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體育課程教學計劃(通用7篇)

幼兒園體育課程教學計劃(通用7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教學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這也意味著,又要準備開始寫教學計劃了。那麼教學計劃要怎麼寫才能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體育課程教學計劃(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體育課程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南》中關於教育目標的論述: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培養自信、友愛、勇敢、守紀律等良好品質和行為習慣。

  (二)掌握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重視幼兒動作發展的輔導。0-6歲是兒童動作發展的關鍵期。最初始的動作和基礎性的動作都是在這個時期學會。兒童的基本動作都要經過練習幫助其掌握,指導孩子掌握動作要求一定的技術。有目標、有計劃地分步訓練。

  二、教育目標:

  總目標:在保證充足、合理、有效體能鍛鍊,使幼兒體能有所發展的前提下配合班級活動做好小幼銜接的準備工作。

  1.會聽訊號變速跑或改變方向跑,在20-30米距離內快跑,在200-300米距離內走跑交替,跑時上體稍前傾,兩手半握拳。曲肘在體側,前後自然擺動,前腳掌著地。

  2.跳躍姿勢正確:曲膝擺臂,四肢協調,用力蹬地輕輕落地,保持平衡。

  3.能保持自身動作平衡,會兩臂側平舉,單腿站立5-10秒鐘,能在有間隔的物體上行走。

  4.喜歡投擲,能肩上揮臂投擲,投準(3米左右)。

  5.會兩人相距2-4米拋接球,原地變換形式的拍球。

  6.能邊走邊拍球,邊跑邊拍球。

  7.能協調靈敏地鑽爬和攀登障礙物。

  8.會聽口令立正,稍息,看齊,向左(右)轉、原地踏步,立定,便步走,齊步走,跑部走,左(右)轉彎走,會聽訊號左右分隊走。

  三、具體措施:

  1.動作與行為練習。讓幼兒對已經學過的基本動作與基本技能,健康行為與生活技能等進行反覆練習。

  2.講解示範。具體而形象地向幼兒講解粗淺的體育知識,並結合身體動作或實物、模型加以示範。

  3.情境表演。就特定的生活情景加以表現,然後讓幼兒思考分析情境中所涉及的健康教育問題。

  幼兒園體育課程教學計劃2

  一、幼兒情況分析

  我們中班有2個班。由於中班幼兒剛從小班升入中班,還需一定的時間適應,因此,在九月要注意常規的培養。冬季即將到來,多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增加幼兒抗寒抗病能力。班內幼兒整體身體素質情況不錯,喜歡參加體育活動。但有個別孩子由於一些體質上的原因和家長的觀念問題,身體不是很好,出勤率不是很高。孩子們的體質好,但對體育動作和技能的掌握不是很好。競爭意識強,喜歡競賽類的活動。基本瞭解和遵守幼兒園的生活常規,自理能力較強。

  二、制定教研目標

  針對我們中班的情況分析和我們本學期的目標,我們準備在健康領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和生活活動,讓孩子得到更有針對性的幫助和發展,讓每個孩子不同的潛能得到有效的激發。

  1.正確洗手,並自覺在餐前便後洗手。在成人提示下按時進餐、午睡、活動。養成良好、有序的生活衛生習慣,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對有困難的事情能想方設法的去自己解決,從心理上減少孩子對他人幫助的依賴性,不以孩子最後問題解決的結果為評價,關注孩子解決問題的主動意識。

  2.培養孩子喜歡體育活動的意識,培養幼兒對環境和天氣的適應性,提高出勤率。

  3.加強體育活動技能技巧的練習,掌握單雙腳跳、手腳著地爬、

  單雙手拍球50以上,能按口令上下肢協調輕鬆地走跑。有自我保護意識。

  4.能運用曲、縮、拉、伸等多種方式活動自己的身體,並能在短時間內保持身體姿勢。喜歡探究跳躍動作的變化形式,能主動而較正確玩小型運動器械及學習新操,並在活動中獲得樂趣。能探究一物的多種玩法。

  5.瞭解蔬菜水果的營養成分及對人體的作用。知道樣樣食物都吃有利於身體健康,喜歡吃各種食物,不偏食、不挑食,飲食均衡。

  三、具體措施

  首先:在幼兒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豐富幼兒的健康知識,教給幼兒促進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為,從而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體育鍛煉習慣。可以用豐富的知識、動作和行為練習、講解示範、體育遊戲,訓練行為,培養習慣等方式進行。

  其次:在幼兒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發揮健康教育的各種功能。

  1.結合日常生活進行

  日常生活每一個環節都有可以用來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例如:怎樣上廁所,就可以隨機進行;又例如:自我保護意識和方法可透過戶外遊戲時進行滲透。體格鍛鍊透過早操、體遊、運動器材等進行??

  2.與其他學科結合進行使其變得生動活潑,符合幼兒心理特點。例如:將健康知識用兒歌形式傳授等??

  最後:在培養幼兒健康行為過程中,要集體與個別教育相結合。

  先針對群體進行教育,改變整個群體的行為衛生習慣,來影響個體行為的形成,“大家都這樣,我也要這樣”。再針對個別特殊幼兒多提醒、多關心、多指導,使整體幼兒獲得全面的健康教育。

  在制定本計劃的最後,還要考慮到幼兒健康教育必須得到家庭的積極配合,才能使幼兒健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幼兒園體育課程教學計劃3

  一、班級現狀分析

  1、小班幼兒的體育運動能力、體能方面不夠理想,身體不夠協調。

  2、戶外活動時候,教師對幼兒有目的的體育運動組織,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幼兒在無目的的玩各種玩具。

  3、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很高,但是隨意性很強,樂於參加各種帶競技性的體育活動。

  4.幼兒喜歡特別喜歡帶有實物性的體育活動,喜歡錶現自己,喜歡扮演各種角色。

  二、小班幼兒年齡特點

  1、學習按指令行動,生活自理能力增強。

  2、行為明顯受情緒支配。

  3、對他人的、情感反映敏感性增強。

  4、動作協調性增強。

  5、模仿性強

  三、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愉快的參加各項體育活動,增強自己的體質。

  2、培養幼兒的自信心,正確對待輸贏,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3、針對個別特殊幼兒多提醒、多關心、多指導,使整體幼兒獲得全面的健康教育,提高幼兒的協調性,動作的靈活性。

  4、培養幼兒同伴間合作能力,遵守活動規則,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四、活動措施

  1、活動集中進行

  小班的孩子大肌肉群發育不太完善,走路蹣跚,易摔跟頭,把戶外活動的場地安排在比較平坦的塑膠地毯或草地上。這樣,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爬呀、跑呀,不必擔心擦破皮、跌痛膝。由於小班孩子注意力易分散,喜歡遠離成人獨自玩耍,選擇離大操場較遠的一塊小空地做活動場地,這樣孩子們不易受到大操場上喧譁聲音的影響,也不會因躲在角落裡被老師忽略。

  2.活動方式循序漸進

  戶外活動時選擇一些以老師為主的體育遊戲,如“吹泡泡”、“拉個圓圈走走”等。遊戲中教師扮演主要角色,以積極愉快的情緒感染幼兒,帶他們盡情玩、盡情笑、盡情跳。活動時我們給孩子提供的自由活動機會也隨之增加。自由活動中,讓活潑愛動的孩子帶動文靜的孩子一起玩。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熟悉了,自主性,目的性也會隨之提高。而幼兒們都對戶外活動也會有濃厚的興趣。

  3、合理安排活動時間

  小班幼兒易疲勞,注意力易轉移,針對這一特點,在一次戶外活動時安排2-3個遊戲,每個遊戲的時間為6-7分鐘。

  4.活動規則簡單易懂

  幼兒在戶外活動比在室內活躍,加上小班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差,如不注意,就會發生事故。因此在活動過程中,根據遊戲情節增添簡易規則。如“開汽車”時,用“汽車和汽車相撞會爆炸”加以約束,

  孩子就懂得了不能只顧自己玩得開心,應防止相撞。孩子們都非常樂意接受這些有趣易行的規則。

  在這樣豐富多彩的戶外遊戲中,小班孩子們對戶外活動的興趣有了增強,體質逐漸得到了提高,部分孩子還能提出玩戶外體育遊戲的新點子。當然孩子們的成長是日新月異的,在以後戶外體育活動的組

  織中,我們要以新課改為載體,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在堅持遊戲化地組織孩子活動的同時,還須注意持之以恆,把主動性讓給孩子,提供足夠的空間讓孩子創新活動內容。

  五、活動安排

  二月:

  能進行100米走跑交替。

  能四散跑並靈活躲閃。

  三月:

  能向前跨跳過20-25釐米的平行障礙物、15-20釐米的垂直障礙物。

  能在高15-20釐米,寬20-25裡面的平衡木上走。

  能快跑15米左右。

  四月:

  能單手揮臂投擲2-3米。

  從30釐米左右的高處往下跳。

  懸吊5-8秒

  能鑽過65-60釐米高的障礙物。

  五月:

  能單手揮臂投擲2-3米。

  能單腳跳3米。

  手膝著地爬3-5米。

  六月:

  雙手向上拋接球。

  能雙腳連續向前行進跳

  綜合:跳、鑽、平衡走

  幼兒園體育課程教學計劃4

  一、基本活動技能

  1、走

  第一週:一個跟一個走,要求上體正直緣圓圈走;第二週:緣直線走,向指定方向持物走;

  2、跑

  第三週:向指定方向慢跑,要求手臂微曲,協調擺動;第四周:緣直線跑,要求步伐穩健,手臂協調擺動;

  第五週:緣規定線路跑(曲線、轉彎跑);

  第六週:在規定範圍內散跑、追逐跑;,要求有一定躲閃能力,身體協調;

  3、跳躍

  第七週:單(左右)腳跨跳;第八週:原地雙腳向前跳;

  第九周:原地向上跳(觸物);

  第十週:緣著規定路線跳(多方向);

  4、平衡

  第十一週:兩手平舉,指定方向走直線;

  第十二週:在15—20釐米的平行線上走,要求腳踏在平行線內;第十三週:平衡木上走(兩人左右牽著、保護);

  5、投擲

  第十四周:單手由下向前拋物;

  第十五週:單手自然肩上揮臂向前投物;第十六週:雙手向上、前、後方拋球;第十七週:雙手滾、接、拍球;

  6、鑽爬

  第十八週:正面低頭彎腰鑽過障礙物;

  第十九周:手膝著地爬,爬鑽過較低矮障礙物;

  二、身體素質

  第二十週:各類基本動作結合活動;

  第二十一週:基本動作結合球類活動。

  第二十二週:考核

  幼兒園體育課程教學計劃5

  幼兒體育遊戲是幼兒園體育活動中最重要的內容。教師只有具備了體育遊戲設計的專業技能,才能更好地發揮體育遊戲的功能,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設計幼兒體育遊戲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鍛鍊性

  1、必須要有某些基本動作,將1—2個基本動作滲透到遊戲的情節中。

  遊戲可以1個基本動作為主,如:助跑跨跳(跳過一定高度)。也可是融合多個基本動作的綜合練習遊戲。如:爬、跳、平衡等。

  2、要有一定的運動負荷量。

  運動負荷量是指人在運動過程中所承受的生理負擔量和心理負荷量。只有運動負荷量保持適宜,才能達到較好的鍛鍊效果。過小過大都不行。過小,則達不到鍛鍊的目的;過大,又超出了幼兒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不利於幼兒身體的健康和遊戲的完成。

  影響運動負荷量的因素主要有:

  (1)運動強度。指單位時間內,人在運動時的生理負荷量,常用心跳頻率(脈率)來表示。即透過脈率在運動過程中的變化和運動後的恢復情況(生理負荷曲線)以及脈搏指數來判斷體育活動的強度。

  對幼兒來說,生理負荷高峰值在130--150次/分,活動後5—10分鐘應恢復到安靜時的脈率,脈搏指數(體育活動各部分的平均脈率與安靜時的脈率之比)應在1.4--1.8之間。

  (2)運動密度。指一次活動中,幼兒實際練習時間與該次活動總時間的比例,就是運動密度。一次體育活動中有:教師指導(如講解、示範、演示教具、糾正錯誤等),幼兒做練習,相互觀察與幫助,練習後必要的休息,組織措施(如整隊、交換練習地點的調動隊伍)等。

  每次活動中,只有運動的密度及運動負荷適宜,才能收到最好的活動效果。而且幼兒的練習密度是否合適較大程度影響著幼兒的運動負荷量。一般來說,體育遊戲密度只有達到50%~70%時,才能達到身體鍛鍊所需的活動量,達到身體鍛鍊的目的。

  (3)練習的數量和質量。前者指練習的次數、距離的總和,它們與幼兒的運動負荷一般成正比。後者指練習的正確規格和要求。對練習質量的要求越高,幼兒需負出的心理負荷則越大。

  (4)遊戲內容和組織措施。體育遊戲內容的難易是否合適,教師組織措施是否得當等都會較大程度地影響幼兒的運動負荷。

  (5)幼兒的個別差異。指幼兒的身體機能水平和心理特點的個別差異。在幼兒園體育活動中,往往相同的練習對不同的幼兒會產生不同的影響。

  (二)趣味性

  1、選擇幼兒熟悉和喜愛的角色,安排簡單有趣的情節

  角色可以是小朋友,也可以是各種小動物(小兔、大灰狼、狐狸等),各種人物名稱(爸爸、媽媽、運動員、機器人等),各種物體名稱(樹葉、雪花、汽車等)。可以只設計一個角色,也可設計多個角色。角色安排方面;可以設計同一個角色或者不同角色共同完成一個任務,也可以選擇不同角色相互對抗。

  2、靈活多變、推陳出新

  教師要認真研究班級幼兒的發展水平、需要,以及本園的活動條件,對遊戲構成的

  要素(基本動作、情節、角色、規則、環境、器械等)做出適當的.調整,使體育遊戲常玩常新。

  (1)改變或提高基本動作的要求。

  (2)增加或更換遊戲角色、豐富遊戲情節。

  (3)改變遊戲規則。

  (4)在同一個遊戲中改變場地的設定條件,賦予遊戲新的目的。

  (5)改變器械的玩法。

  (6)就地取材,利用本園、本地區的資源,替換遊戲中的器材。

  (三)教育性

  體育遊戲的內容以及開展體育遊戲的過程,應該滲透各方面的教育。

  1、要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如:收拾整理器械、不隨地扔紙屑、碰到了器械及時扶起等。

  2、要使幼兒形成良好的態度和能力。如:大班體育遊戲《跳竹竿》,4名幼兒需要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幼兒還需要協商敲竹竿的節奏,對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極其有益。

  此外,當幼兒在遊戲中遇到困難時,教師應鼓勵幼兒互相幫助,完成任務,培養幼兒助人為樂的品質。還應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創新的玩法,培養其勇敢、大膽、勇於創新的優良品質。在遊戲中,要求幼兒遵守規則,培養幼兒遵守規則的意識等等。

  3、要使幼兒的認知能力得到發展。如:《跨步比賽》,從起點跨大步到終點,誰的步數少,誰為優勝者。

  (四)安全性

  在設計體育遊戲時,教師要考慮各種安全因素。

  1、活動的範圍要適當。不能太大、太分散,又不能太集中。

  2、在內容的安排上,不要出現跑步後立即做爬或者平衡的動作。

  3、往返的路線、投放的器械不能太擁擠,避免造成碰撞。

  4、根據遊戲內容選擇不同地面。如:騎小車等選擇硬質地,跳躍和翻滾等,要選擇比較鬆軟的橡膠地或者草坪。

  (五)發展性

  小、中、大班幼兒在身體、心理等方面的發展具有明顯差異,因此教師在設計體育遊戲時應考慮到幼兒的發展。

  在小班,教師應儘量多地採用模仿性遊戲和有主題情節的遊戲。如:《勇敢的小鴨》中,幼兒模仿小鴨捉魚,鴨媽媽帶鴨寶寶過小橋、穿山洞、捉魚、吃魚等等。由於中大班幼兒對活動結果已變得十分關心,因此,在中大班可多采用競賽性遊戲,以激發幼兒練習的積極性,提高練習的效果,還可培養幼兒的積極進取精神和集體責任感、榮譽感。

  幼兒園體育課程教學計劃6

  一、班級幼兒體育情況分析:

  本學期班級幼兒年齡基本在4——5歲之間,身體器官機能尚未發育成熟,而且根據上學期幼兒在體育遊戲中平衡和跳躍上能力的不足,這一學期中班將加強幼兒平衡和跳躍上鍛鍊,同時結合走、跑、投擲、鑽爬等多種方式全面的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和機能,特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班幼兒體質發展的體育遊戲,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期目標:

  1、主動參加體育活動,培養不怕困難,大膽嘗試各種活動的意志品質。

  2、能用動作模仿一些動物的形態特徵,感知動作節律的變化。

  3、樂於嘗試新的內容與玩法,積累器械活動的經驗,

  4、學習聽口令進行方位變化、速度變化等不同的動作並作出反應。

  5、能與同伴共同合作完成體育活動,在體育活動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具體實施:

  (一)九月份

  1、情緒愉快,並能感受體育遊戲所帶來的快樂。

  2、對體育活動感興趣,能遵守基本的活動規則。

  3、運用多種形式,發展幼兒腿部力量,提高走步能力。

  4、內容:

  第一週:撿豆豆(集中游戲)

  材料準備:用紅、綠色的塑膠袋編成兩個大的圈。

  玩法:紅綠圈分別代表,紅碗綠碗,將全體幼兒分成兩組,分別把紅豆綠豆,首先兩隊幼兒集體蹲在場地中央,幼兒和教師一起念兒歌。聽教師口令,以最先跑進“碗裡”一粒豆豆丟的一對為勝。

  第二週:捉星星

  材料準備:小星星的頭飾若干。

  玩法:教師暗示一名幼兒當科學家,其他幼兒當星星,四散的站在場地上。聽口令,幼兒四處躲閃,當追捉到3——4名幼兒後,遊戲重新開始。

  第三週:我愛探險

  材料準備:鬆緊帶,四個紙盒做成的門。

  玩法:幼兒分成四隊,聽到訊號,第一位幼兒鑽過大山洞,又過小山洞,一次類推。哪組最先趙到所有的寶貝為勝。

  第四周:學做解放軍

  材料準備:紅綠兩色帶子人手一根。

  玩法:學習聽口令並隊走、左右分隊走。

  (二)十月份

  1、能繞障礙物跑,聽訊號在一定範圍內四散跑。

  2、透過各種體育技能鍛鍊幼兒的彈跳力。

  3、有初步的安全防範意識。

  4、內容:

  第一週:小青蛙跳荷葉

  材料準備:青蛙頭飾人手一個,用廢舊紙板做成的荷葉若干。

  玩法:幼兒頭戴小青蛙頭飾,把荷葉不規整的擺放在場地的周圍,要求幼兒雙腳併攏向前跳,比賽看誰先到達終點。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荷葉的距離。

  第二週:長臂人

  材料準備:用硬紙做成長筒,前部畫上手形為長臂。

  玩法:教師裝上長臂為長臂人,用長臂去夾幼兒,幼兒奔跑躲閃,不讓夾住,可以蹲下變成小矮人,長臂人就不能再捉。

  第三週:衝浪

  材料準備:長1.2米、寬0.6米的尼龍綢布四塊。

  玩法:兩名幼兒分別握住一塊綢布的四個角,讓綢布充分伸展,再上下掀動,使綢布揚起、落下做“波浪”。其他幼兒做“小海軍”,乘“波浪”湧起時,快速從綢布底下鑽過去,即“衝浪”成功。

  第四周:鑽地道

  材料準備:用廢舊物品自制的圈若干。

  玩法:參加遊戲的板書幼兒,每人兩手各扶一個豎立著的環,等距離的築起一條“地道”,另一半幼兒,從第一個環鑽到最後一個環,然後兩組幼兒互相交換位置進行練習。

  (三)十一月份

  1、能大膽的鑽、爬障礙物,基本做到手腳協調。

  2、學會用單手向前上方用力揮臂擲物。

  3、內容:

  第一週:螞蟻運糧

  材料準備:沙袋若干個。

  玩法:將幼兒分成認識相等的兩組,分別站在場地的兩端,面對面站在自己的圓圈內,場地中間畫兩條平行線,將沙袋放在裡面。聽口令後,兩組幼兒同時手腳著地的向前爬至沙袋處,用一隻手取一個沙袋放在背上,迅速爬回起

  點,將沙袋放在自己的圓圈裡。

  第二週:袋鼠送報:

  材料準備:袋鼠頭飾若干,袋鼠跳的口袋,廢舊報紙若干。

  玩法:由情境創設匯入遊戲,幫助郵遞員叔叔送報紙。

  第四周:皮球真好玩

  材料準備:海洋球、報紙球幼兒人手一個。

  玩法:幼兒四散在長期周圍,比賽用力向上拋球,在掌握方法以後,可以要求幼兒在拋上去以後再落下來時能接住。慢慢的鍛鍊幼兒單手向上拋接。

  (四)十二月份

  1、在遊戲結束後,能主動協助老師收拾整理小型體育器械,並放在制定位置。

  2、能和同伴共同合作完成遊戲活動,體驗同伴合作分享的快樂。

  3、掌握跳躍的基本要領,增強幼兒的彈跳力和協調性。

  4、內容:

  第一週:小松鼠跳樹枝

  材料準備:小松鼠頭飾、平衡木

  玩法:幼兒雙手支撐在高20——30釐米的平衡木(為樹枝),提臀雙腳從凳子的一側跳向另一側,不碰凳子。如同小松鼠,輕輕的從樹枝的一邊跳向另一邊。

  第二週:魔法掃帚

  材料準備:利用廢舊的布料,竹竿,製作”魔法掃帚”,海洋球、椅子。玩法:幼兒分成四組,成四路縱隊,每組幼兒人手一個海洋球,以接力的形式將海洋球從起點運到終點,並按顏色的放在相應顏色的簍子裡。

  幼兒園體育課程教學計劃7

  一、我班幼兒戶外體育活動情況分析:

  經過大班上學期的訓練,目前我班幼兒在體育動作發展和堅持行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礎,體能大部分能達到標準,但班級幼兒動作發展水平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還有很多幼兒的動作協調性不夠,在遇到困難時候欠缺勇敢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對環境適應力和疾病抵抗力較差。所以,在今後組織幼兒體育活動中應考慮到幼兒各種動作發展,照顧幼兒的個別差異,進行不同強度的體格鍛鍊,讓每個幼兒都得到提高發展。

  二、戶外體育遊戲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身體鍛鍊的興趣和習慣,堅持每天進行體育活動,促進幼兒身體形態結構和機能發育。

  2、透過體育活動,開展對幼兒的走、跑、跳、投擲、鑽爬、平衡、攀登等基本動作的訓練,使幼兒體力、速度、靈敏等動作素質達到標準。

  3、利用廢舊物品製作多種多樣的體育器械,培養幼兒用器材進行鍛鍊的能力,發展幼兒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習利用各種體育器械進行戶外鍛鍊的方法,促進幼兒知覺、情感和能力的發展。

  4、利用晨間活動及遊戲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遊戲活動,培養幼兒在體育遊戲中團結合作、遵守規則、勇敢競爭、克服困難的良好品質。

  三、活動安排:

  三月份:本月以練習發展幼兒大肌肉專案--走、跑能力的戶外體育遊戲為主,其他能力為輔。

  1、練習聽老師訊號改變速度及方向走、跑和躲閃地走跑練習,初步發展幼兒反應的敏捷性。

  如:體育遊戲《機器人》、《分清左右》、《老鷹捉小雞》等。

  2、練習自如地繞過障礙物曲線走和跑,發展幼兒對動作的控制性。

  如:體育遊戲《請你跑》、《我最棒》等。

  3、練習距離為20--25米的快跑動作,能追逐躲閃,發展幼兒的反應能力。如:體育遊戲《快跑比賽》、《冰糕化了》等。

  4、每週開展戶外體育遊戲8-10次;

  四月份:本月以練習發展幼兒大肌肉專案--跳躍的能力為主,其他能力為輔。

  1、練習雙腳立定跳遠動作和跨跳動作,發展幼兒身體的協調性。

  如:體育遊戲《青蛙捉害蟲》、《看誰跳得遠》、《小馬過河》等。

  2、練習從30釐米處雙腳向下跳,要求落地平穩,繼續發展幼兒動作協調性。如:體育遊戲《小傘兵》、《小老鼠頭油吃》等。

  3、學習縱跳觸物、雙腳向前跳和單雙腳交替跳,發展小腿踝部肌肉,培養幼兒的彈跳能力。如:體育遊戲《摘果子》、《投籃》、《袋鼠搬家》、《狼和小兔》等。

  4、每週開展體育遊戲10-12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