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和《望湖樓醉書》的教學設計

《春夜喜雨》和《望湖樓醉書》的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1、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2、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藉助教材註釋,結合課外資料,透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覆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受到心靈的薰陶和滋養。

  3、透過兩首古詩的對比參讀,欣賞不同形態的雨,激發學生對祖國詩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二、揭題,讀題

  三、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1、自由讀這兩首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讀後藉助註釋,試著理解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同桌可以互相交流)

  2、指名說說讀古詩有什麼要求。自由練讀。

  3、指名朗讀古詩,一人讀一首。聽聽是否讀得字正腔圓。

  4、默讀兩首古詩,邊讀邊想:兩首古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讀後交流:相同的地方:都是寫雨的。不同的地方:①作者、朝代不同(簡要介紹作者)

  ②字數、句數不一樣(簡要介紹五言律詩、七言絕句)

  ③下雨的時間不同(白天、黑夜)

  ④雨不同。

  四、走進《春夜喜雨》,體會杜甫的“喜”雨

  1、詩人杜甫為什麼喜歡這場春雨?從哪裡可以看出他的喜歡?

  2、自由讀,結合註釋思考,討論。

  3、交流討論:圍繞以下幾點

  ①知時節:說明雨下得及時。簡介詩人當時情況。(指導讀出欣喜之情)

  ②“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a.出示朱自清《春》的片斷,教師配樂讀,體會“潤”字。

  b.同樣是表現春雨的輕輕,悄悄,杜甫只用了幾個字?(10個)如果讓你圈出兩個字,你圈哪兩個字?(潛、潤)(指導用換字的方法體會“潛”的精妙)

  ③、花重錦官城

  找出描寫花的句子。這句裡哪個字給你留下深刻印象?(重、溼、紅等)你彷彿看到了……(出示圖片)體會“溼”和“重”。

  4、整合讀《春夜喜雨》。

  五、走進《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體會蘇軾的“醉雨”

  1、這是一場什麼樣的雨?(大雨、急雨)從哪兒體會到的?

  2、交流討論:

  ①“白雨跳珠亂入船”

  a.斟酌“跳珠”

  b.斟酌“亂”

  ②“黑雲翻墨未遮山”

  (1)你彷彿看到了——

  (2)(出示黑雲翻滾的圖片)吟誦

  (3)師生對讀,體會雨的大、急。

  ③“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1)雨來得匆匆,去呢?誰來讀?

  (2)你能想象得出水如天是怎樣的畫面嗎?(生說,讀)

  (3)出示圖片引導讀,想象,再讀。

  3、此時此刻,詩人僅僅是因酒而醉嗎?(雨、景)回讀全詩。

  4、簡介詩人此時處境。歷史上無數詩人在失意或悲傷的時候,總會借酒消愁,吟詩抒懷。(出示其他不同情懷的雨的詩句)指導讀。

  5、經歷瞭如此大的挫折,而詩中卻不見愁情,這是怎樣的陶醉啊!齊讀全詩。

  六、整體回讀,背誦兩首古詩

  七、作業佈置

  “比”出美麗

  “讀”出味道

  —評江小琴老師執教的《春夜喜雨》和《望湖樓醉書》

  安徽安慶

  王亞敏

  尊敬的何主任、老師們:

  大家好!

  空靈的雨帶給兩位老師教學靈感,也給我們帶來思考。

  上午兩節課我們徜徉在古詩文裡,沉醉在“雨”中。如果說方衛斌老師的課如一汪沐浴靈府的深潭,那麼江小琴老師的課則如一條明亮歡快的小溪。深自有深的“精”,淺自有淺的“妙”。

  兩位老師都聚焦“雨”,方老師視野開闊,以“一樣的雨,不同的情”為主線,精選三種不同情懷的“雨”來讀,讀出了古詩的韻味、情味、意味;江老師緊抓“雨”意象,選擇兩種不同形態的“雨”、兩種不同的情懷“雨”對比參讀,讀出了古詩的畫面、情感、趣味。

  江老師的課,我們可以借鑑的是:

  一、

  對比參讀,比較異同,“比”出美麗

  (1)同一意象的兩首古詩的對比。(主要意象)教師深諳《春夜喜雨》和《望湖樓醉書》的異同,初讀環節,安排默讀,整體感知。學生在靜心默讀中思考、發現。儘管學生說得不夠全,教師可以話鋒一轉:“等我們學完這首詩後,我們一定會發現更多。”這樣,教學就進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結課時教師再次將兩首的主要意象——“雨”作比較。

  (2)古詩與現代文的對比。如在品讀“潤”字時,巧妙地引入朱自清《春》中描寫春雨片段,意義有三:其一,豐富了學生對春雨的細、密、潤物無聲的感知;其二,感受古詩文語言的凝鍊。其三,現代與古典的完美結合,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二、抓住詩眼,重構意象,“品”出滋味

  現實教學中學生讀的量很多,但他們始終進不了詩境,詩情出不來。原因在於教師缺乏“品”古詩的策略。

  江教師教學時,抓住了“著一字而境界全出”的詩眼,如《春》中的“喜”,《望湖樓醉書》中的“醉”,分別以“因什麼而‘喜’?”“因什麼而‘醉’?”這樣的主問題,引領學生細品慢賞,不僅品出了詩歌的畫面、情感,還品出古詩語言的.精妙。

  策略有:

  (1)“虛心涵泳”。“涵泳”就是讓學生視古詩如水,視心如魚,沉浸其間,遊弋其間。比如:教學起始階段的默讀,以及後來入情入境的誦讀。

  (2)“替換、比較”。就是將古詩詞中某些詞語替換成和它意思相近的詞語,並加以比較,從而領悟原詩用詞的精當與巧妙。如“跳珠”換成“珍珠”,此外可將“潛”字可替換成“落”。

  (3)“聯想觸發”。就是把平面的文字“還原”成生動可感的畫面,從古詩中“讀出畫面”,引導學生與自己的生活經驗、閱讀積累相連結,從古詩中讀出所熟悉的生活或情感體驗,讀出觸動自己心靈的生活情節或人物形象。如:“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上水如天”的想象品讀:教師範讀,學生閉眼想象。水如天,是怎樣的畫面呀?你的眼前除了水如天,還看到了什麼?此外,教師在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時,教學如果再前走一步:綿綿春雨滋潤著萬物,聽著這雨聲,杜甫可能會想到:種子——小麥——小花、小草——……是呀,一想到這些,他怎能不喜上眉梢呢?

  三、注重誦讀,讀有策略,“讀”出味道

  古詩教學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誦讀。如何誦讀?江老師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範例。

  策略有:

  (1)讀出對仗

  教師關注了古詩的特點,對仗整齊。教學《望湖樓醉書》時,和學生對對子,在此過程中教師有意安排由兩個字對,到四字對,再到一句對,速度越來越快,在對對子中學生不僅感受到古詩的韻律美,而且感受到“山雨欲來風滿樓”之來勢洶洶。可謂讀中見情趣,讀中見意象。

  (2)讀出畫面、情感

  教師在教學時,結合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讓他們品詩,並將“品悟”和“誦讀”有機地融合,難得可貴。如:“春雨是怎樣來的,讀出輕輕、悄悄。”“把你看到的畫面讀出來。”等這樣點撥指導,潤物無聲。

  (3)讀出意境

  如:結課時男女生對讀,女生讀《春夜喜雨》,讀出了春雨陰柔之美,男生讀《望湖樓醉書》,讀出了“夏雨”陽剛之美。

  (4)創境引讀

  如:教學“黑雲翻墨未遮山”時,教師創設語言情境:雲就像墨水瓶打翻了——漫漫墨雲,就像一支浩浩蕩蕩的軍隊來了——

  (5)讀出“迴環”

  比如:教師在教《望湖樓醉書》時將“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引入,與《望湖樓醉書》對比讀、一嘆三唱地讀,既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又有迴環復沓之美。

  四、拓展延伸,適時有度,“拓”出新天地

  (1)知人論世。將詩歌創作背景、作者作適時、簡潔、高效地介紹,既有助於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又點燃了他們去了解其人其詩的熱情。

  (2)多姿多彩的“雨”。將含有“雨”的古詩句引入,不僅讓學生感受詩人筆下“雨”多姿多彩、有聲有色、有情有趣,而且會激發他們對古詩中“雨”的嚮往與探索。

  (3)意味深長的“詩句”。如:“還來一醉西湖雨,不見跳珠十五年。”的引入與《望湖樓醉書》,對比強烈。故地重遊,不見當年的“跳珠”,詩語,乃心語。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

  (4)優美的現代文。《春》片段的引入,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值得商榷:1、《春夜喜雨》扣住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喜”,

  如果緊抓“盼雨喜——聽雨喜——看雨喜——想雨喜”這條線來教學則更清晰、明快。2、教學可以採取先“扶”後“放”的原則;3、把握教學的節奏。課因“時”而“變”,課因“境”而“變”,這也是一位擁有智慧的教師所具備的良好素養。

  幼小的心靈純淨空廓,由經典奠基可以激發起學生一生的文化嚮往。再次感謝活動的發起人——敬愛的何主任,感謝做課的教師!

  即興作詩一首:

  宜城朝雨浥輕塵,

  高琦騰騰詩意濃。

  勸君都來讀經典,

  腹有詩書自從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