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過秦論》教學設計

語文《過秦論》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一、積累一定量的文言實詞、虛詞。瞭解一些常見的文言句式。

  二、體會作品開合自如的章法和說理的手法;指導學生有意模仿,進行寫作。

  三、指導學生學習文中對事物的分析方法’,觀察思考問題。

  教學安排

  本課擬用三課時講授:

  第一課時,疏通文意;

  第二課時,分析作品;

  第三課時,指導背誦,加強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完成課後練習。

  教學設想

  基於學生對這段歷史有所瞭解,理解課文的難度較先秦散文小,打算採用以朗讀帶動文意疏通,以背誦帶動對作品鑑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大概聽說過“弱肉強食”這一成語吧,在自然界這似乎是一條法則,但在人類社會,這條法則常常會被打破。在兩千多年前,秦朝國力還是那樣的不可一世,一場農民戰爭就打破了開國者千秋萬代的夢想,這一切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西漢的政治家、文學家賈誼為我們闡述了他的看法,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過秦論》。“過秦”就是“指出秦的過錯”,那秦之過是什麼呢?

  二、作者簡介

  賈誼,西漢政治家、文學家。他的散文有戰國縱橫家的風格,他的賦作趨向散文化,所以有“開漢賦之先聲者”之稱。作品有《過秦論》、《鵬鳥賦》、《吊屈原賦》等。

  三、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1.教師範讀課文,提示學生注意朗讀節奏,依據朗讀節奏推知意群,進而理解詞句意義。

  2.學生自讀課文。逐段讓學生提出自己難以理解的詞句,教師點撥學生猜度詞義,並將重點詞語形成板書。

  3.學生已能初步理解作品文字意義基礎上朗讀課文,透過糾正學生朗讀節奏的錯誤,指導學生正確理解作品內容,檢查學生對詞、句的理解、掌握。

  4.指導學生在筆記上總結重點實詞、虛詞、通假字、詞類活用現象、重點文言句式。

  第二課時

  一、導語設計

  透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可以把握本文的大意,現在我們一起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分析作品謀篇佈局的特點。

  二、分析文章構思精巧

  提問:文章題目為“過秦論”,在文章中真正指責秦之過的文字有多少?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作品內容?

  明確:只有全文最後一句。

  (第二問學生不易答出,可引導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提問:作者在文中設計幾組實力對比?對比的結果是什麼?

  明確:秦國與九國實力比較,陳涉與九國賢士、謀臣比較。秦國實力不比九國聯合起來的實力大,但秦統一了中國,陳涉的實力不能與九國君臣相提並論。

  提問:請同學們回憶我們在學習現代文閱讀時講到的理清思路的方法,理清本文的思路。思考作者結構安排的獨具匠心之處。

  明確:秦的逐步強大——秦統一中國——為鞏固政權在政治、軍事、思想文化方面採取的措施

  ——陳涉起義——對陳涉實力的`分析——分析秦滅亡的原因。

  秦王朝的實力>秦國的實力>九國中任何一國的實力>陳涉的實力,但陳涉不畏秦王朝的強大,反抗強秦,導致秦的滅亡,可見強權不能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

  文章第一段敘秦之興,第二段敘秦之亡,這兩段的史料敘述佔了絕大部分篇幅,作者卻絲毫沒有議論。但事實勝於雄辯,經過這兩段生動的記述,讀者對秦的盛世轉瞬即逝景況已深深印在腦中,對秦滅亡的原因不是外部因素引起,而是內因導致已有認識,只是還未明確,此時作者將論點擺出,自然令讀者信服。所以金聖嘆說:秦過只是末句“仁義不施”之語,便斷盡此通篇文字。這足見文章構思精巧。

  三、指導學生朗誦課文,體會課文的主題思想

  主要側重在對感情、聲調、課文整體節奏方面的朗讀指導。

  四、指導學生體會文章開合自如的章法和說理的手法

  可提兩個提示性問題引導學生討論:

  1.本文是一篇論說文,但記敘多於議論,這樣安排內容是否得當,理由是什麼?

  2.作者在寫作本文時,應用了哪些寫作技巧,值得我們借鑑?

  (提示:寫作手法的選用,如誇張、渲染、襯托、對照等手法的巧妙運用,駢、散句的運用,結構安排方面的特點。)

  第三課時

  一、結合課後練習第二題,指導背誦

  指導學生在把握全篇的基礎上,瞭解後三段段與段間的關係,進而理清這三段的寫作思路,方便背誦。

  注意語言特點、句式特點,準確背誦。

  二、介紹《阿房宮賦》,比較閱讀,加強學生對本文的理解

  比較閱讀的目的在於品味兩文在辭采上的不同,更好地體會西漢散文的特點。

  三、總結本課的知識點,完成課後練習

  附:板書設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