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意義教學設計

除法的意義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課本第73頁的內容,練習十五第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並會在實際中應用。

  (2)使學生自己總結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並會應用這些關係進行乘、除法的驗算。

  (3)在分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並對乘除法進行驗算是教學重點。理解乘、除法的互逆關係,以及用除法意義說明一些題為什麼用除法解答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引入問題情境

  我們已經做過大量的整數除法計算和應用題的練習,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這裡我們要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對除法的意義加以概括,使已經獲得的感性認識加以提高。(板書課題:除法的意義)

  口算: 7×5= 9×6= ( )×4=32

  32÷5= 54÷6= 32÷( )=8

  35÷7= 54÷9= ( )÷4=8

  (二)學習新課

  1.教學除法的意義。

  (1)出示一組題,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四年級有4個班,每班有40人,一共有多少人?

  四年級有160人,平均分成4個班,每班多少人?

  四年級有160,每40人分一班,可分成幾個班?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40×4=160(人) 因數×因數=積

  160÷4=40 被除數÷除數=商

  160÷40=4

  思考討論:

  (1)觀察,比較上面的3道題,為什麼列式和計算方法都不同?

  (由於已知條件和問題進行了調換,因此列式和計算方法不同。第①題是已知每班人數和班數,求總人數,用乘法計算;第②、③兩題都是已知總人數和分成的班數(每班的人數),求每班的人數(分成的班數),用除法計算。)

  (2)40,4和160在三個題中分別叫做什麼數?

  (40和4在第①題中叫做因數,160叫做積,40和4在第②、③題中分別叫做除數和商,160叫做被除數。)(板書)

  (3)第②、③題分別是已知什麼?求什麼、怎樣算?

  (第②、③題分別是已知兩個數的積和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用除法計算。)

  師繼續啟發:根據上面除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聯絡看,除法是一種什麼樣的運算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除法的意義。在此基礎上,教師用準確的語言描述除法的定義:已知兩個因數的積和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

  學生閱讀課本結語(73頁)。

  引導學生說出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提問:

  在除法中已知的積叫做什麼?(被除數)

  已知的因數叫做什麼?(除數)

  求出的未知因數叫做什麼?(商)

  (2)教學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引導學生觀察第②、③與①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有什麼變化,從而明確: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變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兩個因數求積,而除法與此相反,是知道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反饋:做74頁的“做一做”(聯絡除法的意義說明怎樣改寫算式和直接寫得數)及練習十五第3,4題

  (3)關於0和1在除法中的特性。

  啟發同學想:

  ①一個數除以1得什麼數?

  自己舉例,如8÷1=8,100÷1=100,…

  得出:一個數除以1,還得原數。

  ②0除以一個不是0的數得什麼數?

  學生自己舉例,如0÷5=0,0÷24=0,…為什麼?引導學生說出因為一個數和0相乘才得0,所以0除以一個不是0的數商都是o。

  ③0能作除數嗎?為什麼?

  引導學生討論:

  以5÷0為例。如果0可能作除數,根據除法的意義,商乘以除數0,一定等於被除數5,即商×0=5。根據“0與任何數相乘都等於0”的規定,商乘以0一定等於0,而不可能等於5。這說明,用0作除數時,商是不存在的。

  如以0÷0為例。根據除法的意義,商乘以除數0一定等於被除數0,就是商×O=O,那麼按照無論“什麼數與0相乘都得0”的規定,商可以是任何數,即無論商是什麼數,它與除數0相乘一定等於被除數0。這說明用0作除數,商是不固定的。

  由此可知,用0作除數是沒有意義的,所以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數。這一點很重要。

  2.教學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及其應用。

  (1)口算:

  ① 4×5 ② 320÷8

  20÷4 320÷40

  20÷5 40×8

  (2)引導學生根據上面第①組算式總結乘法各部分問的關係。

  提問:乘法裡最基本的數量關係是什麼?怎樣求因數?

  從而概括出(並板書): 積=因數×因數

  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3)觀察第②組算式,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提問:

  除法中各部分問的關係最基本的是什麼?怎樣求被除數和除數?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板書一

  商=被除數÷除數

  除數=被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4)我們學過這些關係後,可以解決哪些計算問題?

  引導學生說出驗算方法後,學生按照書上第75頁的例子自己驗算,並說明應用什麼方法驗算的。

  引導學生概括:

  過去我們驗算乘法時,用交換兩個因數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今天我們根據乘法各部分間的關係,可以用算出的積除以一個因數,看是不是等於另一個因數。

  應用除法各部分間關係,可以驗算除法。以前學過的用乘法驗算除法,就是應用被除數=商×除數,現在應用“除數=被除數÷商”也可以驗算除法,也就是用除法驗算除法。

  反饋:

  試算第75頁中間的“做一做”,並說出根據。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十五第1題。(討論、口答)

  2.練習十五第3,4兩題。(做在本上)

  3.引導學生總結。

  總結性提問:

  (1)你今天學習了什麼?

  (2)除法的意義是什麼?

  (3)乘、除法中各部分問的關係是什麼?

  (4)乘、除法的兩種驗算方法各是什麼?

  (5) 0能作除數嗎?為什麼?

  (四)作業

  練習十五第2,5,6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