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件《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

小學課件《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理解故事中蘊含的真情,並能體會樸素真摯的語言之美。

  2、體會文中洋溢的深沉的父愛,領悟成長的真正含義。

  【教材分析】

  《爸爸的花兒落了》節選自《城南舊事》的最後一部分,原題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從題目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經歷了那麼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文章隨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下來,時而記眼前之事,時而憶從前往事,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文章重點寫了爸爸對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長大、懂事的情感,寫得深沉而動人,令讀者彷彿能依稀的看到文字的幕簾後面,閃爍著一雙盈盈的淚眼,“童稚裡充滿了哀怨,純真中蘊含了惆悵”。品味語言,體會父愛,感悟成長,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揣摩理解故事中蘊含的真情是教學難點。

  【教學活動設計】

  一、匯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歌曲──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

  “生命是一樹繁花,時間是一根鐵鞭,一朵一朵的擊落,等到擊完的時候,把滿地殘紅踏入泥沙”。這是詩人汪靜之的一首詩中的幾句。詩人關於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多麼絢麗與多情!可是在作家林海音的兒時的記憶裡,父親的花兒卻落了。

  二、多媒體投影,簡介作者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1918年3月18日生於日本大阪,原籍臺灣省苗栗縣。當時臺灣已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她的父親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長大。1948年8月林海音同丈夫帶著三個孩子回到故鄉臺灣。

  林海音的創作是豐富的。散文集《窗》(與何凡合作)、《兩地》等,散文小說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說集《城南舊事》等等,此外,她還有許多文學評論、散文等,散見於臺灣報刊。《爸爸的花兒落了》節選自《城南舊事》的最後一部分,原題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

  三、學生速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

  1、積累詞彙,掃清文字障礙。

  2、思考:文中寫了哪些故事?談談你讀了文章之後的發現、感受或疑問。

  3、根據所提問題,學生再讀有關章節,並自由交流。

  四、小組探討交流

  文章記述了很多小故事,時而寫眼前之事,時而又回憶往事,“眼前之事”與“往事”是怎樣連線起來的呢?這樣寫有何好處?

  學生自由發言。

  作者每次憶述往事,都是由眼前之事引發的。文章採用插敘的手法,既有現實,有回憶,用現實引出回憶,其中很多回憶又與爸爸的話語有直接聯絡,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

  五、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1、“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談談你對結尾這句話的理解:

  明確:“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方面實指夾竹桃的敗落,一方面象徵天性愛花的爸爸的辭世。從文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經歷了那麼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時,終於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不再是小孩子了。生命如花,縱使多情而美麗,但有一天,它會無奈地凋謝殞落,這句話寫出了作者對父親去世的無限哀痛與思念。

  2、“爸爸的花兒落了”,但我們分明能看到它所結出的果實是碩大的,因為“我”已經長大了!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然後用“我是在爸爸的下長大的……”說一段話,並有感情的用文中的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示例:

  ⑴ “我”是在爸爸的熱忱鼓勵下長大的。“英子,不要怕,無論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闖練,闖練,英子。”正是爸爸的鼓勵使“我”戰勝了自己,獨自去銀行寄錢,獨自參加了畢業典禮……

  ⑵ “我”是在爸爸的嚴格要求下長大的。一年級的一天,下大雨,“我”賴在床上不起來,爸爸站到“我”的床前,瞪著“我”:“怎麼還不起來,快起!快起!……晚了也得去,怎麼可以逃學!起!”爸爸氣極了,一把把“我”從床上拖起來,從桌上抄起雞毛撣子打了“我”,爸爸把“我”從床頭打到床角,從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聲混合著“我”的哭聲。“我”哭號,躲避,最後還是冒著大雨上學去了。從那以後,“我”總是很早就到校。

  ⑶ “我”更是在爸爸的細心關愛下長大的。儘管因賴床不起而受到爸爸懲罰,但爸爸卻破例讓“我”坐洋車去上學。爸爸還把花夾襖送到學校來,“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來給我。”這在“我”幼小的心靈中激起了陣陣漣漪,使“我”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能夠處處嚴格要求自己。

  ⑷ “我”是在爸爸的殷切期望中長大的。“六年前他參加了我們學校的那次歡送畢業同學同樂會時,曾經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後也代表同學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今天,“六年後”到了,我真的被選做這件事。”“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不要怕,英子,你要學做許多事,將來好幫著你媽媽。你最大。”這是爸爸對“我”的殷切期望,更是綿綿無盡的牽掛。當我得知爸爸去世的訊息後,“我”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走過院子,看到那垂落的夾竹桃,我默唸著: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孩子。

  3、成長是一首歌,是一首寫滿關愛的歌。“我”是在爸爸的關愛中長大的,關愛中充滿嚴厲,也不乏纏綿;充滿鼓勵;充滿對養花的熱愛。成長中也有感傷。讓我們齊聲頌讀“瘦雞妹妹還在搶燕燕的小玩意兒,……我已不再是孩子。”體會作者刻骨銘心的痛惜與思念。(多媒體配樂《城南舊事》片尾曲)

  六、父愛如山

  小組交流:說說自己和父親(或其他親人)之間的故事。然後推薦代表發言。

  要求:敘述好自己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注意語言的感染力。表現你怎樣在父親的關懷、支援、鼓勵、鞭策下成長。

  七、作業

  整理自己的故事,完成課後練筆。參考題目:

  1、成長是首歌

  2、閱讀父親

  3、父愛的光輝

  4、成長的感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