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鳥》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方案

《灰椋鳥》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方案

  一、課件聲像匯入課堂

  1、課前課件展示徐秀娟及其丹頂鶴的圖片,並播放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上課問好後,提問學生是否知道這首歌,是否知道為救護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而犧牲在黃海灘塗的姑娘徐秀娟。

  2、教師講述:這是一位愛鳥的姑娘,她17歲那年隨父親在黑龍江扎龍自然保護區當臨時工,僅用三天時間就識別了所有鶴的生年、編號,把不同年月、不同種類、不同脾性的鶴兒分類圍圈起來。1986年,她剛從東北林業大學深造結束,就接到鹽城自然保護區的聘請,到這裡開展越冬地鶴類馴養繁殖與研究工作。僅僅一年之後,這位來自東北的姑娘失蹤了,她為了救護失蹤的丹頂鶴黎明沉入河底,永遠地失蹤了……但是,她對丹頂鶴的關愛,對鳥類的熱愛以及無私的自我犧牲精神卻永留人們心田,這首《一個真實的故事》就悽婉地訴說著一位化鶴歸來的美麗精靈……

  3、匯入課文:就是這位徐秀娟,在鹽城工作期間,創作了一篇優美的'散文《灰椋鳥》,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文章。徐秀娟對鳥類的熱愛盡在其間。

  二、設疑對話初讀課文

  1、解題感知灰椋鳥的樣子:同學們有沒有聽說過會說話的鳥兒?八哥,就屬於椋鳥的一種,椋,古書中所講的一種木質堅硬的樹,叫椋子木,所以用木字旁。在我們鹽城呢,多的是灰椋鳥,大家知道,為什麼叫灰椋鳥呢?你從哪兒知道的?給大家讀一讀,大家集體讀,(課件展示)這就是灰椋鳥的……(樣子)

  2、感受灰椋鳥的愛叫:這種椋鳥會不會說話?但它也有一個跟嘴巴有關的突出的特點,大家知道不?能不能把它愛叫的句子找出來給大家讀一讀?(課件出示相關語句)同學們集體讀一讀。

  3、設疑提示文章重點:現在老師有一個疑問,想請大家給老師解決一下,既然灰椋鳥灰不溜秋黑乎乎的,有什麼寫頭?如果一下還有困難,不妨……(作讀書狀)這時候採用默讀的方式比較好,靜思默想其義自現。(歸林壯觀,入林熱鬧)那些內容描寫了壯觀和熱鬧的場面?(課件出示相關語句和圖片,引導觀察和集體朗讀,注意相機為橢、棲、喧進行正音、辨形)

  4、提問:現在,能不能說一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注意要簡潔。思考一下再回答。

  三、理清明暗兩條線索

  1、分段:讀到這個份上,大家知道課文可以分為幾段?每一段主要寫了什麼?

  2、尋找心理線:作者喜愛灰椋鳥嗎?是啊,老師多問了,不喜歡會寫嗎?那麼,課文中有沒有明顯的詞語寫出了作者對灰椋鳥感情的變化?(有什麼好看的呢?再也忍不住了,果然,情不自禁地歡呼)

  四、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

  1、默寫本課生字詞;

  2、熟讀課文;

  3、你最喜歡哪些寫鳥的句子?先抄下來,再說說你為什麼喜歡這些句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