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人教版四年級教學設計

古詩兩首人教版四年級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文中的兩首詩都是千古傳頌、膾灸人口的送別詩,都描寫了送別好友時的依依惜別之情。《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寫。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詩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間情誼深厚。這首詩表達了詩人送別好友時無限依戀的感情,也寫出了祖國河山的壯麗美好。詩的前兩行敘事,後兩行寫景,景中卻包含著一個詩意的情節:帆影已消逝了,而詩人還在翹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託付江水,陪伴行舟,將友人送到目的地。詩人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片深情寄託在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之中,將情與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餘味無窮。《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安西是指安西都護府,在今天的新疆庫車附近。友人元二將要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情別緒,而是別具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與祝福,使人不難想到這對好友頻頻祝酒、殷殷話別的情景。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三年的語文學習經歷,能借助文中註釋和工具書初步弄懂詩的意思,有一定的自學能力,但對於詩中難理解的字和含義深刻的詞句,理解起來還有一定的難度,對於詩中營造的意境和字裡行間透露出的深情,學生更加不好把握,這就需要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巧妙設計,積極引導,創設學生熟知的情境進行體驗,並反覆誦讀詩句,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中,讀是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也是學生必備的語文能力。這兩首詩歌情感濃烈,意境深邃,語言優美,易讀易誦,是品讀入情的好文章。教學中,從讀入手,以讀貫穿本文教學的始終,體現讀中悟、讀中想、讀中感的設計理念,既讀出友情的深厚,感情的昇華,同時創設情境,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再借助相關的課外資源,拓展文字,既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又將課堂學習延伸至課外,使語文學習生活化。

  學習目標

  1.透過仔細觀察,藉助漢語拼音和形近字比較的方法,能準確無誤認讀“鶴、孟、陵、辭、唯”5個生字,在生生評價中規範書寫“孟、浩、陵、辭、唯、舍、君”7個生字。

  2.透過自讀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

  3、透過自學思考、小組討論,能弄懂詩句的意思。

  4、透過思考品味、全班交流、情境學習、多重朗讀的方式,能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和離別時的依依不捨之情。

  5、透過品味詩的優美語言和意境,產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好習慣。

  學習重難點

  1.藉助註釋和工具書,透過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能理解詩句的意思。

  2.透過思考品味、情境學習、多重朗讀的方式,能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策略

  以情感做引領,架起通往文學聖殿的橋樑;著眼語言的積累,著力語文素養的培養;淡化詩意講解,倡導自主誦讀,尊重個性化理解;多元教學,渲染意境,入情入境;以“對話”促感悟;開發課程資源,拓展閱讀範圍。

  教具準備

  1、黃鶴樓、廣陵、渭城、陽關的圖片。

  2、《陽關三疊》的曲子。

  3、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話“分別”,匯入揭題

  1、同學們,你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吧?你們知道古代的好友是怎麼分別的嗎?

  按照唐朝慣例,分別時,往往要陪著好友走上一天,在客店住上一晚,第二天清晨才正式分別,所以,唐代的詩中有許多都是寫送別的,這樣的'詩就叫做送別詩。

  2、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唐代的送別詩。(師板書:古詩兩首)

  二、自由讀,弄懂詩意

  1、指名讀文,正音。相機指導“朝”、“舍”的音和義。

  2、自學,質疑,弄懂詩意。

  3、小組合作,交流詩意。

  4、全班交流。

  “西辭”是個難點,師相機引導學生交流了解黃鶴樓、廣陵、渭城、安西、長安這幾個地名及在地圖上的大致位置,並板書示圖,以幫助學生理解“西辭”的意思。

  5、指導個性朗讀。

  三、比較不同

  觀察兩首詩,有哪些相同之處?

  1、表達的感情相同,都是朋友離別時的不捨之情,表現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2、詩的型別相同,都是送別詩。

  3、都有寫景的詩句。

  師引導學生體會借景抒情的寫法。

  4、兩首詩中都有“故人”、“盡”這兩個字。

  師引導學生比較兩個“盡”字意思不同,第一首詩中“盡”是消失的意思,第二首詩中“盡”是飲完、喝完的意思,明白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也不同。師再引導學生比較兩首詩中“故人”的意思。

  四、研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由“故人”一詞入手,體會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好友關係。

  引導學:“故人”什麼意思?什麼樣的才算“老朋友”?李白和孟浩然算不算老朋友?(出示《贈孟浩然》)

  生默讀,自學理解,弄懂大概意思,體會詩中感情。

  2、再回到原詩,看哪裡體現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交情很深?

  (引導學生抓“孤帆”“盡”“唯”這幾個關鍵詞談理解和體會,再借助朗讀表達體會到的內容)

  3、創設情境,反覆誦讀,加深感悟。

  (1)故人的船越走越遠,李白站在岸邊看不見老朋友孟浩然乘坐的那條小船了,他就匆匆地跑上岸,向遠處望去,看到了還是——(生齊讀後兩行詩句)

  李白又匆匆登上黃鶴樓的第一層,放眼望去,看到的依舊是——(生齊讀後兩行詩句)

  李白登上黃鶴樓的第二層,看到的仍然是——(生齊讀後兩行詩句)

  (2)故人的船再也看不見了,只看見滔滔的江水向東流去,有人說此時李白流淚了,有人說李白此時沒有流淚,你覺得呢?為什麼?俠骨柔腸的李白流淚了,你來讀。(多指幾名學生深情讀)流淚的李白,讓我們一起來送送我們的朋友吧。(生齊讀)也有人說,李白此時沒有流淚,因為男兒有淚不輕彈,因為情到深處是無淚,再請你讀。(指名讀。齊讀)

  5、遷移情感,體會心情。

  李白的心情孟浩然此時知道嗎?

  (出示:《送杜十四之江南》)

  這是孟浩然送別他的好朋友杜十四時寫的一首詩,你自己讀一讀,看能不能有所發現?

  (4)過渡:在同時代還有一位孟浩然的故人,他就是王維。

  (出示王維寫給孟浩然的一首詩《哭孟浩然》。)

  生自讀這首詩,體會其中感情。

  過渡: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不,又有一位老朋友要遠去了,詩人王維不遠千里從長安趕到渭城來送他的老朋友元二了。(出示《送元二使安西》)

  五、研讀《送元二使安西》

  1、品詞析句,初步體會。從這首詩裡你體會到了什麼感情?(引導學生抓“更盡”“酒”“無”“故人”這幾個關鍵詞談體會)中國是個有悠久酒文化的國家,酒是情感的橋樑,酒是溝通的紐帶,人們的千言萬語都融在了酒裡邊。“更盡”一詞可見離別的不捨之情。

  2、創境想象,反覆品讀。王維詩的特點是“詩中有畫”,請你們閉上眼睛,聽一首曲子《陽關三疊》,這首曲子就是根據《送元二使安西》來譜寫的《陽關三疊》,邊聽邊想象畫面,看你能想象到幾幅畫面?

  (播放《陽關三疊》)(曲盡出示三幅圖:圖一,清晨王維送元二走;圖二,元二打馬揚鞭遠去;圖三,只留下王維一個人獨自徘徊。)

  師:少了哪幅圖?聽了音樂說說你的體會。

  生:我體會到了不捨。

  師:是啊,這是一杯不捨的酒。

  生:我體會到了傷心。

  師:這是一杯傷心的酒。

  生:我體會到了深情。

  師:這是一杯深情的酒。

  生:……

  師:讓我們把自己的體會融入詩中,再來讀讀這首詩

  (指名讀。齊讀。)

  六、昇華情感,拓展延伸

  1、昇華情感。

  故人遠去了,只留下王維獨自一人徘徊。兩首詩放在一起,你又從中體會到了什麼?看來,同學們已經走進了詩人的內心世界,老師也把自己的感受寫了下來。(出示師自寫的一首小詩:字字含真情,句句吐心聲。與君離別意,盡在相送中。)讓我們再飽含深情齊讀這兩首詩。(生齊讀)

  2、拓展延伸。

  在古人眼中,友情是花間一壺酒,友情是江上一葉舟,友情是月夜獨登樓,友情是庭深小徑幽,對於我們,友情究竟是什麼?需要我們用一生去體會,用一生去思考。你還知道哪些關於送別的詩?除了友情,世界上還有許多種情把我們包圍著,你還知道哪種情?是啊,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種的情,我們的人生才更加豐富有內涵。詩歌是我國文學藝術寶庫中一顆熣燦的明珠,願你課下多讀詩,讀好詩,豐盈自己的文化底蘊,為自己的文化人生添色。

  3、蒐集有關人間真情的古詩,並積累下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