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面積和周長的對比》教學設計

四年級上冊《面積和周長的對比》教學設計

  說課內容:

  教科書第101頁上的例題,“做一做”及練習二十七第1~5題。

  教學內容:

  面積和周長的對比是在學生學習周長和麵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透過對比,今後學生才能對周長和麵積正確區分,理解實際意義。所以本節課內容為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生其它幾何體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區分面積和周長的概念及計算方法,並能正確熟練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和周長。

  (2)、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材編排: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教材內容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理論到實踐,具有層次分明的編排特點,也注意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思維規律來編排,這樣,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來學習新知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正確區分周長和麵積的概念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是能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是求周長或面積。

  教法分析:

  這節課我圍繞“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來設計整個教學過程,並堅持以啟發式教學原則,根據以上教材分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時,我組織學生進行活動,採用實驗操作,引導發現,討論,自主探究等多種教學方法,努力營造一種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使操作觀察、說理、思維等活動有機結合,從而擊破重點,分散難點,實現教學目標。

  學法分析:

  教會學生學習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所在。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學習。因此,在本節教學中,我注重指導學生掌握觀察操作遷移分析概括自學等學習方法,透過讓學生自主參與,交流合作,使學生有更多展示自己思維的機會。

  教學過程: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和學法的基礎上,我共安排以下幾個活動。

  一、複習鞏固,匯入新課。

  1、提問:什麼是周長?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用什麼公式?計算周長用什麼單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

  2、什麼是面積?面積和周長到底有什麼不同呢?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周長和麵積的對比。板書課題:面積和周長的對比。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應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品質,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想一想、摸一摸、比一比、說一說四個層次,在每個層次的教學中,我大膽放手,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親身體會到知識的內涵。

  1、一想

  先讓學生想一想,回想學習過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公式,得出周長和概念。

  2、摸一摸

  用實物讓學生摸一摸,在摸的過程中感受到面積的'形式,得出面積的概念。

  3、比一比。

  出示例題:計算下面長方形的面積和周長。

  讓學生根據圖形給出的資料計算周長和麵積,指名學生板演,其它學生獨立解答,然後由學生對板演同學的計算進行評價,從評價的過程中讓學生對比長方形周長與面積計算方法的不同,也感受到概念的不同。

  4、說一說

  結合例題,引導學生討論交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與面積之間聯絡:都需要知道長方形的長和寬或正方形的邊長;區別是概念不同、計算方法不同、計量單位不同,面積表示圍成平面圖形的大小,計算方法要用面積計算公式,使用面積計量單位。而周長表示圍成平面圖形所有邊長的總和,計算方法要用周長計算公式,使用長度單位。

  三、鞏固練習,反饋鞏固

  1、 基本訓練 做教科書第101頁“做一做”1、2題;練習二十七第1題。

  2、 拓展訓練 用一根16釐米長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長、寬取整釐米)

  想一想,試一試,你一共能圍出幾種不同的長方形或正方形?

  這個環節,透過讓學生實際操作,親身掌握到知識的要領,達到鞏固反饋作用,也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五、總結

  六、獨立作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