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設計

10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100以內的基本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這些口算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一定要加以重視。

  二、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

  正因為它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我們加強了算理的理解,這一點的表現是非常明顯的。在我具體介紹的時候大家可以看到。

  教材安排了3個小節,共8個例題,具體結構如下。

  1.主題圖:

  鑑於主題圖的情境離學生比較遠,在修訂教材時我們修改了主題圖,改成發書的情境(注意,這裡不是發學生的新課本,是發“環保小衛士”的宣傳冊),主題圖中的小情境均在後面的例題中得到了使用,使主題圖很好地發揮了作用。

  2.屬於原來內容結構的部分

  從總體上來說,第一小節(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第二小節(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第三小節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的例1、例2在內容結構上是沒有太大變化的。只是如上面所說的,在呈現加減法的算理時,增加了計數器的呈現(原來是小棒呈現),可以更直觀地讓學生理解加(減)的是幾個一還是幾個十,為學生理解後面的“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打好了基礎。此外就是一些細節上的變化。

  具體來說,如,P62例1,透過發書的情境引出10+20,對照擺小棒圖呈現了計數器圖,是學生清楚地看到是1個十和2個十相加,為下面學生說的演算法提供了支援。緊接著讓學生透過遷移,探索如何計算30-20,並體現了演算法多樣化。

  P64例1呈現了兩種對照:一是兩位數加一位數、兩位數加整十數對照;一是用來演示算理的小棒圖與表示口算過程的算式對照(而且小棒圖加的中間結果與算式中的中間結果用紅顏色加強)。從而可以使學生很清楚地看到加的是幾個一還是幾個十,誰和誰相加,怎麼加,從而能很好地理解算理,掌握計算的方法。P69例1兩位數減一位數、整十數的編排與此例題相同,只是由於計數器呈現算理更直觀,將小棒圖改為了計數器。“做一做”也加強了練習的針對性和對比性,以便加深學生的理解。P64:5+3、35+3;P62:3+2、30+20;P65第1題。P69:6-4、26-4;30-10、38-10

  P65例2教學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內容與實驗教材相同,細節處理與例1是相似的,這裡不再重複。

  P70例2教學退位的兩位數減一位數,與實驗教材相比,除了簡化了數量關係外(原來帶量“元”),呈現了兩種算理與演算法,實驗教材只體現了退位(開啟一捆再減),開啟後再怎麼減並沒有體現。左邊的方法是:開啟一捆做破十減,結果再加上剩的幾個十和幾;右邊的方法是:將開啟的10和原來的幾個合併,做20以內的減法。之所以這樣呈現,是因為前面學生有豐富的破十減的經驗,很自然地遷移過來,但這種方法要求記憶的量比右邊的方法要大;右邊的方法其實是我們進行豎式計算時要用到的,也比左邊的方法更簡潔。因此右邊的.方法是我們要求學生逐步掌握並熟練的。

  3.新增的內容

  第三小節中的例3、例4、例5是新增的內容。

  (1)例3(P74)

  鑑於實驗教材中的小括號出現的有些晚,我們在修訂教材時做了調整,在將小括號的內容移到這裡教學,原來的義務教材也是在這部分內容中引入的。引入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可以增加式題的練習形式,讓學生進一步掌握運算順序;二是為後面學習長方形的周長公式做好知識上的準備。這部分內容老師們都很熟悉,不再贅述。

  (2)問題解決:例4、例5

  在實驗教材裡,這裡安排的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實際問題。在修訂教材中由於對整個解決問題的結構做了重新調整與豐富,這類問題被移到了“20以內的退位減法”單元。而本單元則新編了2個解決問題:連加和連減相同的數,豐富瞭解決問題的內容。從整個知識結構上來說,它們一方面可以鞏固學過的加減法知識,另一方面為二年級學習乘除法做了一些鋪墊。從問題解決的角度來看,除讓學生繼續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外,重點是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策略解決問題,如畫圖、操作、加法或減法計算、數數等。因為內容比較簡單,不再詳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