而用之。

  4、在每一個試驗前,都讓學生計劃試驗的步驟和目標,從而使試驗有條不紊的進行,讓學生養成做事前先思考的習慣。

  5、學生個別出現問題、錯誤的細節之處沒能及時指出糾正。

  十一、板書設計

  認識固體

  共同性質:有一定的形狀和體積

  固體混合後,重量不變,體積變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