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教學設計(精選12篇)

望月教學設計(精選12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最佳化。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望月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望月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聯絡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4、透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重難點:

  1、聯絡課文內容,藉助多媒體課件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透過朗讀訓練,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準備:

  蒐集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佈置學生提前從書籍或網路上搜集積累有關月亮的成語、詩句以及月亮的相關知識。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有關月亮的謎語、成語、兒歌、詩句

  一、情境匯入

  1、(多媒體課件出示月夜圖)

  教師談話匯入:剛才我們課前交流的內容都與月亮有關。是啊,自古以來,月亮和文學

  就有著不解之緣。月亮,這位夜空女神,給人間帶來多少美好的情趣!每當她在夜空出現,大地便呈現出夢幻景象。千百年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月亮所傾倒,被月亮所陶醉,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美麗詩篇。今天,讓我們和著名作家趙麗宏一起走上江輪的甲板,去欣賞江中的月亮,激發我們的情思與靈感。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靜靜的夜晚望月,要讀得輕而靜)

  二、整體感知

  1、師:相信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請快速回顧一下課文,看看課文講了些什麼事?

  2、學生彙報:教師相機板書:賞 江中月 背 詩中月 談 心中月

  師:同學們預習的收穫可真不少。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課文,與作者以及小外甥共同感受這迷人的月夜。

  三、精讀感悟

  (一)細賞江中月,感受月光清輝

  1、(課件出示月夜圖片)師: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坐下來,看到了怎樣的一幅江月美景呢?請同學們輕聲地讀讀第二自然段,畫出你喜歡的詞語和句子,美美地讀一讀。有不懂的詞也可以與同位討論一下。

  2、解決不懂的詞語。

  3、師:誰來美美地讀一讀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說說你為什麼喜歡?相機板書:{美}

  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多麼美妙的江月美景圖呢?他先寫天上的明月,又寫江面上的月光,再寫江兩岸更遠處的景象,多富有層次感的圖畫!讓我們把這幅美妙的圖畫輕輕讀出來吧!

  4、師:讀得真好!彷彿我們就坐在江輪甲板上,身臨其境地觀賞這江上明月。此時的月光美極了,它安祥、晶瑩、朦朧,使我們深深地陶醉了,天地好像與月光融合在了一起。

  (多媒體課件播放輕音樂)齊讀。

  (二)吟誦詩中月,體味優雅意境

  1、師:這燦然嬌美的月色深深吸引了我,更吸引了隨我一同旅行的小外甥。他一定在夢境中也看到了這皎潔的月亮。凝望著天上的明月,每個人都會入神,都會陶醉,都會在心中湧起濃濃的詩情——深情引背《水調歌頭》(多媒體課件出示《水調歌頭》的圖片及播放音樂背景)

  2、師:寫月亮的詩多如繁星,小外甥眼睛一眨就是一句。他們舅甥倆你一句我一句地吟誦起來(課件出示兩人呤誦的詩句)

  3、師:同位兩個來分角色讀一讀。行嗎?老師有個建議,大家在對詩前想一想,月下吟詩應該是怎樣的一種氣氛?注意小外甥與舅舅應該分別讀出怎樣的情趣?

  4、師:這些詩句我們並不陌生。我們來回顧一下它們的出處。

  小時不識月??出自李白的《古朗月行》

  5、師:此情此景中,一定有許許多多吟誦月亮的詩句,在我們的耳畔迴響起來,誰願意起來背一背?也來你一句我一句 。

  6、課件出示:詩,我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師:江中月如一幅美的圖畫,給了我們美的享受,而詩中月卻融入了人們豐富的(情)感。(相機板書:{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抒發了我們對故鄉的思念,“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又寄託了我們美好的願望。月亮,寄予我們無限的情思。月下吟詩,又是一種多麼美好的境界!這些絕妙的詩句引著

  我們走進了古典,走進了美的意境。

  (三)、暢談心中月,喚起童心童趣

  1、師:每個詩人的眼睛裡,都有一個自己的月亮,每個孩子的眼睛裡,也有一個自己的月亮。小外甥眼中的月亮是什麼樣的?為什麼舅舅會感到驚訝呢?

  (課件演示月亮的變化圖)你覺得它的比喻怎麼樣?你認為月亮還可以比作什麼?

  小外甥跟你們一樣,在他的眼睛裡,月亮就充滿了童年的純真與幻想。我們來讀讀小外甥充滿童話般的語言。

  2、師:小外甥用童話的眼睛去看月亮,用童話的語言去說月亮,用童話的心靈去感受月亮,充滿了童真童趣!(相機板書:{趣})月亮下去了,小外甥搖搖晃晃走回船裡去了,甲板上——(引讀)

  3、師:讓我們一起展開幻想的翅膀吧!

  (多媒體播放《快樂星球》的主題曲影片,並自動播放月球的一系列圖片)

  4、此時此刻,你想到了什麼?拿起你手中的筆,寫出你的幻想。

  5、交流評析。

  四、總結昇華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欣賞了安詳柔美的江中月,吟誦了幽雅抒情的詩中月,暢談了充滿了童真童趣的心中月。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不同的月亮,相信,只要你聰明好學,愛幻想,你心中的月亮將會最奇特,最美麗。

  多媒體出示——課外拓展作業

  1、描寫月亮的名篇佳作很多很多,你們課下可以從書籍或者網路上找來讀一讀,再領略一下月亮的魅力。

  2、(我知道,咱們班裡的同學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在有月的晚上,請同學們觀察一下月亮及月光下的景物,像山樹,人房是什麼樣子,只要你仔細觀察,用心幻想,你的筆下一定會有一篇篇優美的文章誕生,老師期待著。

  望月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透過朗讀品析詞句,體會文中所蘊藏的江月美景的神奇迷人。

  2、感受望月的樂趣及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想象力豐富。激發學生,對月亮的喜愛,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透過朗讀、品味描寫月夜江景和小外甥的句子。

  2、理解月光產生幻想的句子。

  三、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今天,繼續分享趙麗宏的優美散文(齊讀課題)

  2、寫的是誰在哪兒望月呢?(一個人嗎?)

  3、同學們注意有時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有時未必是本人。【板書“我”和小外甥生】

  4、文章寫了“我”和小外甥在江船甲板上望月。接下來發生了哪些事?文中寫了哪些內容?(機:就這一個內容嗎?)

  (結合回答板書:江景、背詩、幻想。)

  過渡:這篇文章啊,仔細讀可以濃縮成這三幅畫,這堂課讓我們走進這三幅畫生動的畫面中,一同來品味、欣賞!

  二、學習第二節:

  1、自由讀課文第二節,想想你看到了怎樣的江景圖。

  2、(出示§2)指名讀,要透過文字看景色畫面,看哪些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交流:

  ①“閃爍的光斑”你懂嗎?為什麼一閃一閃?(因為流動的江水,波光粼粼,才會有“讀”“千萬點——跳動。”

  ②“安詳”柔美、靜諡的感覺。

  ③、“~~剪影”沒有月光就沒有剪影,給你什麼感覺?(神秘)出示“月夜剪影圖”

  ④、“鍍”月光均勻地灑在這些景物上。

  (配樂齊讀,感受月夜江景的靜謐美好)

  4、小結:是啊,月灑清輝,江中有月,這幅畫面中有江,有月,如果讓你給它取個名字,什麼名字比較恰當呢?(板書:江中月)

  過渡:在這輪美好的江中月下,引發了作者與小外甥背誦的興致那麼他們背了哪些詩呢?

  三、學習第3——13自然段

  1、自由讀§3——13節中帶“月“的詩。

  2、(出示詩句)請兩位同學讀,分角色讀。

  3、讀得很好,可是文中是背誦,給你們一分鐘試背。

  4、指名配樂試背。(剛才背誦的意境不太和課文中吻合,你想背誦要什麼?下面,想象在月光下,月光沐浴著“我”和小外甥一起背誦比賽。

  5、寫月詩就這6句嗎?文中哪些告訴你的?(兩個省略號,為什麼要用兩個省略號?你還能說說寫月的詩嗎?

  6、老師這裡也有一些寫月的詩。(出示課外詩邊上配月夜圖二幅)。“我“和你們一起來對吟一下吧!(配樂)

  7、同學們,吟誦了這麼多寫月的詩句,你有什麼感受,有什麼發現?

  8、那麼,“我”和小外甥此時背誦了那麼多詩後,他們有什麼感受啊?(提示:用原文)(出示§13)

  ①拿筆找找這幾句話中有幾個詞直接寫出了他們的感受?

  ②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沐浴、沉醉、清幽、曠遠的感覺。

  9、我看,不是我和小外甥兩個人沉醉,我們所有認真讀書的也沉醉在其間,同學們,在背誦這幅畫面中看一看有詩還有月,那你說給它起個名字叫(板書“詩月中)

  過:當我還沉浸在詩中月那醉人的風韻中時,小外男生卻已展開幻想的翅膀!

  四、學習第15——20節

  1、好,請你看一看小外甥望月的幻想有哪些詞句,一處不落地畫下來。

  2、學生交流。

  3、文中啊,有這麼三處。(出示內容)

  ①請一位學生連起來讀。你用心體會,請你說說對小外甥的幻想有什麼感受?哪些語句你喜歡,最吸引你。

  ②非常好,聆聽了小外甥的幻想以後,你有什麼感受,最吸引你的是什麼地方?

  A、眼睛,不僅形象而且非常神奇。

  B、每個月都要爭開一次(相機:月變過程)

  C、“把月亮寫的可愛、活潑”、充滿了童真、童趣。

  帶著感受練讀,這些幻想看似不成段,其實分明是一首兒童詩啊,

  ③不信,你瞧(出示小詩)。配樂朗讀

  是啊,聽了小外甥生動奇特的幻想,簡直就像聽了一個現成的童話故事,難怪作者說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

  ④同學們,你們呀和小外男生一樣的年齡,一樣的聰明愛學,愛幻想,每個人讀這段話以後,都自己“我”心中的月亮,你心中的月亮像什麼呢?也寫上兩三句話,能不能也象小外男生一樣,有天的眼睛般的什麼樣的比喻?

  ⑤“交流”。

  ⑥是啊。作者也久久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展開了幻想的翅膀,在這幅畫面中,小外甥、我們、作者都一同展開了遐想。我們給它取個名可以叫(心中月)

  五、總結

  這節課,在趙麗宏宏優美的語言引領下,一同領略了江中月的美麗,詩中月的醉人,江中月的美妙,相信此刻你們和俞老師一樣,產生了望月的衝動,有機會請你走進大自然好好地望一回月。

  六、作業

  1、背誦文中寫月的詩句

  2、課外積累一些寫月的詩句。

  望月教學設計 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朗讀詩歌並能背誦默寫。

  2、體會詩歌意境,理解詩歌內容。

  3、學會鑑賞詩歌。

  二、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意境,理解內涵。

  三、教學難點:

  學會鑑賞詩歌

  四、教學時數:

  五、課型:

  朗讀賞析課

  六、教法:

  邊讀邊議

  七、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多媒體展示一輪圓月掛在夜空的畫面)皓月當空,月色如銀,如此美景,會勾起你無盡的遐想,今天且讓我們跟著唐代詩人王建走進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思緒。

  (二)揭示本課的環節及任務

  今天我們的中心任務就是一個字——讀,具體任務是:讀順、讀義、讀景、讀情、讀味、讀韻。

  (三)六步闖關:

  1、大聲讀——把詩歌讀順暢。學生自由讀,小組內輪讀,熟讀成誦,毛遂自薦當堂背誦。

  2、說讀——讀懂詩歌的意思。邊讀邊說,用自己的話把詩句的意思說出來。小組內輪流說,互相交流,派代表在全班發言。

  3、默讀——仔細閱讀,摘錄詩中所描寫的景物,用恰當的詞語概括這些景物的特點。

  (銀白的地面、熟睡的鴉雀、飄灑的冷露、芳香的桂花),抽查展示自學作業。

  4、議讀——體會詩中意境,理解作者感情。邊讀邊議,小組互相討論:

  (1)從以上景物描寫概括詩歌描寫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一種怎樣的意境氛圍;(一幅安靜、悽清的秋夜景色,為秋思創造傷感的氛圍)

  (2)結合景物意境揣摩詩人在中秋之夜仰望夜空,會有怎樣的心理感受?(孤獨寂寞,對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各小組派代表發言,教師相機點撥。

  5、品讀——品析詩味。咬文嚼字,用比較換詞法等品析詩中精美詞句。小組互相討論:

  (1)詩人寫望月,卻沒有寫到月光,從何處體現?(“地白”:給人予積水空明、澄清清冷之感,從側面突出了月色皎潔)

  (2)“樹棲鴉”從聽覺還是視覺來寫?寫鴉雀有什麼作用?(既是聽覺也有視覺,烘托夜的寂靜,襯托詩人內心的孤獨)

  (3)“冷露無聲溼桂花”蘊含怎樣的情感?(用寒意、清冷烘托詩人寂寞悽清的心理。)

  (4)“落”換成“在”好嗎?(“落”寫出了愁思隨著月光的瀉落從上而下,富有動感,形象新穎)。小組充分討論後,學生自由發言。

  6、美讀——讀出詩歌的韻律。指導學生朗讀詩歌,注意感情基調、朗讀語調、朗讀節奏、朗讀重音

  (四)課外延伸

  收集有關詠月的詩歌。

  板書設計:景→境→情

  銀白的地面安靜孤獨寂寞

  (皎潔的月色)悽清對親人的

  熟睡的鴉雀傷感的深切思念

  飄灑的冷露秋色夜景

  芳香的桂花

  分享:

  望月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一、能有表情地演唱抒情和活潑等不同情緒的歌曲,用歌聲表示夜晚望月的意境,並能背唱自身喜歡的歌曲。

  二、感受到《糖果仙人舞曲》的意境。

  教學內容:

  歌曲《望月亮》

  欣賞《糖果仙人舞曲》

  教學重難點:

  感受三拍子的律動,深情地演唱歌曲。

  教具:電子琴,配套課件。

  第一課時

  一、做律動走進教室

  二、師生問好歌

  三、趣味練生曲

  四、新歌教學

  1、 教師放音樂讓學生邊聽音樂的節拍左右擺動,感受抒情而流暢的歌曲旋律。

  2、模仿老師的樣子邊朗讀歌詞邊做第一拍拍腿、第二三拍拍手的律動。

  3、 在聽唱歌曲過程中讓學生自由地做動作協助記憶歌詞,體念和感受歌曲的美感。

  <1>跟錄音完整聽唱。

  <3>邊拍手邊朗讀歌詞:

  5、律動教學

  在歌曲學會後,讓學生選折自身喜歡的扮演方式展示自身。讓他們隨音樂做動律。

  6、 選擇打擊樂器為他人扮演伴奏

  7、分組競賽。

  8 、個人競賽。

  9、教學後記:

  有些學生音唱的不準。大多數表示不錯。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複習上節課的歌曲,欣賞《糖果仙人舞曲》。

  教學重難點:指導學生欣賞樂曲。

  教學過程:

  1、 師生問好歌。

  2、 複習上節課的練習曲。

  3、 複習上節課的歌曲。分小組競賽。

  4、欣賞《糖果仙人舞曲》

  (1) 故事匯入:

  從前,有一個公主,她非常喜歡吃糖果,有一天,她做了一個夢,夢見自身變成了一個糖果仙人,有一個瀟灑的王子與自身歡快的舞蹈,就讓我們一起來跟著小女孩進入美妙的夢境吧!

  (2) 初聽樂曲,感受樂曲歡快的情緒。

  (3) 分段賞析。

  (4) 學生聽樂扮演。

  (5) 小組合作扮演。

  (6) 小組展示。

  (7) 學生自由評價。

  (8) 教師點評。

  (9) 評獎。

  5、 課堂小結。

  望月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文中有關詩句。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為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富於幻想而感到自豪,對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一、複習匯入 。

  1、這篇課文寫的是什麼?(板書:“我”小外甥)

  2、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獨自一個在江輪甲板上賞月,看到的月光照耀下江上景色是怎樣的呢?(板書:賞月)

  3、出示“月夜江上美景圖”。學生看圖後,出示第2自然段文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講讀課文第二段。

  過渡:正當“我”盡情地欣賞著“月夜江上美景”的時候,小外甥也來賞月了。仔細閱讀課文的第二段,想一想,“我”與小外甥在賞月的過程中交談了什麼呢?(板書:交談)

  1、默讀,思考。

  2、檢查、交流,小結,板書:頌月、論月。

  3、講讀5—12自然段。

  過渡:“我”和小外甥是怎麼“我一句你一句”地對背誦頌月古詩的?

  (1)同桌分角色朗讀。並想一想,他們對背了幾次,每一次對背的詩句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聯絡呢?

  (2)分角色對背古詩。討論交流上述問題。(三次,每一組詩的作者教師都是明知故問,第二組都是表達思鄉之情的,第三組都是寫在江上看月亮。)

  (3)小結。

  (4)多媒體出示情景,學生背誦。

  (5)想一想,讀了“我”和小外甥對背古詩的情景,你們體會到了什麼?(對背詩不是隨隨便便的,你背的詩還得跟我背的詩有一定的聯絡呢!小外甥自信、聰明、機靈,“我”真不愧是一位大作家。)

  (6)指名錶演背誦。

  6、講讀14—20自然段。

  過渡:小外甥不僅向“我”挑戰,對背誦月的古詩,而且問“我”“月亮像什麼?”

  (1)指名朗讀。思考:“我”有沒有直接回答小外甥的問題?為什麼?

  (2)檢查交流。

  (3)自讀,思考:小外甥把月亮比作什麼?劃出有關的句子。

  (4)出示句子,指名朗讀,要求“繪聲繪色”地敘述。

  (5)小結。

  三、講讀第三段。

  過渡:“我”和小外甥在月光下進行交談,交談了多長的時間,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結束的?

  1、範讀。

  2、交流。

  3、指名朗讀。

  四、總結深究課文。

  1、作者寫小外甥主動向“我”挑戰,對背頌月古詩,問“我”“月亮像什麼”。想向我們說明什麼呢?

  2、質疑賞析。你讀了這篇課文後,認為還有什麼問題值得研究的?

  3、提示總結。

  古詩是我國優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寶!多讀、多背、多想,不僅能陶冶人的性情,更能啟迪人的智慧,開發人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創新思維能力一種。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期盼更多富有創新力的人才呀!

  “我”獨自一人站在甲板上也展開了幻想的翅膀。“我”會幻想些什麼?(從小外甥的身上,他看到了祖國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這篇課文寫的景很美,寫的小外甥很可愛,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深遠的。整篇課文的語言是那麼優美的。

  五、作業 。

  1、背誦課文。

  2、蒐集並背誦寫有關山(或水)的古詩,看誰背得多。

  附板書:

  “我” 小外甥

  賞月

  望月 頌月 聰明好學

  交談

  論月 愛幻想

  望月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綜合音樂、圖畫等多種手段,在朗讀、欣賞、吟誦、表演、想象等一系列的活動中,充分感受月光下美的意境,感受散文、詩歌、童話等不同視野下月亮的風格,創生出自己對月亮文化的獨特感受。

  2.讓學生自主選擇性地閱讀,在豐富的月亮文化的薰陶、傳承、感染和建構中審美、啟智、激趣。

  3. 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重點:

  充分感受散文、詩歌、童話視野下的月亮,讓學生建構起自己的月亮文化。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透過網路搜尋、文字閱讀等多種學習途徑,閱讀有關月亮的童謠、詩文、神話、故事等,欣賞有關月亮的音樂、圖畫等不同的藝術表現。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 同學們,自古以來,月亮和藝術有著不解之緣,文學當然也不例外。從人類有文學的那天起,月亮就成了文人墨客心目中的女神。她在遙遠的星空中向我們講述著永遠也講不完的故事,給了文人墨客們無限的靈感。這一課,讓我們和著名作家趙麗宏一起走上江輪的甲板,去欣賞江中的月亮,激發我們的情思與靈感。

  2. 齊讀課題。

  二、走入散文世界,沐浴月色清輝

  1. 課前同學們已經讀了課文,說說,你最喜歡讀課文的哪些部分?

  2. 我們先和喜歡散文的同學一起,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走上江輪的甲板,去欣賞江中的月色。

  3. 我們欣賞過日出噴薄的壯闊,也讚歎過晚霞滿天的絢麗,月光的美是一種怎樣的美呢?自己輕輕地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4.月光的美是一種怎樣的美?

  5.欣賞著這安詳的、晶瑩的、朦朧的月色,我們彷彿在聆聽一首優雅的月光曲。 請一個同學把這一段連起來, 把這種意境讀出來。

  三、步入古詩殿堂,品味優雅意境

  1.月夜的江景實在太美了,把小外甥都叫醒了。他一定是在夢境中看到了月亮。凝望著天上的月亮,每個人都會出神,都會陶醉,都會在心中湧動起濃濃的詩情。我們的祖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往今來,月亮一直被反覆吟誦著。

  2.師生齊背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

  3.寫月亮的詩多如繁星,小外甥也知道許許多多 。他和舅舅一起,你一句我一句吟誦起來。下面同桌一個做舅舅,一個做外甥,一起把下面的內容讀一讀。讀前想一想,月下吟詩應該在怎樣的氣氛裡?他們吟誦的每句詩應該讀出怎樣的情趣?

  4.請兩位同學扮演舅舅與小外甥吟詩。全班同學評點。

  5.男女同學一起扮演舅舅、小外甥對詩。

  6. 此情此景中, 一定有許許多多吟誦月亮的詩句,在我們的耳畔迴響起來,讓我們也參與到他們的詠詩中去,也來你一句我一句 。

  7.月下吟詩,這是一種多麼美好的感覺啊。這些絕妙的詩句引著我們走進了古典,走進了美的意境。

  8.一起清唱 《水調歌頭中秋》

  四、邁進童話樂園,喚起純真童心

  1. 每個詩人的眼睛裡,都有一個自己的月亮,每個孩子的眼睛裡,也有一個自己的月亮。還記得你們在那個靜靜的夜晚,看著天上的月亮,,展開了幻想的翅膀,提出了好多好多好奇的問題,你悄悄地跟月亮說了些什麼呀?

  2. 小外甥跟你們一樣,在他的眼睛裡,月亮就充滿了童年的純真與幻想。自己讀讀小外甥充滿童話般的語言。

  (1) 請一個同學扮演小外甥。

  (2) 在評讀中體驗小外甥純真的童心,神奇的話語。

  3. 小外甥用童話的眼睛去看月亮,用童話的語言去說月亮,用童話的心靈去感受月亮。一起朗讀小外甥充滿童趣的話。

  4.多麼純真的童心,多麼神奇的話語呀!( 引讀)小外甥回到船艙裡了,甲板上又只留下了我一個人——我久久凝視著月亮消失的地方,輕輕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五、張開幻想雙翼,走進月神文化

  1.小外甥的話深深打動了舅舅,也深深打動了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也插上幻想的雙翼,飛向月亮。(伴隨著邁克傑克遜的《童年時代》美妙歌聲)你們可以用散文的語言、詩的語言或者童話的語言,去抒發自己對月亮的情感。

  2.學生書寫自己眼中的月亮 。

  3.交流。

  4.有一位著名的學者說,中國文化起源於月神文化。月神文化,映射出我們民族的聖潔、祥和與仁慈。讓我們走向月亮女神,走近月亮文化,沐浴著她的清輝,讓她聖潔的月光永遠滋潤我們的心田。

  望月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創設研究專題為什麼同一個月亮在不同人的眼裡不一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形成研究成果,並遷移運用,發展學生個性。

  教學重、難點:

  營造研究氛圍,以學定教,透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遷移運用能力,發展學生個性。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望月》。

  2.上節課主要研究了什麼內容?

  (生回答主要是兩方面。一是研究了怎麼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二是研究了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即舅舅和外甥在江輪上望月、談月、想月,分別寫了舅舅眼中月、詩人眼中月和外甥眼中月。)

  3.舅舅、詩人、外甥眼中月一樣嗎?(不一樣)他們眼中的月亮到底怎樣又為什麼不一樣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研究的問題。

  4.怎麼研究?大家可以提出建議。

  二、自主探索

  選擇自己喜歡的××眼中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研究研究。(分組合作研究)喜歡研究舅舅眼中月的同學在喜歡自由組合,展開研究。)

  (一)舅舅眼中月組織策略。

  1.學生彙報(估計學生會說舅舅眼中月很美,我想試試,試著讀一讀→學生評價:我覺得他把舅舅眼中月亮的美讀出來了,我也想像他那樣讀一讀或者我認為他基本上讀出來了,但還美中不足,我想給他示範一下→既然這麼美,也讓老師來美一下好嗎?(好)→生評價→讀著讀著,我彷彿看到了一幅月色美景,你看到了嗎?→出示課件(邊看邊讀邊想)→此時,作者會想些什麼呢?(主要是出來旅行能看到如此美月心裡太高興了。))

  2.月色迷人!還有補充嗎?(生:像這樣的月之美景還有許許多多,我來讀一篇給大家聽聽→指名上臺實物投影→學生自己實物投影並介紹)

  3.真是賞心悅目。建議大家再來讀一讀。有一句詩叫葡萄美酒夜光杯,美的月為大家配點曲(請一生選擇)→(美,還它個美!)齊讀。

  4.過渡:剛才這一小組彙報的舅舅眼中的月亮,其他小組呢?

  (二)外甥眼中月組織策略

  學生彙報(我們覺得外甥眼中的月亮很天真、可愛,我們也像那一組一樣把它給讀出來(分角色)→注意偷偷地、圓圓地、月亮困了→生評價→直接讀外甥話→師評:趙麗宏的小外甥(外甥女)來了!很神奇,他好像看到一樣,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陰晴圓缺圖→看著這變幻而俏皮的月亮,你想到了什麼?(生:想到外甥想象真豐富或月亮真是變幻莫測或外甥很天真,月亮也變得可愛了!或想到一句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過渡:妙!說著說著,讀也出來了。那麼詩人眼中月呢?

  (三)詩人眼中月組織策略

  1.學生彙報(生讀古詩→生:我們覺得詩人眼中的月是→生:上臺借用實物投影談詩→師:能讀出來嗎?評價→師點評《水調歌頭》→生:除了課文上,我還蒐集了→演示說解)

  (導語:讀的時候,假如能把詩人的情感和作者的感受結合起來,那才叫絲絲入扣呢!)

  2.分角色體會朗讀(教師讀旁白,男同學讀趙麗宏,女同學讀外甥(配樂:春江花月夜))

  三、總結成果

  1.學生暢談:同一個月亮在不同的人的眼裡是不一樣的。此時此刻,你明白了嗎?

  2.教師小結:了不起!這是一個偉大的發現!清朝大學者王國維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裡感受是不一樣的。關鍵看人所處的環境,人的心情如何。

  3.導語

  過渡:你們啊,個個都是小小王國維,究竟合格不合格,還得考考大家!(願意接受考核嗎?)

  四、拓展延伸

  1.想象選擇:《望雨》

  (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雨,________________;(愁雨)清明時節雨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雨,_____________________;

  (黴雨)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雨,________________

  2.啟發談話:

  選擇自己喜歡的做一做,慢慢地,相信同學們都會成為學習的研究者。

  望月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二兩段。

  2、聯絡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的優美語句,透過朗讀,激發學生積累詩句的興趣。

  3、創設研究專題:為什麼同一個月亮在不同人的眼裡不一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明白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道理。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欣賞描寫月光的句子。

  教學難點 :

  理解文中寫月的詩句。

  教學準備:

  課文插圖、課文錄音、鋼琴曲、月下江景圖

  教學過程 :

  一、 背詩激趣,匯入 新課。

  1、 月升月落,月圓月缺,月亮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凝望皎潔的月亮,沐浴著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為之陶醉,為之思緒萬千呀?唐朝大詩人李白,就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寫月亮的膾炙人口的詩句。如:〈〈靜夜思〉〉(學生背)又如:〈〈古朗月行〉〉(學生背) 還有:〈〈月下獨酌〉〉師背

  2、 你還知道哪些關於月亮的詩,把你搜集到的朗誦給大家聽聽。

  3、 明月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慷慨的,但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的眼裡,有著不一樣的感受。今天,我們就隨著現代著名作家趙麗宏和他的小外甥一同去望月。(生齊讀課題)

  二、感知大意,體驗感情。

  1、 請大家開啟課本,聽課文錄音。

  2、 同學們,聽了課文錄音,你瞭解到了什麼,感受到什麼?

  3、總結:作者圍繞望月這個主題,分別寫了自己望月,和小外甥比背關於月亮的古詩 ,小外甥對月亮的想象這三大部分的內容,老師想再提煉一下,給這三部分起小標題:

  望月 談月 想月 (板書)

  4、在這三個部分中,每一部分作者都有側重地寫了不同人眼中的月亮,請大家讀讀課文,說說三部分分別寫了什麼人眼中的月亮。 我(舅舅) 詩人 外甥 (板書)

  4、 這三種人眼中的月亮分別是怎樣的呢?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研究的問題。

  三、選擇主題,自主探索。

  1、下面,請大家選擇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某某眼中的月亮,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學習,某某眼中的月亮是怎樣的?為什麼會這樣?待會兒,準備向大家彙報自己的學習收穫,好嗎?

  2、學生自學。(放抒情的鋼琴曲 )

  四、全班交流收穫。

  第一板塊:舅舅眼中月

  1、 你探究了舅舅眼中月這部分,你有什麼體會?

  (我認為舅舅眼中的月亮很美。)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你能讀出月亮的美嗎?誰可以將月亮讀得更美?

  (我認為舅舅眼中的月亮很安詳。)你是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你能讀出月亮的安詳嗎?誰能更好地讀出月亮的安詳?

  相機板書:安詳 美麗

  2、 老師根據作者的描繪,畫了一幅月下江景圖,讓我們看著畫,再聽聽作者對它的描述吧。

  3、 讓我們齊讀第二自然段,體會月亮的安詳與美麗。同學們,為什麼作者眼中的月亮如此安詳與美麗呢?(生答。師評:你讀課文能看看前面,看看後面,邊讀邊思,真會讀書。)

  4、 作者將月下江景的生動描述讓我們對月光有了很深的體會。其實呀,古今中外,有好多關於月光的名篇,同學們,能把你們蒐集到的片段與大家分享嗎?

  第二板塊 詩人眼中月

  1、 你能來談談對詩人眼中月的理解嗎?

  首先,我們來看看寫詩人眼中月的部分是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313)

  2、學生彙報。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天真、幼稚)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嚮往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思鄉 )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思鄉 )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離家在外的哀愁 )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依依不捨 )

  以上讓學生自由選擇回答。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為例談談引導體會的方法:

  (1) 你從詩句中體會到什麼?(思念親人。)

  (2) 你是怎麼體會到的?(學生講講對詩意的理解。)

  (3) 原來,離鄉的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就感覺月亮和自己很親近。他借寫月亮來寄託自己的思鄉之情。

  (4) 你能透過讀來抒發詩人的思鄉之情嗎?(生讀)讓我們一起讀,來體會這種感情。

  3、一個月亮,在詩人的眼裡就成為抒發寄託感情的景物了,(板書寄情)難怪清朝大學者王國維曾說過一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

  4、 讓我們分角色朗讀該部分,體會舅甥倆陶醉於月光和古詩之中的情景。(三人: 敘述 我 外甥)

  5、 正因為小外甥聰明好學,才積累了數不清的寫月的優美詩句。豐厚的積累對於提高我們的作文水平,豐富我們的生活是非常舅有用的。同學們,老師想在下節課舉行一個古詩背誦比賽,請你們課後蒐集有關山或水的古詩,並理解著記憶它,好嗎?這個就作為今天的家庭作業 。

  6、 另外,由於時間的關係,關於對外甥眼中月的探究,我們也放到下節課重點討論。

  五、佈置作業 ;

  1、 你喜歡哪些描寫月光的句子?先體會體會,再把它抄寫下來。

  2、 背誦課文第1至13自然段。

  六、板書:

  21 望 月

  望月 我(舅舅) 安詳 美麗

  談月 詩人 寄託感情

  想月 外甥 ?

  望月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瞭解張就齡的生平;

  2、注意詩中的用詞;

  3、理解詩歌的.內容和境界。

  重點教學

  詩歌的境界。

  板書設計

  作者:唐玄宗開元時宰相。韶州曲江(今廣東曲江北)人。一名博物,字子壽。弱冠登進士。曾上書唐玄宗李隆基,主張重視地方官人選,選官應重賢能,不循資歷。其文才為宰相張說器重。開元十一年(723)被任為中書舍人。

  詩意:首聯、望月懷遠、自然渾成。

  頷聯:流水對,自然流暢,古詩氣韻。

  頸聯: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

  尾聯:構思奇妙,意境幽清。

  教學過程設計:使用個性化修改

  一、匯入: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是引起無限遐想。我們自然會想到與月相關的詩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關於寫月的詩,不勝列舉。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傾注了他們的愛恨情愁,或寄託了他們的悲歡離合,或展示了他們的人生坎坷,或抒寫他們了的哲理思考。在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詩人們藉著那輪高懸蒼空的明鏡,洞徹肺腑地進行天地對讀,自然與人情互釋,內心與外界溝通的幻想創造,從而為後世詩詞開發了一個韻味清逸而美妙絕倫的靈感源泉。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體會張就齡筆下那一夜之間明月由生及落的生命歷程吧。

  二、作者簡介:

  唐玄宗開元時宰相。韶州曲江(今廣東曲江北)人。一名博物,字子壽。弱冠登進士。曾上書唐玄宗李隆基,主張重視地方官人選,選官應重賢能,不循資歷。其文才為宰相張說器重。開元十一年(723)被任為中書舍人。張說罷相,受累外遷。十九年,玄宗召為秘書少監、集賢院學士,再遷中書侍郎。二十一年,以中書侍郎為相。時玄宗的寵妃武惠妃,謀廢太子李瑛而立己子,命宮中官奴遊說九齡,九齡叱之。

  玄宗欲以范陽(今北京)節度使張守為相,以朔方(今寧夏靈武南)節度使牛仙客為尚書,九齡都反對,玄宗不悅,李林甫更進讒言,遷九齡為尚書右丞相,罷知政事。不久又因他薦舉的監察御史周子諒彈劾牛仙客,觸怒玄宗,貶為荊州長史。二十八年卒。初,安祿山討奚、契丹,戰敗,被執送京師。九齡主張按軍法處以極刑,玄宗不從。及安祿山反,玄宗奔蜀,思及此事,為之流涕,遣使至曲江祭九齡。九齡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詩意超逸。有《曲江集》20卷傳世。

  三、詩歌美讀

  可以說:“詩歌是文字的音樂。”它有鏗鏘有力的節奏,有內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韻律。讓我們透過反覆朗讀吟誦詩歌那形象、生動、立體的語言,聆聽它內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韻律,體會情景交融的意境。

  1、學生自由誦讀,結合詩歌註釋解決疑難,整體感知詩歌。

  2、教師範讀,喚起學生的審美感知。

  3、誦讀指導:

  1)理性的把握:理解詩的作者,理解詩的內涵,必須走進作者的內心中去,文如其人,言為心聲。

  2)感性的表現:語音、語調、表情、動作、音樂。

  4、師生共讀,用情感去點燃情感。

  四、意境賞析

  首聯:這是一首月夜懷念遠人的詩。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渾闊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鮑照的“明月照積雪”,謝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鴻海上來”等名句一樣,看起來平淡無奇,沒有一個奇特的字眼,沒有一分點染的色彩,脫口而出,卻自然具有一種高華渾融的氣象。這一句完全是景,點明題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時”,即由景入情,轉入“懷遠”。前乎此的有謝莊《月賦》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後乎此的有蘇軾《水調歌頭》詞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都是寫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於各人以不同的表現方法,表現在不同的體裁中,謝莊是賦,蘇軾是詞,張九齡是詩,相體裁衣,各極其妙。這兩句把詩題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攝,卻又毫不費力,仍是張九齡作古詩時渾成自然的風格。

  頷聯:從月出東鬥直到月落鳥啼,是一段很長的時間,詩中說是“竟夕”,亦即通宵。這通宵的月色對一般人來說,可以說是漠不相關的,而遠隔天涯的一對情人,因為對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覺得長夜漫漫,故而落出一個“怨”字。三四兩句,就以怨字為中心,以“情人”與“相思”呼應,以“遙夜”與“竟夕”呼應,上承起首兩句,一氣呵成。這兩句採用流水對,自然流暢,具有古詩氣韻。

  頸聯:竟夕相思不能入睡,怪誰呢?是屋裡燭光太耀眼嗎?於是滅燭,披衣步出門庭,光線還是那麼明亮。這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竟是這樣撩人心緒,使人見到它那姣好圓滿的光華,更難以入睡。夜已深了,氣候更涼一些了,露水也沾溼了身上的衣裳。這裡的“滋”字不僅是潤溼,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滋”二字寫盡了“遙夜”、“竟夕”的精神。“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兩句細巧地寫出了深夜對月不眠的實情實景。

  尾聯:相思不眠之際,有什麼可以相贈呢?一無所有,只有滿手的月光。這月光飽含我滿腔的心意,可是又怎麼贈送給你呢?還是睡罷!睡了也許能在夢中與你歡聚。“不堪”兩句,構思奇妙,意境幽清,沒有深摯情感和切身體會,恐怕是寫不出來的。這裡詩人暗用晉陸機“照之有餘輝。

  《望月懷遠》賞析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千百年來,數不清的文人墨客總是對月亮情有獨鍾,湧現出大量的與月亮有關的詩歌,月亮成為人們寄託情感的意象,在不同情境下的意蘊異彩紛呈。或描繪月亮的清幽,如王維的《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或寄託相思之情,如李白《靜夜思》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或表達悲苦之情,如杜甫的《詠懷古蹟》中的“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或表達高潔的志向,李白《月下獨酌》中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或引發人生的思考,如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只要月亮一與詩人遇上,便能引發無限的遐想!張九齡的這首《望月懷遠》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樸素自然,情致深婉。從題目我們就可以看出,這是一首懷人詩,懷念遠在家鄉的親人的詩歌。當一輪明月從空中升起的時候,我想每一個出門在外的人,在面對皎皎一輪明月的時候,是不分身份地位的了,相思之情便從心靈最脆弱的一隅悄然生髮出來,發為無盡的思念!

  張九齡,在唐朝歷史上是一代賢相,是以一個政治人物的面孔出現在大家面前的,可他同時也是一個在外做官的遊子,離開親人和家鄉,此時此刻,怎能抑制內心的衝動呢!張九齡是我們大家熟悉的詩人,我就不費筆墨了,還是一起來享受這首詩帶給我們的感動吧!

  首聯,開門見山,緊扣題目,借景抒情,直奔主題。浩瀚無邊的東海之上,一輪明月冉冉升起,同時升起的是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這裡用一種闊達的意境渲染的是是一份動人的相思之情,這一份情感不只是屬於詩人一個人的,也是屬於遠在天涯海角的親人的,同一片天空,同一輪明月,同一種相思!首聯之所以成為千古名句,就是因為它用樸實自然的詩句,寫出了天下所有在外之人的共同情感。

  頷聯,直露情感,從想象之中轉向自己的內心世界,是望月之後的自然生髮。漫漫長夜,無邊無際的愁怨在遊蕩,多情的人兒怎能忍受這一份冷清的孤寂呢?明月皎皎當空照,平時多麼美好的月亮,此刻卻是多麼的無情啊,它不管詩人此時此刻的心情,還是照樣高掛空中,將月光盡情揮灑!滿心相思之苦的詩人,如何受得了這一份招惹,怎能不輾轉反側,無法能眠啊?

  頸聯,緊承上聯而來,寫相思之情引發的行動。由月逗引出相思之情,讓詩人內心漣漪頻頻,濃濃的相思之情已經按耐不住,惹人無眠,於是便有了下面的行動。此時的詩人,翻身而起,熄滅昏暗的蠟燭,披衣而出,飽受相思之苦的詩人反而越發覺得這月光的充盈可愛,這是非常複雜的情感。月亮引發相思之苦,詩人本來應該怨恨它,怎麼會覺出美來呢?因為此刻的詩人是孤獨一人,只有月亮可以相伴,此刻月亮成為了他寄託情感的物件。雖然相思之情非常愁苦,但是如果連這輪明月也不在的時候,那詩人就會被茫茫的黑夜吞噬,那無邊無際的相思之苦便更加壓抑在心中,我想這該是多麼的無助和沉痛啊!所以,此刻的明月,成為了詩人的依託,成為的詩人的希望,成為了詩人的知己。獨自對月,浮想翩翩,整個人已經陶醉,已經沉迷,已經身不由己,時間在這一刻凝固,人已痴迷,直到冰冷的露水沾溼了衣裳才回過神來!詩人的這一行為,把詩人對遠人的思念之情彰顯的淋漓盡致!

  尾聯,還是緊承上句,由望月產生遐想。遠人不在,唯有明月,詩人想將一輪滿含相思的明月寄遠人,情不自禁的想法,結果卻只能是不堪!既然不可能,那就還是回到床上期許在夢中的相會吧!尋夢是今晚的九齡,這是無奈之人的無奈之舉,是一種痴戀的美好念想!這就更加反襯出詩人對家鄉親人的無限思念,更加增添了一種孤苦之情!當夢醒時分,剩下的只有無限的思念了。

  總之,這首詩的字句自然淺近,情意細膩,由望月引起懷人,由懷人引發行動,自然流轉,情意纏綿,濃濃的思念,淡淡的憂愁。雖然飽含思念之情但是表現出來的卻不是那麼的傷感和沉痛。

  《望月懷遠》練習題

  1、簡析“月”的作用

  這是一首望月懷人詩,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徹夜難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見證。

  2、用一個詞概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意境美,並分析這兩句用了什麼藝術手法,有什麼好處?

  雄渾闊大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懷遠之情;虛實結合,望月是實景,懷遠是設想遠在天涯的友人也對這輪明月在懷念自己,深化了懷遠的深情,也留下了聯想和想象的空間。

  3、詩歌開頭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詩人寫月亮不用“升”,卻用“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開頭也是“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裡頭肯定有道理可說。請說說你的理解。

  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時習見之景,淡而無味,只是把意思表達清楚而已;而用了“生”字,就別有情趣了。因為它滲入了詩人的主觀想象——那一輪明月好像是伴隨著潮水一起生長的,明月和潮水均擁有了生命和活力。所以,一個“生”字就把整句詩寫活了,詩歌的親和力、感染力也就隨之產生。

  望月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朗讀詩歌並能背誦默寫。

  2.體會詩歌意境,理解詩歌內容。

  3.學會鑑賞詩歌。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意境,理解內涵。

  教學難點:

  學會鑑賞詩歌

  教學策略:

  1、研讀詩文,體會情感

  詩讀百遍,其義自見,其情自明。同時,古詩詞特有的音韻之美也決定了古詩詞特別適合誦讀。所以在教學時,以“讀”為主,積極引導學生探尋詩詞的意蘊。

  2、啟發聯想,品味意境

  意境是詩詞的靈魂,鑑賞詩詞的過程就是品味詩詞意境的過程。鑑賞詩詞的關鍵是聯想,學生要靠自己的聯想補充和領悟,以構想詩詞的畫面。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

  師:提起月亮,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吟誦出幾首和月亮有關的詩吧,比如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這兩位作者將自己的愁思寄託於這美麗的月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你們瞧,張九齡和杜甫藉助月亮都在表達著自己思鄉、思人的情感。看看李白,想想杜甫,還有一貶再貶的蘇東坡,哪個不是愁情滿懷、壯志難酬?生活給了他們如椽的巨筆,他們卻只能書寫寂寞!所以,詩人們寫的不是月亮,而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寂寞情懷!今天我們要結識的是另一位詩人——王建,來一起走進他的《十五夜望月》。

  二、講授古詩

  1、複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知作者,解詩題—抓字眼,明詩意—品意境,悟感情

  2、知作者:出示詩人資料,瞭解作者。

  3、解詩題:這首詩的題目又叫《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十五夜”,當然是指八月十五中秋節之夜。“郎中”是古代的一種官名。可見這首詩是詩人寫給朋友杜郎中的。

  4、瞭解詩歌寫作背景

  中秋佳節,皓月當空,詩人夜不能寐,看到中秋之月——團圓之月,自己卻獨自一人,背井離鄉,不能與家人團聚,不禁傷感,於是便寫下了這首《十五夜望月》。(指導朗讀)

  5、抓字眼,明詩意

  (1)劃分詩歌的節奏

  (2)分兩句抓住重點講解:

  A:“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鋪了一層白霜。

  冷露:秋天的露水。

  句意:月亮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鋪了一層白霜,樹上棲息著烏鴉。秋天的露水無聲地打溼了庭院中的桂花。

  B:“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盡:都

  秋思:秋天的情思,這裡指望月懷人的思緒。

  句意:今夜明月當空世間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這秋天的情思會落到誰的一邊?

  6、品意境,悟感情

  (1)“中庭地白樹棲鴉”: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之感,使人不由會聯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樹棲鴉”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鍊,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2)“冷露無聲溼桂花”:由於夜深,秋露打溼庭中桂花。這是暗寫詩人望月,卻是全篇點題之筆。他選取“無聲”二字,那麼細緻地表現出冷露的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之久。而且豈只是桂花,那樹下的白兔呢,那揮斧的吳剛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詩句帶給我們的是多麼豐富的美的聯想。

  (3)明月當空,難道只有詩人獨自在那裡凝神注望嗎?普天之下,有誰不在仰頭賞月,神馳意遠呢?於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人悵然於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悽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明明是自己在懷人,偏偏說“秋思落誰家”,這就將詩人對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

  7、再讀古詩,品味意境

  8、思考:《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誰家”委婉表達了遊子的思親之情,在你讀過的古詩詞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詩句,和同學們交流。

  三、課後作業

  請將《十五夜望月》改寫成一篇優美的散文。

  四、板書設計

  十五夜望月

  意象:中庭,地白,樹,鴉,露,花,月

  情感:望月思遠,想念好友

  望月教學設計 篇11

  教材認識:

  這是蘇教版語文第十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寫的是舅甥倆在望月中愉快交談的情形。重點記敘了“我”在甲板上賞月時,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達了人們喜愛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作者文筆生動活潑,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躍然紙上。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全文雖有21個自然段,但卻緊扣“望月”拓展思路,因月生情,文脈清晰可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詞語。

  3、能給課文分段,並概括大意。

  4、能聯絡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美景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

  朗讀——品味——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望月的樂趣及人們喜愛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感受美、欣賞美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以理解詞語為抓手,藉助朗讀體會欣賞描寫月光的句子,感受人們喜愛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題激趣。

  1、談“月”匯入。同學們喜歡月亮嗎?說說你看到月亮時的感受。學生暢談。

  小結:同學們的知識面真廣,想像力很豐富。月亮總能帶給我們美麗的遐想與憧憬。出示課文插圖,觀察並說圖,引導學生走進文字,走近舅甥倆,和他們共享快樂。

  2、板書:望月齊讀課題;教師設問;讀著課題,你又會聯想到什麼呢?

  問題預設:

  (1)板書;何時,何地,何人,何事

  (2)試著按照黑板上的提示說一說課文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

  1、學生按要求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

  2、交流了解課文大意:讀了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嗎?指名回答。

  3、檢查生字新詞自學情況。

  晶瑩閃爍 光斑 沐浴 瞳仁

  不假思索 雲絮 封鎖 呵欠

  清幽曠遠 外甥 剪影 氣氛

  (1)指名讀生字,正音。齊讀。同時相機辨析三組形近字:鍍、渡;喻、愉、偷、愈;艙、槍、搶。相機解釋“外甥”一詞。

  (2)指名讀課文,教師注意指導朗讀和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

  4、理清課文脈絡,概括段落大意。

  (1)提示:課文首尾重點寫誰?中間部分重點寫誰?請根據文章各部分內容的側重點把課文分成三個部分,並概括段落大意。

  (2)學生回答,教師進一步歸納。

  板書:

  月下江景第1-2自然段

  舅甥談月第3-19自然段

  月下幻想第20自然段

  三、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學生默讀第一部分,看看幾句話?主要寫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2、學生默讀,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回答:一共四句話。

  第一句寫月亮出來了;

  第二句寫江面;

  第三句寫江兩岸;

  第四句寫月光為它們鍍上花邊。

  4、自由讀每一句話,想象每處的美景,哪些詞語用的好,畫下來,為什麼用的好?

  5、學生自由讀、畫,教師巡視指導。

  6、學生回答,全班交流。

  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著它的清輝。

  描寫月亮出來的句子“安詳”、“吐灑”、“清輝”用的好。“安詳”和“吐灑”寫的月亮彷彿有了生命,有了溫情,就像母親一樣端坐在那裡。“清輝”寫出了月亮光的特點,它不像太陽光那麼刺眼,而是很柔和,很皎潔。

  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剪影”一詞,結合句子理解“鍍”字在句中的意思。

  7、聽配樂朗讀,再一次感受月下江景之美。

  8、感情朗讀課文第一部分。

  9、小結:月下江景給你的總體的印象是什麼?一個字--美!教師板書

  四、總結:

  今天,我們主要欣賞了作者眼中的美麗月色。下節課,我們一起欣賞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板書設計:

  24、望月

  月下江景(1-2)美

  舅甥談月(3-19)

  望月教學設計 篇12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聯絡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透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絡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透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學準備:

  及輔助活動:賽詩會

  四、教學過程:

  (一)背詩匯入,板書揭題

  1、同學們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歌?請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題

  (二)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1、明確:讀通全文,劃出不理解詞句,想清解決。

  2、學生讀文,自學字詞

  3、指名分段朗讀。

  4、詞義質疑:

  清輝:淡雅清純的光輝。

  凝望:出神地看

  繪聲繪色:形容敘述、描寫生動逼真。(聯絡課文)

  雲絮:絮,像棉絮的東面。淡淡的雲朵。

  剪影:照人臉或人體輪廓剪紙成形。這裡指事物的輪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晶瑩:光亮而透明

  隱隱約約:看起來不很清

  5、存疑: “詩,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曠遠”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不是單單寫月亮的?除了寫月亮還寫了什麼?

  2、指名回答:板書:景比賽想象

  3、我們應怎樣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身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四)課堂練習

  1、進行寫字指導甥瞳仁鎖絮幽欠

  2、鋼筆描紅、臨寫。

  3、寫近義詞 光點()凝望()驚奇()封閉()

  4、抄詞: 清輝流動封銷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閃爍挑戰剪影繪聲繪色沐浴比喻 雲絮呵欠

  (五)學習第一段

  1、師讀課文,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地聽,仔細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2、同學們,想不想把這幅畫畫出來?

  3、學生細讀課文,思考作者描繪的“圖畫”上有哪些景物以及這些景物是什麼樣子的? 交流。景物:月光江面蘆蕩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躍 蘆蕩梅林山峰----鍍上花邊

  4、學生當場開啟畫筆進行繪畫,其它同學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評議。

  5、播放第一段錄音(誦讀),再看看同學畫的圖感受意境。

  6、看圖,嘗試背誦。

  (六)學習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師質疑:月亮怎麼會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聰明而又好學體現在哪裡? 角色讀5--11節。

  4、瞭解詩句意思。

  5、指導讀詩、背詩。

  6、教師口述,引入情境,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這兩種美妙的東西一起滋潤著 “我們”的心田,使我們天比舒暢,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氣氛中。 出示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讓我們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反覆朗讀,體會意境。

  7、小結談話,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 學習了第二段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麼?(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

  (七)學習第三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的是什麼?(板書: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樣想象月亮的?畫出有關句子,連起來說一說。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開一次……” 你覺得小外甥的想象怎麼樣?請聯絡你的生活經驗去感受一下。 自由讀句子,指名讀。

  3、討論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繼續讀課文,找出描寫小外甥說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 他瞪大眼睛等我們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裡,各有一個這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繪聲給色地說著,彷彿在講一個現成地童話故事。 圈出你認為應重讀的詞,讀,品味。 學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讀這一段。

  (八)學習第四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什麼? (板書:獨坐甲板,展開幻想)

  3、啟發談話: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們想不想隨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閉眼。五、聽錄音,展開幻想。 閉眼,現在,你變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導說說幻想中的東西。

  (九)遊戲輔助,加深理解。

  1、第一個活動:看題目,背古詩。

  ⑴六個詞語各代表一首古詩,請選手選擇。

  ⑵依次看題目背古詩,背不出可以朗讀。 [透過看詩題背古詩,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積累情況。]

  ⑶小結:剛才各組同學都表現不錯,特別是朗讀時很投入,很有感情。

  2、不過,剛才的遊戲只是個熱身賽,接下來的遊戲難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3、第二個遊戲:給圖畫配古詩。

  ⑴每個詞語後面是一幅畫,老師已經給圖畫配上了一首詩,也請同學們根據畫面內容來配一首古詩,看看我們配的古詩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圖畫配古詩,並朗讀古詩。 [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圖畫內容的理解來繪圖畫,配上適當的古詩,實際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理解情況。]

  ⑶小結:能給圖畫配上合適的古詩,看來同學們不光會背古詩,而且對古詩還有一定的理解。

  4、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我們剛才所朗讀的這些詩除了都寫月亮之外,還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板書:幽遠的思念) [透過恬當的小結,揭示了傳統的月亮文學,也達成了教學目標。

  5、第三個遊戲: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詩人眼中是個寵兒,在其他的藝術家心中也是最為鍾愛的,例如歌曲當中就經常出現月亮。

  ⑴誰來唱幾句有關於月亮的歌曲?

  ⑵我們學校合唱隊曾經唱過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聽,我們班有好幾個合唱隊員,我們來欣賞一下他們的表演。

  ⑶請同學們說說聽完後的感覺。

  ⑷我怎麼聽著聽著想睡覺呀?請合唱隊員解釋一下。

  ⑸小結:怪不得聽著聽著,我好像回到了兒時,躺在搖籃裡沉沉睡覺,原來月亮確能引發人無盡的遐想。(板書)

  (十)分組合作,借月抒懷。

  ⒈除了詩、歌曲還有很多種藝術形式可以借月亮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這樣吧,我給大家創造一個機會,學做一回藝術家。

  ⒉多媒體出示:“現在你是一個藝術家,請你用編歌、寫詩、書法、畫畫、朗誦、寫話等形式透過月亮來表達你的情感。”

  ⒊學生彙報,說清楚作品是什麼?為什麼創作這幅作品? [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賴於主體的親身實踐,在寫詩、畫畫、編歌等實踐中,學生把感知、理解、內化的知識轉化為了運用的能力。]

  ⒋總結全文。 聆聽著同學們的彙報,老師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靜的詩,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畫,是一段綿長的情,讓我們在《小白船》優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領略一下美麗的月景帶給我們幽遠的思念和無盡的遐想。

  五、教學結束:

  作業:

  《練習冊》P54、二、三) 收集有關山水的古詩,背一背,準備賽詩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