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課件輔助數學教學的作用分析

多媒體課件輔助數學教學的作用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 要把現代資訊科技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 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資訊科技, 把現代教育技術融入到數學學科的教學中去, 在教學實踐中利用資訊科技充實教學容量, 豐富教學內容,運用教學方法更加多樣,更加靈活。 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就是以數學為載體,把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有機結合,融為一體,把它作為獲取知識的工具,在日常教學和實踐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力

  數學是抽象性、 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

  特別對於小學生,他們的思維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現代資訊科技以其圖文、聲音、動畫結合的特點,把數學課本上的文字描繪和靜止影象轉化為具體、直觀的動態過程,使他們更容易理解新知識,促進學習。 例如,我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就是透過課件展示,讓學生理解知識的。我先在螢幕上出示了一個長方體立體圖形,然後利用電腦操作把它展開得到六個面的一個平面圖形,分散了難點,學生輕鬆地理解了表面積的意義:長方體或正方體六個面的總面積。 把平面圖形折成一個完整的長方體,在六個面上分別標上上面、下面、前面、後面、左面、右面,電腦演示上下、左右、前後而執行的重疊畫面。 學生很容易發現相對的面面積相等。 同時閃爍長方體的長、寬、高,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觀察前後、左右、上下兩個長方形的長、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麼關係。

  這種動感的演示,學生親眼目睹了變化的過程及圖文並茂的形象,透過集體交流、小組評議的方式,學生知道長×寬×2 表示上下兩個面的面積, 長×高×2 表示前後兩個面的面積, 寬×高×2 表示左右兩個面的面積,把上下、左右、前後六個面的面積加起來可得到長方體的表面積公式:長×寬×2+長×高×2+寬×高×2.這樣多媒體技術最佳化課堂教學,使學生對概念以及計算公式的印象非常深刻,使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容易理解,達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可以使學生在生活中感悟數學

  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要貼近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 我們可以利用資訊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的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運用資訊科技,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 在教學“量的計量”一節時,我搜集了許多圖片、資料資訊,例如,一把尺子 20 釐米,一天有 24 小時,一袋麵粉 45千克,我身高 153 釐米,一塊大地磚的面積是1 平方米…… 我把蒐集的這些材料製成課件 ,給了學生前所未有的視聽震撼,引發學生強烈的有意注意。 他們既認識了各種長度、面積、重量、時間的單位,也體驗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增長了生活知識,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的重要,增強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可以巧妙匯入新課

  著名的教育家多斯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

  由此可見, 教學的藝術滲透在教學的過程中,巧設的每一個教學情境是那麼的重要,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如何在“開始 ”就 “引人入勝 ”,這就要藉助資訊科技了,在課堂教學的起始階段,教師可以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精心設計學生喜歡的、生動的、形象的、饒有情趣的教學軟體,有意識地創設一個數學活動的情境。 比如,我在講授“軸對稱圖形”一課時,首先創設情境,用課件展示:美麗的'縣城廣場上, 五顏六色的風箏迎風招展;公園花叢中,一隻只蝴蝶翩翩飛舞;天空中,一架架翱翔的飛機……教師適時插入: 同學們,這些圖形為什麼如此美呢?就在於它們的美有著共同之處:軸對稱。 從而自然而然引出這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什麼是軸對稱圖形,板書課題。 方便有效地創設了情景,優化了課堂匯入。

  還有我在教簡單的平均數應用題時,創設了這樣的情境:先播放了一段錄影,就是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手大賽的鏡頭, 每當一個隊員演唱完,評委老師就亮分,報幕員說,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一號選手的最後平均分是92 分… … 這個平均分是怎樣算出來的呢 ?

  同學們想知道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求平均數的問題, 這樣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抓住學生的心。

  在教學觀念、教學模式不斷髮展推進的今天, 時代給予教師更多的教學手段的選擇,作為教師, 應該把握資訊科技發展帶來的機遇,為教學注入新的活力。我相信隨著資訊科技與數學教學的不斷髮展,必將大幅度地提高數學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葛淑梅.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淺析[J].焦作大學學報,2004(1)。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