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一則童話,寫於1845年,是丹麥著名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一篇不朽的傳世之作。接下來小編整理了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

  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

  1、談話匯入:

  安徒生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擁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擁有健美的心靈,什麼樣的厄運也不能奪走你的幸福。那麼,應該說,只要活著,就能體會到幸福的存在,可是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卻在這樣一段話(出示):“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那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著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過渡):這一切都是真實的嗎?小女孩看到什麼美好的東西會使她感到那麼幸福呢?

  2、品讀,感悟。

  ⑴聽老師讀第二段,(讀時課件演示)學生思考:小女孩心中,幸福是什麼?

  ⑵學生交流,得出結論:是因為小女孩擦燃火柴,在幻想中得到了火爐,烤鵝,聖誕樹,最重要的是,她還見到了親愛的奶奶。

  ⑶(出示課件)為什麼小女孩覺得有一個溫暖的火爐就是幸福的?請大家輕聲讀第5自然段,聯絡上下文,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⑷四人小組交流學習成果。

  ⑸全班交流,綜合意見。

  2、抓住重點句,進行感悟:

  ①“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

  含義:因為她寒冷難忍,在迷迷糊糊中把一根火柴的光看得非常神奇,把一根火柴的熱看得非常溫暖。

  ②“她坐在那兒,手裡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

  含義:小女孩在幻景中是那麼溫暖,但是回到現實中,包圍她的只是這寒冷、漆黑的夜晚。

  ③“她敢從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來……來明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

  含義:火柴是用來維持生計的,平日肯定捨不得用一根,但是她實在是被凍死了,課文有一句:“她的一雙小手幾乎凍僵了”說明了這一點。

  ⑹由於難忍的寒冷,小姑娘幻想得到火爐,那麼她為什麼會幻想到噴香的烤鵝呢?(課件出示)小組合作學習,一人朗讀,其他同學先聽,然後聯絡實際說說體驗,討論從這段話中,你又領悟到了什麼?你能不能補充板書呢?

  要點:

  ①富人和窮人的生活差別是那麼大,當窮人還在忍飢挨餓時,富人卻能在佈置精美的餐桌前享用豐盛的聖誕大餐。

  ②小女孩眼前只是一堵又厚又冷的牆,冷酷的現實,隔絕了她和美好的幻想,當小女孩回到現實中來時,只會更加痛苦。

  ⑺雖然幻想消失後,現實只會讓人更加痛苦,但是小女孩仍然無法抑制內心對幸福的渴望,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段剩下的部分,再仔細想想:這四次幻想中,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為什麼?

  反覆引讀,細細品味。

  ⑻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在感情上有變化嗎?請五位同學分別讀五次擦火柴的過程,其他同學找一找,劃一劃,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第一次:敢從成把的……終於……,說明內心很擔心;第三次:趕緊……整把……說明毫不猶豫)感情一次比一次強烈,比起溫暖、食物、快樂,她更渴望的是見到奶奶,更渴望親人的關愛。

  ⑼學到這裡,你們明白了小女孩“新年的幸福”是指什麼?(在新年的第一天,就已跟著她的奶奶走了,被凍死了)

  進一步引導點拔:為什麼明明死了,卻要說她是“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了”?為什麼凍死了,嘴角還帶著微笑?(教師可作適當提醒:小女孩活在人世時有哪些不幸?)

  學生總結:小女孩活在人世遭受著飢餓、寒冷、他人的欺負;得不到親人的疼愛;沒有快樂和幸福。她這樣痛苦地活著還不如死了幸福,死了可以擺脫痛苦。

  ⑽品讀感悟:當作者寫到小女孩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時,當他寫下兩個幸福時,他的心情會怎樣?

  請同學們把你們體會到的讀出來。

  ⑾作者為什麼不直接抒發這種同情、不滿的感情呢?

  ①引導:比較句子:(出示)誰也不知道,她曾經多麼痛苦,她是在除夕夜裡被活活凍死了。

  讓學生與課文中的句子朗讀比較,結合生活經歷體會課文結尾的好處。

  ②學生小結:這樣的結尾更讓人回味沉思。幸福與不幸形成強烈的對比,更能表達作者的同情之一心,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劇命運。電視鏡頭中常常用大笑、狂笑來表達強烈的不滿、悲苦等場面,讓人覺得更悲傷。“以喜寫悲悲更悲”

  ③介紹“含淚的微笑”及代表作家歐。亨利的代表作《麥琪的`禮物》

  3、補充故事。

  為大家介紹一個真實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她與課文中的小女孩相隔半個世紀,來自於西門子公司駐中國的代理拉貝1919年短暫回國期間寫下的日記。那時的德國已由皇帝專制改良到共和制,局勢動盪,社會災難深重。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故事略)比較兩個故事,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⑴比較兩個小女孩的命運,說說感想。

  ⑵介紹寫作知識:老師總結:原原本本的生活見聞是不加任何想象、聯想的,知道什麼寫什麼,見到什麼寫什麼;而在童話寫作中就不一樣了,作者要使所反映的人物故事具有感染力,就要深入人物的心理,置身於人物的生活境遇中進行充分的想象補充,從而將故事表達得更為合情合理,更富於真實感。

  4、拓展練習。

  ⑴《賣火柴的小女孩》深受各國小朋友的喜愛,其中小女孩四次幻想更是全篇的精華。回家後將部分內容講給弟弟妹妹聽。

  ⑵閱讀你喜歡的安徒生的其他作品,寫一篇讀後感,課後小組交流。

  ⑶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漫畫、作文、錄音採訪等來表現:我和爺爺(爸爸)比童年。

  ⑷關注世界,從各種媒收集資料,尋找21世紀“賣火柴的小女孩”。

  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藉助語言文字,透過自讀感悟,感受小女孩美好的幻景,體會其所面臨的飢餓、寒冷、痛苦和孤獨的殘酷現實。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對資本主義社會勞動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

  教學重難點:

  感受美好的幻景和殘酷的現實。

  教學用具:

  自制課件、多媒體教學裝置。

  教學過程:

  一、聽寫詞語,梳理內容。

  1、聽寫詞語:擦燃、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要求全部聽完,再動筆寫。

  2、教師默寫,學生校對。

  3、用上這5個詞語和課題連起來說一段話。

  4、匯入新課,揭示任務:

  這就是課文第二段內容,今天這堂課我們要著重討論、學習這些幻景。

  二、研讀第二段

  (一)、體會幻景的美好。

  1、默讀劃找描寫幻景的句子。

  2、播放課件,體會幻景的美好。

  3、說說你印象深刻的幻景與原因。

  4、由讀描寫幻景的句子,個別點撥。

  5、交流,指導朗讀。

  1)默讀劃找描寫幻景的句子,用一個詞概括,交流感受。

  2)欣賞幻景,感受幻景的美好。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讀。

  5)指名朗讀,評議。

  6、齊讀。

  體會的幻景越美好,與出現破滅的結果一旦相聯絡,則更淒涼,為後面的比較作基礎。

  大量時間的自讀自悟,體現人文性,珍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二)理解小女孩殘酷的現實。

  1、小女孩為什麼會產生這些幻景?

  2、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寒冷、飢餓、痛苦、孤苦;溫暖、食物、歡樂、幸福。

  3、火柴終究是要滅的,火柴一滅,結果如何?

  4、隨機點選課件,出示描寫幻景破滅的句子。

  5、研讀課文第10節。

  指名朗讀,思考語氣處理。

  6、課件出示比較句子:

  (1)她敢從成把的火柴裡抽出一根來……她終於抽出了一根。

  (2)她趕緊擦著了一整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7、理解句子含義(課件出示句子)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來……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邊讀邊想,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2)朗讀指導,比較兩種讀法:越讀越高,越讀越輕。哪種更能準確地表達情感呢?

  1)思考討論。

  2)交流彙報。

  3)讀課文,劃出描寫幻景破滅的句子。

  4)交流理解的句子。

  5)自由朗讀,體會心情。交流,齊讀。

  6)讀句思考,同桌討論句子的不同。

  7)交流,朗讀體會。

  8、4人小組交流,全班反饋檢查。

  9、體會,齊讀。

  學生讀懂哪句就交流哪句,體現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充分發揮引路人的作用。

  運用句間比較,引導學生髮現(殘酷的現實迫使小女孩從開始的猶豫到最後的果敢)。體現新課程的探究與合作精神。

  三、總結延伸

  1、課件播放配樂詩《火柴天堂》。

  2、總結:和賣火柴的小女孩相比,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為自己活在這樣一個富足而和平的時代感到幸運,感到滿足呢?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珍惜呢?

最近訪問